东官郡

更新时间:2024-10-20 08:05

东官郡,广东历史上的行政区,始于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其范围包括今广东省中东部的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市,增城、从化、新丰、翁源四县,以及中山珠海部份地区,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此外,今福建省云霄诏安东山平和漳浦等县域全境,永定、南靖、龙海三县域部分属东官郡。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桂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象郡(治在今广西凭祥)。南海郡设五县:龙川县博罗县番禺县四会县揭阳县(见广东省志*地理志1999年出版)。东官郡范围主要源于龙川县、博罗县。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公元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最初郡治设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咸和六年(331)年,原揭阳县析置海阳县(今潮安区)、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今云霄县)等四个县;同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惠东县梁化镇);从龙川县析出兴宁县。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东官郡东部析出设义安郡,治所在海阳县(今潮安),增设义招县(今属梅州市)。

南朝齐将安怀县改名怀安县,东官郡治迁往怀安县(今惠东县梁化镇)。永明元年(483年),析义招县置程乡县(今梅州),析龙川县置河源县、新丰县,析怀安县置陆安县(今陆丰市)。

南朝梁,怀安县复名安怀县。天监二年(503)东官郡东部再次析置梁化郡,治所在安怀县(今惠东县梁化镇境内),辖欣乐县(今惠城区)、怀安县(安怀县)、龙川县、兴宁县、河源县、新丰县、陆安县。这时东官郡管辖范围包括:增城县、宝安县、酉平县、博罗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合并梁化郡、义安郡、始兴郡(今韶关市)、东官郡,置循州,治所在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兴郡改设韶州、义安郡改设潮州,东官郡划归广州,梁化郡地为循州。至此,东官郡便消失于历史之中。隋大业三年(605年)循州更名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名循州。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遂被唐朝政府封为循州总管。循州总管初辖循、潮、韶三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循州总管入广州总管府管辖。广州总管府为唐岭南五管之一,又是唐岭南经略史驻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循州。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循州移治雷乡县(今龙川县佗城),分出祯州,治归善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宋真宗天禧四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

清代,原东官郡地域由惠潮嘉道管辖(除增城、东莞、深圳)。

1956年,广东省行政区域调整,设立惠阳专区,专署驻惠阳县,下辖13县:惠阳县(惠州镇)、博罗县(博城镇)、河源县(县城镇)、连平县(元善镇)、和平县(县城镇)、龙川县(老隆镇)、紫金县(紫城镇)、海丰县(海城镇)、陆丰县(东海镇)、宝安县(深圳)、东莞县(莞城镇)、增城县(附城镇)、龙门县(龙城镇)。这时的惠阳专区,似乎是回复了原东官郡地域的核心部分。1963年,惠阳专区调整为11县,包括:惠阳县(惠州镇)、博罗县(博城镇)、河源县(附城镇)、连平县(元善镇)、和平县(阳明镇)、龙川县(老隆镇)、紫金县(紫城镇)、宝安县(深圳镇)、东莞县(莞城镇)、增城县(附城镇)、龙门县(龙城镇)。1979年,原宝安县建为深圳经济特区,划出惠阳地区。

治所变迁

最初郡治

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惠州“秦为南海郡地,汉为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分属东官郡。南齐移东官郡治怀安,梁改置梁化郡,隋平陈郡废,置循州总管府。”对于南齐移东官郡治怀安之前,东官郡治具体在今什么地方?何时被废?史书和方志都没有明确记载。加上东官郡在东吴和东晋曾二度设置,随后郡县置废频繁,令人费解。

宝安废入东莞县

据东莞《历史沿革~大事摘要》载:“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置东官郡,同时置宝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更名东莞,故东莞立县自咸和六年始”。

宝安废入增城县

对于《惠州府志》记述:“南齐移东官郡治于怀安”之前,东官郡治在何处?历代史书有关如下记载:

(1)据增城《历史沿革》载:“梁、陈两朝,移东官郡治于增城。”

(2)南朝沈约《宋书·州郡志》记载,东官郡治在“故司监都尉,成帝立为郡。”

(3)唐长孙无忌《隋书·地理志》曰:“增城。旧置东官郡,平陈废,有罗浮山。”

(4)唐杜佑《通典·州郡》曰:“增城。汉番禺县地,吴置东官郡于此,有增江。”

(5)后晋刘昫《旧唐书·地理志》曰:“增城,后汉番禺县地,吴於县置东官郡,有增江。”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分番禺县地置增城县后,宝安、东莞建县前的地域东北属博罗县,西南(包括今南头)属增城县。 “吴於县置东官郡”,郡治在今宝安县南头(当时地属增城)。所以说,东官郡治其实仍在原宝安县(今南头),只不过因为当时宝安县部分划归新设立的增城县,而记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又分增城县地置宝安县。

迁治

至宋末,东官郡领宝安、怀安、兴宁、海丰、海安、欣乐(今惠城区及惠阳区)六县。而宝安县地处东官郡地的西南边陲,交通不便,所以进入南齐,又将郡治东移。对于南齐东官郡治东移怀安后,其具体地点位置又在那里?从下面几则记述可窥大慨:

一是南朝《宋书·州郡志》记述:“去州水三百七十”。也就是说,东官郡治去广州水路三百七十里。

二是《惠州府志·沿革表》记载,南齐分怀安县地置陆安县,陆安县即今陆丰市(包括今海丰县部份地区)。

三是《隋书·地理志》记述:“归善县有归化山、怀安山。”据《惠州志·山川》记述,归化山在梁化;怀安山又名鼓角山,在今惠城区以东约七十里的永湖至平山之间,山下有上、下怀水(又称淮水,今西枝江)北流入东江。

惠州名称来源

“惠州”一名亦是由“怀安”演变而来。隋文帝平陈后废梁化、东官两郡,置循州,怀安县省入归善县。后来怀安山又被称为鼓角山,“怀安”一名遂步被后人遗忘,唯有怀安山下的怀水,后人改称“淮水”,文字虽异,音义实同。至南汉,南汉主移循州治于龙川,原循州(今惠城区)改为祯州。入宋后宋朝第四个皇帝赵祯登位,为避“祯”字讳,户部命祯州知府更名。古时大多以当地山川为州县定名,以循江(今东江)命名的循州己给了龙川,故只好用淮水(今西枝江)命名。但祯州知府是外省人,当地人称“淮水”,而祯州知府读作“惠水”,这样“惠州”一名就出现在中国州县行列中。由于惠州郡城在“惠水之阳”,故又称惠州为惠阳。

惠州自古号称“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苏轼《惠州一绝》诗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在南宋时,就有“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之语。

璀璨文化

东官郡地域的周边,诞生了影响全球华人的粤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

东官郡周边,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位居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前五名之内的就有:广州、深圳、香港。中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有中国十大菜系的:粤菜潮州菜客家菜东江菜)。有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的:粤剧、潮剧。中国旅外侨胞最多的四个地级市都位于古东官郡周边:江门(广肇系)、汕头(潮州系)、梅州(客家系)、泉州(福建系)。闻名海内外的“北季南饶”,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全球十大最具创意和成功商人”之一的李嘉诚;是潮州人(Teochew Association)。

以东江流域惠州、河源为中心的客家文化,是原东官郡核心地域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一支不同于岭北客家的客家民系——循衍民系,客家民系的一支,原来划作客家方言的粤台片。所以名曰“循衍”,即是以古循州为中心,播衍四海的客家支系。他们是客家民系之中,同时具备岭山、海洋两种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循衍文化是指粤台片客家的文化。客家人迁徙到广东等沿海一带时,来自中原文化体系的客家文化便受到了海洋文化的冲击。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相互撞击,使得客家文化也具有了海洋文化的某些特征:比如豁达的胸怀、浓情似酒、敢做敢为,亦或开放性、冒险性乃至扩张性,这也是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接壤之处,也是他们有可能迅速走进现代社会的先天优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