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坦克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5-05 11:32

中国坦克博物馆于1998年8月1日开馆,2017年闭馆。是全国乃至亚洲的坦克博物馆。

馆藏文物

馆内陈列着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型号的坦克车、装甲车、坦克训练模拟器。坦克博物馆展厅展示着我国新研制的重型坦克,也有战时的功勋坦克。有当年苏联援助的坦克,有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本坦克,有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国民革命军美制坦克。

中国坦克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有各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或已退役的坦克、自行炮,还包括二战结束后俘获或接收自敌方的战车等,并都以实物的方式展出,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可看性,此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发展史资料、照片和纪念性文物等,以及多种坦克、战车主炮、驾驶模拟仪。

日制战车

在博物馆中层有日军旧式战车97式中型战车,此型战车的主炮不在车体的中心轴线,而是略为偏右,能够如此摆置是因为其主炮乃仅为57mm口径的低膛压火炮,後座力较小之故,若是换成现今战车的105—120mm主炮,其后座力动辄十至数十吨,根本不可能考虑此种设计方式。另外由于57mm主炮的体积甚小,所以相对占据较少空间,是故炮塔内显得反较其他较大型战车炮塔宽敞,同时操作也较简易,比较类似机枪而不像传统火炮。

展出的97式战车的配置来看是发动机装在车尾,而驱动轴则是连到车头部位,主驱动轮也是在前面,这种格局是二战时期大部份战车的设计。至于车体方面,97式和94式战车都是用钢板以铆钉或螺栓组合,并未使用焊接技术,显示在二战时期日本在战车制造技术上并不算先进。日本的97式战车在1938年开始投入侵华战争,总产量约1500辆,战后日本投降,有数百辆分别被国共两党军队接收。1945年12月1日,人民解放军成立第一支装甲部队时,配备的就是改良型97式战车,除了坦克博物馆之外,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也有一辆97式战车,该辆战车曾以赫赫战功获得『功臣号』的荣誉。在坦克博物馆中另一项宝贵的珍藏是一辆二战时期的日军94式轻型战车(94是编造的所谓日本天皇纪年2594年 的后两位数字,即1934年),日军于1934年开始配备此型战车,其主要任务在支援步兵作战,日本侵华战争时,日军的每个步兵师内均配署一个拥有6辆此型战车的战车连。据馆内人员说,坦克博物馆内的这辆94式战车是全世界维持完整,而且仍可行驶的一辆。此辆战车在当年作战时,于河北省某地通过一座浮桥时不慎落水,因而被长期封存,如今才被打捞起来,所以在战车内所有当年日军装甲兵的各种装备如钢盔、望远镜,武士刀等,甚至便当盒、水壶,钢笔和铅笔等日常用品也一应俱全。展出中还有二辆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M3轻型坦克,原本在弹痕累累的车体上仍隐约可见青天白日徽,但均已重新涂装,以庆祝八一建军节,此型战车已经使用现今仍沿用的双插梢式履带。另有一辆M3轻战车则是属于印度的,是中国印边界军事冲突中,印军遗留在战场上的,后来为了表达友好,中国军队将大部份缴获自印度的军备归还,这辆留在坦克博物馆的印度M3战车显得更为稀有。

美制坦克

另一项二战时的美制装备珍藏是LVTA-4两栖登陆车,该车是美国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生产的水陆坦克。主要装备坦克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用于海岸登陆、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区作战。该车于1943年8月投产,总产量1890辆,1944年在太平洋塞班岛首次参战,1954年法军曾用该型坦克在越南水网稻田地带作战。本来博物馆中只有一辆,而且是拍电影用的道具,仅有外观完整;后来无意得知某废铁处理工厂也有一辆同型的两栖登陆战车,前往勘查后,发现该车竟是完整无缺的珍品,于是馆方立刻进行交涉运回博物馆,以免这辆罕见的LVTA-4两栖登陆坦克沦为一堆废铁,LVTA-4是LVT-4的改装型,将车体后部的人员舱予以密封,装上M8轻型坦克的炮塔和75mm榴弹炮,以利在两栖登陆时进行火力支援。

美制M5A1轻型坦克,该车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研制的轻型坦克。是美国以及其盟国在二战使用最广泛的轻型坦克,从欧洲、北非菲律宾,甚至是东南亚丛林以及岛屿上皆有斯图亚特的踪迹。并在租借法案的推广下陆续提供给苏联、中华民国、法国、南斯拉夫葡萄牙及若干中南美国家使用,其中有部分甚至持续使用至1996年。它是M3系列轻型坦克的后继车型,亦称“斯图亚特6型”。M5系列包括M5和M5A1两种车型。其中M5轻型坦克未装备部队,M5A1轻型坦克于1943年列装。这件藏品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战利品,解放后该型车逐步退役。

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由M3型轻型坦克发展而来的。主要武器为37mm火炮1门,7.62mm机枪3挺。1942年8月定型,1943年投入生产,至同年10月止,共生产3427辆,之后由M5A1所取代,其中2433辆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交给英国、中国及自由法国同盟国军队,主要活跃在西欧意大利及东南亚战场上,为同盟国军队立下汗马功劳。1943年,中国国民政府通过租借法案共装备了48辆这种坦克,并组建了驻印军“中美第一临时战车群”下属的战车第一营,战车第一营是中国驻印军的军直属战车部队,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使用美制战车作战的开始。其涂装仍采用美军的制式橄榄绿色,各连标记为白色菱形、黄色方框和黄色长方形几种,车体序号则沿用美式标示方法。由于驻印军是在国外作战的部队,装备是由美、英租借的,所以驻印军的重武器都不涂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徽。二战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将其全部投入中国内战(主要是淮海战场即徐蚌地区),之后大量被解放军缴获,成为解放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战车之一。

苏制坦克

除了上述二战时日制和美制的坦克外,坦克博物馆内的二战时苏联坦克更是让人觉得不虚此行,举凡多种前苏联制的中型、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馆内皆有展示,如二战中的苏联装甲主力T-34/85中型坦克,以及拆除炮塔而改装成的T-34牵引车:T-34/85是T-34系列中最后一种,也是性能最强悍的一种,号称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其车体前方的倾斜式避弹设计,不且影响日后各国的坦克设计理念,在当时纳粹有鉴于其性能优良。德国在开发新式V号(豹式)坦克时甚至一度有意模仿T-34的设计。而另一型号IS-2重型坦克虽然知名度不如T-34,但重要性并不逊于前者,它可算是中国装甲兵力量中第一种配备的重型战车,46.2吨的重量,122mm D-25T 主炮,炮塔内后还加装一挺向后射击的机枪,设计理念主要为防止敌方步兵由后方偷袭。

其他知名的苏联装甲车辆还包括各型自行火炮,如SU-76,SU-100,ISU-122和ISU-152,其中SU-100使用T-34系列坦克的底盘,ISU-122和ISU152则使用IS系列坦克的底盘。

国产坦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产战车方面,除正门内广场的88式战车外,在馆内还有59式、69式主战坦克、63式两栖登陆坦克和63式装甲输送车。馆方表示除了日制战车等少数几辆之外,其余大多数的坦克或装甲车都是直接由场外开进馆内,由此可见馆方对车辆维修保养相当重视,竟可让多数二战时期的战车均维持于可操作状态,使这些老型坦克更显珍贵,更因此赋予更强的生命力,在世界其他同类型的博物馆中也属难得。

操作仪

在坦克博物馆中还有一种很特殊的展示,就是模拟操作仪的展示;在馆中的第11陈列室中设有多具坦克驾驶模拟仪、主炮射击模拟仪供参观人员操作使用,但必须投币付费,不过操作起来真实感十足,一试身手者不少,另外还有一部QSM-1轻兵器射击模拟仪,利用电脑和雷射的技术模拟轻兵器的弹道和弹药,借以训练射手的射击技能与射击姿势,QSM-1模拟仪可模拟多种轻兵器,包括步枪,手枪和突击步枪等,而非仅限于某单项武器,实用性颇高。

作用价值

坦克博物馆的馆藏和其他国家同性质博物馆相比,不能相提并论,尤其较欠缺欧美其他国家的战车实体,但是馆方仍持续扩建中,并且以成为亚洲最大的坦克博物馆为目标。

参观信息

门票价格

18元/人,学生半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开放时间

不对外开放

交通信息

1、城铁13号线 回龙观站 乘887路 到坦克博物馆站下车。

2、地铁4号线 安河桥北 乘512路到二六一医院,换乘887路/昌20路到坦克博物馆站下车。

3、德胜门(积水潭)乘919支,345,345快,670路到沙河换乘887路/昌20路到坦克博物馆站下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