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3:5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集合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典藏修复和公共教育等功能的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美术馆。它秉承“兼容并蓄、继古开今”的学术理念,用“智识”服务社会,致力于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以全新的视野向广大公众呈现人类的艺术文明,与社会各界分享时代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原名“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坐落于北京市王府井帅府园校尉胡同中央美术学院旧址,由著名设计师张开济主持设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专业美术展览馆。1998年,陈列馆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08年,美术馆新馆落成开放,位于朝阳区花家地南街八号的中央美术学院院内,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主持设计。中央美院美术馆于2010年底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历任馆长包括:董希文、杨筠、孙濨溪、焦可群、王晓、杨沛、潘公凯、谢素贞、王璜生。现任馆长为张子康。
新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立体外形为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三个出入口以回旋镖的翅尖和弯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跟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协调中富有变化,整个外部结构整齐和谐、层次分明。建筑物内部,中间没有立柱,形成大面积展厅,展厅采光利用壳体的一个水平剖面形成类似月牙形合三角形采光顶,以自然采光满足对光线的要求。整个建筑外形独特,布局合理。
美术馆总面积为14777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局部地下一层。展览及陈列面积共4150平方米,其中二层为固定陈列展,展示古代书画和美院资深教授的赠画藏品,以及当今美院在籍教授的作品;企划展厅设置在三层及四层,均为天光围幕的敞开式现代化展厅。三层11米高的展厅可为当代艺术展览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美术馆藏品库房位于地下二层,1120平方米,采用国际最新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在软硬件方面均可达到国际水准。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位于一层,其中报告厅可容纳380人,为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及新闻发布会等提供了便利场所。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还有服务台、咖啡厅、书店等。
设计师矶崎新先生具有丰富的美术馆设计经验。他一共设计了12个美术馆,其中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央美院的美术馆是矶崎新在北京的第一项设计,也是他在中国设计的首座美术馆。他在这个美术馆的设计中追求自由和超越。在技术方面,美术馆的设计超过了他以往所有的作品;在思想上,表现得更为自由。矶崎新非常熟悉东方文化,他为美院设计的美术馆体现着东方化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难能可贵的是该部分设计与原有的深灰色的院落式建筑风格相协调,可谓国内一流。
美术馆高24米,共6层,其中:地上4层,地下2层。地下一层为办公区;地下二层为藏品库房和修复室。一层为观众提供空旷的公共空间,设有咖啡厅、多功能会议室和可容纳380人的学术报告厅;二层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完全采用灯光,避免了阳光中紫外线对作品的损害。照明设备统一采用德国Erco灯具,同时为了配合的灯光,地面采用较为粗糙密实的花岗石材,很好地解决了灯光反射的问题。该层还包括玻璃柜展厅,为艺术珍品的展示提供了安全和理想的空间;三层最高处顶高11米,空旷的空间没有立柱,以自然采光满足对光线的要求,与四层展厅相结合,可适应各种体量作品的展示需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现已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3万余件,包括清代以前及近现代艺术大师、当代著名美术家的代表作和建院以来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国内外艺术家本人及家属、国外政府、团体捐赠的美术作品,以及由我国政府和其他文化机构转交来的国外艺术品。收藏的品类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年画、织绣、少数民族服饰和用具等民间美术品,还有一批青铜、陶瓷、雕刻工艺及铭刻拓片等中国古代文物。
美术馆的藏品中包括十分珍贵的欧洲油画原作,还有许多由我国油画家在国外著名博物馆内精心摹绘的具有相当研究价值的西洋名作临本,早年留学国外艺术家的创作及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的作品反映了从油画传入我国时直至当前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古代书画收藏方面,有周之冕、朱耷、虚谷、黄慎、董其昌、袁江、任颐、吴昌硕等历代大家的多种绘画原作,其中大约一百幅的中国古代名家书画已载入国家《中国古代书画目录》,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除了在古代书画收藏上的成就之外,美术馆还较为系统的收藏了清末至建国以前近代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和建国以后著名老一辈中国画家和优秀中青年中国画家的作品。藏品之中包括20世纪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林风眠、吴作人、李苦禅、李可染、黄秋园等名家的作品以及当代部分著名中国画家的作品;另外,木刻、铜版、石版等形式风格多样的版画作品,我馆收藏也相当丰富,展现了版画艺术在我国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文、叶浅予、刘凌沧、萧淑芳、张仃等临摹的涵括敦煌、永乐宫、麦积山等石窟寺庙壁画的摹本以及部分我院早期学生所临的壁画也在收藏中。
(2017-至今)张子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杂志主编。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主持策划、编辑出版各类文学、艺术图书千余册,多次荣获国家级图书奖项;策划众多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艺术展览,如“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安尼施·卡普尔”、“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超越”西海美术馆开馆大展等。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历任馆长包括:董希文、杨筠、孙濨溪、焦可群、王晓、杨沛、潘公凯、谢素贞、王璜生。现任馆长为张子康。
《天半峨眉图》
作者:龚贤
创作年代: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甲寅)
作品类型:中国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283厘米,横79厘米(两条),纵283厘米,横84.5厘米(一条)
材质:绢本水墨
形态:轴、三条屏
风格标签: 古代艺术
现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天半峨眉图》是一幅三联通景山水画,作于清康熙甲寅年,即公元1674年,是龚贤晚年的代表作。
该幅作品以通景形式充分展现了峨眉山水丘壑之秀美,山重水复,意境宽阔。色彩浓密厚重,山型高大幽深,是龚贤晚年的一部巨作,也代表着他旺盛的创造力。
在创作《天半峨眉图》这幅三联通景山水画的同一年,龚贤还画了《云峰图》手卷(现藏于纳尔逊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另一套巨幅三联通景屏,这也证明了这一年是龚贤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
作品右下方有夏莲居鉴藏印多枚,夏莲居是20世界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净宗行人,是近代颇具影响力的文物藏家,这更是此件作品为龚贤代表作的有力佐证。
《晚年黄宾虹》
作者:靳尚谊
创作年代:1996年
作品类型:油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115cm,横99cm
材质:布面油彩
技法:直接画法
风格:古典、当代艺术
《晚年黄宾虹》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院长靳尚谊于1996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1998年靳尚谊先生无偿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靳尚谊先生是当代中国油画肖像画家中的代表人物,此幅作品是靳尚谊油画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品。
画中描绘的是晚年的中国画四大家之一黄宾虹先生身着长袍,坐在藤椅之上,背景以黄宾虹水墨山水作品为衬托。画作多使用小笔触,将中国画当中的皴点与油画创作中的点彩相结合。靳尚谊曾说“我画这件作品也是尝试去做油画民族化的实验,也就是用水墨和油画相结合的实验。在这种实验中去表现中国艺术的民族文化精神。”
关于画作的创作,靳尚谊先生曾回忆,1995年,他偶然看到上海书画社出版的一本黄宾虹画集,一时爱不释手。他发现黄宾虹画得非常好,就考虑如何将水墨画和油画结合起来,所以就以黄宾虹的肖像做实验。这一次的选择虽然有些偶然,但并不是靳尚谊的一时兴起,他说:“为黄宾虹造像的念头在我心中存在许久了,他的艺术造诣之深、水平之高自不待言,越是了解中国水墨画,便越能认识黄宾虹的艺术价值。我虽然画油画,但黄宾虹的作品却总对我有吸引力我经常翻看他的作品集,每次看都觉得在精神上贴近了他。”又说:“黄宾虹的抽象与西方印象派之后的现代艺术有相近之处,他虽然用墨来点染,但是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所以他的作品带有一些西方现代艺术的味道。其实中国画中的文人画就带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味道,但出现得比西方早几百年。”
《怒吼吧!中国》
作者:李桦
创作年代:1938年
作品类型:版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27.5cm,横18.7cm
材质:木板单色
风格:现代艺术
《怒吼吧!中国》是我国著名版画家李桦的代表作,是三十年代新兴木刻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该作品创作于1938年,作者刻画了一个跪着的被缚的蒙面男子,其扭曲怒吼抗争的形象,极具冲击力,与当时抗日救亡热潮遥相呼应,意在唤起国民的抗战热情。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木刻版画堪称那个时代的先锋艺术。在鲁迅眼中: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李桦作为其麾下的一员先锋骁将,二人多有书信交往,对艺术也有着深入的讨论。起初,李桦将其木刻处女作寄给鲁迅先生并寻求指导。鲁迅先生回信道:先生的木刻成绩,我以为极好,最好的要推《春郊小景》,它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于是有了文坛领袖和精神导师的指引,重塑了他的人生观与艺术观。从此呢,李桦以批判现实的尖锐刀锋,在刀笔之间,在字里行间,木刻作家成为他的代名词。
早在1926年北伐军在广州誓师时,李桦就受革命游行气氛影响,打算弃学从军。随着抗战全面爆发,整个华夏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广大同胞正承受着巨的大苦难;加上亡妻之痛的煎熬。1935年冬天,李桦再次的捏刀向木,创作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怒吼吧!中国》。在这件作品中呢,李桦用了极度抽象、概括的手法,简洁的画面处理,以及十分鲜明地塑造出一种饱受战争摧残,但仍未放弃反抗的英勇气概,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怒吼。
《蔡元培坐像》
作者:刘开渠
创作年代:1987年
作品类型:雕塑
公共收藏:中国美术馆、刘开渠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静安公园
规格:纵138cm,横195cm,高270cm
材质:铸铜
风格:现代雕塑
《蔡元培坐像》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刘开渠先生晚年最具代表的作品,完成于1987年,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重要的藏品之一。曾荣获全国城市雕塑最佳作品奖。
刘开渠曾几次为蔡元培先生塑像,以表达感激和崇敬之情。坐落在中央美术学院校园中的这尊《蔡元培坐像》是以城市户外雕塑为目的而设计创作,它庄严静穆,造型严谨,浑然一体。
《蔡元培坐像》完成时间为1987年,但其渊源却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开渠自北京美术学院毕业后,有幸得到了倡导“美育”的杰出教育家蔡元培的提携,派其前往法国学习雕塑。24岁的刘开渠入学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开始专攻雕塑。他在海外近6年,但心挂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后来蔡元培来信请其回国为发展中国雕塑事业担起重任。他毅然回国,于1933年夏季抵达上海,次日便去拜访蔡元培,蔡元培当时说:“希望今后你为中国雕塑开创一条新路子,担负起雕塑教育工作。”这一希冀贯穿了刘开渠之后的艺术道路。他在中国现代雕塑教学起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在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饱含深情,塑造了众多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以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斗志;再到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领导一批优秀的中国现代雕塑家共同创作大型纪念碑,伫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便是极有代表性的杰作;而到了晚年呢,刘开渠先生则高度关注并有力推动了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蔡元培坐像》便是刘开渠先生户外纪念雕塑的代表作。
《菊酒延年》
作者:齐白石
创作年代:1948年
作品类型:中国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133cm,横68cm
材质:纸本设色
形态:轴
这幅立轴画《菊酒延年》现收藏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创作于1948年,是齐白石八十八岁时候的作品。
菊花象征着高洁、长寿,酒则用以庆贺喜悦之事,同时酒与“九”同音,也有长久之意。菊酒延年是中国传统的题材绘画,也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以传达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
作品画面中前后两篮怒放的菊花,红白两色,高低错落。近前一篮,置于地上,退后一篮,与酒坛缠绕在一起。花瓣轻柔浓密,用笔均匀,虽艳丽浓烈,却并不觉得浮夸艳俗。再用寥寥数笔,画出铁线一样、极尽金石味的花篮,疏密有致。配上左侧力透纸背的款识,“红花墨叶”在此转化成了一种雄健浑厚的生命姿态。
盛开的菊花,与立在篮柄上的一只蚂蚱相呼应,自然随性,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鲜活的生机与情趣。
《横云山民行乞图》
作者:任伯年
创作年代:1868年(清戊辰同治七年)
作品类型:中国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147cm,横42cm
材质:纸本
形态:轴
技法:设色
《横云山民行乞图》是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创作的一副人物画。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的任伯年60余套作品中最为知名的一件作品。
画中的主人公为胡公寿,号横云山民。此画创作于1869年,为任伯年初来上海,感胡公寿提携之情的精意之作。任伯年擅画多种类型,他的人物肖像画尤其精彩,被认为是中国近代人物画创作中的第一个高峰。
《横云山民行乞图》画面内容记载了任伯年与胡公寿当年的往来故事。1868年底,任伯年到上海寻求发展时,胡公寿对他有知遇之恩。胡公寿是一位职业画家,比任伯年长27岁,在当时的上海画坛非常有名。胡公寿不仅介绍任伯年去古香室南纸笺扇店画扇来维持生计,还把他引荐给当时在上海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些画家和知识分子。像虚谷、高邕与任伯年的交往都得益于胡公寿。任伯年自己对胡公寿的提携也是非常感激,胡公寿的画室名为寄鹤轩,任伯年就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依鹤轩,从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尊重。而这件《横云山民行乞图》就画在1869年任伯年刚到上海,刚受到胡公寿帮助的时刻。所以这件作品可能就是专为了感激胡公寿而作。
《夯歌》
作者:王文彬
创作年代:1962年
作品类型:油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156cm,横320cm
材质:布面油彩
风格:现实主义、现代艺术
技法:直接画法
《夯歌》是王文彬于1962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它是王文彬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毕业创作,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作品。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品以唱着夯歌打夯的农家姑娘为描绘对象,表现出她们的青春活力和劳动喜悦,以及对于建设未来家园的美好向往。
关于《夯歌》的创作,王文彬先生曾回忆:1957年,在毛泽东主席 “百花齐放”的方针的指引下,当时在美院读书的王文彬与同学们来到山东的沂蒙山区体验生活,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王文彬也参与到兴修水库的劳动中。当地农民如火山迸发般的劳动热情,令他印象深刻。尤其是打夯的妇女们,从过去大门不出的闺秀,转变为今日的劳动能手,这种豪情使他振奋,他想以民歌式的抒情场面,去表现这种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便是《夯歌》的创作初衷
1962年,在讨论毕业创作的选题时,王文彬再次拿出《夯歌》的草图,获得罗工柳先生的高度肯定,并鼓励他将草图画成“有特色、有气魄”的大画。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王文彬仅用了二十多天便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三米多长的大尺幅作品。
《纤夫》
作者:吴作人
创作年代:1933年
作品类型:油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150cm,横100cm
材质:布面油彩
风格:现实主义、现代艺术
技法:古典技法
《纤夫》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吴作人青年时代的一件重要代表作,创作于1933年,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创作《纤夫》时,吴作人先生年仅25岁,风华正茂,正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在这期间,他写生和创作了大量高品质的油画作品,《纤夫》就是其中最为著名、尺幅最为巨大的一幅。
《纤夫》的创作由来,十分有趣。画面中两个主要人物造型其实来源于一个人,他激发了吴作人的创作热情。这个人是吴作人在皇家美术学院邂逅的一名俄罗斯人,吴作人一看到他就非常有感觉,并且自然而然的联想起了一副世界名作,那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于是吴作人就请这位俄罗斯人给他做模特,着手创作他自己的《纤夫》。
《立马》
作者:徐悲鸿
创作年代:1947年
作品类型:中国画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109cm,横53.3cm
材质:纸本墨笔
形态:轴
《立马》是徐悲鸿先生于1947年创作的一幅水墨作品,是当年徐悲鸿赠予文锦先生之作。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这幅《立马》画了一匹立面大马,是徐悲鸿晚年艺术成熟时期马画作品的经典图式,更是同类题材中的精彩之作。
徐悲鸿先生早年曾以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作画,以马喻才,不仅将马与战争时事、国家象征相联系,更是将马看作生逢乱世、命运多变的知心朋友,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起家》
作者:詹建俊
创作年代:1957年
作品类型:油画
风格:现实主义、当代艺术
现收藏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规格:纵140cm,横348cm
材质:布面油彩
技法:直接画法
风格:现实主义、当代艺术
《起家》是詹建俊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是他当时参加马克西莫夫培训班的毕业作品。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该作品主要描绘了年轻人建设边疆,开拓荒原的场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得栩栩如生。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和前苏联文化交流合作,由文化部主办在中央美院就设立马克西莫夫培训班,马克西莫夫是当时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授,获得过斯大林艺术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政府希望通过这个“马训班”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国青年画家。詹建俊就是其中20多位青年学子之一。
这批年青画家在“马训班”学习了来自于欧洲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写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画法,也是一种创作理念。俄罗斯,尤其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现实主义画家形成的巡回画派,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对现实生活的改造。苏里科夫就是巡回画派中一个重要的画家。
詹建俊先生当年26岁,风华正茂。在完成“马训班”的学习之后,受到当时全国兴起的知识青年下乡建设祖国的鼓舞,去北大荒,实地考察,去实现自己的绘画理念。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与建设北大荒的青年人同吃同住,写生,做画稿,最终创作了这一幅《起家》,作为“马训班”毕业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自2008年至2017年,多次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项目”、“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推广项目”等。2018年以来,多次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推广项目”、“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等。
其他荣誉(部分)
2011 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批九所“全国重点美术馆”
2011 获评《新周刊》“中国最具价值美术馆”
2012 荣获AAC第六节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特别贡献奖”
2019 荣获北京旅游网“最具特色美术馆”
2020 荣获2019年度中国艺术权利榜“年度美术馆”
2020 入选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上榜名单(共100家)。
2022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百年征程精神图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专题展入选2020—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公示名单。
2022年3月30日,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依托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馆藏作品资源,拥有一支专家型的学术研究团队,展开基于学院背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馆策展,以藏品研究和展览策划,参与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斧正和书写,通过举办当代艺术展览,参与到未来历史的构建中。在以艺术作品作为研究与展览核心的同时,日益重视丛各个跨学科领域开展对艺术作品的阐释与思考。
理论性研究和出版工作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出版与展览相得益彰,历年来的学术出版物包括年鉴、展览画册、藏品图录、专题性文集,近年还推出了学术丛书系列、前沿理论丛书系列,以及围绕馆藏精品出版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大系》(十卷本)等出版物,进一步夯实了与美术馆相关的藏品研究及理论阐述的阶段性成果。2020年起投入《美术馆》杂志的编辑工作,打造中国美术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理论性专业刊物。
开放时间:09:30 - 17:00(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电话:010-64771575
(1)成人全价票 15元,如遇特展需另外购票。
(2)优惠票价 10元
身高120cm以上学生(含研究生),凭学生证/卡。
国内、国际旅行团体(10人以上)集体参观,请提前预约,按约定的时间凭证明购票参观。
注:如遇特展,优惠票购票方法以特展购票规定为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及教职员工,凭学生证或工作证。
身高120cm(含)以下儿童参观者(需有成人陪同,成人正常购票)。
60岁(含60岁)以上参观者,凭身份证。
残障人士,凭残疾证。
世界博物馆日(5月18日)为免费开放日。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凭有效期限内ICOM会员卡。
博物馆、美术馆从业人员,凭工作证。
现役军人、荣誉军人,凭军官证。
注:如遇特展,免票方法以特展购票规定为准。
1、由机场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机场巴士| 望京巴士
2、由火车站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站|420\u5730铁2号线-132路
北京西站|387路-944路\u72792-132路
3、由地铁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望京地铁站(15号线)
阜通地铁站(14号线)
望京西城铁站(13号线)
太阳宫地铁站(10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