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

更新时间:2024-10-11 16:17

市中区隶属于四川省内江市,是内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四川省5个“星火西进工程”示范县之一,地处重庆、成都中段,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 之称;位于川中丘陵地带中南部,沱江中下游右岸。介于东经104°04′36″—105°05′41″,北纬29°25′11″—29°40′30″之间;东、北部隔沱江与东兴区相望,南部与自贡大安区相邻,西南部与威远县接壤,西北部与资中县毗邻。总面积387.5平方千米,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截至2023年末,户籍总人口40.74万人,截至2023年6月,辖6个街道、9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人民路2号。

历史沿革

殷商以前,辖区为以蜀族为主的氏族部落活动地区。

殷商到战国时期,为奴隶制蜀国东部边境地区。

至汉初,为蜀郡地。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40年),属资中县地。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析资中县以南地区置汉安县,取汉政权长治久安之意。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置汉安戌。同年,改置中江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因避父讳(父名“忠”),遂改中江县为内江县。

初至南宋,内江县疆域及隶属关系虽屡变,但县建置未变。

初,资州内江一带战乱频仍,地荒人稀,内江县废。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复置内江县。元末至中华民国,内江县建置无大的变化。

1949年12月6日,内江县解放。同年12月21日,川南行政公署资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内江县隶属资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2月1日,资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川南行政公署内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内江县隶属内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9日,川南行政公署内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内江区专员公署,内江县隶属内江区专员公署。

1951年4月,内江市筹备委员会成立。同年7月9日,内江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同年7月17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设立内江市(内江专署辖市),以原内江县城区及东兴镇为内江市行政区域。同年9月25日,内江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政公署,复置四川省。同年9月,川南行署内江区专员公署更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内江区专员公署,内江市隶属四川省内江区专员公署。

1968年7月1日,内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内江市隶属内江地区。1978年4月,根据四川省委决定,取消革命委员会,内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为内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内江地区,内江市升为地级市,并设立内江市市中区,以原内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内江市市中区的行政区域。同年5月29日,内江市(县级)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内江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同年6月1日,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行使职权。同年6月12日,内江市(地级)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的内江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市中区隶属内江市。

198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内江县,设立内江市东兴区,将原内江县所辖史家镇、四合乡划归内江市市中区管辖;将原内江市市中区所辖东兴乡、东兴街道办事处和城西街道办事处的桐梓坝片区划归内江市东兴区管辖。

1995年9月1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内江市市中区管辖的处于沱江以东的国光乡、椑木镇划归内江市东兴区管辖;将原内江市东兴区管辖的处于沱江以西的凌家镇、朝阳镇、永安镇(不包括沱江以东的原水晶乡)、全安镇、靖民镇、沱江乡划归内江市市中区管辖。两区区划调整后,形成以沱江为界,两区隔江而治。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市中区辖6个街道、8个镇、3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楼街道、壕子口街道、乐贤镇白马镇、史家镇、凌家镇永安镇、朝阳镇、全安镇、靖民镇、交通乡、四合乡、沱江乡。行政中心城东街道。

2000年,市中区管辖6个街道、8个镇、6个乡。

2013年4月1日,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签发《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经济开发区托管市中区部分乡镇(街道)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发〔2013〕55号),实施市中区壕子口街道,交通乡交通社区、汉晨社区、顺江村、幸福村、晨光村、协力村、曙光村、同意村、前进村、红星村,四合乡,白马镇湛家村、海棠村、九盘村,靖民镇双堰村、凉风村、石谷村、柏林村移交经开区托管。其中,靖民镇双堰村、凉风村、石谷村、柏林村移交交通乡托管,白马镇湛家村、海棠村、九盘村移交四合乡托管,交通乡临江村、新光村、永兴村、三元村移交乐贤镇托管。经开区幅员面积44.34k㎡,户籍人口80555人,托管壕子口街道、交通乡、四合乡,经开区管委会驻地交通乡。

2013年4月28日,经开区正式托管壕子口街道、交通乡、四合乡。

2014年12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4〕31号),同意东兴区撤销胜利镇,设立胜利街道;撤销椑南乡,设立椑南镇;撤销永东乡,设立永兴镇;撤销平坦乡,设立平坦镇。市中区撤销乐贤镇,设立乐贤街道;撤销龚家乡,设立龚家镇;撤销四合乡,设立四合镇;撤销交通乡,设立交通镇。

2015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5〕14号),同意东兴区撤销中山乡,设立中山镇;撤销柳桥乡,设立柳桥镇;撤销双桥乡,设立双桥镇;撤销富溪乡,设立富溪镇。市中区撤销凤鸣乡,设立凤鸣镇;撤销伏龙乡,设立伏龙镇;撤销沱江乡,设立龙门镇。

由于建设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2015年,经开区四合镇结束托管湛家村、海棠村、九盘村,整体交回市中区白马镇管理。

截至2015年,市中区管辖7个街道、13个镇: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楼街道、乐贤街道、壕子口街道(经开区托管)7个街道;白马镇、史家镇、凌家镇、朝阳镇、永安镇、全安镇、靖民镇、龚家镇、凤鸣镇、伏龙镇、龙门镇、交通镇(经开区托管)、四合镇(经开区托管)13个镇;169个村,59个社区。市中区人民政府驻地城东街道人民路2号。

2019年,撤销城南街道、城东街道,设立城东街道,街道办事处驻沿江路432号。

2019年,撤销凤鸣镇,划归白马镇和全安镇。撤销龚家镇,划归史家镇。撤销伏龙镇,划归凌家镇。撤销四合镇,划归靖民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市中区辖6个街道、9个镇。分别为:白马镇、史家镇、凌家镇、朝阳镇、永安镇、全安镇、龙门镇、交通镇、靖民镇等9个镇,城东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楼街道、乐贤街道、壕子口街道等6个街道;共有89个村,59个社区。市中区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人民路2号。

备注:因国家级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内江市市中区(壕子口街道、交通镇、靖民镇)部分行政区域,2022年,内江市市中区实际管理7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84个村,44个社区;区域面积约333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内江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地带中南部,沱江中下游右岸。东、北部隔沱江与东兴区相望,南部与自贡市大安区相邻,西南部与威远县接壤,西北部与资中县毗邻,内江市市中区最东点东经105°05′58″、北纬29°32′21″,位于乐贤街道办事处;最西点东经104°49′37″、北纬29°30′03″,位于凌家镇;最南点东经104°57′31″、北纬29°25′11″,位于凌家镇;最北点东经104°58′55″、北纬29°40′31″,位于史家镇。东西跨度26.4千米,南北跨度28.3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86.2平方千米。一般海拔320~350米,平均海拔339米,城区平均海拔324米。最高点海拔448米,位于全安镇三灯寺;最低点海拔277米,位于龙门镇大溪口。

地质

市中区地处四川沉降带,新生代坳陷形成的菱形盆地中南部,次一级构造单元川中褶皱带内。受华蓥山、龙泉山二断裂控制,沉积盖层在晚近第一幕运动顺时针扭力作用下,以威远基盘隆起的砥柱,形成一个分布广泛的旋扭构造——威远辐射状构造。由于受华蓥山、龙泉山断裂压性、压扭性的影响,形成短轴及鼻状褶曲等五个旋回带,围绕威远隆起作辐射状展布。威远隆起略成北东、北东东走向,两翼不对称,南陡北缓,南翼倾角一般为70°至20°,最陡可达80°,北翼倾角一般为3°至6°,最大12°。市中区位于威远隆起北翼和东南末端,呈缓倾角的单斜构造,有少量小规模压扭性断裂。出露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沿江河岸边分布第四系沉积物质。

地形地貌

市中区内无高山,也无平原。溪流、河谷、冲沟纵横交错,沱江蜿蜒曲折穿境而过,地形被切割成许多高矮不同、形状各异的山丘。一般海拔320~340米,是四川盆地低值区之一。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其高程自西北向东南呈起伏下降,为典型的切割形地形地貌特征。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河谷阶地、丘陵。

市中区河谷阶地按海拔高程及地质构造划分为三级:Ⅰ级阶地沿沱江两岸河漫滩以上冲积而成。一般宽80~100米,呈狭长小块平坝,海拔290~320米。Ⅱ级阶地,在Ⅰ级阶地内侧40~120米之间,呈条带状,海拔315~320米。Ⅲ级阶地分布在丘陵外侧,海拔315~340米。

市中区丘陵由剥蚀山丘和斜坡残积物组成,呈条状方山,顶部多呈浑圆形,为平缓的馒头状、台阶状、垄岗状;两丘之间有沟谷、冲田交错其间,宽70~100米,山丘起伏高差一般20~30米。山丘、沟谷绵延不断,且沟谷弯曲狭长,使山丘显得较为高峻。

气候

市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无霜期长,有雪日少;春温较高,秋多绵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集中,雨量充沛;平均风速小而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度差异不大。

市中区大气透明度不高,日照率不高,地面所获辐射仅相当于同纬度地区的二分之一,为全国光热低值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间仅为1136.5小时。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1.3℃。有霜日数少,无霜日数多,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平均年降水量968.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4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736.8毫米。夜间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65%左右,夜雨日数占总降雨日数的70%左右。年平均风速1.5米/秒,多静风,6月至9月盛行西北风,其余各月盛行北风。年平均相对湿度81%,春季较小,夏季高于春季,冬季高于夏季,秋季又略高于冬季。年平均气压973.2毫帕,冬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之,夏季最低。年平均蒸发量677.3毫米,4~9月平均蒸发量最大,占全年的69.2%,其中7月平均蒸发量高达91.4毫米。

水文

市中区河流属长江流域沱江水系。沱江为长江一级支流,在市中区有乌龙河、泥河、青杠坳河、寿溪河、猫溪河、白马溪等16条常年性支流。沱江发源于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在金堂县赵镇始称沱江干流,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自贡、富顺、泸县,在泸州注入长江,全长629千米。沱江内江市市中区段干流长71.68千米,河底高程275~300米,河面宽200~400米,可常年通航15~50吨木船或机动船。乌龙河发源于资中县五皇山蓝家坝,在朝阳镇进入市中区境内,流经永安镇等地后,在凌家镇舒家冲接纳泥河,南流至柳家嘴进入自贡市,在姚家坝汇入釜溪河,全长51.11千米,流域面积400.8平方千米。

土壤

市中区土壤分为水稻土、冲积潮土、紫色土、黄壤土等4种。水稻土可分为灰色冲积水稻土、紫色冲积水稻土、灰棕紫色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冲积潮土零星分布于沱江及其支流两岸,沉积层次较明显。紫色土广布全区,海拔280~426米,容易黄化。黄壤土零星分布于沱江两岸的Ⅱ、Ⅲ级阶地上,海拔300~385米,多数覆盖于紫色土之上。

植被

市中区的林业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林、芦苇林、竹林、经济林为主。农业植被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等。一般农作物属于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较少为多年生植物,通常草本性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市中区可使用土地面积3.42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01万公顷,商业用地0.1万公顷,住宅用地0.43万公顷,农业用地2.79万公顷,其它用地0.09万公顷。

截至2013年,市中区林业用地面积中,林业用地总面积6487.25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642.3公顷,疏林地面积3.8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1.3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80.26公顷,苗圃地面积14.8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中,四旁树占地面积2428.54公顷。宜林地面积为4719.7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地3500 公顷。

森林资源

截至2013年,市中区森林覆盖面积为4092.3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56%。市中区活立木蓄积85592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128立方米,防护林蓄积14508立方米,特用林蓄积1871立方米,疏林地蓄积61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291立方米,四旁树蓄积67733立方米,杂竹92319吨。

矿产资源

内江市市中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盐矿、沙金、天然气和铁矿,但均因储量小而未开发。建筑材料有河沙、鹅卵石、石料、页岩等,河沙、鹅卵石储量分别达2000多万吨,主要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石料质地较好,主要用于铁路、公路、房屋建筑。页岩多为棕紫色,质地纯净,容易粉碎,是机制砖、瓦的上等原料。

生物资源

市中区生物资源丰富。乔木、灌木树种有73科147属243种,草本花卉有28科32属46种。珍稀植物有一级保护树种水杉,二级保护树种杜仲、银杏,三级保护树种桢楠、红豆木、四川润楠等。野生动物有20目37科74种。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沱江滩涂,常见成群白鹭栖息。

水能资源

截至2022年,市中区水能理论蕴藏量32596千瓦,可开发量20035千瓦。建有小型水力发电站6座,总装机7台,容量725千瓦,均分布在乌龙河上。

水资源

市中区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980.3万立方米,年最大地表水资源量为25180万立方米,年最小地表水资源量为186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10万立方米,可开采量1152万立方米。地下水埋藏深度0.45~9.23米,静水位高程305~333米。地下水为重碳酸钙钠和重碳酸钙镁型,pH值7.5~8.5,矿化度小于1毫克/升,硬度200~360毫克/升。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市中区常住人口为337106人。

截至2023年末,市中区户籍总人口40.74万人。出生人口1572人,出生率为3.9‰,较上年下降1.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723人,死亡率为4.2‰,较上年下降8.5个千分点。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11.01万人,占总人口的27.01%,较上年提升2.19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内江市市中区是汉族聚居、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截至2022年底,内江市市中区实际管理区域内有少数民族1347人,分属3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列前五位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回族(226人)、苗族(199人)、土家族(175人)、彝族(174人)、壮族(111)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市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92.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5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5.93亿元,同比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3:22.4:65.3。民营经济增加值109.31亿元,同比增长6.5%,占GDP比重56.7%,占比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023年,市中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税收性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6.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4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8亿元,增长8.6%,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3.0%,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12.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7.0%,卫生健康支出增长6.4%,公共安全支出增长2.4%,教育支出增长0.3%,农林水事务增长0.2%。

2023年,市中区实现全部税收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二、三产业分别完成2.95亿元、5.73亿元。

2023年,市中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9%;经营净收入增长4.6%;财产净收入增长2.8%;转移净收入增长6.9%。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7.4%;经营净收入增长1.3%;财产净收入增长5.2%;转移净收入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5%。

2023年,市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5.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5.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0.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1%。三产投资结构比为8.8:14.7:76.5。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6%,产业投资增长99.8%,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下降29.1%。

2023年,市中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5.1%。商品房施工面积160.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4%;商品房销售面积28.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9%。

第一产业

市中区先后成功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区)、四川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农业项目,建成柠檬、韭菜、核桃、苗木、榨菜“五个万亩基地”和特种水产、生猪家禽、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四大产业园区”,形成环区80公里现代农业产业带。道地中药材“半夏、黄精、白芨”产业化发展,尤力克柠檬出口欧美,永安白乌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2023年,市中区农业总产值完成56.64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30.26亿元,同比增长5.0%;林业产值0.61亿元,同比增长10.8%;牧业产值21.20亿元,同比增长2.8%;渔业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业2.70亿元,同比增长4.5%。小中区农业增加值完成24.91亿元,同比增长4.1%。

2023年,市中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06万亩,同比下降2.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06万亩,同比增长2.9%;蔬菜播种面积11.15万亩,增长2.6%。全年粮食总产量11.90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秋收粮食11.43万吨,增长2.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74万吨,增长0.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69万吨,增长4.3%。

2023年,市中区生猪出栏26.70万头,同比增长1.2%;生猪存栏10.27万头,下降24.6%。家禽出栏215.58万只,下降3.3%。

2023年,市中区水产养殖面积3155公顷(含稻田养鱼),水产品产量0.79万吨,同比增长4.0%,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1.1亿元,增长4.8%。

第二产业

市中区有300余年种蔗、制糖、制蜜饯的历史,为市中区工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冶金建材、电力能源五大支柱产业。

2023年,市中区工业增加值25.42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年末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实现总产值50.02亿元,增长9.9%。其中,重工业仍占主体地位,完成产值42.91亿元,占比85.8%。五大产业完成产值46.3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占比较大,分别完成产值23.33亿元、9.28亿元。

2023年,市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6%;利润率7.6%。全部工业入库税金1.81亿元。工业用电量9.29亿千万时,同比增长15.8%。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9.8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6.3%。

2023年,市中区建筑业增加值17.70亿元,同比增长7.5%。年末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9户。

第三产业

市中区是内江市的商贸物流龙头和城市经济核心圈,“四方块”是内江商贸集聚中心,邱家嘴商圈、黄桷井小商品市场、甘泉寺花鸟古玩特色街、六段锦水景风情商业特色街、江华餐饮美食街。渤海商品交易中心网上年交易量近千万吨,电子商务集聚区成功建成。

2023年,市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3亿元,同比增长9.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66亿元,同比增长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7亿元,同比增长9.5%。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7.67亿元,同比增长9.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2.41亿元,同比增长9.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48亿元,同比增长8.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37亿元,同比增长9.4%。从限上热点商品看,金银珠宝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化妆品类,服装、鞋帽、针织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1.4%、21.2%、20.8%、20.2%、18.7%。

2023年,市中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27亿元,同比增长62.7%,其中出口额19.03亿元,增长68.6%;进口额0.24亿元,下降57.0%。全年市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7.58亿元,增长25.3%。

2023年,市中区实现旅游总收入58.34亿元,同比增长0.5%。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64万人次,同比增长12.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市中区共有各类学校98所(不含市直、内江经开区),其中普通中学15所、小学23所、幼儿园56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专任教师3288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72万人,全年招收新生1.10万人,毕业学生1.31万人。2023年,市中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2.06%,学前一年入园率为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100%、95.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89%,高中毛入学率为84%。

科技事业

2023年,市中区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5项;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1项;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截至年末,市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入驻小微企业87家、中介服务机构20家、引进创业导师16名。

文化事业

2023年,市中区有艺术表演团6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文化馆1个。镇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16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约80千册(件)。全年新创剧本、歌曲及舞台作品(节目)19件,组织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40余场次,大型惠民演出2场次,大型展览2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17个,广播覆盖率为100%,电视覆盖率为100%。

医疗卫生

2023年,市中区有区属医疗卫生机构362个,实有床位2791个,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46人,注册护士1198人。全区传染病报告机构覆盖率100%,网络运行100%,有效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对适龄儿童进行一类疫苗11种免费接种,全年常规免疫共报告接种免疫规划疫苗5.82万剂次,儿童基础五苗接种率为97.21%。

环境保护

2023年,市中区中心城区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9微克/立方米和15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4天,优良率79.4%,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沱江干流老母滩断面水质稳定达Ⅱ类、乌龙河双河口断面均为Ⅲ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社会保障

2023年,市中区参加养老保险22.55万人(含退休9.66万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9.17万人(含退休4.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2万人(含退休4.63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18万人(含退休0.5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8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8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66万人。

2023年,市中区累计保障城市低保人员5.90万人次,农村低保人员9.21万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740元/人*月、540元/人*月。年末在册城乡特困人员2482人,全年共发放资金1837.44万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为农村分散供养702元/人*月、农村集中供养802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962元/人*月。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共救助困难群众870人次,救济金额167.42万元。

2023年,市中区共为606名优抚对象补助医疗费45.56万元,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2.20万元,为713名优抚对象个人缴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困难的代缴参保资金24.96元。为102名大学生入伍士兵发放大学生入伍一次性奖励金221.5万元,为230名义务兵家庭发放义务兵优待金346.22万元。

2023年,市中区为2000余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2个,农村养老互助站8个,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100%。全年共为1.93万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金709.44万元。

2023年,市中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9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7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4人;农民工品牌培训793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435人;引导农民工规模输出就业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85亿元,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75万元。

交通运输

内江市市中区西北距成都市和东距重庆市直线距离均为150千米左右,位于成渝经济区的中心。通过成渝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内宜高速公路、内遂高速公路、内威荣高速公路、成渝公路(321国道)、成渝高铁、成渝铁路、内昆铁路等与重庆、成都、泸州、宜宾、自贡、遂宁等城市呈放射状相连,对云、贵、川、渝四省市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截至2023年末,市中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318.7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含高级、一、二、三和四级公路)1302公里。全区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24.97公里,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5%。全年交通建设总投资(不含内江经开区)0.61亿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45.3公里、完成安保工程(路侧护栏)9.2公里。

2023年,市中区公路客运量42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7811万人/公里;货运量完成1103万吨,货运周转量完成137459万吨/公里。

历史文化

非遗

文物

截至2023年末,市中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翔龙山摩崖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云霞古刹石牌坊、 内江三元塔、 内江钟楼 、曾家大院  、 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纪念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柳家洞摩崖造像 、 苏王氏节孝坊 、 翔龙山寓所  、柳氏家族墓 、喻培伦大将军纪念地 、宋家大院  、吕祖庙(现名:佛灯寺)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东林寺摩崖造像  、刘雷氏百岁坊 、 南丰世家大院 、 段廷魁夫妇墓   、四美村崖墓群   、曾达一墓   、白马文昌宫(现名:兴国寺)  、潘家坝石庙子(现名:莲初寺),省级革命文物(2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纪念碑) 、喻培伦大将军纪念地,区级革命文物(2处):成渝公路沱江轮渡码头  、万岁展览馆旧址。

风景名胜

市中区有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等纪念地和“中川第一禅林”圣水寺、翔龙山摩崖造像、三元塔、钟鼓楼等名胜古迹。有乐贤半岛旅游区黄鹤湖旅游区2个国家AAAA级景区,是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区。川南大草原大千欢乐世界摩天轮点亮“甜城之眼”,旮旯沟原生态风光,牛桥花坞竹苑水乡体验田园乡村,龙门古镇甜城文化魅力。截至2021年底,市中区成功创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荣获四川省旅游最高奖项“金熊猫奖”先进集体1个、天府旅游名村1个、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1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

2023年,市中区有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2个。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市中区被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6月9日,市中区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6月29日,市中区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1月12日,市中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认定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2年6月,市中区入选第八批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