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37
注意:不同的书籍关于分数有不同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阶段,等都视为分数,属于分数中的假分数。另一种观点认为,能化成整数的分数都不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真分数如: 或 ,也可能成为假分数,也就是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例如。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因0在除法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母不能为0),相反除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带单位名称。
例子:能说米,也能说1米的70%,但不能说70%米。
例子:42%不能约分( 可约分为 )。
(3)任何一个百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都具有百分数的意义。
例子:61%= ,但 没有61%的意义。
(4)应用范围的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而分数常常在计算、测量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最早的分数是整数倒数:代表二分之一的古代符号,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埃及人使用埃及分数c。 1000 bc。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用分数略有不同的方法分开。他们使用最小公倍数与单位分数。他们的方法给出了与现代方法相同的答案。埃及人对于Akhmim木片和二代数学纸莎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表示法。
希腊人使用单位分数和(后)持续分数。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c。530 bc)的追随者发现,两个平方根不能表示为整数的一部分。 (通常这可能是错误的归因于Metapontum的Hippasus,据说他已被处决以揭示这一事实)。在印度的150名印度人中,耆那教数学家写了“Sthananga Sutra”,其中包含数字理论,算术学操作和操作。
现代的称为bhinnarasi的分数似乎起源于印度在Aryabhatta(c。ad 500),[引用需要] Brahmagupta(c。628)和Bhaskara(c。1150)的工作。他们的作品通过将分子(Sanskrit:amsa)放在分母(cheda)上,但没有它们之间的条纹,形成分数。在梵文文献中,分数总是表示为一个整数的加和减。整数被写在一行上,其分数在两行的下一行写成。如果分数用小圆⟨0was或交叉⟨+ was标记,则从整数中减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志出现,就被理解为被添加。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这样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要了解小数的意义,可从分数的意义着手,分数的意义可从分割及合成活动来解释,当一个整体(指基准量)被等分后,在集聚其中一部分的量称为“分量”,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或纪录这个“分量”。例如: 2/5是指一个整数分成五等分后,形成二分的“分量”。当整体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时,此时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种纪录的方法-小数。例如 记成0.1、 记成0.02、 记成0.005……等。其中的“ . ”称之为小数点,用以分隔整数部分与无法构成整数的小数部分。整数非0者称为带小数,若为0则称纯小数。由此可知,小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一环。
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分数中,所描述的相等部分的数量是分子,部分的类型或种类是分母。在非正式的文本中,分子和分母可能仅通过其放置来进行区分,但是在正式文本中它们总是由分数线分开。分数线可以是水平的(如),倾斜的(如)或对角线形式的(如)。这些标记分别称为水平线,斜线(US)或对角线(UK),除法斜线和分数斜线。在排版中,分数线呈水平形式的分数也称为“en 分数”或“nut分数”,对角线形式的分数称为“em 分数”,这它们占据的线的宽度。
英语分数的分母通常表示为序数,如果分子不是1,则读分母的复数。(例如,和,分母都读作”fifths”。)此外,分母为2时,总被读作“half”或者“halves”,分母为4时,总被读作“quater/quaters”或者”fourth/fourths”。分母为100, 总被读“hunderedth/hunderdths”或者“percent”。如果分数的分母为1,则经常省略不读,只需读出分子(例如读作3)。分母为1,可以省略不写。
读作:三分之二
写作:
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 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到的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相等。 (b、c不等于零)
分数还有一个有趣的性质:一个分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循环小数,像π等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可能用分数代替的。
分数的另一个性质是: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会变化。因此,每一个分数都有无限个与其相等的分数。利用此性质,可进行约分与通分。
对分数进行次方运算结果不可能为整数,且如果运算前是最简的分数,则结果也会是最简,如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单位为 。此外 、 、 ……也是分数单位。
①分母一定不能为0,因为分母相当于除数。否则等式无法成立,分子可以等于0,因为分子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0除以任何一个数,不论分母是多少,答案都是0。
②分数中的分子或分母经过约分后不能出现无理数(如2的平方根),否则就不是分数。
③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有2和5两个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纯循环小数;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也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混循环小数。(注:如果不是一个最简分数就要先化成最简分数再判断;分母是2或5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是其他质数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最简分数化小数是先看分母的素因数有哪些,如果只有2和5,那么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是,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方可判断。
有以下方法:
分母是特殊数字的(如2、4、8、10、100、1000等)
1、分母是2、4、8等,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和分子同时乘以5、25、125等数,分母就转成10、100、1000的数,直接换成小数。
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分母=小数
1、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分母=小数(即)
2、如结果是循环小数,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几位小数就几位小数。(即)
有限小数化分数,小数部分有几个零就有几位分母。例:0.45= =
如是混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化分数方法是:将小数部分写成分数部分,分子是带有循环节的小数部分数字形成的数减去不带循环节的小数部分数字形成的数的差。分母是99-.0..其中9的个数与循环节位数相同,0的个数是小数部分不循环的位数。例:0.12(2循环)=(12-1)/90=11/90
真分数的值小于1。分子比分母小,
例:、、等
假分数的值大于1,或者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
例: 、、等
带分数属于假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值大于1,后面的分数部分必须是真分数。
例: 、、等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1:
例2:
例3:
例4: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1:
例2:
例3:
例4: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
在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一样古老。早在人类文化发明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的需要,所以人们引入并使用了分数。
在许多民族的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和各种不同的分数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伦人(现处伊拉克一带)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数。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学文献中,也开始使用分数,不过那时候古埃及的分数只是分数单位。
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秦始皇时代的历法规定:一年的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这说明:分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并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
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数-分数。
说分数的历史,得从三千多年前的埃及说起。
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米.像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中为什么把分数线上的叫分子,分数线下的叫分母?所谓分数,就是把数来进行划分的意思,所以,分数线上面的那个数于是便成了多少等分之一,而下面那个数则表示一个数的整体。现在再来看为什么上面的叫“分子”的问题,这涉及到“分数单位”,当你把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时候,取其中之一份就是多少分之一,这就是分数单位。只有当分数线上下的数都相等的时候,该分数的值才会等于1,其他任何情况下,都会小于1。既然通常(也就是真分数)分数线上面的数都比下面的数小,上面的小的数称作“子”,下面的大的数称作“母”就很好理解了。
分数、小数和百分比的读法;分数中分子用基数词表示、分母用序数词表示。先读分子,后读分母。当分子大于1时,分母要加“s”。
例如: —two thirds
口诀:分子基数词,分母序数词,分子大于1,分母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