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璋

更新时间:2023-11-27 10:31

刘秉璋(1826年-1905年),字仲良,安徽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人。晚清重臣,淮军名将。

人物生平

科举入仕

刘秉璋为安徽省庐江县矾山镇刘墩村人(明永乐年间刘秉璋祖先迁此定居,改此地为刘家墩,1983年地名普查时改名刘墩)。

刘秉璋出身农民家庭,自幼读经史。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与同乡潘鼎新徒步至京师,在李鸿章的父亲、刑部郎中李文安的帮助下入大兴县学。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府乡试举人。后来参加钦差大臣张芾军幕,驻徽州,为张芾谋划军务,以功叙知县

咸丰十年(1860年),刘秉璋赴京会试,成进士,五月九日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镇压太平军

同治元年(1862年),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新组建的淮军至上海,镇压太平军,奏调刘秉璋“治军筹饷”。刘秉璋“与讲求束伍之法,选将练兵”,参与淮军的创建与训练工作。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刘秉璋奉李鸿章令率刘铭传、潘鼎新等部淮军攻占福山,解常熟围。不久,刘秉璋又奉令率军攻占太仓。五月,李鸿章令程学启等分路进攻苏州,令刘秉璋自募一军,与潘鼎新部“分兵进图嘉善,冀可稍分贼(太平军)势”。七月,刘秉璋率军破枫泾西塘,清廷奖以翰林院侍讲“遇缺题奏”。张泾汇为嘉善东滨江冲要之地,刘秉璋为攻占嘉善,先攻夺张泾汇。他亲自督战,腿部受伤,带创复战,十一月四日(12月14日)攻占张泾汇。此战后,刘秉璋等军“声威大震”,平湖、乍浦、海盐的太平军将领动摇,降于潘鼎新。刘秉璋又率部攻占嘉善,进军新丰。十二月二十一日(1864年1月29日),刘秉璋进攻嘉兴,屡攻不下。李鸿章攻占苏州后,派程学启助攻嘉兴。三年(1864年)二月,刘秉璋率军从东门冲入,攻占嘉兴,杀太平天国荣王廖发寿、挺王刘德功。清廷赏戴花翎,不久补翰林院侍讲。七月,刘秉璋率军配合潘鼎新部及浙军攻占湖州,浙西“肃清”。

随后,清廷赏刘秉璋“振勇巴图鲁”名号,并明令遇有应升之缺开列在前。十月补右春坊右庶子,十二月转左春坊左庶子。到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晋升为翰林侍讲学士

镇压东捻

主词条:捻军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清廷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督办“剿捻”事宜。为了调动淮军攻捻军,曾国藩奏准刘秉璋襄办军务。刘秉璋率军自苏州出发,进驻徐州。翌年(1866年)四月,清廷任命刘秉璋为江苏按察使。随后,刘秉璋奉令为游击之师,与捻军转战于淮、徐、齐、鲁、楚、豫之间,但捻军转战无定,忽东忽西,难以剿捕,使其疲于奔命。他对曾国藩说:“捻匪已成流寇,诸军不苦于战,而苦于奔走”,应“谋圈制之策”。五月,捻军进攻宿迁埠了镇、洋河集,径趋运河。刘秉璋遣吴长庆、王占魁夜袭其营,循旧堤追击,败捻军。捻军首领任柱赖文光张宗禹失散,复折而南,渡浍、涡两河,入怀远凤台境。刘秉璋率军追至蒙城,会盛军共剿。七月,任柱、赖文光与张宗禹会合于河南石固镇,将攻山东。刘秉璋率军追至禹城寨,以马队进击,又大破捻军。捻军为摆脱困境,免遭全歼,分为东西两部。张宗禹率一部西往,是为西捻。任柱、赖文光率一部东往,是为东捻。曾国藩将进剿西捻之任,委于总兵刘松山,命刘秉璋与提督杨鼎勋等军于豫西,以围东捻。十二月,东捻军转战入湖北,刘秉璋率军追击,败东捻军于德安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清廷任命刘秉璋为山西布政使,仍统军“剿捻”。是年春夏之间,刘秉璋由鄂而皖而豫而东,到处与东捻寻战。东捻军德安之败后,折入安徽霍山、太湖间。刘秉璋日夜疾驰宿松,迎头将其击败。东捻军复走湖北,自孝感小河溪径趋河口镇。刘秉璋会勋军进击,勋军先至遇伏,总兵张遵道遭击毙。东捻军乘胜而下,势不可遏。刘秉璋率军予以横击,吴长庆、况文榜等各殊死战,东捻军始溃走豫。六月,东捻入山东,刘秉璋提出“贼海隅”之策,主张“守运河毋使西窜,扼胶莱以断咽喉,冀圈贼东境,就地歼灭”。代曾国藩督师的李鸿章采纳此议,派他赴济宁布置运防。后屯兵台庄。七月,东捻自山东军驻地海神庙冲出,刘秉璋建议李鸿章“仍宜坚持初议”。东捻南下入苏境,李鸿章令刘秉璋由台庄渡河,赴桃源,会浙军防清江。八月至十一月,提督刘铭传郭松林等军屡次获胜,任柱战殁,赖文光率余骑千余,南走清江。十二月,东捻余部在赖文光率领下自江苏盐河南进,走宝应,刘秉璋等率部追击。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1月5日),赖文光走扬州瓦窑铺,被俘,东捻军覆没。

同治七年(1868年)春,刘秉璋以“肝气旧症”复发,乞假调理。李鸿章将其所部裁遣四营,所余马步十四营派他的部将吴长庆接统,此后,刘秉璋即离开淮军军营,结束了“戎马生涯”。

历职地方

同治八年(1869年),刘秉璋的父亲病故,照例丁父忧。同治十一年(1872年)守孝期满,七月入京陛见。九月,清廷任命刘秉璋为江西布政使。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擢为江西巡抚

江西省历经十余年战火,封建秩序遭到破坏,生产受到摧残。刘秉璋一面实行“宽商惠民”政策,休养生息;一面厘查“库款纠葛”,“清理各属交代数百起,追得积欠百余万,皆州县卸事交代库款未清者”。刘秉璋以善于理财著称,阎敬铭光绪帝面前称赞他为“肖(何)刘(晏)之亚”。

光绪二年(1876年),刘秉璋赴京陛见,光绪帝询问江西情况。因母亲年逾八旬,请求终养,不被允许。光绪四年(1878年),奏准归养。光绪六年(1880年),清廷下诏征用,刘秉璋力辞。是年,新疆南北肃清,清廷以其在赣抚任内筹解甘饷有功,赏头品顶戴。不久,刘秉璋丁母忧

光绪八年(1882年),守孝期满,刘秉璋出任浙江巡抚。此间,台州黄金满啸聚海滨,结伙为匪,官兵清剿,他远逃重洋,官兵撤走,则又复出。刘秉璋到任后,经过详细侦察,发现内地多有间谍,故兵机泄露。他采取严办保甲的办法,割断其与内地的联系。黄金满因内地坐探被除,兵机莫测,穷蹙就抚。刘秉璋访闻浙省州县征收钱粮有征多解少,存留属库之弊,便一面着手追查,一面拟订《杜绝州县隐匿钱粮章程六条》以防未来。

指挥抗法

主词条:镇海之战

光绪九年(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战前,刘秉璋为防御法军入侵中国,遂亲巡海口沿岸,筑长墙绵亘数十里,置地雷,封海口,令所有兵轮加强戒备;又在宁波设立前敌营务处,派薛福成掌理。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法军果突入蛟门,刘秉璋令炮台守将守备吴杰,发巨炮将法舰击退,伤法舰二艘。越数日,法舰再入虎蹲山北,刘秉璋令守军迎击,发炮击中法舰烟筒和后艄,法将迷禄中炮身亡,大败而逃。法军大舰进攻受挫,则放小轮潜窥南岸,窜犯宝山口,刘秉璋令总兵钱玉兴挑选骁勇之士,组成敢死队潜伏清泉岭下,突而击之,击退法军。法军舰无法驶入处于浅水区的镇海港,在长达百余天的时间里,对镇海港实施海上封锁,与清军形成对峙,直到中法战争结束。

镇海之役,计击沉法舰一艘,重创三艘,火轮、小船多只,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镇海防卫战的成功,激发了中国沿海各处的海防信心,意义重大。事毕,刘秉璋具疏,力谏扩充海防,以备不虞。

镇海之战结束后,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因吴杰“不听指令”、率先攻击法舰,欲拿他治罪。但刘秉璋力保吴杰。

总督四川

光绪十二年(1886年)五月,刘秉璋被擢为四川总督。事前重庆发生教案。九月,刘秉璋至成都,坚持“持平审结”,排除总署和李鸿章的干扰,不许法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依法惩处教绅罗元义和“乱民”石汇等。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六月,英国公使依据《中英烟台条约》,向总署提出英商自置小轮船欲由宜昌试航重庆。总署通知刘秉璋派人到宜昌与英领事会商行船事宜。刘秉璋深知允许外轮到重庆,即意味着重庆将开放为商埠,所以竭力设法取消航行。交涉历经四年之久,最后以总署对英妥协面告终。

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国武装侵入西藏,沙俄也欲插足西藏,与噶布伦边觉多吉等人“交通”。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令刘秉璋派员查明真相。刘秉璋奏报西藏通俄属实,“惟藏人既坚不承认,是尚有忌惮隐匿之心,似亦不必指明,授印度(英国)以口实,应请旨密饬接任之驻藏大臣不动声色,暗中防闲,以弥边衅”。刘秉璋担心藏官勾结俄国抗英,引狼逐虎不成而反受其害,建议清政府暗中防备。

在此期间,刘秉璋还先后镇压了万县崔英河、茂州何三木匠、川北陈坤山、秀山姚复乾、大足余栋臣起事。大小凉山拉布浪,瞻对少数民族不断起义,刘秉璋“行屯田之策,夷皆请服”。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元月,奉懿旨赏加太子少保衔并御书长寿字、福寿字和如意蟒袍等件。

刘秉璋任职时,正是洋务运动进行的时期,可是他厌恶洋务。光绪十六年(1890年),主事郑宝琛集资欲开采雅州府所属的大穴头山,宁远府所属的麻哈母鸡沟等处五金。刘秉璋认为“开矿利小而害大”,不允。郑宝琛买通给事中吴光奎上奏清廷。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廷令刘秉璋派熟悉矿务之人前往该处勘验“矿苗”,并询问他集资开办“有无流弊”。刘秉璋上疏说:“川矿开采害累殊多。”这种态度引起了四川一部分官僚的不满,他们密谋把刘秉璋赶出四川。同年十月,御史吴光奎、钟德祥奏参四川吏蠹蚀污,请饬查办。清廷令湖北巡抚谭继洵查办,结果并未发现刘秉璋本身有什么问题,只是奏称“候选道徐春荣经刘秉璋调赴四川,久居权要,颇事招摇”。清廷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给刘秉璋革职留任处分。四月,户部奏四川官运局积存副本款项不清,请饬派人查办。随后吴光奎再次奏参刘秉璋“川省吏治贪纵,盗匪滋多,开单列款请饬查办”。刘秉璋无奈,只好请求将自己开缺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元月,奉懿旨赏加太子少保衔并御书长寿字、福寿字和如意蟒袍等件。

获罪教案

主词条:成都教案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值农历端午节,按成都人民的习俗,除划龙船外,要在东校场举行“抛李子”游戏,民众聚而观看,最终引发教案。掷果游戏结束后,恰逢刘汤氏寻找幼孩,民众途经教堂,发生大量群众围观,由于传教士司蒂文孙和启尔德误以为部分民众替之前在医疗纠纷中死去的患者采取报复行为,进而施放洋枪恐吓民众,引起群众不满,王乡约等肇事者计谋通过打教劫取财物。群众当夜焚毁英、美教士住宅和教会医院、教堂多处。川西、川南各州、县亦纷纷起来捣毁教堂。全省共毁基督教堂三十所,天主教堂四十所。在教案发生时,刘秉璋未预判形势并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使事态升级。对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教堂,清廷早有旨谕,令“各省督抚,严饬地方官加意保护”。御史吴光奎奏参:“省城滋事之始,刘秉璋坚置不理,并未派兵弹压,无业游民愈聚愈多,以致省外教案层见累出”。

刘秉璋督川期间,其举止一直为列强及教会所不满,他们认为“刘秉璋素抱仇教主义”。到教案发生后,传教士迅速将指控转化为寻求利用教案达到目的的最大化,赫斐秋积极与英国驻重庆领事和其朋友美国公使田贝就如何处理教案进行谋划。英、法、美三国在向清政府外交施压的同时,美国命令其炮舰“彼特列尔”和“迈齐亚斯”号开始在长江上海至汉口的航线上巡逻示威,英国外交部也对中国驻英国公使龚照瑗威胁说“中国如不即予刘督相当之罪……即派兵到华海口报复”。最终,清政府迫于压力,遂以刘秉璋“任意废弛,有负委任”,“著行革职永不叙用,以示惩儆”。其余官员、民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身后平反

“成都教案”后,刘秉璋回到家乡,再未出仕。归乡后,他以读书为乐,手不释卷。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复用刘秉璋,“诏再征之”。刘秉璋以疾不能赴。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刘秉璋病逝,享年八十岁。逝后,由于两江总督周馥的疏奏,清廷在八月宣布开复刘秉璋生前的革职处分,仍加赏恤,其平生功迹交付国史馆立传。翌年(1906年)正月,又根据江苏巡抚陆元鼎的奏请,在刘秉璋于江苏省城“立功地方”建立专祠祭祀。

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经浙江京官陆军部左丞朱彭寿等人奏请,宣统帝追赐刘秉璋谥号为“文庄”。

主要影响

刘秉璋具有爱国思想,对清廷的议和多有批评。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暂弃新疆的主张,遭到刘秉璋的抨击。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与英使议结马嘉理案,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刘秉璋批评他说:签约既伤“国体”,又窒碍“饷源”。在对外交涉和战争中,刘秉璋始终坚持抵抗侵略、保卫主权的爱国立场。

刘秉璋十分关注教育,先后捐建了三乐堂书院、南京庐江试馆,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材。为发展文教事业,他还在庐阳书院敬敷书院、崇文书院设立助学资金等。

刘家祖上就有藏书传统,刘秉璋在庐江有座远近闻名的藏书楼,名为远碧楼,据说藏书达四五万卷,并编有《远碧楼书目》十卷。其子刘体智得遗书之后又继续收藏,数量共达二三十万卷。郭沫若誉刘体智为收藏甲骨占全国三分之一,刘体信收藏楚辞类古籍海内第一。

历史评价

赵尔巽等:“寇乱初平,安民保土,自以吏治为先,然非负文武幹用如宝桢诸人,亦不易言效也。宝桢政尚威猛,瀚章治参清静,而昌濬则不免于姑息。树声有智略,秉璋称综覈。荣光、士杰皆善于用兵,而疏于行政。兴锐重实效,念祖好行权。模独识议宏远,能见本原。此十人中虽治绩不必尽同,其贤者至今犹絓人口,庶几不失曾、左之遗风欤。”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刘秉璋传世的遗著有《刘尚书奏稿》《刘文庄公奏议》。

后世纪念

墓址

刘秉璋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长岗村刘洼(牛凹)村民组,距庐城西15千米。2007年,墓被确定为庐江县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庐江县13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2011年5月16日,新建的墓园建成开园。

刘秉璋墓园坐西朝东,三面环山。墓园由墓冢、祭坛、拜台、碑亭、墓道组成。在墓园区还建有刘文庄公祠,陈列了刘秉璋生平的主要事迹。

故居

刘秉璋故居名“鹤庐”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古南街,故居展览厅内主要展示他生平的事迹以及一些当时留下的武器设备,图文资料等。刘秉璋曾经在三河有上百处宅院,而鹤庐是后来唯一保留下来并得到重新修葺的。

雕塑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下的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内塑有刘秉璋的全身蜡像,橱窗里陈列着他亲笔写下的奏折和各种文物。招宝山下还竖立的“中法战争镇海之役胜利纪念碑”旁镌有巨幅铸铜浮雕,再现了刘秉璋运筹帷幄、指挥抗法战役的史实。这座纪念碑是刘秉璋的曾孙刘永龄出资捐建的。

纪念活动

2006年5月11日,庐江县召开“纪念抗法名将刘秉璋诞辰180周年座谈会”。2011年5月16日,庐江县举办了“纪念抗法名将刘秉璋诞辰185周年活动”。

史料索引

刘声木辑《清芬录》卷2朱孔彰《咸丰以来中兴将帅别传续编·刘尚书别传》

清官修《清实录》同治、光绪朝内容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47《刘秉璋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