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3 19:26
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则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这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本来代替或补充。《礼书通故》既非疏体又非注体,但它与《礼记训纂》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选。《大戴礼记》不在《十三经》之内,但它与《礼记》(《小戴礼记》)是同类型的书,因此也收进去。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
清代的经学著作还有不少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有待于今后条件许可时,按新的学科分类,选择整理出版。
注:资料来源于中华书局官网,点校空缺书目未出版
尚书今古文注疏
作者: (清)孙星衍撰
陈抗、盛冬铃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86-12
全书共三十卷,其中经文二十九卷,书序一卷。经文依孔颖达《尚书正义》本,参
用唐《开成石经》,但摒弃了作伪的二十五篇。正文之下为注,采用五家三科之说,注下为疏,并且吸收了众多清代朴学大师的研究成果。注疏材料极为详实,按语也常有启发之光,故被选入《十三经清人注疏丛书》中。
本书用《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这个本子是孙氏生前自刻的,并且参校《皇清经解》本。故是最好的版本,能反映出孙氏治《尚书》的学术原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尚书》自汉代开始开始,即有今古文之别,今文说与古文说先后盛行于时。受到历代王朝更迭与战乱的影响,再加上迎合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需要,因此《尚书》流传的版本极为繁杂。而《尚书》语言隐涩难懂,便愈发众说纷纭,让众多学者望而却步。幸赖明代学者梅鷟和清初学者阎若璩等人的深入研究,《尚书》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局面,江声、王鸣盛、段玉裁等人各有专书问世。孙氏此书虽然问世较后,然而博稽慎择,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人的研究,是代表乾嘉时期《尚书》研究的总结性著作。经学大师皮锡瑞尝语:“治《尚书》当先看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近代学者治《尚书》,可以是说没有不参考并取资于孙氏此书的。试想今日,氛围不再,其失也叹!
周礼正义(全十四册)
作者: (清)孙诒让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87-12-1
《周礼正义》是孙诒让一生用力最久最深的著作。据学者考证,他自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着手此书,编作长编,数易其稿,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最后写定,历时共二十七年。孙氏致力此书,与他的政教思想有关,这只要看书的自序,以及他另外撰写的《周礼政要》,就可明白,评论者认为《正义》仅为考据学,并不合于孙氏本意。不过从今天看来,《正义》的成就确在于《周礼》的整理考订。实际作为清代经学主流的所谓汉学,从来便是主张通过考据经义而求得圣贤治平之道,结果其成绩归宿在文献整理,违反了当时学者的初衷,孙诒让正是这一点的典型。
《周礼正义》一书,夙为经学史家推为有清一代经学殿军之作,受到学术界普遍推崇。但由于这部书广博浩繁,长达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尽管脍炙人口,真能细心通读的人是很少的,以致其重要价值迄未得到全面认识。
《周礼》记述当时职官制度,最为详备。孙诒让在《正义》书首 “略例十二凡”中说:“此经在汉为古文之学,与今文家师说不同。先秦古子及西汉遗文,所述古制,纯驳杂陈,尤宜精择。今广征群籍,甄其合者,用资符验;其不合者,则为疏通别白,使不相肴混。”书中这样做的客观效果,是将各种古代文献所见的职官,与《周礼》进行普遍比较。这项重要工作,为研究其间异同变迁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依据。
《周礼》是一部争议性甚高的经典,传统说的「周公致太平」之书,当然已不再可信;民初疑古学派所谓的刘歆遍伪群经的说法,也经不起严格的学术检验。现比较可以接受的学界通说,《周礼》大致成书於战国时代,固然是一部「乌托邦」式的理想建构,却也反映了先秦历史的繁复面貌。从某个角度来看,《周礼》仍是认识先秦社会诸面相的一大宝库。
传统中国学术有经由通一经而通贯诸经的特殊门径。只要能彻底地精读一部经书的重要注疏,在经解的同时,也能够对其他诸经有一定的认识。「六经皆史」,只要对经书有一定的认识,也就能大致掌握先秦历史了。孙诒让的《周礼正义》,正是研读《周礼》的最重要版本。
毛诗传笺通释(上中下)
作者:马瑞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89-3-1
这部书的主要优点,首先是发挥了清代学者擅长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和名物考证的优势,特别是运用了依声求义的方法来校勘、解释文字。诗经是羣经中产生时代较早的一部,文字多古音古义。而且毛诗依据的文本是古文经,其中假借字比较多。作者能广征博引,触类旁通,“以以...“以以音古义证其为互,以双声曐韵别其通借“有时一个字能处古书中找出十个以上通假的例证,并求出本字本义,从而纠正了清以前许多学者望文生义、产强附会的解释,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字义和语法,使一些疑难问题涣然冰释。
论语正义(上下)
作者:(清)刘宝楠撰
高流水点校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90-3
记述孔子言行的主要材料是《论语》,有关《论语》的成书情况,历来说法不一,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依据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加以整理编撰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家对《论语》理解的不同,因此版本众多,但是现行通行各本的祖本却是郑玄注本。由于《论语》被列为儒家学派的基本经典之一,因此历代学者对《论语》进行研读注释考证的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清人刘宝楠病皇、邢疏芜陋,因此立足于何晏的《论语集解》,兼采宋人长义,补清人诸家,周予同先生认为“其详博超于旧疏”,可谓是《论语》旧注中水平最高的。
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生于公元一七九一年,卒于公元一八五五年,曾任直隶文安知县。刘氏初治毛诗、郑礼,后与同乡刘文淇、梅植之、包慎言、刘兴恩、陈立相约各治一经,刘宝楠专治《论语》,本书共二十四卷。
本书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保留了大量的汉魏古注,并且对汉魏古注,进行了详细的疏解,从而丰富了《论语》的注释内容。另外,利用了清人的注释考证,发扬乾嘉学风,言必有据,论必有证,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证和阐发经义。尤其是对古代的典章名物制度、风俗礼节、历史事件以及人名地名的注释考证更为详备。而且对《郑玄论语序逸文》和何晏的《论语序》也作了详细的疏证,从中可以看出《论语》一书的演变过程。这是《论语正义》被周予同先生如此肯定的原因。
本书以同治五年原刻本为底本,参以《皇清经解续编》本、《四部备要》本、《万有文库》本、《诸子集成》本和《国学基本丛书》本,并且重新点校了引文的出处,实是嘉惠学林,功德至伟!
诗三家义集疏
作者: [清]王先谦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87年2月
《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清代三百年间,范家相、冯登府、陈寿祺、陈乔枞、魏源等,都有考辑专著,此书出而集其大成。
周易集解纂疏
作者:李道平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94-3-1
李道平倡修安陆元朝进士、元儒开山赵复江汉先生生祠,收授生徒,讲习其中。他博通经史,特别精研《周易》,认为汉儒解易,古义犹存,易学旧用王弼注,论象数不及汉儒之确,论义理不及宋儒之醇,酷爱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他参照清儒惠(栋)、张(惠言)之学,将自己研究所得,撰成《周易集解纂疏》36卷。后编修王懿荣奏请以当代人所著诸经疏义,颁行学宫时,〈纂疏〉名列第一,公认是疏注〈易经〉较好的书,被刻入〈湖北丛书〉。江苏学政王先谦,又校刻于湘南思贤书局,同时撰序称许:“后之究心汉易者,必以是编为先路之导。”
礼记训纂(上下)
作者: (清)朱彬
饶钦农点校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96-9
《礼记》,又称《小戴记》,是西汉学者戴圣编辑的。这一部书是秦汉之际儒家礼学著作的选集,共四十九篇。自东汉学者郑玄为《礼记》作注之后,这部本是为《仪礼》解经说文的著作逐渐变成经典,历代礼学学者尤为钟情于此书,《仪礼》反而式微。
朱彬(一七五三年至一八四三年)字武曾,号郁甫,江苏宝应人。他博览子史百家,无不贯洽,而于经义研究尤勤。《礼记训纂》是他晚年所编撰,因此得以吸收清代朴学大师,如:刘台拱、王引之父子等人思想之精华,实是清代治礼之一大总结。
《礼记训纂》一部是对《礼记》进行解经说文的经典之作,对全书进行了深精到的研究,在继承郑注孔疏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了多家研究成果,取其精要,纬以古今诸说,如肉贯串。其按语发前人之未发,不薄今而爱古,不别户而分门。《礼记训纂》尤为难得的是对历代注疏删繁就简而不失其原旨,当然参以孙希旦《礼记集解》互读尤为妙极。
本书以咸丰元年宜禄堂校刻本为底本,用四部丛刊影宋本《纂图互注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注疏》、《四部备要》本《礼记训纂》校勘。朱氏所引用经史群籍,一般重检原书。因此是《礼记训纂》最好的版本。
今文尚书考证
作者:皮锡瑞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4-02
若故为今文树之敌者,而其从来亦远矣。夫经义不穷,引而日新,学涂众趋,则材高者激而返古,理势固然,无足怪者。汉书称今文徒众,或善修章句,或增多师法,未尝不各自为说。
若古文当日之不泯,亦非独文字古也。史迁从孔安国问故,明孔氏尝为故矣。迁书载尧典诸篇,多古文说,是古文有说矣。桑君长名传古文,其言散见地志、水经,与今文不同者,皆可决其为古文说。刘歆又从而推演之。如莽立六宗、建三公,及三统历言文王受命、武王克殷之年,显背今文,由歆创说,此可以意定者。而必谓古文义说尽出於歆,或不其然。自郑君以汉末儒宗,杂糅今古,为书学一大变。东晋伪经传出,茫昧千年。本朝硕学朋兴,今古文界域始明,而亦因之。曲阿高密,强仞今文,蔽一。尊尚古文,故抑伏传,蔽二。不信史记,摈斥旧闻,蔽三。皮君鹿门治尚书最精,尝为大传疏证、古文冤词平议二书行世矣。近复以今文尚书考证视余,其条理今文,详密精审,兼诸大儒之长,而去其蔽。后之治今文者,得是编为前导,可不迷於所往。余读君撰箸,每有针芥之合。惟於论古文义说,反求於心而未能释然,序君书,因并出所见相质,窃附於诤友之义云。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月正元日长沙愚弟王先谦谨撰。
大戴礼记解诂
作者: [清]王聘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83-03-01
本书是一部研究上古社会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书。原书85篇,现存39篇,王聘珍的这部《解诂》注重保留旧本原貌,依《尔雅》、《说文》及两汉经师训诂,无杜撰之言。
礼记集解(上·中·下)
作者:孙希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89-2-1
遘封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遘封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羲。
春秋左传诂(上下)
作者:洪亮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4-02-01
春秋谷梁经传补注(上下)
作者: 钟文烝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96-07
孟子正义(全二册)
清焦循撰
沈文倬 点校
中华书局1987版
《孟子正义》一书,盖成于焦循、焦廷琥、焦征三人之手,并于道光五年二月印行,此乃今传《焦氏丛书》本。后光绪二年(1876年),衡阳魏纶先复校此本,成《焦氏遗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