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3:12
【其一】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其二】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
玉帛委奄尹,斧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直。
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
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其三】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
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
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
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
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
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
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其四】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
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卢照邻的咏史诗,在“唐初四杰”咏史诗中首屈一指。他的《咏史四首》,歌颂了汉朝的季布、郭泰、郑泰(太)、朱游四个著名人物。
第一首写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 、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季布。
他称赞季布道: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季布议斩阿谀吕后欲发动对外战争的樊哙),群公寂无声。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这里借季布的“孤且直”来嘲笑了封建社会里的那些“唯唯”“无声”的群公,季布俨然是一个无畏的勇士。
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层四个句子。“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概括了季布沦落为奴时的悲惨经历。他跟从项羽起兵失败,又被刘邦悬赏捉拿,当作刑徒卖给朱家为奴。朱家把他隐藏保护起来,还给他置办了田舍,他隐姓埋名以种田为生 。“幸逢滕将军 ,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此处为二个段落,既写季布幸遇伯乐时来运转,同时也是赞赏夏侯婴举贤不疑、刘邦不记私仇的贤德。按史书记载,朱家为季布向夏侯婴澄冤,以“臣各为其主用”的道理说明季布不但不应被问罪,实为贤能之士,并请他向刘邦上疏赦免季布。刘邦赦季布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第三段是写季布耿直忠正,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人皆震动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出自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诺比百两黄金还重。为下两句诗“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作铺垫。
据《汉书·季布传》记载,单于呈书轻视吕太后,太后怒,召来大臣商议对策。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群臣大多敷衍表示赞同,只有季布反对说 :“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 ,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疗,哙又面谀,欲动摇天下 。”此话一出,举座皆惊,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人为季布冒“逆鳞”而担忧,有人为季布的胆识而惊异。吕太后从此也没有再提报复匈奴的事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被制止。最后以四句议论作结,赞扬季布的耿直英勇,抒发诗人敬仰倾慕的心情。
全诗仅用了80 个字 ,就使一个亦刚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经历概括,又有生动传神的典型事例的细致刻划,表现季布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诗歌夹叙夹议,表明了诗人对高洁志士,忠良贤能的敬慕与赞赏,对阿谀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张禹)头。天子玉槛折,将军(辛庆忌)丹血流。捐生不肯拜,誓死其若休。
郭泰是怎样的人物呢?他是这样写的:
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冲情甄负甑(孟敏负甑堕地,不顾而去,郭泰异而劝之学),重价折角巾(郭泰遇雨折一角巾,时人慕其为人而效之),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泰死,四方之士皆来会葬)。
郑泰则是劝说何进不要结纳董卓,后来并与何顒、荀攸共谋除掉董卓的志士:
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时来命不送,脱身归山东。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这些当然是在咏史,但是借以表现了诗人的志向和他的爱憎所在。
初唐时期,战争频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属报喜不报忧,献谀之风抬头。诗人的《咏史》诗就是对这种社会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约632—695),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