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7 09:32
富拉尼族,非洲西部的跨界民族。又称菲拉尼人、富拉人、富尔人、颇尔人、富尔贝人等。为非洲第四大族,仅次于埃及人、豪萨人和阿尔及利亚人。分布在西非和中非广大地区,分属尼日利亚、几内亚、塞内加尔、马里、喀麦隆、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属柏柏尔人和苏丹尼格罗人的混血人种。多信伊斯兰教,部分信基督教或保持万物有灵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富拉尼人发祥于非洲大陆塞内加尔河流域及其南部的福塔托罗高地。本为游牧民族,经过600年的迁徙,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扩散过程中与当地各族杂居混合,形成几个较大的聚居区,但多数已融化于其他民族之中,失去其本族语言,放弃游牧生活,改营农业、手工业或商业,皈依伊斯兰教。
19世纪西非豪萨城邦富拉尼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1808~1903)。亦称索科托素丹国。分布
在今尼日利亚北部和尼日尔南部的豪萨人,于11~13世纪以城镇为中心,建立了各自独立的豪萨诸城邦国。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至18世纪,绝大部分豪萨城邦已伊斯兰化,少数城邦还保留有多神信仰的残余。18世纪末,戈比尔城邦国的富拉尼族伊斯兰教领袖奥斯曼·丹·福迪奥(1754~1817)去麦加朝觐,受瓦哈比派教义影响,他回国后发动伊斯兰复兴运动,号召穆斯林“坚持安拉的正道”,反对崇拜圣徒、圣墓和多神信仰的残余,放弃不符合教律的陈规陋习,把分散的富拉尼人组织起来,形成坚强的穆斯林群体。
1804年,他自称“信士的长官”,以赞比尔和昆比为基地,领导富拉尼人各部落和豪萨族的穆斯林发动圣战,推翻戈比尔等豪萨城邦贵族的统治,相继攻克戈比尔、卡齐纳、卡诺、扎里亚、阿尔卡拉瓦、达乌拉等诸小公国,统一豪萨诸城邦。1808年,他自称哈里发,以索科托为首都,建立政教合一的富拉尼帝国。其辖地包括今尼日利亚北部、贝宁(达荷美)东北部、尼日尔西南部和喀麦隆北部,面积约达50万平方公里。1809年,奥斯曼宣布退位,担任宗教领袖,以索科托为传教中心,专门从事传教和著述立说。他将帝国分为索科托和格万杜两个王国,其子穆罕默德·巴拉鲁统治索科托王国,统辖东部诸酋长国,其弟阿卜杜拉统治格万杜王国,统辖西部和南部诸酋长国。
1817年奥斯曼逝世后,其子穆罕默德·巴拉鲁被拥立为索科托第一任素丹,采用“信士的长官”称号,成为帝国的政治和宗教领袖。他建立国家各项制度,发展农业和商业,倡导扩大对外贸易,奖励伊斯兰学术文化,为帝国的强盛时期。1831竿,索科托王国与格万杜王国合并,使政令得到统一。
1837年,穆罕默德·巴拉鲁去世后,其后裔一直继承素丹位,多次发动“圣战”,镇压各地的叛乱和宗教异端活动。帝国以伊斯兰教逊尼派为国教,大力传播瓦哈比派教义,遵奉罕百里派教法学说,以伊斯兰教法治国,医制苏菲派各教团的活动。禁止拜谒圣墓,严禁饮酒、睹博、放高利贷和多神崇拜的习俗。在各地兴建有大量隋真寺、宗教学校,刊印《古兰经》、圣训及阿拉伯语等经籍向各地发行。首都索科托为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建有宫殿、皇家清真寺、图书馆、书店、古兰经学校,聘请希贾兹、埃及的伊斯兰学者来此传教和讲学,促进了伊斯兰学术文化的发展。1853年,索科托素丹同英国签订商务条约,经济上依附英国。1903年,英国殖民军击败索科托军队,帝国大部分领土并入英属北尼日利亚保护国,其余小部分被法、德两国瓜分。
富拉尼族多信伊斯兰教,部分信基督教或保持万物有灵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
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兰(a1一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所创传。
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20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它自创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据统计,全世界穆斯林有9,21027亿人(1985),占同期世界人口总数48,82042亿人的18.54%。在亚非40多个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3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在当代,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churchs)、东正教(Easten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
富拉尼人的传统社会,多行一夫多妻制,以牧畜作聘礼。各妻室独居。盛行嫡堂兄妹成婚和兄死弟及的习俗。按
父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在游牧富拉尼人中流行不落夫家的习俗。社会分化为贵族、平民和奴隶等级,各种艺人被视为贱民阶层,实行等级内婚。富拉尼人多以农耕为生,兼事各种手工业或商业;部分人从事畜牧业,饲养长角牛,多过季节性游牧生活。
富拉尼人非常爱美,在他们看来,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美通过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那就是刺青。除了像现代人一样在身体上刺青,富拉尼人还用比皮肤颜色更深的黑色或红褐色颜料在脸上“绘图”。
对于富拉尼人来说,勇猛无畏是必备的素质。富拉尼人有一个传统节日,叫莎罗节,这是锻炼青年人意志力的节日。节日开始时,青年人按年龄组合,摆出挨打的姿势,嘴里念念有词,由同龄人挥鞭抽打。这时,挨打的人不仅不能喊痛,还要保持笑容,稍有动摇,就会被看作是“胆小鬼”。已婚男子也可以参加,但他们怕疼的代价更为惨重,那就是失去妻子。
富拉尼人分布在西非和中非广大地区:西临大西洋,东达乍得湖,北起萨赫勒地区,南及喀麦隆高原。分属尼日
利亚 (800万,为国内第四大族)、几内亚(190万,占全国人口39.9%,为国内第一大族)、塞内加尔(95万,占全国人口17.7%,为国内第二大族)、马里(80万,占全国人口12.7%,为国内第二大族)、喀麦隆(70万)、尼日尔(50万,为国内第三大族)、布基纳法索(37万)、贝宁(20万)、几内亚比绍(31万,占全国人口16.9%,为国内第二大族)、塞拉利昂(12万)、冈比亚(10万,占全国人口17.5%,为国内第二大族)、佛得角(4.5万,为国内第三大族)、加纳(4万)、多哥(3万)、毛里塔尼亚(2万)和乍得(1万)等国。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今尼日利亚北部的800万富拉尼人(占本族人口60%以上),基本上已豪萨化。他们正在与豪萨人一起形成豪萨—富拉尼族,人口达2500万,为尼日利亚第一大族,约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在该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喀麦隆北部,富拉尼人同化了当地尼格罗各族,形成富拉尼化的阿达马瓦族,在该国亦起重大作用。
西非的富拉尼人约有二千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游牧族群。由於富拉尼人的游牧状态,很难获得这个族群的
准确人口数量。在地域分布上,从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到非洲东部的乍得和喀麦隆,都可以找到富拉尼人。没有人知道富拉尼人的起源,历史学家认为他们是从埃及或索马利亚迁移过来的,因为他们与埃及人或索马利亚人很相似,而与西非当地人完全不同。宗教方面,富拉尼人从塞内加尔向东迁移,在迁移过程中,与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阿拉伯商人相遇,於是这个族群接受了伊斯兰教。富拉尼人传统上以放养牛群为生,过著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他们赶著自己的牛群,在西非各地寻找牧场。各个西非国家中的富拉尼人都非常相似,他们已经适应了所在国的生活。富拉尼人的语言分为十四种方言,不过它们都有共同的起源。富拉尼人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伊斯兰教已经深深渗透到他们的文化中,成为文化的一部分。由於游牧或半游牧生活方式,富拉尼人通常居住在外界很难达到的偏远地区。由於这些因素,富拉尼人很难听到福音。
尼日尔的富拉尼人有大约一百万,占尼日尔总人口的10%,分布在这个国家的各地。从历史和语言学的角度看,尼日尔的富拉尼人分为两个小族群:一个是西富拉尼人,他们是从马里,经过布基纳法索,迁移到尼日尔,主要居住尼日尔河谷地带;另外一个是东富拉尼人,他们也是从马里,经过贝宁和尼日利亚,长途迁移到尼日尔。
富拉尼族使用富拉尼语(又称富尔富尔德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019年3月23日凌晨4点,超过30人的武装人员包围并袭击了莫普提区邦卡斯市附近一个富拉尼族的村庄。已造成至少134人死亡,且死亡人数还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