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7:40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是全国最早一批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高校,也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博士点219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9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1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112个,形成了完整的学历人才培养体系。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主体是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拥有悠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山东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24年,原山东医科大学的前身齐鲁大学已获得授予医学学科毕业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资格。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大学培养了最早的一批博士生、硕士生,中文、历史专业在1953年即开始招收研究生,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内科学、普通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专业在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实施后,山东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高能物理、磁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妇产科学等9个专业招收博士生,在20余个专业招收硕士生。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设立研究生院,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由此获得长足发展。
如今的山东大学已经形成了济南、威海、青岛一校三地的办学格局,截至2019年9月底,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已近25000人(不含在职教育),其中在校博士生5225余人。规模宏大、潜力深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为各行各业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储备奠定了扎实基础。在2018年召开的山东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确定了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为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发展方向。2020年,以“培养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为目标,制订山东大学首个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意见,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为鲜明旗帜,全面进入新时代。
山东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中国一流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部直属老牌综合性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上书光绪帝《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年经光绪帝御批在济南创办了山东大学堂。一百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 ,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
百余年来, 著名文学家闻一多、老舍、梁实秋,史学家郑鹤声、童书业、黄云眉,医学专家孙鸿泉、尤家骏、张汇泉,化学家邓从豪、朱兆良、薛群基,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王淦昌、束星北,数学家潘承洞,国际知名的金融数学家彭实戈,内燃机专家丁履德,力学专家刘先志,电力工程专家薛禹胜,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诗人臧克家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数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成为教育部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山东大学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学科更加齐备,规模更加扩大,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的高校。
山东大学坐落于湖光山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并在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威海设有校区。现任校长为张荣。长期以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的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注重人文精神、崇尚科学理念、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严谨淳朴的优良学风薪火相传,厚重博大的人文底蕴独具魅力。一批批名家大师如璀璨的群星,为百年山大增添了熠熠风采。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难以计数的栋梁之才,他们当中不少人已成长为学界名师、政界名流、医科圣手、商业巨子、社会活动家……
山东大学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0个,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
几十年来,山东大学已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研究生,为教育、科研和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山东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历来以学识广博、作风朴实、素质良好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山东大学现有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6个校园,并在“最适宜人居”的海滨城市威海设有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5355亩。现有42个教学学院(含威海校区11个院系),6所附属医院(含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实习医院,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
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近4000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31人(其中双聘院士2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泰山学者”19人;教授959人,博士生导师732人。
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6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6个;“985工程”二期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12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拥有128个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11亿元,基建面积22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792.2万册和先进的数字图书文献库;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开放、共享体系,使用效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拥有国内一流的校园网络体系和数字化校园环境。
山东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两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2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在岗博士生导师46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11人,硕士生导师1646人。为了确保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学校实行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制度,严格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和上岗条件,凡达不到项目或经费要求的暂停招生。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强化导师的“岗位”职责,扩大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在招生中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严格学风管理,规范学术行为。着力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学风正、素质高、竞争力强的导师队伍,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为推进创新,提高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山东大学全面启动实施《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4—2007年)》,全力打造有竞争力的研究生教育,不断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
推进招生改革,规范招生制度,完善招生环节,提高生源质量。根据学科特点,不断调整和优化招生结构,重点发展博士生教育,硕士生教育向应用学科倾斜。提高推免生质量,扩大硕博连读研究生比例。实行试题库命题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复试环节,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考查。
优化培养过程,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培养质量。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在理、工、医各学科实行硕、博连续培养等方式。积极搭建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双语教学,扶持出版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设立“山东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山东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山东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和“优秀人才培养奖励基金”。推行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和预答辩制度,鼓励博士论文双语写作,严格论文答辩程序,规范学位授予,提高培养效率。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由于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抓不懈,近年来,山东大学已有13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研究生“三种经历”。积极开展与著名高校、科研部门、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等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研究生“访学”制度,设立“研究生海外留学基金”,资助研究生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到国外从事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研究生教育管理规范有序,学术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断完善各类奖学金的评定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待遇,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匹配博士生导师设立“助研”岗位。“稷下风”学术讲坛和“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品牌。2005年9月,山东大学成功举办了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两岸三地” —文史哲药领域),论坛以“嘉会山大、论道泉城;切思砺学、惟实惟新”为宗旨,成为一次交流学术、启迪智慧、碰撞思想、增进友谊的盛会。
深厚的历史积淀,淳朴的优良学风,浓郁的山海文化气息,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使古老而年轻的山东大学厚积薄发,充满激情与活力,为广大学子的成才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和空间。
站在新起点,致力新发展。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秉承“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和“求真务实,开放拓新”的校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学术繁荣,培育民族中坚,在提升山东大学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卫生部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所
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
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循证医学研究所
山东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训练中心(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
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
山东大学表面化学工程与电工新材料研究所(山东大学表面化学工程与电工材料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墨子研究所
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山东大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新材料中心
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