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7 18:22
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Constantin Pirvulescu;1895年11月10日,伯伊莱奥勒内什蒂—1992年7月11日,布加勒斯特。)
早期革命生涯
1895年10月11日生于罗马尼亚沃尔恰县的伯伊莱奥勒内什蒂。1911年—1915年在罗马尼亚国营铁路公司的布加勒斯特中央工厂当学徒工,1915年—1916年在陆军兵工厂和布加勒斯特之星工厂当钳工,1916年—1917年在宾杰里和雅西的罗马尼亚铁路工厂工作,1917年—1918年在罗马尼亚铁路宾杰里分公司工作。1918年来到乌克兰,在那里的一个村庄的机械厂当了两年机械工。
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1912年加入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1915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919年—1921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珀尔伏列斯库加入苏俄工农红军“波尔塔瓦”国际志愿团,与红军一道同白卫军及协约国干涉武装作战。1921年5月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参与了罗共的建党工作。1921年—1926年在莫斯科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6年—1929年在莫斯科航空发动机厂当机械师。1925年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
在苏联生活和工作12年后,1929年,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返回罗马尼亚,他先后化名“乔治·波波夫”和“米哈伊·安德雷斯库”,秘密开展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和工人运动,1929年—1931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比萨拉比亚-基希讷乌州委员会第一书记。1930年—1931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临时书记处成员,1933年—1935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特兰西瓦尼亚大区委员会书记和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35年—1936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6月参与了赤色职工国际在布加勒斯特的革命活动,被布加勒斯特第二集团军军事法庭缺席判处10年有期徒刑。1935年1月在布拉格被逮捕并引渡回罗马尼亚。1937年7月16日被布加勒斯特第二集团军军事法庭改判为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减刑至3年监禁。1936年—1939年被关押在吉拉瓦监狱。出狱后,1939年—1941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普拉霍瓦和多布罗加州委员会第一书记。
主持中央工作
1941年,珀尔伏列斯库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进入总书记斯特凡·福里什领导下的罗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3年,珀尔伏列斯库与斯特凡·福里什因意见分歧产生矛盾并发生争吵,被解除职务并被勒令作“自我批评和检讨”。在当时,福里什抱怨珀尔伏列斯库“政治水平低”。在罗共领导层,他与埃米尔·波德纳拉希、约瑟夫·兰格茨、安娜·波克尔、瓦西列·卢卡、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特奥哈里·乔治斯库连成一线,共同反对斯特凡·福里什及其所领导的“国内派”。
1944年4月4日,“监狱派”和“莫斯科局”夺取了罗共的领导权,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和埃米尔·波德纳拉希、约瑟夫·兰格茨组成中央三人书记处,取代了斯特凡·福里什。1944年4月—1944年11月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是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总书记)。在此期间组织营救在押共产党人、筹备武装起义、联络各爱国民主党派。1944年8月23日参与领导了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1944年11月—1945年5月负责组织工作,并迎接从苏联回国的“霍里亚、克洛什卡和克里桑”师。1945年5月—1945年10月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参与组织筹备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政治沉浮
1945年10月21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48年2月21日至23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与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联合召开)上,罗共和社会民主党决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大会转为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珀尔伏列斯库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52年5月27日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48年12月27日—1949年7月5日、1953年1月23日—1961年3月5日两度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1955年12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罗共“七大”)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1956年3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全会期间,珀尔伏列斯库支持亲苏的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文宣和理论家,被称为“莫斯科的右手”)和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借去斯大林化反对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试图罢黜他的第一书记职务,结果以失败告终,基希涅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内斯库被开除出政治局和书记处(保留中央委员),珀尔伏列斯库也逐渐被政治边缘化。1958年,他是唯一反对苏联从罗马尼亚撤军的罗共中央领导人。1960年6月25日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罗共“八大”)上以落选的方式被解除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检查委员会主席。
1961年11月30日—1961年12月5日,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全会再次批判了“波克尔—卢卡反党分裂集团”和“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分裂主义集团”,珀尔伏列斯库被指控参与基希涅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内斯阴谋废黜乔治乌-德治的反党宗派活动,实际被停止一切领导工作,从此失去政治发言权而陷入沉寂。
1965年3月,乔治乌-德治病逝,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主政后,珀尔伏列斯库才得以平反复出。1965年7月23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罗共中央检查委员会主席。在1969年8月6日至12日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1974年11月24日至27日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珀尔伏列斯库均当选为罗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在罗共“十一大”上,珀尔伏列斯库等元老被安排坐在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夫妇身边(实际上是被用来为齐奥塞斯库装饰门面)。
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是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代表。1946年11月19日当选为罗马尼亚国民议会议员(登博维察选区),1952年—1957年当选为东克拉约瓦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57年—1961年当选为克拉约瓦州克拉约瓦电力机车设备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61年—1969年当选为布加勒斯特州蒂图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69年—1980年当选为登博维察县蒂图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57年3月28日当选为大国民议会主席团委员,1961年3月21日当选为国务委员会委员。
振聋发聩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施政不善,并且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导致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引起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不满,示威、罢工事件频发,也引起一些老同志的担忧和不满。珀尔伏列斯库作为当时党内最资深的元老之一,以年迈之躯挺身而出,公开指摘齐奥塞斯库的严重错误。
1979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期间,珀尔伏列斯库以建党党员的老资格上台发言,公开批评齐奥塞斯库“安排自己任总书记的做法是逃避党的监督”,并指出这种做法在“罗共历史上和国际共运史上都是罕见的”;还批评齐奥塞斯库“作风不民主”,“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他还指责大会过分吹捧、颂扬齐奥塞斯库,忽视国内问题。
珀尔伏列斯库的这番发言实际上讲出了大家藏在心里许久却又不敢讲的话,无疑是当众打了齐奥塞斯库一记响亮的耳光,会场内顿时一片哗然,就连与会的各兄弟国家、兄弟党的代表们(包括苏共代表佩尔谢、中共代表乌兰夫、朝党代表朴成哲、南共联盟代表杜尚·德拉戈萨瓦茨)之间也是议论纷纷。大会立时陷入停顿状态,电视直播画面被迫中断。
这位84岁的老共产党员在发言后,立刻遭到齐奥塞斯库和与会者的驳斥,因为在他们看来,是在“明目张胆地向党、向领袖进攻”。扬·波佩斯库-普楚里和乔治·马科维斯库指责珀尔伏列斯库“怀有个人野心”,是“叛徒”。主管意识形态的列昂廷·拉乌图也对他进行了攻击。珀尔伏列斯库当即被撤销了十二大代表资格并赶出了会场,随后即遭到严密的监视和软禁。罗共“十二大”则在尴尬的气氛中继续进行。政治观察家认为,这一史无前例的攻击并非来自一个有亲苏情绪的人的指责,因为他一直是罗共独立自主的坚定捍卫者。珀尔伏列斯库的发言则被西方媒体认为是罗共党内不满情绪的体现。
1980年12月16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开除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的党籍,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格奥尔基·勒杜列斯库更是对珀尔伏列斯库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罗共“六君子”
1989年3月,罗共六位元老: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原罗共中央总书记、大国民议会主席)、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原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原罗共中央政治执委会执委、常设主席团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尔内留·曼内斯库(原外交部长、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副主席、罗共中央委员)、西尔维乌·布鲁坎(罗共党报《火花报》前总编辑)、格雷戈里·扬·勒强努(前驻美国大使、驻联合国大使)联名上书齐奥塞斯库和罗共中央,批评齐的对内对外政策。公开信批评齐奥塞斯库违反宪法,在内政外交的决策上失误,造成罗马尼亚经济崩溃,践踏人权,使社会主义信誉扫地。公开信指出,农村规范化、限制公民言论和通信自由、严禁群众同外国人接触、耗费巨资修建行政中心等,是违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的,这证明最高领导无视法律;说罗马尼亚现政权已无力领导这个国家,齐奥塞斯库推行的政策(无视公民宪法权利、经济管理不善、与盟友的关系疏远)使社会主义理想信誉扫地,使罗马尼亚在国际上日益孤立。呼吁罗共中央改弦易辙,纠正错误。
罗共六君子的公开信经英国BBC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美国之音等外电报道传播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公开信是迄今为止齐奥塞斯库统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六位老同志的大声疾呼遭到齐奥塞斯库和罗共中央的压制。1989年3月13日,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举行会议,对公开信进行了讨论,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的干预和批准下,会议决定进一步限制罗马尼亚公民与外国人的联系,并宣布六人为“叛徒”。齐奥塞斯库一方面向人民封锁消息,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戒备,对一些人如六君子进行软禁,并加强防范措施。但公开信却成为罗马尼亚剧变的催化剂。美国政府公开表达了对上述六人的人身安全的关注,并连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对罗马尼亚实施制裁,限制与罗的关系。
公开信大意
罗共六君子的《公开信》开头第一句首先表明他们忠实于党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然后表示他们的上书行动是冒着“自由甚至是生命”的风险。信中对齐奥塞斯库进行了指责,认为农村规范化的政策失败,它违反宪法和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限制罗公民对外交往的禁令没有任何法律依据;首都行政中心建设的预算不透明;“反对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专政保卫机关”被用来威胁、恐吓诚实的党员和知识分子;请愿者担心被强制强迫劳动,违反通信自由和人口生育政策的失败。他们不满的其他原因还有:失败的农业政策导致饥饿人口,在罗马尼亚的少数民族大规模移民国外,国家的国际声誉崩溃(这表现在丹麦和葡萄牙等国关闭驻布加勒斯特大使馆),美国取消罗马尼亚的最惠国待遇,与共同市场的经济关系被阻断。对于这一切,上书提出:1、停止摧毁乡村和强制搬迁的“农村规范化”;2、恢复宪法保障的公民权利;3、禁止粮食出口。
公开信发表后,罗马尼亚秘密警察机关迅速逮捕和审讯了“六君子”,之后他们被软禁在不同的地方。布鲁坎被安置在布加勒斯特市郊区的达马罗阿亚,科·曼内斯库被转移到基蒂拉的一所两居室的房子,他的女儿则被转移到皮亚特拉尼亚姆茨。珀尔伏列斯库被转移至瓦斯卢伊附近的一个村庄,伯尔勒迪亚努被转移至布加勒斯特第二区的瓦特拉卢米努阿瑟,阿波斯托尔和勒强努分别被逮捕和拘留。
尽管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六君子都奋起抗争,拒绝撤回他们的声明。
缔造新党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后,齐奥赛斯库政权垮台,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接管国家权力,罗马尼亚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而遭解散。1990年11月6日,部分原罗共党员在布加勒斯特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在新的基础上重建罗共,改名为社会主义劳动党。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当选为社会主义劳动党名誉主席。1992年7月11日,珀尔伏列斯库在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97岁。
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的妻子苏扎娜·珀尔伏列斯库(1898年-1942年),是罗马尼亚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
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曾荣获多项功勋奖章和荣誉称号,1949年被授予二级劳动勋章,1955年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1959年被授予一级“八·二三”勋章,1961年被授予“罗马尼亚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奖章,1966年被授予二级“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勋章,1971年被授予“社会主义胜利”勋章,1974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和“共和国英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