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稼

更新时间:2023-11-12 10:48

江苏苏州

简介

张辛稼(1909年--1991年)名枢,字辛稼,以字行,早年亦署星阶,晚号霜屋老人。江苏苏州人。自幼喜绘事,专攻花鸟,从临古入手,初师吴门画派,已文秀见长,二十多岁时即崭露头角。五十年代后受海上画派明丽画风的影响,并注重写生,作风为之一变。七十年代后形成个性风格,淡化了常规色彩,更巨时代的气息。曾任江苏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美协理事、苏州国画院院长。着有(花鸟画浅说)、(荣宝斋画谱花鸟草虫)等。早年作品较为常规,创意不大;中后期多以偏锋粗笔撷取花鸟对象的大势,紧要处以细笔点缀提醒,尤好渲染光影背景,以强调明媚春光或风情雨意的气氛,赋彩鲜验明亮,近于任伯年,造境多生动的情趣,富有生活气息。构图饱满,但笔墨物象时嫌碎散,如无背景的统摄,几难成画局,故大幅水平不如小品为精。

创作作品

《霜屋》之二 《霜屋》之三 《霜屋》之一 《霜屋老农》 《霜屋老人》 《霜屋学人》《晚号辛稼》 《辛稼》之八 《辛稼》之二 《辛稼》之九 《辛稼》之六 《辛稼》之七

《辛稼》之三 《辛稼》之十 《辛稼》之四 《辛稼》之五 《辛稼》之一 《星阶》

《星阶画记》 《星阶画印》 《星阶张枢》 《张》之二 《张》之一 《张辛稼》之二

《张辛稼》之一 《张星阶书画记》

艺术介绍

名国枢,字星阶,别署“霜屋老农”江苏苏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吴门画派研究会顾问、苏州国画院首任院长。早年师事虞山名画家陈摩,初学山水,后改习花鸟,声闻吴中。及长,遍临历代名家佳作。于青藤、白阳、八大、虚谷、伯年、昌硕研究尤深。所作花鸟画,用笔苍劲,设色明丽,意境清新,风格独特。

1909年9月21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28年毕业于苏高中,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29年为吴子深聘为西席,课其子女凡四年1930年参加桃坞画社1931年7月13日参加苏沪名人纨扇展,作品《蝴蝶花》博得好评1932年6月18日参加娑罗画社1993年春,受聘于苏州美专,任国画系花鸟组教授5月29日,作品《荣贵万年图》刊于《苏州明报》10月,任《娑罗画刊》编辑1934年3月,参与筹建娑罗画社作品展览会5月21日,与蒋吟秋(书法)作《星秋合作扇面》100幅,赈济贫民10月,作品《牡丹图》入编《娑罗画集》。

1935年5月,二件花鸟作品参加百乐艺术书画展结识张善子张大千1936年2月,参与创办中国画研究社7月15日,所撰论文《花卉浅说》载于《苏州明报》1937年7月,抗战爆发。携眷避乱至吴县香山,改名张择薇,以示其志1941年2月3日,参与举办《国画展览》1942年10月,参加江苏美术协会1943年4月,参与创办怡园画厅1945年抗战胜利,苏州美专恢复,重新受聘、任教于国画系花鸟组1946年8月,联络吴中画家捐画义卖,助施剑翘女士集资办学1949年3月,参与创办中国艺苑3月18日,筹办第一届古今名人书画展1951年8月7日,响应人民政府号召,捐赠作品,参加扇面义卖1952年任教于上海闸北区市北中学

1955年多次参加上海画家作品评比活动,作品《火鸡雁来红》曾获一等奖1957年8月,返苏任职于文化工艺厂国画工场,作国画辅导及设计工作1958年5月,作品《石腊红》参加扇面展览会10月,作品《牡丹蝴蝶图》参加国庆展览1959年4月,作品《木芙蓉》《紫藤飞燕》参加苏州解放十周年画展7月19日,作品《浴海扬波》参加国庆十周年画展,并入编《苏州国画展选》7月22日,当选苏州第二届市政协委员秋,将画室更名为拒霜老屋1960年6月,加入苏州国画馆,为该馆首批画师1961年去太湖虞山等地写生,得稿百余幅6月22日,当选苏州第四届市政协委员。

中年成就

1962年3月22日,苏州市书法印章研究组成立,为书法中心组成员1963年2月,十二件作品入选苏州花鸟画展,并赴上海杭州淳安贵阳等地巡回展出,历时二月8月,个人画展“张星阶花鸟画展”先后在苏州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举办9月,去浙江写生,历时一月,得稿近百1964年元旦,参加写生汇报展览1月13日,当选为苏州第四届市政协委员1965年数往玉山、东山、光福等地写生10月,作品《一树千斤桔》《一天花雨万家红》《东山银杏树》参加国庆书画展12月22日,当选苏州第五届市政协委员1966年5月,参加五一画展1970年在博物馆整理书画1972年应邀苏州檀香山厂座艺术讲座,主讲《写意花鸟画法》绘留园南木厅《咏梅图》四屏条1973年是年始,将字星阶,更为“辛稼”春,至狮子林指柏轩作画5月,赴黄山写生作品《杜鹃双燕图》入编《当代名画家新作》创作《樱花燕子图》1974年1月,为苏州檀香扇厂外宾接待室创作《咏梅》《紫藤》《芭蕉》。

1975年5月,应苏州外事办之邀,为苏州各大宾馆作画,历时二月1976年文化局成立苏州文化创作室,为主要创作成员10月,花鸟、书法作品各二件参加国庆书画展10月2日,去桂林贵阳遵义黄果树重庆三峡宜昌武汉等地写生,历时四十余日12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苏州国画馆恢复,被任命馆长3月20日,进京作画,历时二月,创作花鸟画作品百余幅,均为收藏在京其间,还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作“花鸟画技法讲座”作品《拙政园紫藤图》入选《当代中国画》画册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1979年5月,作品《洞庭秋稿》《幽古春声》及《墨笔花卉》长卷,参加苏州国画馆画展,先后在苏州和南京展出秋,作品《松紫藤飞燕》参加中国荣宝斋展览会,并入编《建国三十周年》画册1980年春,应邀赴吴县东山作艺术讲座5月29日,吴门画派研究会成立,被推为顾问7月,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81年1月,当选为苏州第六届市政协委员苏州国画馆升格为苏州国画院,被任命院长,亲书“苏州国画院”院牌书法作品入编《日中书道艺术交流展品集》。

1982年作品《三友图》参加吴门画派研究会画展,并发表于《苏州报》1983年8月,参加苏州书画家访问团去新疆军区,热情为戍边将士挥毫9月,当选为江苏省第五届政协委员11月,去徐州为煤矿工人疗养院作画,又赴东岳,抒写“烟起云涌、吐纳乾坤”八字,并勒石摩崖1984年1月,作品《溪喧图》发表《江苏画刊》84-1期4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霜屋师生书画展,作品《蕉窗舞梦长》被江苏美术馆收藏6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巨松图》1985年苏州国画院迁址听枫园,画室为昔日平斋两罍轩作品《荷花图》入编《1950-1985全国著名画家作品选》1986年作品《寒春幽禽》《蕉荫禽语》及《水墨花卉册页八幅》参加国画展览5月,为曲园乐知堂书写对联8月,为日本前首相宇野六十四华诞书“寿”字大立轴1987年4月,江苏省花鸟研究会成立,被聘为顾问5月,为杭州著名风景区黄龙洞之捧心亭书额9月17日,苏州少林武术研究会成立,书赠“我武维扬”以贺12月,参加市政协在鹤园举办的书画义卖活动。

1988年6月,《荣宝斋画谱28-张辛稼绘花鸟虫草部》出版7月,与吴养木费新我徐绍青、王西野合作《寿柏图》,入选日本第12回日中亲善书画篆刻展1989年1月,为《解放日报》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作《松竹图》4月,因病离任,被任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6月,抱病作画,为集资修葺杨开慧烈士墓园捐赠义卖秋,参加苏州寿星书画展9月,书《杜甫诗》巨幅,参 加庆祝建国四十周年书画展10月15日,出席苏州大学89级昆剧艺术本科班开学典礼,书“弦诵不缀”以贺1990年6月18日,为纪念娑罗画社成立58周年,与老友陈昭新、朱西村、姚明梅、王子振合作《松柏长春图》7月,为上海教育工会作《松鹰图》9月4日,书《杜牧秋夕诗》1991年1月12日晨7时36分病故于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月31日,一代宗师长眠于太湖之滨的青山绿水之间。

艺术评析

《一天花雨万家红》,是描绘苏州太湖畔窖上村初春时杏花盛放的景色。他以充裕的水笔薄蘸洋红,复添重粉点出簇簇杏花,似清晰又模糊,深深淡淡富有层次。背景衬以黑瓦,远处抹上碧山,用以黑托白的手法,朦朦胧胧、明明暗暗,一片春雨霏霏杏花村的景色充满画面。

《洞庭秋高》,是反映洞庭东山经新霜后,银杏林煌煌金光笼罩金山的奇观。他以藤黄合粉色,厚重地虱出金色灿烂的扇形黄叶,上端受光部浑成一片,白而明,下端散落处结构清楚,深而沉,复以重墨添粗干托叶,在这冷暖和明暗的色调对比中,使深秋时银杏

《浴日扬波》,是描写江南水乡新农村饲养场的一角,表达副业生产兴旺发达花笑禽嬉的景象。他用淡墨钧鸭群轮廓,又用深淡粉色虱其体,再以朱色晕出日光下的粼粼波光,以此来衬出鸭群和烘托环境,上挂娇艳夭桃,使满幅春意洋溢,东坡诗意毕现。

《幽谷春深》,是表达三山、石公诸岛在春深时山谷一隅杜鹃花怒放的情景。他采用上实下虚的构图形式,先在画幅右角出一簇殷红的山花,背景以不同深淡的墨色,既钩且虱衬上石壁,复以汁绿加润,明处再淡铺石绿,使后景在统一冷色中又有丰富的变化。下端空处缀飞垂三二,以增加静中有动的效果,这种虚实深淡的对比中,充份表达出幽谷的深邃之感,颇有《江南春深幽谷花》意趣。

作品评析

张辛稼早年从师虞山陈摩,初习山水,后专攻花鸟,弱冠已负盛名,延为沧浪美术教授,与艺坛铭流吴梅张仲仁、吴子浑、朱梁任、颜元诸前辈过从甚密。先后组织过娑罗画社、中国画研究社、怡园画厅等艺术团体,对繁荣吴门画坛和培养艺术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国后,曾于沪上执教数年,后回苏重返画坛,为苏州国画馆画师,并任扩建后的苏州国画院的院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辛勤耕耘于砚田,潜心绘画创作,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而享誉于中日画坛。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数往光福、东山等地写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对众生万物做细微的观察,尤对群芳于阳光照耀下之斑斓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将明暗变化引入花鸟画创作之意。然中国传统花鸟画一般并不强调明暗,故历代画家均无此法。但他认为,只要不离开中国画笔墨的基本特征,可“自我而创,自我而变”,遂使用彩色来表现物象变化的明暗,用笔用墨来打破框框,经过大胆探索,反复实践,终于创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花鸟画,如人们所熟知的《樱花燕子》《东山银杏林》等。而《洞庭秋高图》是此类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图章法奇伟,银杏树枝干左右开合,呈V字型,尤其左侧主杆是画家用巨椽饱蘸浓墨以侧峰奋疾而驰,苍劲而沉着,显示了经霜后的树干的坚凝与挺拔,用水粉调和,藤黄点染树叶,上部受光白而明,下部散落深而沉,并趁粉色将干未干时,用淡墨勾勒银杏特有的形态,疏密有秩,如临风翻动。画家还在簇团的银杏叶的间隙,巧妙地用焦墨或粗或细,或润或涩,穿插树枝,以桔黄色的树叶与黝黑的树杆相衬,明暗对比,或隐或现,展现了阳光透照下的瑰丽奇景。此外,作者还依杆和叶的整体造型用曙红进行了重色渲染,增强了画面的暖色调,更凸现了秋日的高爽宜人。图中最妙处还画一苍鹰健奋飞,两翅展张之夹角恰也成V形,与下部树干V形相呼应。画家以浑润的笔墨点染鹰的身躯,却用非常焦枯的笔墨点划出鹰的飞羽,显得那样的爽辣有力和富英雄气。另外,雄鹰两眼睥睨天地,双爪收缩作盘旋状。显然,它适才翱翔蓝天,见天底下如此明媚鲜艳,尤洞庭银杏树竟如此斑斓多姿,乘一阵长风,俯冲入林,择木而捷也。不言而喻,赏画此,顿觉凉爽秋风透沁心脾,美哉!洞庭山。

出版图书

诞辰一百周年

永恒的怀念——写在恩师张辛稼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图文/张建明(鉴铭)

光阴荏苒,转眼之间,恩师张辛稼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八年了,然而,恩师慈祥的面容,爽朗的笑声,风趣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老师家中的小花园里、听枫园老师的画室内、天平山的红枫树下、太湖之滨芦苇花旁、香雪海的梅花丛中、东西山的桔子林间,与恩师相聚的那些美好时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一桩桩往事,每每回忆起来,恍如昨日发生。

(一)那是1981年春节,我和父亲正在太湖边香山水桥村亲戚家过年。父亲当时任吴县县委车队队长,曾数次见过张辛稼先生,故欣然应允。

回苏路上,父亲对张辛稼先生说,我儿子建明从小喜欢绘画,常利用空闲时间在业余美校学素描和国画。辛稼先生接话说,喜欢绘画很好,就是要有恒心。父亲就势说,能否把我儿子的画给您看看,恳请张老指点指点。先生当即答应。

数日后,我带着几幅牡丹习作第一次拜上先生的家门求教。记得当时我羞怯非常,面前是著名的画家,心里未免忐忑不安。然而,先生看了我的习作后,先是鼓励,然后指出了不足,态度和蔼可亲,使我一下没有了拘谨之感。从此以后,我便经常拿习作去他家请他指点,先生也不断地把他的画作让我带回家临摹。

当年十月,应吴县县委梁传禄书记邀请,我和父亲陪同辛稼先生游览东山西山,在东山赏桔后,雕花大楼的杨主任设宴招待梁书记和辛稼先生。席间,先生兴致很高,这时我父亲又向他提及我的拜师之事,先生说,建明不是已经在跟我学了嘛。父亲说,总归要有个拜师仪式吧。先生笑着说,今天就借此宴席作为正式收建明这个学生了。杨主任接话说,小张,拜师要跪拜才行。先生阻止说,行新法了,改作鞠躬即可。我走到先生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行拜师之礼,总算忝列名师门下成了入室弟子。

四年后,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调入江苏省服装中专,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开始走上了我新的人生道路。

(二)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老师常教导我说,绘画一定要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多观察,多揣摩。就拿树木来说,每种树木都有它的生长特点,比如桃花与梅花的出枝形态、花的生长结构等,只有通过勤观察,才能准确表达出它们的精韵来。因而,每到花开季节,老师常叫我一同去采风。

在与老师相处的数个寒暑春秋,我们几乎踏遍了东山、西山、光福、天平山。春天的桃花、杏花,秋天的银杏、红枫,冬天的梅花,都是老师喜爱的创作素材。每次采风回苏,老师总是应景作画一幅,在画作中,他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的笔墨于灵动中得形存神,不作狂怪之态而尽显清新自然之味,令我钦佩不已。

老师独创的《樱花燕子图》画面明快活泼,他的用色之讲究,在此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常讲,用色要“文气”点,所谓“文气”就是雅韵,就是清丽脱俗。我在跟老师学画樱花燕子时,色调总是达不到“文气”的效果,太鲜艳了。老师指出说,你用的色太干净了,要学会加入杂色来调配颜色。老师边讲边调色,并在皮纸上画了几个效果给我看让我比较。然后又教我如何用两种色块来营造出雾气;如何烘染以增加画面的厚度、层次和空间;如何用粉,使花更具透明度。详详细细悉心指教。是很幸运的。

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很好,给我评起画来,鞭辟入里,常使我深受感悟。有一次,我拿习作去给老师指教,他看后不是马上评点,而是缓缓地说,评价画的好坏,线条很重要,不管是浓墨线还是淡墨线,线条要画得“假痴假呆”,也就是用笔有力但要自如,随意但不失形态。然后老师提起毛笔,向身后甩了甩笔中的水份,稍蘸墨汁,顺了一下笔锋,一笔一笔地给我示范。随着他手中毛笔的移动,宣纸上的线条时而遒劲,时而雄浑。我仔细观察着老师的运笔姿势:中锋、侧锋转折自如,线条凝练,变化多端而富有弹性。画毕,老师指着我的画说,你这几处的线条,笔中含的水份多了,所以线条发浮、呆板,运笔时“拎不起”,你一定要控制好笔中的墨量、水份和运笔速度,切记落笔时要胸有成竹,随意而不拘谨。经老师这么一指点,我悟出了运笔的要领,也认识到老师要我多练毛笔字的意义所在。

(三)老师是性情中人,他爱好昆曲,也能哼上几句。他说,洞箫一吹,人就似在云雾之中,有飘飘欲仙之感,与醉酒三分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师也喜欢玩扑克牌“打罗宋”(俗称“拼道头”)。闲暇之余,老师会邀我一同打牌。起初我不会玩,后来牌技越来越好,经常赢他,老师不服输,有时会耍点小动作蒙混过关。有一次我赢了老师,他就叫我请客,让我第二天带两个“蟹壳黄”(烧饼)到画室来。

与老师相处多年,我发现他有三大嗜好:吸烟、饮酒、品四喜肉。老师曾对我说,你年纪轻,不要学抽烟。但他自己却爱烟如命。每次我去国画院,他的画室常常是烟雾缭绕,老师总是一根接一根地吸烟,作画时也不停歇,他还常把吸剩的烟头接在新的上面继续吸,不忍浪费。

说到饮酒,老师最爱的当数黄酒,不管有菜无菜,每顿要喝一杯,有时兴致高时,会喝上两杯。有一次,我邀请老师来我家吃馄饨。当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桌时,老师问,有黄酒吗?我说,请你吃馄饨,也没有准备下酒菜。没想到老师风趣地说,馄饨里面不是又有菜又有肉吗?于是,我给他斟满一杯黄酒,他高兴地就着馄饨吃了起来。

老师对四喜肉(酱汁肉)情有独钟。那时曾有人在吴县一招(现苏州市会议中心)宴请老师,他对其中的四喜肉大加赞赏,念念不忘。记得那年当我邀请他参加我的婚礼并告知婚宴设在吴县一招时,他大喜过望,忙问有没有四喜肉?当我说,除了四喜肉还有蹄膀时,老师开心地直呼:“肉是我的冤家,我要消灭它。”欣喜之余,老师当即画了一幅《牡丹白头翁》图,作为贺礼送给我。再后来,我儿先之满月,我又邀老,师在吴县一招品尝四喜肉,并和他约定,等我儿子周岁时,我们再在此相聚。然而,遗憾的是,老师没能等到那一天,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离我儿子的周岁生日只差十天。至今思之,令人唏嘘不已。

(四)老师一生胸怀坦荡、不求名利,热爱生活、乐观豁达,这从他给自己做寿墓一事上可见一斑。有一次我们从香雪海探梅回苏,路上老师跟我讲,他想在香山做寿墓,叫我帮他选选地方。那年老师年近八十岁,他说,之所以选在香山,原因有二:一是香山濒临太湖,湖光山色风景好,二是抗战时在香山避难近一年,对香山有感情。按照老师的嘱咐,我把香山的几个公墓都勘查了一遍,觉得香山观音公墓比较符合老师的要求,告知老师后,决定一起去看看。

记得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陪同老师来到香山观音公墓。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近处是一片桃花林,再往前是一片绿色的田野,远处就是一望无边的太湖,景色十分迷人。我问老师是否再到别处看看?老师说,不用了,就选这里了。

回苏后,老师关照我,墓碑上的碑文要由他自己来写。他将写好的碑文交予我,要求公墓的工人照原样雕刻,并一再嘱咐我,拓到石碑上的字体不能走样、字要刻得深一些。

两个月后,工程完工,我又陪同老师去了一次。他看后很满意,尤其对墓碑上的碑文。他用旁人的口吻故作惊讶地说:哦,这是画家张辛稼自己题的碑文,真是与众不同!然后他又坐在栏杆上,笑着对我说,建明啊,这就是我的归宿了,百年后,我天天可以欣赏这里的美景了。老师乐观、风趣的个性一表无遗。

数月后,我请求老师给我的画室题写一个斋名,老师想了片刻说,你的斋名叫“忆香楼”如何?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拙政园的那个“远香楼”。老师见我摸不着头脑,就对我说,建明你是香山人,而且我们相识也是在香山,香山不是一个值得好好记忆的地方吗?经老师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是啊,香山对老师而言,也是值得记忆的。这个斋名太有意义了。随后老师当即挥毫写下“忆香楼”三个大字,并题句曰:建明学弟,世居香山,今卜宅城南竹辉新村,因颜其斋曰忆香楼,示不忘故土之意云尔。我如获至宝,不久即请人把它刻在红木匾额上,端端正正地挂在画室墙上。

如今,每当我在画室中凝望“忆香楼”,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长眠在香山的老师。我会牢记老师的教诲,踏实做人、勤奋习艺。恩师张辛稼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前述二三往事,是我与老师相识、相处十年间的点滴追思回忆。以此表达对恩师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将恩师生前赠予我的绘画书法作品展示出来,以示纪念。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日于忆香楼

拍卖纪录

山水画家

作者简介

张辛稼 ,字雪禅,1957年生,河北人,号立轩阁主人。1980年毕业于重庆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中国书画研艺会副会长。

张辛稼先生创作的《峡江神韵》是天安门城楼的珍藏品,他的名字已载入《中国名人画墨宝集》。

画家经历

张辛稼先生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享有盛誉。1992年:作品《川江晨辉》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珍品收藏。1994年:应日中合作株式会社的邀请,在日本静冈三岛市举办个人画展。

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应马来西亚邀请于五月在吉隆坡精武画廊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应马来西亚邀请于六月在槟城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98年:应马来西亚邀请于六月底在槟城滨那土文化中心画廊举办个人画展。2002年:应美国邀请于十二月希尔顿大酒店举办个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