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

更新时间:2024-07-22 20:57

彭康(1901年8月26日—1968年3月28日),谱名彭学坚,学名彭坚,译名彭嘉生,狱中名彭子劼,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文艺评论家,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人物生平

1901年8月26日,彭康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双源村南岭下的一个耕读世家,幼时聪颖好学,一边在祖父开办的家塾接受启蒙教育,一边帮助家里从事劳动。

1913年,因生活困难,寄居二姑母家,读私塾。

1914年,考入萍乡公立中学校,在第八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尤以国语、数学和英文最佳。

1916年,中学毕业于江西省萍乡中学

1918年10月,得到家族宗祠赞助,赴日本求学。

1920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特设预科,补习日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课程。

1921年—1924年,就读于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造士馆)(今鹿儿岛大学)文科乙类。

1924年—1927年,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系统攻读哲学。

1926年秋,经京都大学法律系同学介绍,参加国民党,国共分裂后,自行脱党。

1927年11月,修完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科全部课程并参加考试,因受进步思想影响,放弃学位和毕业证书;应“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成仿吾邀请,与李初梨冯乃超、李铁声以及东京帝国大学的朱镜我共5人一起回到上海,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中。

1928年1月,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闸北区委委员,兼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群治大学教授,是“创造社”后期骨干成员,担任过该社理事会理事、党组成员。

1929年初,任中共中央文委委员。

1930年,与鲁迅郁达夫等51人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为领导成员之一;4月9日,为掩护同志,彭康(当时的名字叫彭子劼,公开身份是浦江中学校长)被叛徒出卖,在上海英租界被巡捕逮捕,被指控为“意图推翻国民政府,组织暴动,进行违反三民主义的宣传”等罪名,判有期徒刑7年,褫夺公民权10年,先后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时称西牢)、江苏反省院,在狱中带领狱友进行顽强斗争,通过绝食获得了读书学习的权利,同时利用相邻牢房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革命理论知识,利用放风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

1931年,顾顺章叛变,供出彭子劼名叫彭康,是共产党员,而他在法庭上拒不承认,租借法院无证据只得暂时作罢。

1935年,刑期已满,本应予释放,但国民党市党部派员谈话,逼其自首,因拒绝在当局劝降书上签字,后转入江苏反省院继续关押。

1936年,因被告密为“不接受改造者”,而被反省院院方禁闭三个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被狱友们推选为代表与反省院当局进行了13天的谈判斗争,138人全部获得无条件释放;同年秋,出狱回家乡看望父母后,即前往武汉寻找党组织,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工作,10月经长江局董必武同志考察恢复党组织关系,随后被党组织派往黄安任干部训练班教务主任,负责训练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并任一队党支部书记。

1940年5月,被任命为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书记;10月,随刘少奇进江苏,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华东局党校校长,并参与开辟根据地、协助刘少奇进行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组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等;领导华中局党校整风审干运动,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为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1945年,受命组建华中建设大学并任校长。

1946年3月,按照华中局指示,率领学校400余名师生行军北上到临沂,组建临沂山东大学

1949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宣传部长兼党校校长、山东人民政府委员、文教委员会主任、中苏友好协会理事等职。

1950年12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定名“山东大学”,任“迁并处理委员会主任”,主持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的合并工作。

1952年7月,任苏联东欧文化教育考察团副团长兼党支部书记,自1952年9月至1953年4月历时7个月的文化考察,先后访问了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苏联七国,回国后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的考察报告;同年9月23日,教育部提名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11月3日,毛泽东签署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的任命书。

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彭康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6月,向中共上海市委报到后到交通大学就职;7月3日,先后拜访陈石英程孝刚周志宏、沈三多、钟兆琳等教授。

1956年—1958年,主持交通大学西迁工作,完成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工作。

1957年,主持校务委员会调整迁校方案,并得到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由彭康统一领导,任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校长兼党委书记。

1959年7月,西安、上海两部分单独成校,分别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的物质环境不如上海,当时有人劝彭康留在上海交大,但彭康坚定地表示:“我应该去西安”,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康生三次在公开场合诬陷为叛徒,声称“怎么斗都可以”,遭受错误批判;6月17日,中共陕西省委宣布彭康同志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并作出“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彭康的一切职务”的决定。

1968年3月28日上午,红卫兵用“喷气式”架彭康同志在图书馆毛主席塑像前下跪请罪,然后在校园内长距离游斗、殴打,数小时后迫害致死,终年67岁。

197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经过复查,正式上报陕西省教育局核心小组,建议中共陕西省委撤消原陕西省委1966年6月17日定彭康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并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

1974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再次上报陕西省教育局核心小组,建议中共陕西省委撤消原陕西省委1966年6月17日定彭康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并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

1977年10月6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文革”中宣布彭康为叛徒、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的决定是完全错误的,现应予以撤消并应对彭康同志被迫害的冤案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但在省委审干办的批复中,仍挂有彭康同志“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尾巴。

1978年4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召开《揭批“四人帮”迫害老干部,煽动打砸抢罪行大会》,参加大会的师生员工代表和党支部以上的干部近千名,会上强烈要求为彭康校长彻底平反昭雪;6月13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为彭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成立以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为主任委员的治丧委员会;6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馆举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由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主持,省委书记章泽致悼词,中央领导同志聂荣臻胡耀邦等送了花圈或发了唁电、唁函,追悼大会后彭康同志的骨灰安放在西安革命公墓。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彭康毕生从事哲学研究工作,早年参与“科玄之争”,将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视角引入到对实际文化的批判之中;20世纪30年代关注唯生哲学与柏格森之间的内在呼应,对张君劢梁启超的人生观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连同他们所理解的柏格森主义,把“认识”的对象变成了笼统的“世界的本质”,进而认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在于实践的活动,因此排除了柏格森的直觉概念;后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阐述了哲学的定义和哲学的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一般地研究和理解自然的原理便是世界观”,但是哲学“所表明的世界观及人生观,不只是解释就算了事,它要指出世界怎样动,人怎样行”,因此哲学的任务就不是观念论(唯心论)的那种“理性之学”或“价值之学”,“确立变更世界和社会的原理,指示行动底标准——这是哲学的任务,这是哲学的本义”,这是“革命阶级所要求的哲学”,其“理论是辩证法的唯物论,主体是普罗列塔列亚特(无产阶级)”。

1928年至1930年的三年间,彭康翻译和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译作和著作20余篇(部),共26万字,其中包括翻译出版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柯尔施的《新社会之哲学的基础》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此外,还撰写了《哲学的任务》《思维与存在——辩证法的唯物论》等介绍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文章,发表《五四运动与今后的文化运动》《新文化底根本立场》等论文和时评。

人才培养

彭康是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奠基者,推动创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在学校培养起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奠定了后来学科发展的基础,孕育了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彭康到交通大学任职之际,正当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尊重来校工作的苏联专家的建议。彭康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办法安定教学秩序,在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上提出某些课程内容精简、某些课程缓开、程度较差的学生免修俄文、考试测验暂停3周等建议。他认为苏联的经验与中国国情并不完全吻合,苏联大学是5年制,而中国大学是4年制,因此提出运用苏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采用,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适量缩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接受能力来传授,以提高课堂效率。他十分尊重陈大燮张鸿钟兆琳赵富鑫等教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要求教务等部门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制订出适合国情的“四年教学规划”。这样通过一边实践、一边改革、一边调整,彭康不断检验并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学习苏联经验,还要很好总结运用中国过去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注意“发扬老交大的优良教学传统”,并希望教师、干部要“领会苏联教学经验的思想性”。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父亲:彭松年,字仲绍,萍乡中学任文书。

妻子:王涟(1917年—1992年),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外语教研组教师、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党支部书记。

大儿子:彭城,1939年10月出生于安徽庐江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

在黄安训练班时,彭康与王涟相识,后在安徽省工委(金寨县汪氏祠堂)所在地结婚,由于战争残酷、工作繁忙,他们先后生的两个儿子都被寄样在老乡家里,其中小儿子至今没有找到。

人物评价

秦岭苍苍,渭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交大任职十五年中,彭康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规律,强调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深得师生爱戴。在党领导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中,彭康校长的贡献最为卓著,影响最为深远。他的办学思想和丰富实践,不仅是西安交大发展的宝贵财富,对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启迪作用。(西安交通大学评)

纵观彭康的一生,既是文化战士,又经历戎马生涯,还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创业者、开拓者之一。在党的领导下,彭康同志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在民族解放和革命斗争的年代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在创建社会主义大学的领导岗位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上海交通大学评)

彭康作为交大西迁的带头人,他高瞻远瞩,科学部署,圆满完成交大西迁创业的使命。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关心爱护知识分子,与广大师生一道,高扬胸怀大局的精神,秉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的信念,践行建设西北、不负人民的理想,用汗水、智慧和情怀成就了西迁壮举,改变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的局面,铸就了彪炳史册的西迁精神。彭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深厚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勇于探索实践的文艺理论家,开拓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杰出教育家,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在共和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他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同向同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光辉的榜样,堪称永恒的丰碑。(西安交通大学、江西萍乡上栗编《彭康诞辰120周年纪念——彭康生平业绩展》评)

彭康校长是交通大学西迁丰碑的重要奠基者,是开创西安交通大学千秋基业的杰出领头人。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也是具有深厚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格、先进的教育思想,铸就出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汇聚为西安交大两甲子的辉煌。(央广网评)

彭康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是党的好同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陕西省委原书记章泽在彭康追悼大会上所致的悼词)

含冤十余载,喜今朝,东风浩荡得昭雪,方还君奋斗终生、忠党一世真面目。为教四十载,望昨日,亲树桃李遍南北,建祖国骨干人才,君应九泉笑颜开。(1978年王士璋悼念彭康)

父亲是一名学者、战士、教师,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他信仰明确,献身革命;坚定不屈,忠贞不二;淡泊名利,从不讲价钱提条件,一心为工作。交大西迁过程中,他胸怀大局,不畏艰苦,历史使他成为西安交大的奠基人和开发大西北的先驱者。他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彭康之子彭城评)

彭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忠于党的事业。他经过牢房里的考验、环境艰苦的战争考验,是很坚定的革命战士,从来没有任何消极做法,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为之奋斗并不断地学习,是位老布尔什维克。彭康团结同志,平易近人,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虽然在不同岗位上担任领导工作,但都以共产主义战士,以革命者的风格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任何特殊化的地方,他的品德是很高尚的。不仅以理服人,更以德服人,这方面彭康同志是堪称模范的。(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国务委员,时任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张劲夫评)

远学老庄,近学彭康。(原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李一氓、原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刘顺元、原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夏征农等华中地区干部评)

彭康老校长是中国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功勋人物,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领路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宫辉评)

彭康同志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是交通大学西迁的奠基人,用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西北大地上谱写了华章,为陕西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科教兴国奠定了基础。(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原书记董小龙评)

彭康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我们上栗人民的优秀儿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的光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家乡人引以为豪。(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宣传部原部长熊渊评)

彭康同志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为安徽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安徽省六安市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许正刚评)

彭康是京都大学的优秀校友,我为京都大学能够有彭康这样的优秀校友而感到骄傲。(日本京都大学副校长川添信介评)

人物纪念

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成立于2006年9月,是西安交通大学最早成立的书院,也是21世纪以来大陆高校最早创办的书院之一,以彭康同志的名字命名。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为继承和发扬彭康校长爱国爱校、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激励交大学子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以彭康校长名义命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本科生、研究生。

2001年8月,彭康同志诞辰100周年,西安交通大学在西花园举行了彭康校长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2001年8月26日,彭康同志诞辰100周年,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各种活动,纪念彭康同志百年诞辰,缅怀彭康同志对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仪式之后,与彭康同志当年风雨同舟的部分老干部、老学者及彭康校长的儿孙亲属,在西安交通大学科学馆举行了座谈会及彭康教育思想研讨会。同年,“纪念彭康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夏征农胡立教舒文,这几位曾经在彭康领导下工作过的上海市老领导,一致提议出版《彭康文集》,作为对于彭康同志最好的纪念。

2016年9月23日,彭康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会上播放了纪念短片《光辉的榜样 永恒的丰碑》,回顾了彭康校长奋斗求索的人生历程。

2021年8月26日,在彭康校长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之际,西安交通大学师生齐聚校园彭康校长雕塑前,举办“听党指挥跟党走 爱国奋斗勇担当——纪念彭康校长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主题活动,共同缅怀追忆彭康校长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格。

2021年6月21日,彭康生平业绩陈列室在江西萍乡上栗县挂牌开馆。

西安交通大学师生编导的系列话剧《大先生》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主要介绍了彭康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毅然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回国投身革命,加入创造社翻译费尔巴哈论,为国内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作为交通大学西迁带头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动员、组织师生举校西迁,扎根祖国大西北创造辉煌的业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