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镇

更新时间:2023-04-24 11:13

恒春镇位于台湾省屏东县的最南部,背依中央山脉的南端,东邻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南邻巴士海峡,是台湾岛的南部门户,也是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由于气候温暖,从前此地遍布蝴蝶兰,恒春的古名“琅峤”,就是排湾人语“兰花”的音译。

历史沿革

恒春镇原名“琅桥”,是高山族同胞聚居的“琅桥社”。清同治十三年(1874),恒春半岛发生牡丹社事件,钦差大臣沈葆桢督办军务,到此巡视时,发现此地未设防,考虑到此地位于台湾岛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四时如春,故取名恒春,并单独设

清光绪元年(1875)开始动工修筑恒春城,光绪五年(1879)建成,周长880丈,城基厚达2丈,有东南西北四门,城楼高1丈7尺,宽6丈9尺,威严耸立,成为台湾岛南部的门户。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恒春隶属高雄州。台湾光复后, 1946年设恒春镇。

地质地貌

境内地势东西两侧高,中央山脉的最南端位于该镇东部,一直抵达台湾岛最南端的鹅銮鼻。位于东北部的老佛山海拔674米,为境内最高峰。

西侧是海拔200一300米的恒春台地,中部是恒春平原,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面积约40多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恒春镇境内。位于该镇中南部的龙銮潭草潭是全镇的农田灌溉水源。其中,龙銮潭面积为137公顷。

自然气候

全镇年平均气温为25℃,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只有28℃,比台北市还低1℃,一月份平均温度为21℃,比台北市高5℃,全年常夏无冬。年降水量1960毫米,雨季主要分布在5至10月。

每年9月至翌年3月多“落山风”,这种风是由于影响台湾的东北季风到达恒春半岛后,因中央山脉已降低为300至400米的低山,毫无阻挡作用,强风沿山掠下,故称“落山风”。这股强风在南下过程中,水分尽失,到达恒春时,干热如焚,并造成沙尘满天,风声萧飒,有如台风,是对恒春半岛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

由于阳光充足加上强烈干热的落山风,造就了适合栽种的洋葱盛产。此外恒春在1901年引进了琼麻,用以制造绳索、麻袋等民生用品,在日据时代的殖民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博得“东洋之光”的美名,虽然现已没落,但琼麻也成了恒春的标志。

恒春地处热带性气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态丰富,1982年,台湾的第一座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就在此成立。

交通状况

昔日区内对外交通海运早期以大板埒(南湾)为主要港口,由此绕过鹅銮鼻南端,北上台东。陆路则在1787年(乾隆52年),林爽文的同志败退至尖山,为将军福康安能弭平。这次的军威行动,首次打通了通往琅桥的道路,刺激了汉人的移垦。

1877年(光绪3年),鲍复康开筑“枫港-卑南道”,由枫港经台东阿郎登开凿通达卑南山路,亦即南回公路,或由恒春经满州、九棚在港仔村东海岸过旭海,在铁丁石转往台东。近年则有台9号省道南回公路的改善、屏鹅公路、佳鹅公路等和南回铁路的通车。

恒春地区长久以来仰赖台26线屏鹅公路出入,因垦丁公园与具有热带海洋气候之故,在六至九月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从事水上活动,每逢假日交通滞塞严重。政府计划兴建恒春线铁路解决相关交通问题。未来旅客将可搭乘高铁至左营站转乘南回线铁路抵枋寮,再转客运。

航空 恒春机场(五里亭机场):冬天因为跑道方向与落山风方向垂直,所以时常关闭;夏天平均每天有一班立荣航空从台北飞往恒春,航程约一小时。

陆运 恒春转运站

一、在恒春城中心,是恒春半岛交通枢纽,可以从此转运至满州乡垦丁鹅銮鼻、及恒春各地方,但班次少。

二、从高雄南下,可以搭中南客运(24小时)经小港、东港、枋寮、车城、恒春、鹅銮鼻。

三、若自行开车可在从南二高南州交流道下,再由屏鹅公路前往恒春镇。

海运 有蓝色公路从高雄港至海口,不过已于2003年停驶。

恒春镇对外交通主要靠高雄市经西部沿海,直达该镇鹅銮鼻的公路,这条公路80年代期间已拓宽为四车道的高等级公路,还有县级公路可至满洲乡。另外,该镇北部有一直升机机场,交通尚属方便。

经济发展

恒春镇一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栽培曾有“三宝”之说,即琼麻、洋葱、西瓜。这三种作物都具有不怕风的特点。其中,琼麻于1901年引进台湾,次年移植数株到恒春殖育场,由于生长良好,开始大量种植。台湾光复后由于琼麻用途多元化,除制绳索外,还广泛用于吊床、麻袋编织、鞋、地毯、毛刷及造纸等。该镇居民纷纷把林木砍掉,种植琼麻,产量最高时1个月可达200余吨。

1965年美国为派军队前往越南作战,曾在恒春进行长达6个月的演习训练,结果大量琼麻园被摧毁,从此一撅不振。

直到80年代中期,为发展该镇的旅游业,一些观光琼麻园才又兴办起来。除“三宝”外,该镇还有香蕉、槟榔、番茄等作物。该镇福德路的槟榔滩、槟榔店、槟榔批发行林立,日销售量达5万粒,俗称“槟榔街”,是全省著名的槟榔集散地。

台湾省畜产试验所一分所设在恒春镇,俗称垦丁牧场,面积达1150公顷,有种牛1000余头,种羊100余头,种植的牧草有150多种,是台湾重要的畜牧研究基地之一。

旅游资源

恒春镇近十多年来,最兴旺的是观光旅游业,特别是1982年设立的垦丁大型自然公园,总面积达1770公顷,其中包括恒春镇一半以上的地区和附近海域,

除自然保护区不对外开放外,供休憩游览的包括垦丁热带植物园、森林游乐园,猫鼻头海滨、鹅銮鼻海滨、垦丁海滨浴场等,均是极具特色的观光游览区,也是全省已开辟的五大自然公园中,游览区最多,面积最大的公园。

其中,鹅銮鼻不仅是太平洋和巴士海峡的分界点,而且因为这里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的鹅銮鼻灯塔,曾经几次重修,塔高18米,周长110米,塔身全白,呈圆柱形,分为4层,有铁梯可至塔顶,灯光每10秒闪烁一次,射程可达对海里,是全省光力最强的灯塔。

凡航行于台湾海峡和西太平洋的船只,经过附近海域时,均可凭借这一灯光确定航向,因此有“东亚之光”的美称。此外,该镇还有恒春古城、福德祠、广宁宫、镇南宫等古迹。

恒春古城

恒春古城建于清朝末年,清廷派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治理,沈葆桢为加强海防,于是修筑了城墙以及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门上有炮台,城墙外有壕沟,是台湾唯一为了军事防御所建筑的城池,也是台湾保留得最完整的古代城池。

1935年台湾“总督府”依“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将恒春城指定为史迹加以保存,现也被列为二级古迹。百年来城墙多有毁损,以建筑技巧上仿古老的工法和材料加以修复完成。2006年12月26日,在大地震中多处受损。

垦丁公园

垦丁公园位于台湾最南端,恒春半岛之南侧,三面环海,是岛内唯一同时涵盖陆地与海域的“国家”公园。特殊的地形、丰饶的动植物资源及独特的民情风俗,

不仅是资源保育、研究、环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更是休闲旅游圣地,园内拥有精致而多变的雅景,如南仁湖、龙峦潭、大小尖山、船帆石及风吹沙,使得垦丁于1982年九月成为岛内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国家”公园。

垦丁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温暖,景色宜人且交通方便,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体验此种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生态环境,进而孕育了多样化野生动物,诸如梅花鹿、台湾弥猴、灰面鹫,为垦丁美景增添了无穷生气。

观星、听涛,园区道及游客中心,提供了知性、感性兼备的垦丁公园之旅。垦丁公园最特别的要属多样性的地质景观,它纪录了百万年来地壳运动不断的变动。陆地与海洋彼此交蚀,造就了垦丁高位珊瑚礁、海蚀地形、崩崖地形等独特的地形景观。

包含砂滩、裙状珊瑚礁,岩石海岸及石灰岩台地等。砂摊海岸分布白砂、南湾、垦丁、小湾、沙岛及风吹砂等地区;裙状珊瑚礁分布于西海岸及鹅銮海岸沿岸地区;岩石分布于佳乐水以北之东海岸地区;石灰岩台地分布于沿海裙礁海岸之上侧,例如大平顶、关山巖、猫鼻头、社顶、垦丁森林游乐区鹅銮鼻等。

发展

从台湾本身的发展而言,恒春镇地处全岛最南端,从考古资料证明自旧石器时代末期以来即有人类活动,诸多新石器文化遗址更见活动之频繁,这些原住民大致而言应是后来文献所载活动于恒春半岛上的阿美人、排湾人与西拉雅平埔人的祖先。

这些族群生活是以台南为政治中心,但是由于台南以北的台湾西部平原远比恒春半岛适宜农业的开发,因此中国大陆移民来台的汉人自大约400年前陆续的在适宜农业开发与族群发展地区定居,要到人口饱和以后才会被迫由屏东平原向恒春半岛推进。

甚至政府有计画自中国大陆移民来的汉人也不会以恒春半岛为优先考虑定居之处。而且自从日本统治台湾乃至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更是一反从前而采重北轻南政策,因此19世纪以后,台湾北部逐渐现代化过程中,恒春镇工商业始终不发展,这就更造成恒春镇现代化的迟滞。

基于以上分析。无论从世界史,中国史或是台湾史的发展来看,恒春镇虽然自五千年前便有人类居住与活动,但是必须到16世纪前后才成为列强注目之地,到19世纪中叶才为中国政府所关注,但到20世纪仍是台湾的边陲之区。从现代化观点,不得不说它处于困境。

但是困境中的恒春镇,也从另一面保留了许多他处所没有的条件,我们不但可以说它是较不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一处仙境,而且因之充满了建设美好远景的条件。

文化教育

高级职业学校

恒春工商

初级中学

屏东县立恒春初中

屏东县恒春镇恒春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恒春小学南湾分校

屏东县恒春镇侨勇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大光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大光小学山海分校

屏东县恒春镇水泉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水泉小学龙泉分校

屏东县恒春镇大平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垦丁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垦丁小学鹅銮分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