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格奥尔基·毛雷尔

更新时间:2023-03-05 17:41

扬·格奥尔基·毛雷尔(Ion Gheorghe Maurer,1902年9月23日,布加勒斯特,——2000年2月8日,布加勒斯特。)

人物生平

革命活动

1902年9月23日生于布加勒斯特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特兰西瓦尼亚德意志人,是一名学校老师,母亲是罗马尼亚人。他的外祖父从蒙特尼亚移民到特兰西瓦尼亚锡吉什瓦拉。毛雷尔早年毕业于在克拉约瓦军官学校,后进入布加勒斯特大学法学院,1923年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毛雷尔从事法学研究和律师工作。1924年起先后任锡吉什瓦拉法院法官、锡吉什瓦拉法院检察官,后加入布加勒斯特律师协会。他曾加入罗马尼亚国家农民党,为该党左翼激进分子。1927年在法庭上为受到迫害的工人辩护,从此同工人运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此后又在法庭上多次为处于“非法状态”的左派团体和反法西斯团体的革命者进行辩护。1936年在克拉约瓦大审判中,他积极协助卢克雷齐乌·帕特勒什卡努,为安娜·波克尔亚历山德鲁·德勒吉奇亚历山德鲁·莫吉奥罗什等被捕的共产党活动家辩护,揭露和抨击反动当局的罪恶行径。1937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任反法西斯法律协会书记,后又成为捍卫法西斯受难者组织的领导成员,积极开展党的宣传鼓动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因从事反法西斯政治活动被捕,一度囚于特尔古日乌集中营。1943年出狱后被迫从军,授中尉军衔,在军队中从事宣传工作。1944年在克里米亚前线被苏军俘虏。同年回国后,受党中央委托,与埃米尔·波德纳拉希一起为组织营救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及党的骨干出狱,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期间,虽然党的一些积极领导人围绕在总书记是斯特凡·福里什的周围,但毛雷尔是乔治乌-德治为首的“监狱派”的支持者。1944年4月,他协助波德纳拉希、乔治乌-德治搞倒了福里什。1944年8月,他积极参加了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的准备和组织工作,是罗共准军事组织—爱国卫队的主要领导人。

民主联合政府

罗马尼亚解放后,参加由罗马尼亚共产党支持的以彼特鲁·格罗查为总理的民族民主阵线联合政府的工作。1945年3月6日—1946年11月30日任交通和公共工程部国务秘书。1945年10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1946年11月19日当选为特尼亚瓦马雷选区国民议会议员。1946年12月1日—1947年12月29日任国民经济部国务秘书。1947年—1951年任罗马尼亚奥林匹克及体育委员会主席。1947年12月30日—1948年4月14日任工业和商业部国务秘书。1946年—1947年作为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格奥尔基·塔塔内斯库为首)成员,随乔治乌-德治出席巴黎国际和平会议(1946年巴黎和会)。1948年—1952年为特尼亚瓦马雷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57年—1961年为斯大林州锡吉什瓦拉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61年—1974年为克卢日县大学第1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

从事法律工作

1948年2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罗共“六大”)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1952年10月13日—1953年12月28日任部长会议国家仲裁长。1950年起相继任布加勒斯特“康斯坦丁·伊·巴洪”大学国际法教授、科学普及协会副主席、罗马尼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所长、驻海牙国际法庭代表等职,长期从事司法和法律研究工作。1955年7月2日获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称号。1955年12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罗共“七大”)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候补委员。

国家首脑

1956年—1957年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副主席,1957年7月15日—1958年1月15日任罗马尼亚外交部长,1958年1月11日—1961年3月21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1958年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罗共“八大”)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61年3月2日—1974年3月29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1961年3月21日—1965年3月24日还兼任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1965年3月19日——24日,与斯特凡·沃伊捷克阿夫拉姆·布纳丘共同代理国务委员会主席。1965年7月罗共“九大”和1969年8月罗共“十大”均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常设主席团委员。1969年4月7日——1974年2月27日兼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70年当选为罗马尼亚社会和政治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罗马尼亚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协会名誉主席。

权力的漩涡

在乔治乌-德治晚年,毛雷尔被选任为新的部长会议主席,掌握国家政务大权。虽然另一位候选人波德纳拉希的资格并没有受到质疑,但他的国际背景很深,与苏联情报机构的联系太过密切。此外,赫鲁晓夫给乔治乌-德治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接班问题,乔治乌-德治曾寄希望于毛雷尔,请求他来领导党。毛雷尔作为一名律师,早在1930年代一直为共产党人辩护。但毛雷尔拒绝了,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1、他是外来移民的后裔,占人口多数的罗马尼亚人不会接受;2、他不是工人阶级出身,党内也不会接受。真正的原因似乎是他不想独自承担领导责任:1、罗马尼亚“四月宣言”发布,乔治乌-德治和罗党就彰显了独立于莫斯科的立场;2、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取而代之。据称,他正试图将一个忠实者强加给布加勒斯特。毛雷尔已经62岁了,一位年轻的领导者将会是更适合的,特别是如果这是在他毛雷尔影响的结果下。但是,新生代中谁将会是理想的人选呢,阿波斯托尔、齐奥塞斯库、抑或是德勒吉奇?他们都符合作为接班人的条件。

1965年3月,罗马尼亚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病逝,在随后的权力角逐中,毛雷尔和波德纳拉希大将作为党内最有影响力的元老的态度举足轻重。最终,扬·格奥尔基·毛雷尔连同埃米尔·波德纳拉希、马尼亚·曼内斯库等人力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在会议上,毛雷尔推荐齐奥塞斯库接任罗共中央第一书记,在同年7月召开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又支持齐奥塞斯库成为总书记。在随后的几年里,毛雷尔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仅次于齐奥塞斯库的“第二号人物”。从1965年至1972年间,毛雷尔与齐奥塞斯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构建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此期间,毛雷尔帮助齐奥塞斯库压制党内潜在的反对者,巩固齐奥塞斯库的执政地位。外交部长科尔内留·曼内斯库因外交成就显著,声望与日俱增,为齐奥塞斯库所忌,毛雷尔撤回了对曼内斯库的支持,站在齐奥塞斯库一边。此前,主管经济工作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在经济政策上与齐奥塞斯库意见相左,结果也是如此。

失势下野

1969年8月罗共“十大”,毛雷尔主持制定和领导执行第五个五年计划(五五计划),但由于齐奥塞斯库等罗共中央主要领导急于求成,存在急躁冒进的情绪,提出了一系列不符合实际国情的理论、计划和设想,使得“五五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计划指标定得过高,后来又一再加码,许多项目没有完成。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以及国内外不利的客观环境因素,严重影响了罗马尼亚的经济。1972年6月,毛雷尔对齐奥塞斯库支持布加勒斯特市委提出的四年半完成五年计划的倡议,坚持高速度和高积累的政策持异议,公开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由于毛雷尔反对齐奥塞斯库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冒进,与齐发生矛盾,遂受到排挤。同时,随着齐的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在政治上崛起,毛雷尔的地位不断下降。

1973年5月,毛雷尔兼任新成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该委员会是在党中央和国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工作的党政合一的咨询机构,职责是帮助党中央、国务委员会和政府研究社会上各种重要现象,并提出建议,确定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等,具有党和国家立法院与经济议会的作用,权力高于部长会议。1974年3月,齐奥塞斯库又设立并自任共和国总统,仍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拥有直接颁布法律、任免政府成员的权力。毛雷尔的政府首脑的职权实际上被侵夺,总理地位已被架空。

齐奥塞斯库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越来越专横跋扈,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基伏·斯托伊卡亚历山德鲁·德勒吉奇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科尔内留·曼内斯库扬·伊利埃斯库等党内重量级的“异己人物”纷纷遭到排斥和打压,埃米尔·波德纳拉希和斯特凡·沃伊捷克也在事实上退出权力核心。

1974年3月26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毛雷尔以“健康和年龄”为由辞去政府总理的职务。齐奥塞斯库在全会上宣读了毛雷尔的一封信。信中说,出于健康和年龄原因,毛雷尔同志要求解除他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全会完全同意党的总书记对毛雷尔同志的工作所作的评价并一致批准了解除他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要求。接着,毛雷尔向全会讲了话。

1974年3月29日,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罗共中央全会所提出的解除扬·格奥尔基·毛雷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建议,并选举马尼亚·曼内斯库为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

此后,毛雷尔的党中央政治执委职务保留至罗共“十一大”。197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扬·格奥尔基·毛雷尔、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埃米尔·波德纳拉希等老同志被安排在大会主席台前排就座,与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毗邻,用以衬托党内团结和睦的气氛,也是为齐奥塞斯库夫妇装点门面。

晚年岁月

离开政治舞台的扬·格奥尔基·毛雷尔过着舒适安逸的退休生活,保留别墅、室内游泳池、两部豪华轿车、司机、保镖,参加一些大型公共活动和国事活动(党代会、国庆、五一庆典)。毛雷尔在布加勒斯特社会主义林荫大道的豪华别墅度过了他的漫长的晚年岁月。1987年11月因谴责政府镇压布拉索夫工人罢工,被软禁在家中。此后,他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1989年3月,罗共党内对齐奥塞斯库施政不满的六位元老(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科尔内留·曼内斯库、西尔维乌·布鲁坎和格雷戈里·扬·勒强努)在筹谋起草建议书(著名的“六君子”公开信)时曾寻求毛雷尔支持,但被毛雷尔婉拒。晚年的毛雷尔对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一直持怀疑态度,并且他极少参与公共活动。1992年在接受《火花报》采访时表示,除了扬·伊利埃斯库总统在1990年登门拜访咨询外,没有任何一个前任或现任官员来看过他,他已完全淡出公众视野。2000年2月28日,扬·格奥尔基·毛雷尔在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98岁。

为政举措

两个五年计划

毛雷尔在担任部长会议主席期间,领导政府积极贯彻和执行罗马尼亚共产党“八大”确定的《关于1961~196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的指标和十五年长远经济计划纲要》。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劳动人民的努力下,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到1965年,罗马尼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4%,比原计划规定的13%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4%。其中,生产资料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7%,高于整个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钢铁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1965年钢的产量达到了342.6万吨,人均钢产量超过了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西班牙。发电量达到了172亿度,人均电力消费达到925度,而1950年只有129度。机器制造业的产量比1959年增长了1.6倍,其比重占整个工业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它保证了国民经济所需设备的三分之二,满足了石油、木材、食品工业、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和农业部门对机器设备的大部分的需要。化工产量增长了2.6倍,其增长速度是整个工业中最快的。轻工业生产业增长了1倍多,食品工业生产增长了0.8倍,对外贸易额增加了1.3倍。五年计划的实际投资额超达到了1930亿列伊,比原计划规定的投资额超过了130亿列伊。随着工业的发展,职工人数有了很大增长,到1965年达到430多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部门。这样,城市人口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34%,而1948年时仅为23.4%。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1965年职工的实际工资比1950年增长了1.2倍,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了1.4倍。到了1965年,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在工业总产值中为99.7%,在农业总产值中为91.6%。

1965年齐奥塞斯库上台后,毛雷尔作为政府首脑,参与1966~1970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和关于能源发展和国家电气化的十年计划的决策,领导政府负责具体贯彻和落实罗共“九大”所确定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在罗共的正确决策和英明领导下,五年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胜利完成。到1970年社会总产值增长了51%。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部门如:电力、热力、冶金、化工和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已从1965年的42%提高到1970年的50.1%,其产值超过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五年计划结束时,电子工业增长了1.8倍,自动化设备增长了5.6倍,化学纤维增长了2.7倍,塑料和化肥增长了2倍,钢产量达到了650万吨,人均钢产量达322公斤。这五年间建造了许多新的工业项目,如658匹马力的电力机车、“达契亚”和“阿罗”牌小汽车、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床、自动化仪表等。由于国家工业化的实现,使工业成了罗马尼亚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决定性部门。到了1970年,工业已拥有了整个固定资产的37.9%,从事工业的人数达到了227万。工业化大大改变了罗马尼亚的面貌,罗马尼亚在不到25年的时间里,从工业不发达和农业落后的典型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工业和处于全面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工业农业国。

活跃于国际舞台

他在作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十多年间,频频出国访问和会见外国政要,促进罗马尼亚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并多次率罗马尼亚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加强和维护罗马尼亚的国际政治地位。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出面调解中苏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1964年,他两次访问苏联和中国,呼吁中苏两党停止公开论战,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毛雷尔在同中共领导人会谈时,劝说中共停止同苏共公开论战,强调公开论战损害了兄弟党之间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兄弟党的战斗力,对民族解放运动和新独立国家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会谈中,毛雷尔、波德纳拉希、斯托伊卡、齐奥塞斯库等罗党领导人要求中共发出停止论战的呼吁,在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停止公开论战的协议之前,先实现在默许情况下的暂时停战。访华结束后,毛雷尔率领代表团访问了朝鲜、苏联,并同苏共领导人进行了会晤。

1967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在华盛顿会见即将访问中国的毛雷尔时,请其向中国领导人转达美国的立场:“美国与中国打仗是极其愚蠢的,美国只想与中国贸易,以中国所允许的方式与其相处”。他恳请毛雷尔转告中国政府,“美国不想改变中国政府的体制,只想与中国和睦” 。1967年9月28日,毛雷尔秘密访问河内,说服越南北越)领导人改变强硬立场,参加旨在结束越南战争的政治谈判。1969年9月,毛雷尔访华时将尼克松准备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思转达给周恩来

毛雷尔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64年3月、1964年9月分别率罗马尼亚共产党代表团和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此后又于1966年、1967年、1969年和1971年多次访问中国。

荣誉

扬·格奥尔基·毛雷尔曾荣获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1974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1962年、1974年)。罗马尼亚王冠勋章(1945年)、罗马尼亚之星勋章(1947年)、一级“八·二三”勋章(1959年)、一级“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勋章(1966年)、“社会主义的胜利”勋章(1971年)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一级勋章(1982年)。

家庭

扬·格奥尔基·毛雷尔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叫卢克利希亚,她比毛雷尔年长,并且她的第一次婚姻时有一个儿子亚历山德鲁·尼古列斯库,长大后成为一名军官。1949年,毛雷尔与埃列娜·斯特内斯库结婚,两人育有一子,叫让·毛雷尔,定居于慕尼黑

毛雷尔的妻子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去世,由于担心他的心脏病发作,儿子一直向父亲隐瞒了这一事实,毛雷尔直到逝世时仍相信妻子依然健在,并在医院接受治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