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孙

更新时间:2024-05-30 12:22

1.族孙本义,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即族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即从子)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即族子),是孙子的族兄弟。

族孙本义含义

族孙本义,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即族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即从子)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即族子),是孙子的族兄弟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上古汉语称为从((之)/从((之)族孙(“”+“”的意思);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代称为再从孙(“再从”+“”的意思);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晋代泛称为从孙(“”+“”的意思);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晋代称为从侄孙(“”+“侄孙”的意思);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晋代称为同堂侄孙(“同堂”+“侄孙”的意思);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代简称为堂侄孙(“”+“侄孙”的意思);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称为堂侄孙

孙子祖父(即自己)和本义族孙祖父(即自己的堂兄弟)是同祖父兄弟关系(即从父兄弟),孙子和本义族孙高祖父都是祖父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内,本义族孙死后的丧服缌麻

族孙本义示例

1、·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李淳风敬播令狐德棻等《晋书·列传第三·王祥传(王览)》:“祥【王祥】之,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族孙(族孙本义)戎【王戎】叹曰:‘太保王祥)可谓清达矣!’”

2、《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王正雅(族孙凝)

族孙裹义含义

族孙裹义,指的是比“族孙本义”血缘关系更远的孙辈男子。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外,裹义族孙死后无服袒免)。

族孙裹义示例

东晋·陶潜《赠长沙公族孙一首并序》:“余于长沙公为族祖(科按,源于寿天祖父,裹义),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赵璘因话录·商下》:“尚书柳公权)与族孙(科按,族孙裹义)璟【柳璟】,(开成(836—840)中,同在翰林,时称大柳舍人、小柳舍人。”

两义区别

“本义族孙”和自己的孙子是共高祖父兄弟关系,而“裹义族孙”和自己的孙子是共天祖父以上(含共天祖父)的兄弟关系。

含义演变过程1

含义演变过程2

争议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曹魏嘉平中,(曹魏废帝、齐王曹芳)绍功臣世,封真【曹真】族孙熙【曹熙】为新昌亭侯,邑三百户,以奉真后。”

·李延寿北史·列传第二十三·郑羲传[孙述祖、从曾孙道邕、道邕子译、译叔祖俨、俨族孙(科按,有误,应为族子)伟]》

·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孝惠皇后(贺氏)之族孙。”

·李贽焚书·复士龙悲二母吟》:“杨氏族孙,乃近从兄议,继嗣杨虚游先生之之后,非继嗣李翰峰先生之后也。盖翰峰之后,安得住翰峰之宅?继杨姓而住李宅,非其义矣。杨氏族孙又是近议立为虚游先生之子之后,亦非是立为李翰峰先生守节之后也。”

·严可均全梁文,卷一·萧衍(武帝一)》:“帝【南梁高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达,小名练南,兰陵(郡)武进(县)中都里人,齐高帝南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族孙(科按,有误,应为绝服族子),(南齐永明(483—493)初为巴陵(郡)王(萧子伦)南中郎法曹行参军,历卫将军王俭东ト祭酒、随(郡)王(萧子隆)镇西谘议参军,(南齐隆昌(494年)初为宁朔将军,镇寿春,除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明帝【南齐高宗明皇帝】(萧鸾)即位,封建阳(县)男,历右军晋安(郡)王(萧子懋司马、进陵(有误,应为淮陵)太守,入为博士、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镇石头(城),寻拜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南齐永元(499—501)末进征东将军,和帝【南齐和皇帝】(萧宝融)即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假黄钺,进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梁公,加九锡,位相国,进封梁王,以(南齐中兴二年(502年)四月受禅,改元七:(南梁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