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月港

更新时间:2024-06-17 21:57

月港位于福建漳州,遗址在今漳州龙海市海澄镇,是明朝中后期“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的著名外贸通商港口。

月港简介

月港一名“月泉港”,位于九龙江下游三角洲九龙江的出海口,今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该处江面开阔,“外通海潮,内接山涧”,“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因其状似弯月而得名,故名“月港”。

月港附近海域,古名“圭海”,盖以海口圭屿而得名。圭屿又称“鸡屿”、“龟屿”,它屹立海中,是水路入漳的门户。明万历元年(1573年)建塔于圭屿,为港口标志,后年久圮废。月港西域是九龙江北溪、西溪交汇处“三叉河”,有浒茂、乌礁诸洲,水路分中港、北港、南港;东域港口圭屿以外为厦门港,是月港海贸活动范围,外有中左所(今厦门)、浯洲屿(今金门),为港口海上屏障。

月港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21.4℃。它属强潮型河口内港,潮流为往复流日潮浅海潮港。海潮由港口濠门(屿仔尾)、海沧两峡入,流分三脉:一脉入柳营江(江东桥),沿北溪上溯至龙津溪交汇处蓬洲头,今河床淤浅,潮流影响仅抵郭坑;一脉入浮宫港,沿南溪上溯抵白水营止;一脉由月港入福河。沿西溪上溯绕漳州城南抵茶铺,今河床淤浅,潮流影响仅抵芗城下游碧湖。每月初三、十八为大潮水。潮汐规律:“日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后”。

月港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不仅包括九龙江流域,还可以延伸至汀州赣南湘南以及闽北、浙江、江淮等地。腹地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水果,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誉。经济作物有甘蔗、水果(荔枝龙眼柑桔蜜柚香蕉)、木棉、烟草、茶、花生、黄麻等,驰名中外。明代的矿冶、制糖制茶、纺织、陶瓷、造纸、造船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尤以纺织为最。当时漳州产的天鹅绒、漳纱、漳缎、漳绒等,皆畅销国内外市场。其他如铁铜器、牙雕手工艺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外贸重要商品。

历史沿革

漳州月港,是明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位于今龙海县海澄镇。它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以及朝鲜、琉球、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往来,并以菲律宾的吕宋港为中转,与欧美各国贸易,在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月港一名月泉港,附近海域,古名圭海,因港口圭屿而得名。圭屿又称鸡屿、龟屿,它屹立海中,是水路入海门户。月港西邻九龙江北溪、西溪的交汇处三叉河,港口圭屿东向厦门港

月港主航道西起普贤,沿南港往东,经海澄港口、大泥尾、圭屿,由浯屿担门出海,而后分东、西洋航线。月港的停泊点,北岸有嵩屿、海沧、石美、玉洲、澳头,南岸有屿仔尾海门岛、浮宫、海澄月港、石码、福河等。主要港口是海澄月港,为当时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据遗址考察,明清时期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的海岸就设7个码头,即饷馆码头、路头尾码头、箍行码头(又名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其中饷馆码头在港口右侧,民国9年(1920年)改建为海澄客运码头;容川码头在港口左侧,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建,当时为大型码头,新中国成立后为农运码头。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在月港开设“洋市”,“准贩东西洋”。万历年间,月港盛况空前。每年进出月港的大海船达200多艘。输出商品有丝绸、陶瓷、布匹、茶、铁铜器、砂糖、纸、果品等;输入商品有胡椒、香料、香藤、象牙、西洋布、槟榔、樟脂、猿皮等124种。 明天 月港兴起于明景泰(1450-1456年)年间,盛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衰落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终止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厦门成立海关。月港与泰国柬埔寨、北加里曼丹、印尼、苏门答腊马来西亚、朝鲜、琉球、日本、菲律宾等47个国家与地区有直接商贸往来。又通过菲律宾吕宋港为中介,与欧美各国贸易。当时有许多诗篇赞美月港,其中有句云:“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 月港位于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海澄月溪至海门岛)“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月港弥漫着海洋文化的氛围。这里自古就有造船通番的习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从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这里曾是“海舶鳞集,商贾成聚”的对外贸易商港,市井十分繁荣,是闽南的一大都会。

15世纪末期至17世纪中期,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月港一度成了“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外贸商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的“四大商港”。

1567年,隆庆帝登基决定推行新政。福建巡抚涂泽民希望“除贩夷之律”,为海上的贸易活动开启绿灯,允许当时船商巨贾“准贩东西二洋”货物。最初选择诏安梅岭作为开放大明海关,后改于海澄。从此月港成为明朝合法的海上贸易始发港。

明末清初郑成功郑经父子与清军在闽南沿海对峙拉锯,争战近四十年,战火殃及月港。清廷为扼制郑氏,在沿海实行“迁界”。海澄一带划为“弃土”,繁华的月港航运商贸一时萧条。历时有明一代的古月港,到了清代,由厦门港起而代之。

马尼拉大帆船

西班牙商人的“马尼拉大帆船”(Manila galleon),把福建月港运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当大帆船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后,就在当地举办盛大的集市,明朝价廉物美的生丝、丝绸深受欢迎,十分畅销。以至于当时墨西哥丝织厂一度依靠中国的生丝维持生产。1637年,墨西哥一家以中国生丝为原料的丝织厂拥有一万四千名工人,由此可见运抵墨西哥的中国生丝数量是何等巨大。据社科院统计,当时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可达12620吨,接近当时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

现状

当年的港市遗址,今仍依稀可见。江岸一里多的古港口,还能见到七个古码

头。东岸是督饷馆的附属机构,征收商品税的饷馆码头,西岸是供船只停靠的六个商用码头(路头尾码头、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尾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其中阿哥伯码头也作军用码头),在不到一公里的江岸线,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七个码头,可见当年月港的繁荣。海澄县城地区曾经有五个商市(港口市、旧桥市、霞美市、县口市、南门外市,其中南门外市是在清兴起,其他商市皆在月港开关时期达到极盛),现在依稀可以辨认其位置,但是留下古店铺的只有旧桥市的帆巷和港口市。

影视

2010年3月1日,CCTV-1播出有关月港的连续剧《怒海雄心》。《怒海雄心》是由龙海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该剧讲述明天启初年,海商、海官和钦差之间斗智斗勇,惩恶扬善的故事。该剧集结了黄海冰李彩桦陈德容秦沛罗嘉良等众多明星。作为男一号的黄海冰更在剧中一人饰演三个角色,三种面目,三种截然不同的身份、特质,无疑是需要很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功力来用心塑造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