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5 10:36
柴五郎(しば ごろう、万延元年5月3日(1860年6月21日) - 昭和20年(1945年)12月13日),日本的陆军军人。最早的中国通。炮兵科毕业,历任军事参议官·台湾军司令官·东京卫戍总督、第12师长,陆军大将勋一等功二级。
福岛县人 ,会津藩士(280石)柴佐多藏第五子。会津战争之时他才8岁,城破之日祖母·母亲·嫂嫂·姊妹全家自杀, 他逃命到陆奥国, 1873年3月入陆军幼年学校。1877年5月入陆士旧3期,同学上原勇作、内山小二郎、秋山好古、本乡房太郎等。1879年12月22日授予陆军少尉军衔。历任大阪镇台山炮兵第4大队小队长,近卫炮兵大队小队长,参谋本部出仕,清国差遣,福州、北京驻扎。1888年(明治21年)5月近卫炮兵联队小队长, 近卫炮兵联队中队长,晋级大尉。1890年2月陆军省炮兵课员,5月陆士教官,1892年1月参谋本部第二局员,1894年3月英国公使馆附武官代理,8月回国,同年11月甲午中日战争任大本营参谋。晋升少佐,1895年4月随山县有朋的第一军出征朝鲜,辽东,9月复为驻英国武官,1898年12月参谋本部出仕,1899年8月回国任参谋本部部员,中佐,1900年3月清国公使馆附武官,恰逢义和团起事,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当时在北京的11个使馆,其中8个有卫兵,他依靠熟悉地形和民情,联络组织坚守,并联络援军,成为侵略者的耳目和向导,名震一时。
1901年3月参谋本部附,参谋本部第四部长事务处理,6月野炮兵第15联队长,1902年12月晋升大佐。1904年4月日俄战争率部出征,1906年2月回国,受封攻二级金鵄勋章。3月英国大使馆附武官。1907年11月13日晋升陆军少将。佐世保要塞司令官,重炮兵第2旅团长,参谋本部附(清国出差),重炮兵第1旅团长,下关要塞司令官。1913年升陆军中将,任第十二师团长,1917年5月25日授予勋一等瑞宝章,6月随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巡游英国,1919年1月回国后任东京卫戍总督,8月26日晋升陆军大将。11月台湾军司令官,1921年5月军事参议官。1923年3月23日编入预备役。1945年9月15日自杀(大概是因为战败沮丧),但未遂,12月13日去世。墓地是会津若松市·惠伦寺。其兄是农商务次官外务参政官柴四朗,养子陆军少将柴平四郎(陆士17,陆大26),女婿陆军中将西原一策(陆士25,陆大34优等)。
柴五郎是日本陆军最早的“中国通”。1900年义和团闹洋人的时候他正任清国公使馆武官,凭着对北京周边地理的了解对保护使馆的兵力指挥得当,保护了各国公使的安全。经过英国记者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的报道,他以柴中佐闻名了列国,事后他得到了各国政府颁发的勋章,包括英国最高军功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连清政府也以其所谓维护治安之功给他发了一枚勋章。1901年他在英国休假的时候因此得到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的多次接见,7月15日日本驻英国大使林董委托他牵线和英国首相谈论英日同盟的问题,可以说他是这件事的关键人物之一。可这样一个人物在仕途上却不顺利,最后当上大将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主要是他出身不好,来自明治维新时萨长二藩的死对头会津藩。因为世仇的缘故,陆军的领导人物处处排挤他。再加上又不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的。他两次出任要塞司令官这一闲职,眼看前途黯淡,幸亏大正天皇继位,后来他又当上了第12师团长,重新踏上了荣升之路。他是其同期最长寿的日本大将,亲眼看到了日本战败,那时他已经退出军界二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