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岭镇

更新时间:2024-04-11 15:39

桐岭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地处武宣县南部,东接贵港市覃塘区奇石乡,南连通挽镇,西邻禄新乡,北接武宣镇。区域面积188.3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60047人。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起,为桐岭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桐岭乡。

1949年12月至1952年8月,为桐岭区。

1952年9月,武宣与象县合并为石龙县。属石龙县桐岭区。

1958年1月,撤区建乡,设桐岭乡、新龙乡。

1959年3月,设桐岭、新龙公社。

1962年3月29日,撤销石龙县复置武宣县,属武宣县桐岭区,其中包含新龙。

1984年10月,后撤公社建乡,设桐岭乡。

1987年,桐岭乡分为桐岭乡、新龙乡。

1996年,撤乡建镇。

2003年2月,与新龙乡合并。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桐岭镇辖新龙、大同、仁汉、良田、和律、和睦、大祥、石岗、祥龙、四安、湾龙、马来、马料、桐岭、龙山、盘龙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1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桐岭镇下辖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桐岭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桐岭镇地处武宣县南部,东接贵港市覃塘区奇石乡,南连通挽镇,西邻禄新乡,北接武宣镇。区域面积188.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桐岭镇地处盆地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面是龙山群山,西面低丘起伏,中部平坦,第四纪岩深地层,赤红壤土。地下溶洞及暗河多。境内最高点白花山,海拔652.9米。

气候

桐岭镇属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多年平均气温19.8℃,1月平均气温10.0℃,极端最低气温-1.1℃(1999年12月);7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8.4℃(1989年7月17日)。最低月均气温6.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5℃(1990年8月)。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49.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0.2天,最多达180天(1970年),最少为112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889.8毫米(1970年),极端年最少雨量819.0毫米(198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

水文

桐岭镇境内河道属黔江河水系。较大河流是武来河及马来河两条,武来河由西南向东流过境内,长度约16千米,该河流多年平均流量5.6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05立方米/秒,马来河源自贵港北山经上龙山坪至达开水库坝首下方过鲁班、文来、古尖、平阳、义良、那范、上中下马来等村至牛头坪入黔江,境内长度80千米。

自然资源

桐岭镇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石灰石、锰、铁、铅锌、氧化铁、重晶石等。有广西“八五”期以来探明藏量最大的铅锌矿群。目前全镇有重晶石矿开采点2个,大型矿产公司2个,大型选矿厂3个,矿井6个。

人口

2011年末,桐岭镇辖区总人口6.1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43人,城镇化率8.48%。另有流动人口138人。总人口中,男性32393人,占52.4%;女性29400人,占57.6%;14岁以下9638人,占15.59%;15~64岁46523人,占75.3%;65岁以上5632人,占9.11%。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5.23万人,占84.6%;汉族8657人,占14%;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4%。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7.5‰。

截至2019年末,桐岭镇户籍人口6004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桐岭镇财政总收入7998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38万元,比上年增长223.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871万元,增值税2695万元,企业所得税117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293.7元,比上年增长201%。

2019年,桐岭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农业

2011年,桐岭镇有耕地面积5.83万亩,人均0.94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6.4%。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6200吨,人均262千克,其中水稻154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黄豆、甘蔗等。

桐岭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3.57万头,年末存栏5.62万头;牛饲养量0.95万头,年末存栏0.76万头;家禽饲养量50.80万羽,上市家禽25.08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6545吨,其中猪肉5955吨,牛肉183吨,禽蛋80吨。畜牧业总产值81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

截至2011年末,桐岭镇累计造林2.5万亩,其中防护林2.1万亩,竹林4500亩,林木覆盖率47.1%,活立木蓄积量12.5万立方米。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0.71平方千米,2011年,渔业总产值0.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23%。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10台(辆)。

工业

桐岭镇有工业企业20家,2011年,工业总产值70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0.2%。

金融

2011年末,桐岭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3%;各项贷款余额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桐岭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67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17所,在校生3546人,专任教师19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34人,专任教师1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桐岭镇教育经费293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889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889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8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7%、8.73%、8.73%、55.74%。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桐岭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2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80人,经营管理人才182人,技能人才208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58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桐岭镇有文化艺术团体34个,会员960个,其中团体会员32个,个人会员2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4个,演职人员1000人,年演出160场次。文化行业从业人员6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龙鱼舞、翡翠鸟舞、蝴蝶舞等,举办的文化节有桐岭镇农民文化艺术节。

2011年末,桐岭镇有体育场地16处,体育社团16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3次,19%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1%。

2011年末,桐岭镇广播电台有12套节目,1995年6月开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用户38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桐岭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卫生院2所;病床12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78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8人,其中执业医师23人,执业助理医师18人,注册护士3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执业(助理)医师0.29人、注册护士0.5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3万人次,出院病人3.63万人次。

2011年,桐岭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31.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1%;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岁,其中男性80岁,女性85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65‰、4.58‰、4.8‰。

2011年,桐岭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5479人,参合率89.74%。

社会保障

2011年,桐岭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3户,人数236人,支出4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月人均174元,比上年增长10.82%;城市医疗救助33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535人次,共支出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10户,人数3298人,支出255.7万元,比上年增长27.5%,月人均64.6元,比上年增长29.9%。

2011年,桐岭镇受灾人口954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065亩,倒塌房屋2间,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社会福利费5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敬老院1家,床位23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7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8万人,参合率89.2%。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桐岭镇有邮政代办所1处。全年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735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4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015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06%;移动电话用户20609户,宽带接入用户1081户。

1998年,桐岭镇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6.8千米,生产能力160吨/日,生活用水36.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6.71%,年人均生活用水5.98吨;排水管道0.35千米。

2011年末,桐岭镇有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0.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16.15千米,综合电压合格率97.25%,供电可靠率99.77%。

2011年末,桐岭镇驻地有花圃5个,绿化面积670平方米。

交通运输

桐岭镇境内有县乡(镇)级公路4条,总长30.5千米。公路站为武宣一桐岭站,日均发送22辆客车,日客运量671人次,年货运吞吐量91.4万吨;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5辆,客运汽车6辆、150座位;货运周转量1210.1万吨•千米,客运量18.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20.3万人•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桐岭镇因驻地四面山岭皆种梧桐树得名。

民族风情

壮族师公戏,是由师公跳神发展而成,武宣壮人称之为“唱师”、“跳么”、“唱诗”、“跳神”等称谓,1987年后正式称为“壮师剧”,并列为壮族七大剧种中的第二大剧种。武宣县原有15个传统师公班(通挽4个,东乡3个,禄新3个,桐岭2个,二塘2个,三里1个),壮族巫觋歌舞于明代受梅山道教的影响,到了1872至1874年间在贵县鹤山村一带形成了早期的师公戏,流传至武宣发展壮大后最为盛行。

翡翠舞是武宣壮族人民模拟禽类动物而独创的中国唯一的一种娱乐性舞蹈。表演者套上用竹片和绿色毛线结成的美丽的翡翠鸟模型,在锣鼓及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显得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为武宣壮族人民独有的传统舞鸟节目。该舞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举行,有一对出场的,也有群体出场起舞的。起舞时舞姿及形态优美纯朴,可抒发内心情感,又富于娱乐情趣,给观众带来心旷神怡的美好联想。舞蹈动作的主要内容有觅食(追鱼、啄鱼、喝水)、洗澡、盘睡、交情、惺忪、起飞等,体现了翡翠鸟性格温顺、勤劳善良、和谐相处的特征。该舞蹈反映了壮族先民对鸟的图腾崇拜,借翡翠鸟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壮族人民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当地名人

郭松年,汉族,1876~1950年,又名郭椿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雅岗村人,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科拨贡。1905年留学日本曲町区政法学校,曾任云南补用直隶州判,广西督军署秘书长,广东督军府少将参谋长,民国国会参议员。

江明彬汉族,1916~1947年11月,广西武宣县桐岭镇人,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贵县(今贵港市)和武宣县地下党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共贵县县委书记、中共武宣县特别支部书记。

廖烈,壮族,?~1988年2月8日,原名廖毓秀,桐岭镇禄禅村人。青年时代在上海读书。原国民党武宣县参议会参议长,与桐岭爱国人士余恩溥、覃一才组成武宣河南抗日办事处,出枪出粮并亲自领导和发动组织民众抗日。1947年,廖烈以实际行动支持共产党革命。1950年后,廖烈被选为武宣县各界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和土改委员会委员。1956年至1966年,先后被选为石龙县和武宣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1984年至1987年被选为武宣县政协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至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88年2月8日病逝。

黄格胜,壮族,1950年9月出生,武宣县桐岭镇人,现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广西区委主委,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所获荣誉

2021年,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