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0 01:2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
1956年8月,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在南昌市郊梅岭成立,隶属于江西省林业厅。
1961年4月,更名为江西省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并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合并,但保留两个机构。在行政和业务上,江西省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仍受江西省农垦厅直接领导。
1968年10月,撤销江西省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
1972年5月,在江西省靖安县重新设立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1972年12月,由靖安县迁回南昌市梅岭,并改名为江西省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
1980年5月,江西省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复名为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1997年5月,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2000年10月,升格为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归农口管理,业务指导归口省林业厅。
截至2023年10月,林科院共有在职人员296人,其中有正高27名, 副高73名,博士70名,硕士103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5%以上。拥有省级创新团队2个,省林业局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林业局育种攻关团队4个,院科技创新团队14个。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香梅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香梅、肖复明、黄晓凤等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小春、朱培林、黄晓凤等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朱培林、肖复明、黄晓凤、罗坤水等
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西省林木遗传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油茶等经济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创新团队
厅级林业科技创新团队(6个):杉木创新研究协作组、樟树等木本香料产业创新研究协作组、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创新研究协作组、笋竹产业创新研究协作组、阔叶树创新研究协作组、森林食品(药材)产业创新研究协作组
截至2023年10月,林科院共有科研机构17个,各类科技平台47个,其中:国家部级科技平台20个,省级科技平台23个,市厅级科技平台4个。
院属科研机构(研究所、中心)(13个):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林木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竹类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农林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林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森林药材与食品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林产工业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樟树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湿地生态资源研究中心。
植物园(1个):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植物园。
分院(3个):宁波分院、上饶分院(共建单位)、赣州分院(共建单位)。
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国家林业局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茶科学中心江西油茶种质创新实验室、国家林业局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昌)等。
省级科研平台(6个):江西省油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药资源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等。
据2019年3月研究院官网资料显示,林科院建有国家珍稀树种基因库(南昌)、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国家竹类种质资源库、南方木本粮油植物种质资源圃、桂花基因库、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基因库等一批科研基础资源平台,2014年后共建立油茶、竹、杉松、泡桐、中药材等种质资源保存圃、科研试验基地等1.9万亩。
国家珍稀树种基因库
截至2018年2月,基因库建设总面积58hm2,分异地收集区、原地保存区和测定林三个区,其中异地收集分8个园:用材林园、木兰园、樟园、壳斗壳园、槭园、杜鹃园、紫金牛园和竹园,面积31公顷,收集了树种83个共830份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面积21公顷,对800个原收集保存珍稀树种进行补充、完善和保护;测定林面积6公顷。
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南昌)
截至2018年2月,基因库建设总面积38.5hm2。
其中10hm2始建于1983年,分别于2010年、2012年进行提升改造,收集保存7个组32个种油茶遗传资源,185个935份珍稀山茶花品种资源,88个油茶无性系、10个油茶农家品种;
另外28.5hm2,分别于2010年、2012年完成建设,分为原(野)生物种收集保存区、优良品种收集保存区及农家小种群与优树等育种材料区三大区。共收集1300多份油茶种质材料(以种子和穗条为主),包括物种45种234份,优良农家品种10个,无性系181个,家系56个,优树852份,创新油茶种质材料112份。
国家竹类种质资源库
资源库始建于1983年,截至2018年2月,建设面积8.7hm2,2016年被列入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资源库依据地形、竹种类型分为竹种基因收集区、散生经济竹种收集区、丛生竹种收集区、地被与观赏竹种收集区。在竹类种质资源功能上划分为竹种集中保护区和观赏竹种繁殖、观赏区。共收集竹种19属180种(含种以下等级)。
油桐种质资源圃
资源圃建于2010年,截至2018年2月,建设面积2hm2,收集油桐7个地理种源20份。
木通种质资源收集圃
资源圃建于2010年,截至2018年2月,建设面积3.4hm2,收集保存8个省51个市县木通科种质资源35个地理种源512份,品种有木通Akeebiaquinata、三叶木通Akeebiatrifoliata1、白木通Akeebiatrifoliatavar.australis、尾叶那藤Stauntoniahexaphylla、倒卵叶野木瓜Stauntoniaobovata、五叶瓜藤HolboelliafargesiiReaub。
南方木本粮油植物种质资源圃
资源圃建于2011年,截至2018年2月,建设面积6.67hm2,主要收集保存南方油桐、南酸枣、光皮树、油茶、柿子等木本粮油种质资源。其中收集柿子10个地理种源30份,光皮树优良品种20余个,油茶高产新材料10份,油桐11个地理种源93份,南酸枣2个地理种源8份,丰产配置组合核桃品种4个。
珍稀药用植物基因库
截至2018年2月,基因库建设面积0.67hm,收集铁皮石斛优良无性系11个、枳壳无性系40个,栀子无性系50余个,另有八角莲、白及、短萼黄连、箭叶淫羊藿、虎舌红、多花黄精、长梗黄精、草珊瑚、锐尖山香圆、杏香兔儿风、灯台兔儿风、太子参、绵毛鹿茸草、温郁金、大青属、紫珠属等药用植物100余种。
江西省林科院国家油茶良种基地
良种基地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据2019年3月研究院官网资料显示,共有3个基地,分别为南昌、永修、信丰基地,建设总面积91.8hm2。
1.南昌市基地为油茶种子园及种质资源收集圃,面积10hm2,始建于1983年,分别于2010年、2012年进行了提升改造,收集保存了7个组32个种油茶遗传资源。
2.永修县基地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面积28.5hm2,于2010年、2012年完成建设,基地分为原(野)生物种收集保存区、优良品种收集保存区及农家小种群与优树等育种材料区三大区;共收集1300多份油茶种质材料。
3.信丰基地为油茶采穗圃建设区、测定区等,于2012年、2015年在江西省信丰县嘉定镇共完成新造53.3hm2采穗圃,选用9个每公顷产油在900kg以上的高产优良无性系,包括赣石84-8、赣无11、赣抚20、赣兴48、赣8、赣无12、赣无1、赣永5、长林53等。苗木保存率在95%以上,年产穗条达300万枝以上。
1996-2016年,林科院共取得142项研究成果、45项推广成果、4个植物新品种、15项专利、33个林木良种、40项标准。
据2018年3月研究院官网资料显示,林科院2014年后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共计280项;鉴定验收成果124项;获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制定林业行业标准5项,江西省地方标准2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授权植物新品种5个,选育国家级良种1个,省级良种11个。
2017年,林科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与推广项目145项,其中新增项目5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 29项科技项目通过验收,获科技奖励7项,发表SCI论文18篇。制定《芳樟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等两项林业行业标准并通过专家评审。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第四届江西林业科技奖一等奖2项;第四届江西林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四届江西林业科技奖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认证4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2016年)、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2008)、杉木遗传改良及定向培育技术研究(2006)。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1996)。
据2019年3月研究院官网资料显示,林科院2014年后共实施油茶、毛竹、野生动物、森林药材、林产化工等4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业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建立各种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林面积120余万亩,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62期,培训林农及技术人员3.8万人,帮扶农民养殖和种植合作社268个。
2017年,林科院新增科技特派员13名,共有“三区”科技特派员72名,对接江西省46个县区提供油茶、中药材、竹材、香料、果树等领域的科技服务,18名科技特派团团长带领团队成员有针对性为服务地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全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62期,培训当地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户4131人,发放技术资料3140册,发放光盘580张,深入种植、养殖基地进行现场指导660人,拍摄“油茶整形修剪技术宣传片”1部。
林科院协助兴创木业有限公司公司筹建院士工作站;帮助分宜县申请“中国野猪养殖之乡”、永修县申请“中国白鹤之乡”;为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责任公司、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五四煤矿、九江县煤矿提供钨沙、煤矿废弃地土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在雷竹高效种植示范带动下,弋阳县雷竹种植面积达7.5万亩,直接带动弋阳县8100户农户户均增收4.31万元;救护并放归白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保护动物16种52只。
2022年9月21日,科技部农村中心会同江西省科技厅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等13家协作单位签署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
《南方林业科学》(原名:江西林业科技),是由江西省林业厅主管、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和江西省林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林业科学学术类期刊,创刊于1973年。
期刊主要刊登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森林生态、城市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据2018年3月研究院官网资料显示,期刊已出版了200余期,发表论文3000余篇。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2008年7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
截至2016年,工作站分别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联合招收5名博士后,其中4名博士后已经出站。
招收的博士后在站期间,分别从事樟树、油茶、中药材种植、生态修复和木材加工方向研究,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获得验收科技成果1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7篇。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院徽由双圆构成。
外圆为江西林业科学院中英文名全称。
内圆由竹叶、果实、英文名简称构成,竹为江西林地常见植物种类,象征着林科院的地域属性、科研领域。
2019年3月,获得“江西省第十五届文明单位”荣誉。
2020年4月,获得江西省平安江西建设领导小组“2019年度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表彰。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2022年11月,入选中国科协命名的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