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7 14:59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通过向火星发射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四颗。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冲日期间会达到极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亿千米,而在火星发生大冲时,这个距离甚至不足6000万千米。火星冲日意味着这时可以使用较小花费将探测器送往火星,因此人类的火星探测活动通常也会每隔26个月出现一次高潮。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它们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同时火星探测也充满了坎坷,大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都没有能够成功完成它们的使命。但是火星对于人类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非常接近于地球,这使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交替,同时,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这使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上的一样长。
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几乎就在人类刚刚有能力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时候,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也开始了它的旅程。最早期的探测器几乎都失败了,而火星探测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前进。
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第一枚探测器。紧接着就在四天以后,即1960年10月14日第二枚火星探测器升空。然而这两枚火星探测的先行者却连地球轨道都没能到达。
1962年10月24日,当火星又一次运行到合适的位置时,前苏联的第三枚火星探测器升空了,然而这次它也是仅仅到达了环绕地球轨道而已。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号,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并且计划于1963年6月19日到达火星,然而当1963年3月21日它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的距离时,却与地面永远失去了通信联系。三天以后,即1963年3月24日前苏联的又一枚探测器升空,这枚探测器同样面临着失败的命运,仅仅到达环绕地球轨道,此后火箭未能再次成功点火,两个月后堕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1964年,美国也先后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水手3号于12月5日发射升空,是美国发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然而探测器的保护外壳未能按预定计划成功与探测器分离,导致探测器偏离轨道,最终导致发射失败。水手4号于12月28日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过火星,向地球发回了21张照片,此后又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花费三年时间对太阳风进行探测。水手4号发回的数据表明火星的大气密度远比此前人们认为的稀薄。
前苏联也于1964年11月30日再次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但是这枚探测器再次以失败告终,它虽然最终到达了火星附近,但是却没有能够向地球发回任何数据。1969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了水手6号和水手7号。前者于2月24日发射升空,7月31日抵达火星。后者于3月27日发射升空,8月5日抵达火星。这两枚探测器携带有更先进的仪器和通讯设备,它们成功掠过火星,对火星大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发回了大量照片。
前苏联也于1969年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然而这次甚至比此前的情况更加糟糕,第一枚探测器在发射后7分钟因发动机故障发生爆炸,而另一枚探测器发射后不到1分钟就坠向了地面。
1971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尝试进入火星轨道,环绕火星飞行,以获取火星的高清晰照片。5月8日,水手8号发射升空,几分钟后因火箭故障坠入了大西洋。5月30日,水手9号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探测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水手9号于1971年11月14日到达火星,在火星轨道上工作了将近一年之久,发回了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星表面超过80%的部分,同时还对火星的两颗卫星进行了探测。前苏联在1971年向火星发射了三枚探测器。第一枚探测器于5月10日发射,包括一个轨道器和一个着陆器,尝试在火星表面着陆,但实际上它仅仅到达了环绕地球轨道,按照计划,探测器应该在地球轨道上停留1.5小时,然后点火向火星进发,但是由于失误,结果它的计时器要等上1.5年向火箭发出这个点火指令,这枚探测器后来被称为宇宙419号,因为前苏联事后否认这枚探测器将要前往火星。火星2号和火星3号是前苏联当年发射的另外两枚火星探测器,与宇宙419号的设计几乎完全相同,分别于5月19日和5月28日发射升空,火星2号着陆器于12月27日到达火星后不久便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轨道器运行了约8个月,而火星3号的轨道器没有成功,但是其着陆器却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虽然它仅仅火星上工作了大约20秒,甚至没能发回一张完整的照片就永远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前苏联在1973年连续向火星发射了四枚探测器,但是都没有完成它们的探测任务。火星4号于1973年7月21日发射升空,火星5号于1973年7月25日发射升空,它们分别于1974年2月10日和1974年2月12日到达火星附近,火星4号没能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而火星5号则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拍到世界第一张火星彩照后停止工作。火星6号和火星7号都携带有轨道器和着陆器,它们分别于1973年8月5日和1973年8月9日发射升空,然后分别于1974年3月12日和1974年3月9日到达火星附近,火星6号的着陆器成功进入了火星大气层并打开了降落伞,然后就丢失了,而火星7号甚至还没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就丢失了。
以火卫一的名字命名的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分别于1988年7月7日和1988年7月12日发射升空,这是继1973年失败后,前苏联又一个火星探测计划。然而尽管相隔15年之久,这两颗探测器依然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福波斯1号于1988年9月2日在飞往火星的途中失去联系,而福波斯2号则在1989年3月27日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后不久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它所携带的着陆器也因此没能在火星表面着陆。
经过多次推迟,美国的火星观察者探测器于1992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开始了它前往火星的旅程。一切似乎进展得相当顺利,然后就在它几乎就要到达火星的1993年8月21日,当准备点火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1996年12月7日,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枚探测器持续运作了10年,最后在2006年11月5日失去讯号联络,它是最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之一。
1996年12月16日,俄罗斯发射了火星96号探测器,探测器进入地球轨道后未能成功点火进入前往火星的轨道,不久后在坠入太平洋而宣告失败。
1998年底和1999年初发射的四枚探测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包括日本的希望号探测器、美国的火星气候轨道器、火星极地登陆者和深空2号。
2001年4月7日: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目前仍在火星轨道运行,测试火星的地质和气候,试图寻找火星上生命和水的迹象。2002年,“奥德赛”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但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争议。
2003年6月2日,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发射升空。
2003年6月10日,携带“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2003年7月7日,“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发射升空。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争取在2020年后以月球为基地把人送上火星。
2004年1月23日,欧洲航天局宣布,“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2007年2月25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靠近火星飞行,顺利完成利用火星引力调整飞行速度和轨道的任务。
2008年1月,俄罗斯空间研究所宣布,争取在2025年前把一名俄罗斯宇航员送上火星。
2009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将于2009年12月启程前往火星,它将在火星表面着陆,并且拥有六个轮子,拥有前所未有的机动性能,并且使用核能提供电力,至少在火星表面工作一个火星年的时间。同时,火星科学实验室还将携带各种先进的仪器,它将配有200万像素的主照相机,配合10倍光学变焦镜头和三色真彩色感光能力,将可以拍摄到超高清晰度的全景照片,同时这部相机还将内置MPEG-2硬件视频压缩能力,可以拍摄每秒10帧的高清晰视频,相机本身将配有至少256MB内存和8GB闪存以暂时保存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配合火星通信轨道器提供的基于激光通信的超高带宽支持,火星科学实验室将会使现在正在火星上工作的双胞胎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相形见绌。
2011年
在201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计将进行第二次火星侦察任务。这次任务预计将是个双重任务,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同时把两个不同的计划送往火星。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尚未决定要将哪两个计划送往火星,一些可能获选的计划包括了(每位任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只能选择一个计划):
Artemis 这个计划将从绕行火星的母船中发射碟形登陆器登陆火星,每个直径两英尺,最多可能发射四个。每个登陆器将利用降落伞的方式登陆火星表面,并分析火星土壤与大气。四个登陆器其中的两个预计将登陆在火星的极地区域。 CryoScout 这个计划将建造一个鱼雷外型的探测器,并且利用喷嘴加热的方式融化火星极地的冰冠。探测器预计将深入地表100码(91米),并且分析这些融化的水以判断火星极地的状态。 KittyHawk 这个计划预计将建造三台或四台滑翔机,滑翔机翼展约六呎(1.83米),并且探测水手峡谷。这些滑翔机将携带红外线频谱仪与照相机。 Naiades 本计划的命名由来为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山林水泽中的女神。这个计划预计将两台登陆器送往可能含有地下水的区域,并且使用低频电磁与其他装备探测火星是否有地下水存在。 Pascal 本计划预计制造24台小型气象观测站,并且将其散布在火星各地。 Urey 本计划预计包含登陆器/探测车两者,以研究火星岩的年龄。计划预计将针对Cerberus高原一带进行研究,并且将会寻找特定的矿物,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火星上的陨石坑与月球上的陨石坑的不同点。
2011年以后
美国的火星样本取回任务计划将于2013年实施,计划于2016年将半千克左右的火星土壤和岩芯样本送回地球作进一步研究。这个计划包括一个环绕火星轨道运行的返回装置和一到两个着陆装置,着陆装置可能配备有可以小范围移动的火星车,如果那时火星科学实验室仍然可以工作,可能也会利用火星科学实验室在大范围内提前采集样本,或者再发射一枚类似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火星车用于这个目的。采集样本以后,样本将会被一枚小型火箭发射到火星轨道,与返回装置对接,这个对接也可能不只一次,然后由它将样本一次性送回地球。
2018年的火星任务将是一个着陆器,用于寻找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证据。
2020年,“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已在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太空模拟装置内顺利完成飞行测试,下一次飞行任务将在火星上进行。按计划,“机智”号将搭乘“毅力”号火星车于2020年7月发射升空,预计于2021年2月抵达火星。这将是人类首架在另一行星表面起飞的飞行器。
2021年2月18日下午,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第5个成功登陆的火星车。“毅力号”将在火星采集样本并试图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
2024年8月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迎来一项商业项目验收,致力于将地球至火星运载成本降低90%的航天器发射试验。
2037年
在于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举行的第58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上,美国宇航局宣布计划在2037年派宇航员登上火星,而不是之前传闻的2031年。
整个计划共分四个阶段:
阶段1:(现在到2009年)会对第一次任务进行充足准备,包括定立探测目标、技术研发和寻求国际合作。
阶段2:(2009年后)已发射的卫星将探测火星环境,所得的数据用作火星软着陆之用。
阶段3:发射火星着陆器并携带一辆火星车,在火星上软着陆。
阶段4:成立火星表面观察站、发展飞行器穿梭地球与火星、并且建立火星基地供机械探测器进入。此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提供基础,令人类可在火星观察站中观察火星。
萤火一号(YH-1)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作为中俄航天合作项目之一,计划于2011年和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Phobos-Grunt)卫星一起搭载联盟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大约经历10至11个半月的飞行后,进入火星轨道。萤火一号主要研究火星的电离层及周围空间环境,火星磁场等。2008年4月完成初样并公布于众。2009年6月完成正样并赴俄罗斯联合测试。
设计参数为:
尺寸:750×750×600 mm
重量:110 kg
功率:90 W(平均)180 W(峰值)
数据传输速率:80 bit/s
太阳能电池板,2 x 3块,全长7.85米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是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中国航天局将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共同探索火星。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火星探测器“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未能按计划变轨。他说:“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沉重的深夜,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找到这个太空飞行器。终于确定了它的位置,并且查明,其发动装置没有工作,两次点火都没有成功。”这意味着,中国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发射以失败告终。
2016年1月18日,有消息称,中国火星探测项目正在立项,首次发射有望实现“绕、落、巡”的三阶段探测任务。这是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今天在《国际太空》和《卫星应用》联合主办的年度全球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
《国际太空》杂志主编庞之浩透露,中国火星探测的一时间点可能在2020年。
2019年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2019年11月14日,在位于河北怀来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受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观摩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并参观相关试验设施。该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据介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择机实施,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本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进行,模拟了火星重力环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3)。
2020年3月10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对各类方案、技术状态、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为任务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2021年5月14日,据国家航天局官网消息,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5月17日8时,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顺利进入周期为8.2小时中继通信轨道。祝融号火星车正在按计划开展周围环境感知和状态检查,各系统工作正常。两器已建立器间通信链路,第一次通过环绕器传回火星车遥测数据。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
2021年6月12日,国家航天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情况。后续将开展火星取样返回和木星系探测任务。
2023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印度准备在2012年至2013年之间发射火星探测器,参加火星探测的全球竞争与合作。
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于1998年7月3日发射升空,是日本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也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日本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在艰难地飞行了5年之后,最终于2003年12月9日被放弃。至此,日本的首次火星探测行动宣告失败。
日本目前尚无探测计划。
美国宇航局拟订了载人登陆火星的新计划,打算在2031年2月派宇航员远征火星。同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与地球相邻,离地球最近距离约5500万公里。按照美国宇航局的新计划,重达400吨的载人飞船从地球飞到火星,将需六七个月的时间,加上在火星停留及返回,整个过程约需30个月。
载人飞船将由3到4枚新型重型运载火箭“战神”-5从地面发射到地球低轨道后组装而成。“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宇航员登陆火星前,美国宇航局将分别于2028年和2029年向火星发射货运登陆舱和星面居住舱,为宇航员在火星上登陆和工作做准备。“战神”-5正在研制当中,如果研制成功,这将是美国载荷最大的运载火箭。这种火箭使用先进的低温燃料推进剂,可把140吨载荷运送到地球低轨道,也可把大约70吨载荷运往月球。
美国宇航员登陆火星后,将在星面居住一段时间,最多可达16个月。期间,宇航员将使用核能为工作和生活提供所需的动力。由于火星没有空气和水,宇航员登陆火星时,将使用“密闭循环”生命维持系统,不断循环使用空气和水。为了在火星上长期生存,飞船还将种植一些蔬菜和水果,供宇航员食用。同时,也让宇航员有一种生活在地球上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鉴于这将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太空远征,美国宇航局还计划在月球上对登陆火星进行预演,以确保万无一失。
火星拓荒者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1996年火星探测计划,紧接在火星全球探勘者号升空之后发射,也是历史上第3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计划长期致力于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无人探测,火星拓荒者是这一系列无人探测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火星拓荒者于1997年7月4日在火星表面着陆。它携带的索杰纳号火星车,是人类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车。
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ars Global Surveyor)
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卫星,也开启新一波的火星探测计划。
它于1996年升空,并在2006年结束任务。
1996年11月7日:发射
1997年9月11日:到达火星并进入轨道
1999年4月1日:主要测绘任务开始
2001年2月1日:第一次延伸任务开始
2002年2月1日:第二次延伸任务开始
2003年1月1日:中继任务开始
2004年3月30日:拍摄精神号前85个火星平均太阳日经过之处轮胎的轨迹。
2004年12月1日:科学与支援任务开始
2005年4月:火星全球探勘者号是第一个在地球以外行星拍摄其他太空探测器的探测器。MGS拍摄了两张2001火星奥德赛号的照片和一张火星快车号的照片。
2006年10月1日:预定2年的延伸任务开始。
2006年11月2日:因为太阳能板重定位发生错误,失去通讯。
2006年11月5日:侦测到弱讯号,代表MGS在等待指令,不久讯号中断。
2006年11月21日:NASA宣布MGS任务结束
2006年12月6日:NASA公开MGS拍摄到新的山沟影像,证明液态水仍在火星存在。
2007年4月13日:NASA公布MGS失联的报告。
2001火星奥德赛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卫星,主要任务是寻找水与火山活动的迹象,于2001年升空。这次任务的名称是根据电影《2001太空漫游》来命名的。
2001年4月——“火星奥德赛号”轨道器开始飞往火星以便对这颗行星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它于2001年10月23日到达火星。
2003年——两辆完全相同的火星探测漫游车在火星上寻找水或能够证明曾经有水存在的痕迹。
2005年——计划发射“火星勘测轨道器”。它的目标是以新的尺度对火星表面进行分析以寻找水的痕迹。它会以20到30厘米的分辨率来测量火星地表,这种分辨率足以看清沙滩气球大小的岩石。
2007年——NASA计划发射一个移动科学实验室来推进火星表面的测量工作。
2011-2016年——获取火星样本的飞行是NASA计划中最具野心的部分。这要求飞船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并采集土壤然后自行发射并返回地球。
火星探测漫游者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2003年火星探测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行星进行实地考察。
通常在一天当中,探测车会向地球发送照片、仪器数据和状态数据。科学家根据当天及前一天的数据来做出相应的决策。然后科学家借助高增益天线,透过3个小时的直接通讯窗口,将指令发送给探测车。在接下来的20个小时内,探测车自行工作,包括执行指令并将数据传给上空的两颗卫星。探测车的指令可能是命令它前往一块新的岩石、磨削岩石、分析岩石、拍摄照片或者使用其他仪器搜集数据。
在为期大约90天的时间内探测车和科学家们都将重复这样的工作模式。之后,探测车的能量开始衰竭。同时,火星和地球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给通讯带来更大的困难。最后,当探测车没有足够能量或者距离太远导致无法通讯的时候,探测任务便宣告结束。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2005年火星探测计划之一。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枚卫星送往火星,以前所未有的照相机分辨率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并且为往后的火星地表任务寻找适合的登陆地点,同时为这些任务提供高速的通讯传递功能。这项计划预计将在火星轨道运行至少四年,并且成为火星的第四个正在使用中的航天器。
根据2009年雷达的测量报告显示,火星北极地区冰盖下的冰块的体积有821,000立方千米(197,000 立方英里), 这等于地球上格陵兰岛冰块的30%。
2009年9月发表的一篇科学文章揭示,在一些新的撞击坑周围有纯净的水冰。这个事实暴光后,这些冰后来似乎逐渐随着升华而消失了。新的撞击坑由CTX摄象机发现,CRISM后来证实冰在五个位置的存在:三个位于Cebrenia quadrangle,具体地点分别是55.57°N 150.62°E;43.28°N 176.9°E;和 45°N 164.5°E。其他两处位于Diacria quadrangle: 46.7°N 176.8°E和46.33°N 176.9°E。
根据MRO和其他一些火星探测器的数据显示,科学家已经发现火星上分布着广泛的氯化物。这些氯化物是由富含水分的矿物蒸发形成的。其中的碳酸盐,硫酸盐,二氧化硅应该都会率先沉淀下来。而且火星车已经在火星表面上发现了硫酸盐和二氧化硅。有氯化物的地方过去可能存在着各种生命形式,因此,这是人类探索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遗迹的理想地区。
2011年8月4日,NASA宣布MRO侦察到火星在温暖的月份里,其表面似乎存在流动的液态水。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2007年火星探测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枚着陆器送往火星的北极地区,对火星的极地环境进行探测。
凤凰号将在防热盾、降落伞与火箭推进器的协助之下,缓缓降落在火星冰封的地表上,然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蓄积的电力,伸出长约2.3米的机械手臂向下挖掘,并将挖掘所得的土壤样本送回凤凰号,以先进的仪器对土壤中的水冰加以分析。这项计划共耗资四亿两千万美元。
凤凰号的目的是寻找火星北极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生命特征,对浅层地下的水冰进行研究。凤凰号已经在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8月4日5点26分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由三角洲二号运载火箭所运载于2008年5月25日成功着陆火星。凤凰号是继海盗二号在1976年之后,唯一未使用气囊缓冲技术而成功登陆火星的太空船。
2008年11月,凤凰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络。
发射窗口:8月3日至8月24日,每天两次机会;
太空行程:将飞行约6.8亿公里,于2008年5月在火星北极软着陆;
名称含义:NASA希望它能在以前失败基础上,完成凤凰涅磐般重生;
设计独特:凤凰号有三条腿支撑,机械臂长20英尺,工作起来似反铲挖土机,一铲下去能在火星上挖出20英寸深的沟。
寻找生命:寻找已经存在10万年的液态水的证据;将在其微型火炉中加热火星土壤样本,研究其化学构成。
美国迄今最先进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2011年11月26日成功发射升空,这个由一名华裔小女生命名的强大“火星车”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飞行3.54亿英里,预计2012年8月份才会抵达火星。“好奇号”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复杂、最昂贵、也最先进的火星探测器。上面搭载了一批先进的探测仪器,包括17台先进照相机、一个机械臂、一个钻孔机、一台激光装置,其内部还配备化学实验室,用于样本分析。其大小相当于一辆小汽车,重量约900公斤,是前任“双胞胎”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五倍,长度约为它们的两倍。
“好奇号”这个名字是由一名12岁的华裔小女生马天琪所起的。美国宇航局2008年向美国学生征集名字,最终马天琪所起的这个名字从9千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人类一直对美丽而神秘的火星充满好奇,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人类迄今三十多次探索火星的尝试中,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本月早些时候,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前往火星的任务即宣告失败。
“火星真的是太阳系的‘百慕大三角’,它是一个‘死亡星球’”美国宇航局助理副署长哈特曼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成功登陆并在火星表面驱动火星车的国家,现在我们准备再来准备一次。”
“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2021年4月24日,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
研究火星的地质概况可以了解火星的变化过程和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区别与共性。作为火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科学家希望理解风、水、火山作用、构造地质学、撞击坑等过程在形成和改变火星表面中的相关角色。
比如,火星上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火山,其规模是地球上火山的10倍甚至100倍以上。这个不同点的解释就是火星地壳不像地球地壳一样运动。这意味着所有的岩浆汇集成为一个非常巨大的火山。
火星环球监测者探测器最近发现了在火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磁性物质,这表明火星曾经有一个像地球一样的磁场。由于磁场通常表现为保护行星不受各种宇宙射线的伤害,这一发现暗示很可能发现火星表面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对于远古磁场的研究对火星过去的内部结构、温度和组成也将提供重要信息。磁场的存在还表明火星曾经像地球一样充满生机。
最重要的是火星上各种岩石的组成以及年龄。地质学家通过岩石的年龄确定火星历史事件的顺序。组成告诉人们在过去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鉴定有水存在才能形成的岩石和矿物质是其中尤其重要的一个任务。水是解开火星生命之谜的关键之一。
2022年2月1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入选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