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7 09:00
所谓破锋八刀,就是使用大刀的八套刀法,其每招每式都干净利落,刀刀可中敌之要害,是专门针对日本鬼子擅刺的特点编制的。破锋八刀出自于沧州武术名家马凤图为西北军编写的《破锋八刀》和《白刃战术教程》,西北军训练出的大刀队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始人马凤图先生(1888-1973),字健翊,回族,沧州东南乡杨石桥人,幼学儒习武,承家学练家传劈挂、八极拳。为深入探求八极拳、劈挂掌的奥妙,12岁拜劈挂掌宗师黄龙潭的劈挂宗师黄林彪习盐山左传劈挂;又到孟村问艺“春爷”吴世科习孟村老架子八极拳和大枪。为深造八极内场精要,拜罗疃“神枪”张景星门下为徒。期间又得老师父黄四海先生点拨,得师兄张毓衡、韩会清帮助,其艺大进。
宣统元年(1909),马凤图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学堂。此期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同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等一起创立中华武士会,任副会长兼教习。
1915年他邀师兄韩会清先生到沈阳,与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结为金兰,他将劈挂、八极拳法传于东北,也将其他人之戳脚、翻子等拳法融于己身,之后返乡练武习中医,又跟随晚年的张景星师傅继续学习。
1920年家乡大旱,马凤图先生率二弟英图、三弟昌图及长子广达赴豫投奔冯玉祥。
1926年(民国十五年),冯军主力向西撤退到了甘肃,马英图随张之江去南京,马凤图则定居兰州。“在此期间,马凤图与兄弟一起为冯军编写了《破锋八刀》和《白刃战术教程》,训练出的大刀队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西北军大刀队正式名称是手枪队,由于每人身上背着一把大刀,所以社会上又把它叫做“大刀队”。
西北军大刀有其独特之处,在形制上既不同于明清以来刀身修长近似日本造型的双手长刀,也与汉代以来的环首刀以及宋代以来的“手刀”有很大差异。西北军大刀的刀身较宽,刀头前锐后方,近似宋代《武经总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长,而且似汉环首刀的刀环。所以,西北军大刀是环首刀、手刀、双手长刀等传统刀的综合。在使用时,西北军的大刀是双手握持的,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西北军大刀的技术来源,是传统的双手长刀法。所以,刀身重、刀柄长的形制特点本身就是为双手运刀所设计的。
其次,在重量上,西北军大刀一般在4斤左右,讲究“快马轻刀”。“明代双手长刀重1475克,腰刀为960克,而解放军骑兵所用马刀重1850克,但骑兵用刀,可以借助马飞驰的冲力攻击敌人,所以马刀偏重并不妨碍其杀伤力。由此可见,西北军4斤重的大刀,是既能保证有效地砍杀敌人、又不致于过分消耗官兵体力的合适重量。”
使用这种大刀,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事实上,西北军严格的选兵和训练,保证了其官兵健壮的体格,而精悍的手枪队官兵,更是身手不凡。而有了方便使用的大刀和优秀的官兵,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严格训练,才能使大刀最终成为战阵制胜的有力武器。在民国将领中,冯玉祥是以善于练兵著称的,西北军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训练劈刀、刺枪和打拳。1925年6月,苏联顾问普里马科夫在北京鹿钟麟的司令部里,有幸看到士兵在操练大刀:“院内,许多身着白上衣的警卫士兵在挥舞大刀,一共作了二十五个劈杀动作,场面非常壮观。约六百名身体非常结实的青年士兵,飞速地舞动着闪闪发光的大刀,时而防卫,时而出击,练兵场上夯实了的土地,由于六百双脚的冲击和跳跃,发出低沉的声响。”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大刀队训练的壮观景象。普里马科夫所见到的,是西北军早期军训教材《劈刀十二法》。之后不久,在西北军第二号人物张之江(1882-1966)的主持下,马凤图、马英图等人编创成简便易学的“破锋八刀”,取代了旧有的刀术教材。1926年初,张之江代替冯玉祥主持西北军全局,这一易学而实用的刀法迅速推广到西北军各部,形成了西北军自成风格的著名大刀术。
西北军官兵之所以能以大刀术闻名,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一批优秀的武术家进入西北军,参与军队的白刃战术训练,也是西北军大刀片大显神威的原因之一。马凤图受命创立白刃战术研究室,并依托该室成立了‘新武术研究会’,以室主任兼任会长。研究会中有不少沧州籍武术名家,如马英图、王子平、洪立厚、刘鸿庆、王桂林等人。这些武术家集思广益,创编教材,将武术中格杀效果突出的技术用于军事训练,对于提高西北军的战斗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在国术氛围浓厚的西北军中,有数量众多的精通武术优秀官兵,是大刀片发挥威力的重要基础:老资格的张之江、张树声、李鸣钟等都是武术爱好者,佟麟阁、张自忠、赵登禹、吉鸿昌,董振堂、冯治安、刘汝明等高级将领,都是武术好手。而精通武术的中下级军官数量更多。
在1933年3月的长城抗战中,西北军系二十九军在赵登禹将军指挥下,浴血奋战喜峰口,歼敌5000余人,是“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大刀队因此名声大震,其威名随着一曲激昂雄壮的《大刀进行曲》而迅速风靡全军、全国,成为中华民族抗暴御侮的光辉典范。
不久以后,二十九军的大刀片又一次震慑倭寇:“1937年端午节,即七七事变的前夕,驻华北日军邀二十九军团以上军官在北京怀仁堂‘联欢’,实际上是一场炫耀武士道精神的现代鸿门宴。气焰骄横的日军军官酒中起舞,态度轻狂,恣意挑衅。二十九军38师114旅旅长董升堂和独立26旅旅长李致远,都是长城抗战中令日寇胆寒的名将,二人不甘示弱,先后起身打拳助兴。日军中佐松岛竟拔刀起舞,表演刀法,群倭正襟危坐,凄声沉吟,局面顿时紧张起来。此时,曾在喜峰口大战中率大刀队夜袭日军,杀出大刀队威名的董升堂旅长立刻找来一柄刀刃还带着缺口的大刀,挺刀与松岛对舞。董旅长双手执刀柄,锋刃直指松岛,缓步逼近。松岛气沮,只好收刀躬身退场。接着李致远旅长又下去练了一趟西北军的‘破锋八刀’,他刀法精熟,左砍右劈,虎虎生风,又有全场中国军官击节助威,日军虽一个个怒目相向,终不敢轻举妄动。‘联欢’最后在日军无奈的嬉戏中收场。”
1937年,日寇挑起“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爱国军民奋起抗战,原西北军系各部英勇善战,几乎参与了抗战的每一场恶战;在战斗中,大刀队多次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抗战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
破锋,击破刺刀。八刀,共8个刀式。刀,大刀,刀身长约60公分,刀柄长约20公分,双手握持。刀身宽约10公分,开长短双血槽,刀头有尖,为60度锐角。刀背和刀尖之间有一圆孔,用来系穗子。刀重4斤。刀后有圆环,用来系刀柄上的缠布和用来擦刀的手巾。
起手
身体左面向前侧立,双脚分开,左前右后成高虚步,左手前平伸,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手执刀在身体右侧,刀尖向后,刀刃向内。
一、迎面大劈破锋刀
动作:
1、上步左劈刀:上右脚成右虚步,在运动过程中变右高弓步。左手竖起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然后从下向后摆。单手刀从右后、右上向左下斜劈。等刀劈到左下时,左臂弯曲,左手在腹部前迎接在右手腕外部,手心向左,手指向上,双手基本呈交叉形。
2、上步右劈刀接跟步下按刀:左脚上半步,成右跪步。单手刀从左臂外侧继续向左上走,从左上向右下斜劈,一直劈到右膝盖外侧。右手向后上摆,刀劈到左下方时候,右手正好曲臂摆到左肩。然后左手附在刀背上,左手扶刀背,手心向下,手指向右。刀在下劈过程中是向后滑动的,左手本来在刀中后部,最后停在刀背前部。
技击: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上步换位,大刀从对方中门侧面下劈,故称迎面大劈。此刀关键是右脚上步自然换位使得对方刺刀刺空,我一刀把对方枪隔开,反手一刀砍对方颈肩膀。如果我刀劈空,对方一定是先收枪后缩,在我出击时出枪反击。我此时仍需要向前冲,左手放在刀背上助力向下压。一边劈一边往后收,连劈带按带后拉刀。用来压对方刺来的枪。
刀法:
1、劈刀:刀从上向下为劈刀,力达刀刃。刀和手臂成直线。
2、按刀:刀刃向下,有短促的长劲移动。
二、掉手横挥使拦腰
动作:
1、上步斜上架刀:向前大步迈出左脚成左弓步,双手位置不变举刀架至头顶前,刀刃向上,刀尖向左,刀是个斜向的,右手高左手低,右手在头正前。
2、上步横抹刀:双手从上向下向外分张,右手持刀走一个顺时针小的极扁椭圆圈从右至左横抹,刀与面高,是平抹,左手后平摆,掌心向下,掌指向后,刀抹到身体左边时左手手心向下迎接刀柄,握于右手之后,此时上右脚略成右弓步。
3、上步转身横扫刀:再上左脚,以右脚前掌为轴右后转身面向右后方,成右跪步。双手持刀转锋由左至右横扫出270度,刀一直要扫到右腰以下到膝盖位置,重点在于扫腰部的位置。
技击: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用刀上架。接着上步用一刀横抹其颈部,对方收枪急退,我上步转身斜扫他腰部一刀。
刀法:
3、架刀:力点在刀身中部,上架,刀刃向上,肘关节伸直。
4、抹刀:旋臂,曲肘,边抹边用抽,抹对方颈部。
三、顺风势成扫秋叶
动作:
1、上步撩刀:转身,向左前动一下左脚成左高弓步,双手从上向下向外分张,左手掌心向下,掌指向外,右手单手持刀从右下向左上撩刀,刀与面高,左手由身体左向前下、前上画弧线,左手接刀柄握于右手之后。
2、上步扫刀:进右脚成右高弓步,两手向前推,使得刀从上向下画一个逆时针小弧线,从左上向右下斜平扫----基本平扫,刀比腰高大约在横膈膜位置。
技击: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上步撩其前手,把对方枪一撩,对方必然缩手,我趁势扫其上身中段。
刀法:
5、撩刀:刀由下向前向上为撩刀,力达刀刃前部,刀要贴近身体。
四、横扫千军敌难逃
动作:
1、上步左平扫刀:左脚向右脚略跟进,与上动构成一个完整的连枝步。身体后坐,把刀竖起来,刀刃向外,然后放倒,刀刃向前,上左脚跟右脚成左跪步,双手持刀从右向左横扫,刀与腰高。刀走到左腰侧前即可。
2、上步右平扫刀:上右脚跟左脚成右弓步,双手翻转,双手持刀从左向右横扫,刀与腰高。刀走到右腰侧前即可。
技击:
此刀是我运用腰力横扫对方腰部,一刀不中再扫一刀。
五、跨步挑撩似雷奔
动作:
1、左转身:以右脚尖为轴,左脚向后伸,左转身。
2、上步挑撩刀:上右脚成右虚步,左手向外向上斜直线分张,先是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超过头顶。从右下至左上挑撩刀。然后刀向左下运行时,在此时左手合到刀柄上,在右手后。这一挑撩刀不过肩膀,向外侧而非外侧上,更多的是以挑为主。刀柄高于刀身。
3、上步撩刀:右脚向前迈步,左脚跟上,身体右转,成右高弓步。双手持刀从左下至右上撩刀。这一刀是从身体正下方直接撩到正上方,而且柄先动。两手持刀柄高举过头,在头正前方。
技击:
此刀是我以刀挑撩对方握枪左手,随即撩对方身体侧面。是由下向上撩割。
刀法:
6、挑刀:力达刀尖,刀臂成一直线。
六、连环提柳下斜削
动作:
1、上步撩刀:双手分张,左手在前,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刀在后,刀刃向下。然后上左脚成左高弓步,右手刀从右下向左上撩刀,左手从头顶走到身体左后,掌心向上。
2、上步削刀:上右脚左脚跟进连枝步成右跪步,双手先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内,手指向右上,手心向内,再向外分张,掌心向侧前,掌指向左后,右手刀向右方平砍削,刀与腰平,刀尖向前。
技击:
撩刀术语为提柳。一个技法是抓对方枪杆直接撩对方腋下,另一个技法是直接撩对方前手,对方或者松枪后退或者收枪后退,我立即跪步乘其下部空虚直削其膝盖。
刀法:
7、削刀:刀刃由前向下、左、右,刀刃斜向下。
七、左右防护凭快取
动作:
1,上步架刀:上左脚跟右脚连枝步成左跪步,右手刀先沉腕,刀刃向前,刀尖向斜上,向左上用撩的轨迹架,刀尖向前,刀刃向上,左手在右手后接刀。
2、上步架刀:上右脚跟左脚连枝步成右跪步,双手持刀柄为主要移动点,以护手为中心走U字形,向右上撩架。
3,上步劈刀:上左脚跟右脚连枝步成左跪步,左手向左张开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走到头部正前方。右手刀刃向右横抹一小段接着刀刃方向不变向左横抹到身体正前方(就是走一个顺时针小圈,下与嘴平)后,双手握刀提起过头,左手在前,向下直劈。
技击:
此刀是左右外磕架刺刀。轨迹短,动作快。然后上步,挑出对方刺刀露出空当后下劈,故称快取。
八、移步换型突刺刀
动作:
绕步刺刀:第一步左腿向前垫半步,第二步右腿越过左腿向右走,第三步左腿继续越过右腿向右走,第四步右腿越过左腿向右走成右弓步,双手分张,右手刀前刺,左手掌心向外,掌指向后分张。面向右前。
技击:
此刀是利用步法转换位置径直撞刺对方胸部。因左右脚轮换上步,故称移步换型。
收刀
刀先向外上挽花,这个外上的圈一定要大,否则走不出下面的剪腕花。此时左手在右肘处,掌心向下,手指向肘,随即转身成左虚步持刀亮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右手刀在身体右后面,刀尖向后,刀刃向内。
刀法:
8、剪腕花:以腕为轴,刀刃和刀背要分明,刀要绕立圆,刀要贴紧身体,力达刀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