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0:24
碣石山,又称碣石,古代名山之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抚宁区、卢龙县3县(区)交界处,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320平方公里,为燕山山脉伸向渤海的余脉。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俗称娘娘顶,又名“汉武台”,位于昌黎县,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的最高峰。
碣石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碣石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书中记载“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这显然是在说远古时的碣石山似楬插于海岸,为东北进贡的少数民族“岛夷”(一说为“鸟夷”)乘舟遵海入河(指古黄河口,在今天津一带)转航时必望的航标。《山海经·北山经》在首山为“太行之山”的“北次三经”结尾部分记云:“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这段记载表明在远古时的民间传说中,坐落在群山尽北处的碣石山是很神奇的,不仅山青石碧,而且有美丽的玉石出产。之后的《水经注》《战国策》《史记》《汉书》《北齐书》等史籍对碣石亦有记载。
碣石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发生了密切联系,成为以海中的“三神山”传说为主体的中国东方神仙文化的主要策源地。据传封神榜中的三霄娘娘和赵公明在此修炼。
历史上,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晋宣帝司马懿、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北齐文宣帝高洋、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等帝王都与“碣石”有过关联,他们或“之碣石”,或“登碣石”,或“临碣石”,或“刻石纪功”,或“观沧海”,或“游宴群臣”,或揽胜赋诗,多见诸史籍记载。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碣石山一带海边开展了大规模求仙活动,派出了大批方士上山、下海寻找仙人。并巡幸碣石山,刻石记功,命丞相李斯在碣石门题刻了《碣石门辞》。《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
公元前209年,胡亥“东行郡县”时,亦“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来到碣石山观海,并开展了求仙活动。现在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就是因为汉武帝曾经登临而得名。郦道元《水经注·濡水》记载:“濡水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濡水,即现在的滦河。
公元207年7月(东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帝曹操东征乌桓,出卢龙塞。8月,登白狼山(今河北平泉)与乌桓首领蹋顿接战,大破蹋顿,乌桓军20万人投降,杀蹋顿。9月,从柳城班师,将军队带到碣石山一带休整了一个多月,留下了千古绝唱《观沧海》。他又在西归途中,吟出《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记叙了当时碣石山邻近地区的景象,尽情地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赴辽东征伐公孙渊时,经过了碣石山一带。《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于“景初二年,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遂进师,经孤竹,越碣石,次迂辽水”。说明司马懿东征,经过了原孤竹国地界,越过了碣石山一带,又绕过了辽河。
公元458年二月丙子,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赏进爵各有差。改碣石山为乐游山,筑坛记行于海滨。(《魏书·高宗纪》)
公元553年(天保四年),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冬十月丁酉,……大破契丹”“丁巳登碣石山,临沧海。十一月己未,帝自平州还,遂如晋阳。”说明北齐文宣帝高洋在打败契丹后,在归途登上了碣石山,登山观海。(《北齐·齐本纪》)
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炀帝杨广亲征高丽时,曾路经碣石山一带。《隋书·炀帝本纪》记载,“大业八年春正月,帝亲征高丽。遣二十四军,分道并出。……右武侯将军赵孝才出碣石道……”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春天,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出临渝关,与高丽大战于辽东。当年秋,班师归来,登上碣石山的主峰汉武台,并令人像秦皇、汉武那样刻石记功。《新唐书·唐太宗本纪》记载:“十九年二月庚戌,如洛阳宫,以伐高丽。……秋九月葵未,班师。十月丙午,次营州,以太牢祭死事者。丙辰,皇太子迎谒于临渝关。戌午,次汉武台,刻石记功。”唐太宗是最后一位登上碣石山的皇帝。
公元696年,碣石山成为唐朝与契丹交兵的主战场。唐朝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写道:“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描述的就是当时碣石战场的胜况。有唐一代,诗人为碣石山留下诸多诗句,如唐朝诗人高适的“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别冯判官》),杜甫的“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昔游》),张若虚的“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春江花月夜》),韦应物的“岂如昆明与碣石,一箭飞中隔远天”(《弹棋歌》)等等,其中的“碣石”几乎成了北国远塞的代名词。
辽、金时期,碣石山形成游览区,迄今尚能在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以及周围找到金代遗留的记游刻石。
明朝时期发生的“靖难之役”,这里又成了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辽东军的交锋战场。
明、清以来,这里成了京东有名的游览胜地,特别是北京至沈阳的京奉铁路修通以后,变为了天津、唐山、榆关(即山海关)、锦州一线的游人麇集之处。
1862年,清代大儒史梦兰49岁时,在碣石山修建“止园”。它的遗址在杏树园村,水岩寺西南不远处的山坡上,现存一座孤石崖,有七八米高,上边镶嵌着两块汉白玉石碑,一块刻有“止园”两个字,另一块刻着“止园记”全文。
20世纪初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曾多次到碣石山中游览,在碣石山中的“人间奇境”——五峰山韩文公祠避暑,并作过政治避难,在山中写出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革命论著,以及一些游记、散文和诗歌等,使碣石山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熠熠生辉。
1954年夏,在北戴河开会的毛泽东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创作了《浪淘沙·北戴河》,其中有诗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郭沫若曾在北戴河疗养时远观碣石山,留下了“五岳之首是泰山,神岳之冠碣石山”的感叹。
2011年,昌黎碣石山景区被评为河北省第一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9年,昌黎县申报的“碣石山传说与故事”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碣石山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抚宁区、卢龙县3县(区)交界处,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20公里,其山石主要为花岗岩,占地面积320平方公里,为燕山山脉伸向渤海的余脉,由近百座峰峦组成。
碣石山由近百座颠连起伏的峰峦组成,在数十里范围之内,岭岭相携,峰峰偎依。
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位于昌黎县城北偏西5公里处,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的最高峰;其顶尖由两座南北并立的连体峰峦组成,远望颇似一方凌空拔起的柱石,碣石山因此而得名。
碣石山大体由三道东西横列的奇峰险隘组成。与仙台顶颠连的锯齿崖(又名“翠屏山”,居其西)、五峰山(分东、西五峰山,居其东)等山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为昌黎县城的一道异常险峻的天然屏障。另外两道也大体为呈屏障形的峰群,中为老绝顶(海拔590.7米,位于昌黎县城西北偏北9公里)和跑马岭、老墩台、冠座顶(海拔502米,在卢龙县境)等山峰组成;北为兔儿山(海拔571米,在抚宁区境)、东城子(海拔489.4米,在卢龙县境)等山峰组成。兔儿山与黑峰山(海拔238米,在抚宁区境)之间的峡谷,系古代有名的“碣石道”,现为北京至秦皇岛的京秦铁路和北京至哈尔滨的102国道的通行之地。
碣石山东部是冀东地区油松林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北方地区比较完整,比较典型,面积比较大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下的次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西部是联系中部并涵养碣阳湖水源、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碣石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雾海、冬雪四绝著称于世。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碣石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700种,动物100多种。
飞来石
水岩寺东边的香山北侧,有一块约三百多吨重的巨石,一半接地,一半悬空,形似卧虎。清风徐来,那巨石也会发出“呜呜”的声响,如遇大风,就会四下摇动,但不离原地。人们都跟这块巨石叫“飞来石”。
龙潭洞
水岩寺东北的山崖高处有一个龙潭洞,洞虽不大,但挂在碣石山半山腰峭壁上,上有苍松翠柏掩着,下有羊肠小径相通,甚是幽静。洞壁全是花岗岩青石,洞深处泉水涌出,涓涓流下,叮咚作响,常年不断。
核桃林
在碣石山上的龙潭洞与山心洞之间,有一片核桃林,林中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上结的核桃个大肉厚,特别好吃。直至今天,那片核桃林仍然生机勃勃,果实累累,如今成了游人乐而忘返的好去处。
高公亭
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前的宝峰台上,有一座翠柏掩映的六角凉亭。这座凉亭为瓦顶、石柱,具有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过去,亭中曾竖有一块石碑,正面镌有“高公斗山,虽死犹生”八个大字,后面镌有碑文。人们都把这座亭子叫作“高公亭”。“高公”指的是日军侵华时期一个叫高斗山的昌黎县知事。可惜,这块石碑在十年浩劫期间被砸毁了。
奇松
碣石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碣石山松,它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碣石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又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
怪石
碣石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碣石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雾海
自古碣石山雾成海,碣石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雾为衣,其瑰丽壮观的“雾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雾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西海、北海;而登仙台顶、天柱峰、则可尽收诸雾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冬雪
碣石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碣石山“第四绝”。碣石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并且持久不化的雪,碣石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碣石山的松、石、雾巧妙而完美地结合。飞雪、冰挂、雾凇堪称碣石山奇景。
水岩寺
占地30余亩的水岩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冀东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寺院,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中国佛教北方发展的一个代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辽金时代。2002年,水岩寺交由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首任主持存海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