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风景区

更新时间:2024-11-03 22:01

会稽山,原称茅山、苗山,亦称亩山、防山、镇山、覆釜山、宛委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二环东路,距市中心6公里,因大禹治水在此会诸侯,计功行赏而得名。据记载,会稽山是中国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封禅、娶亲、计功、归葬的地方。

名称来源

会稽山本名茅山,又名苗山、涂山。南宋嘉泰《会稽志》卷九引《史记》云:“禹会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注:禹到大越,上苗山,爵有德,封有功,因更名曰会稽。”

司马迁《史记》中谈到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大会诸侯的情景时,如此记载道:“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记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也 就是说,大禹治水成功,在此召集天下诸侯会盟,计功封爵,始有“会稽”之名。“会稽”者,会计也,大会诸侯,计算功劳分地封爵。

历史沿革

先秦

相传大禹治水,地平天成,定鼎九州之后,大会诸侯于茅山,以计其功,故名此山曰会稽。

公元前2198年,大禹东巡至会稽而驾崩,其子启遵其遗愿,将其归葬于稽山镜水。 到了大禹的五世孙少康时,封其庶子无余及其子孙到 会稽山守灵,是有禹祠。

二千五百多年前,会稽山区建有古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曾对范蠡说:“先君无余,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水经注》记载秦望山南“山南有嶕岘,岘里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

周敬王二十六年,即勾践三年(前494年),越为吴所败,勾践以五千余众栖于会稽山。后勾践入吴作人质三年后被放归,为了有利于发展,在会稽山北的孤丘卧龙山另建新都。

秦汉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为抑越地“天子气”,“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此举为后世帝王所瞩目。留下了一座以秦始皇命名的“秦望山”和“会稽石刻”这一重要文献。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二世胡亥东行郡县,李斯随从,南至会稽。

西汉时,司马迁到越,“上会稽,探禹穴”,并写入《史记》。

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太守马稜在禹陵以东葛山,兴建回涌湖,堤长1100米,湖区在会稽山间。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太守马臻主持兴建镜湖(宋代后称之为鉴湖),总纳会稽山36源溪水,北边是堤,南边便是会稽山脉。

两晋

西晋时北方发生“八王之乱”,以王、谢为首的大族渡江南下,定居于稽山镜水间,如谢安居于鉴湖以东的东山,王献之在秦望山东侧的云门山有宅。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会稽內史王羲之邀集谢安、孙绰等41位名士、高僧,在秦望山西面的兰渚山下修禊,流觞赋诗,汇成一部《兰亭集》,并由王羲之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东晋义熙三年(407年),晋安帝在王献之居住的云门山特诏建云门寺,该寺称为会稽山间众多寺庙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

隋唐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朝廷正式诏封会稽山为“南镇”,并就山立祠。

唐天宝十年(751年),遣吴郡太守赵居贞祭会稽山永兴公。

唐天复二年(902年),唐朝廷封钱镠为越王。天祐元年(904年),钱镠在卧龙山始建王宫,先后74年。

宋元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有司请祭南镇会稽山于越州,上从之。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从秘书少监李至言,以立夏日祀南镇会稽山永兴公于越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封南镇会稽山为永济王。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赵构辗转杭州、越州、明州等地,并在会稽山卧龙山设皇宫前后20个月。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隆佑太后崩于卧龙山行宫,遗命“就近择地攒殡”,就在会稽山北部的宝山泰宁寺。在此后一百多年里,先后共建陵墓百座以上,有六位南宋皇帝葬于此,故称宋六陵。

元大德二年(1298年),封南镇会稽山为昭德顺应王,刻《元成宗敕封南镇庙诏碑》。

明清

明代作为镇山,从洪武三年(1360年)开始,多次派员祭祀。

明洪武九年(1376年),诏令大禹陵周围五百步内禁人樵采,设立陵户看守。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礼部考证大禹陵,自此正式确定大禹陵位址,乃现今大禹陵所在地。嘉靖十九年(1540年),知府南大吉立“大禹陵”碑,成为禹陵标志,直至今天。

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朝廷两次祭祀会稽山。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1年),朝廷先后遣臣十一次祭祀会稽山。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题南镇庙匾“秀带岩壑”。

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朝廷先后十四次遣臣祭祀会稽山,乾隆御题南镇庙匾“表甸南疆”。

清嘉庆元年至八年(1796年~1803年),朝廷遣官二次致祭会稽山。

新中国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会稽山的面貌出现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公路进入会稽山区;二是修筑了大量的山塘水库。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会稽山进入开发的高潮期,专门成立了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1995年,会稽山便成为省政府首批三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会稽山风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二环东路,距市中心约6公里。

会稽山,东起曹娥江,西连浦阳江,南至长乐江东阳江,北边与地脉相连,南北蜿蜒,跨越了绍兴、诸暨、嵊州、上虞和东阳等地。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长约95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地形起伏较大,平均海拔约500米,主峰东白山海拔1194.6米。

地质地貌

会稽山是仙霞岭山脉向东北延伸的余脉,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碎屑岩组成,局部有砂岩、页岩等分布。岩性松软的岩石构成山间小盆地。中段有新生代玄武岩,形成条带状台地。

会稽山脉有三条主要支脉:东翼为五百岗山脉,中翼称化山山脉,西翼是西干山脉。每一支脉有分出许多小支,使地形崎岖多变。 会稽山脉融合山峰、丘陵、盆地以及平原,海拔700米以上山峰多集中在南部,比如最高峰东白山(海拔1195米)就在此。主干按西南—东北走向,分出一批海拔 500 米左右的丘陵,形成西干山丘陵和化山丘陵。山脉北端地势变低,向北延伸成诸多孤丘,如卧龙山、蕺山、飞来山、柯山、骆峰山、羊石山等,由山丘逐渐向北部的绍虞平原过渡。

气候特征

会稽山区域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山间平均气温16.3°C,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7°C;1 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2°C。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升。年降雨日平均约150天,但旱灾与山洪时有发生。无霜期年均200多天。

水文特征

会稽山脉是曹娥江浦阳江的分水岭,两江从南向北注入钱塘江杭州湾。会稽山脉间,有36条巨溪,这些溪源自稽南向稽北奔涌而泻。

鉴湖是长江以南最早的大型塘堰工程,又称镜湖、长湖。位于位于会稽山北部丘陵带以北,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境内,除去湖心岛,水域面积172.7平方千米,正常水位5米左右,正常蓄水量2.68亿立方千米左右。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由会稽太守马臻主持兴建。

自然资源

植物

会稽山地处江南亚热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降雨日平均约150天,但旱灾与山洪时有发生。无霜期年均200多天。山区植被类型多样,树木种类繁多,以自然为主,人工种植为辅。主要有松、杉、枫、栎、梓、柘及竹、葛、蕨、蓟、茅等,竹林分布面积较大,经济林以茶树为主,果树有榧、栗、梅、桃、梨、杨梅等。越国时期会稽山有成片的原始森林,称为“南林”,经陆续砍伐,现在只有树林,森林已很少。

会稽山古香榧群,堪称古代良种选育与嫁接技术的“活化石”。古香榧群分布在柯桥、诸暨和嵊州下辖的8个乡镇52个村,面积402平方公里,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有7.8万余株。

2013年5月,作为全球首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系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先后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动物

越国时期会稽山曾有象、犀等大型动物,森林被砍后,随之绝迹。现存主要有野猪、角麂、獾、獐、黄鼬、松鼠等中小型兽类,鸟类有鹰、山鸡、画眉、杜鹃、白鹭、雀类等,溪中有鱼类、蛙类及龟等。

矿藏

会稽山矿藏开采、冶炼已有2500年历史,越国时期,会稽山间有青铜制作基地;陶瓷土的利用更早,新时期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几何印纹陶,为古越人所发明,汉唐又烧制出青瓷,“越窑”之名从会稽山传遍四方;石料的开采也有近2000年历史。

土壤

会稽山地因高低悬殊,气温和降水量不同,使土壤风化淋溶强度迥异。土壤以地带性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海拔500米以上为山地黄壤,500米至100米为红壤,100米以下为水稻土,其中100米以上红、黄壤中还夹有少量水稻土。

主要景点

大禹陵

大禹陵是会稽山景区内重耍的名胜古进之一,是一处合陵、庙、祠于一体的古建筑群。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前为青石牌坊,高7.8米、宽10米。入内是长123.6米、宽2.3米逐级递升的青石墓道。禹陵在中,为大禹陵的核心部分,陵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大禹陵下可进东辕门,辕门内可见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禹祠位于禹陵南侧,祠外北侧有“禹穴”碑,祠内有“禹穴辩”碑。

进入禹庙西辕门,过南侧的棂星门,沿石板路顺山势逐级登高,继续行经百米山间甬道,便达大禹陵的碑亭,石碑上刻“大禹陵”3个醒目大字,乃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1487年~1541年)所撰书。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周恩来绍兴之行,曾祭祀大禹陵并于此碑前留影。今大禹陵碑南侧为禹祠,祠外北侧为“禹穴”碑,祠内有“禹穴”碑。另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现为大禹后裔宗族祭祀场所。沿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

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间十一年(545年),为江南一带少有大型古建群。出禹王殿东门便可至“窆石亭”,亭内置一石称“窆石”。此石形若秤砣,土有孔洞。相传此为大禹下葬工具,现为禹庙之镇物。禹王陵坐东朝西,背依会稽山,面临禹池。禹王庙则坐北朝南。

大禹陵,是大禹文化最主要的传承地。祭禹典礼历经4000多年,世代相传,延续至今。1961年4月,大禹陵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祭大禹陵”升格为国家级祭祀活动,形成“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祭祖文化格局。

大禹雕像

相传,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帝颛顼曾孙,黄帝轩辕氏六代玄孙。相传禹因治理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后人称其夏禹。大禹为上古时期与尧、舜齐名贤圣帝王,其最为卓著功绩便是成功治理洪涝、划分华夏九州,故自秦皇之后,历代帝王皆至禹陵祭祀。

大禹雕像为一尊高度20米、重达数吨的青铜雕塑,2008年3月,在大禹陵后面会稽山峰顶举行纪念仪式,隆重矗立这尊巨大雕塑,这也是浙江省最大户外青铜塑像。立此雕像意在彰显4000年前,洪荒时期华夏部落首领大禹率领民众抗洪治水之功绩。

百鸟乐园

出禹陵向东行300米,为百鸟乐园,该园总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占地近3万平方米,于1999年4月建成开放。饲(驯)养来自世界各地的走禽、涉禽、猛禽、飞禽、鸣禽、攀禽等7大类130余个品种,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百鸟乐园。

百鸟乐园由入口区和主园区两大部分组成:入口区占地3000平方米,建有飞鸽广场、鸟类艺术雕塑、人·鸟·自然博物馆、育鸟中心、猛禽区、停车场以及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主园区占地25800平方米,园内山坡平谷相间,林幽树密,建有茶楼亭阁等园林建筑;辟有天鹅湖、松鹤苑、驼鸟园,鸳鸯涧、相思谷、观景长廊、百树千巢、鸟语花香等十余个赏鸟与休闲区域;设有人鸟对话、雀鸟剧场,斗鸡观摩,以及孔雀东南飞等娱乐项目,是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景观。

香炉峰

香炉峰景色秀美,因山间常有云雾缘绕,故有“炉峰烟雨”美称,此峰为“越中十二胜景”之一,南宋状元王十朋留有“香炉自烟”之名句。香炉峰乃是会稽山诸峰之一,相传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令夏禹得之而助其“知山河体势”,终治服洪水,威四海九州。

峰顶岩石,因状如香炉而得其名,每逢雨势降临,山顶云雾迷蒙、雾霭缭绕,宛如炉烟升腾。沿一千七八百级石阶盘旋登至山脊,沿途可见巍峨的大雄宝殿、小巧的四面观音殿、思远宝塔等庙宇建筑。现香炉峰顶“炉峰禅寺”为香炉峰景区经典景观。

炉峰禅寺

炉峰禅寺位于会稽山香炉峰,南朝宋时所建,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赵朴初炉峰禅寺现寺宇重建于1993年,占地1.5万平方米,有山门、九龙壁、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佛堂)、客堂院等11处建筑,主建筑大雄宝殿高10余米,造型雄伟。

龙瑞宫

越中道教圣地龙瑞宫

现存有其遗址,其间的巨石是“飞来石”,石顶不规则,南侧内收如削,高4米,平宽9.8米。世传此石从安息飞来,上有索痕三条。后来因晋葛仙翁炼丹于此,又称“葛仙炼丹岩”,上有唐宋以来题记近30帧,其中《龙瑞宫记》一篇详细叙述了龙瑞宫的历史沿革和界止,全文字迹尚清晰可辨,系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手迹,相当珍贵。

据史籍记载,飞来石下有“葛仙翁丹片”,传为葛玄求仙炼丹于此,原井“人如盆盂,其深尺许,清泉湛然”。若从此处朝东北侧望,有一天然大佛,古称弥勒岩,今称阳明大佛,大佛呈吉祥坐状,头顶高达275.6米,佛像连底座高达百米以上,双膝间约70米,坐西朝东。远远望去,头身比例十分协调,真可谓天成胜人工。

石帆山游乐区

石帆山通体岩石,呈东西向,山形扁而狭长。山岩石壁高数十丈,状如一叶顺风的帆,浮游于苍茫云海间,山名由此而来。另有一种说法是“石帆来海上”。说禹治水功成,天赐神女圣姑,圣姑从东海乘石船,张石帆来到这里。石帆山留有七千年前卷转虫式的海侵遗迹,说明石帆山早先濒海,从中可以领略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山顶地形天然平坦,一扇巨大的石雕船帆,是石帆天街的标志物。

兰亭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请了40余位江南名流、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了书法圣地。如今的兰亭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享誉海内外。

历史文化

综述

会稽山因时期不同,可剥离出四个文化层面,且历史愈早,文化愈古,其价值和意义也愈为重大。

大禹文化

会稽山文化的底层或源头,是大禹文化。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初为部落首领。因尧美其绩,乃封夏伯,故称伯禹。会稽山与我国古代开国圣君、治水英雄大禹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四千多年以来,大禹不仅以中华民族立国之祖的身份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供奉祭祀,而且还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形象,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和爱戴。

越国文化

会稽山文化的第二层,是越国文化。司马迁的《史记》较为详细的解释了禹的后裔:“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创建越国的于越部族的核心力量,就是从会稽山深处走出来的。越国早期的都邑,曾长期播迁于会稽山中。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会稽山始终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经济上的生产基地和政治文化的宗教圣地。

宗教文化

会稽山文化的第三层,是宗教文化。以此视角,会稽山核心区可以进而划分为三个区:

其一是大禹陵,以祭禹为主要内容。祭禹历来是国家礼典,因此这一区可视为儒教文化区。

其二是香炉峰,为市区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山上寺院毗连,宝塔高耸,可视为佛教文化区。

其三是宛委山和若耶溪,历史上分别为道教的第十洞天和第十七福地,是道教文化区。

山水审美文化

会稽山文化中处于最上层的,为山水审美文化,通常称作“山水风光”。这里历代文人雅士所留下的众多佳丽诗文,使会稽山声名远播,从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第一大山水风光。其间的“山阴道”与“若耶溪”对应,被奉作“古越文化双璧”。

“宋诗第一人”陆游当年漫步山阴道,写下上百首诗,描绘了山阴道上的风光景色。如:“道路如绳直,郊园似砥平。山为翠螺踊,桥作彩虹明。”于是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还在山阴道的沿途留下了众多的人文古迹。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使得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忘返,诗兴一浪高过一浪。南朝诗人王籍一首《入若耶溪》,扬名四方。

唐代诗人中有342位来过浙东并留下了诗歌,这个数字占《全唐诗》诗人总数的16%,而且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唐才子传》共收才子278位,游过剡溪(曹娥江)的便有174位,超出总数的一半。

民俗文化

“南镇”会稽山被誉为五镇之首,香炉峰南麓的南镇庙自唐代以来就一直定期举办庙会,即为祭奉会稽山神永兴公而举行的香市。南镇庙会期间,会稽山香客、游客接踵而至,日以万计。2006年6月,南镇庙会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文资源

会稽山多山峰、历史事件及传说,多寺宇、多名人游览并居住。因而会稽山不以主高峰为中心点,而是以有特色、有胜迹、有厚重的人文历史为看点。古籍中,包括历代志书中记载的山名,今大多能从实地找到,这些山构成了会稽山脉的主体,清楚地显示了历史的传承。会稽山因多水而富灵气,会稽山也因水而吸引历代文人墨客。

历史传说

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稽山,《山海经·海经第八卷·海内东经》曰:“会稽山在大楚南”。秦始皇亦“上会稽,祭大禹”。很多人认为绍兴城南6公里会稽山即《山海经》中会稽山,是大禹娶妻、封禅之地,大禹陵所在。

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称自己为周祖、大禹后人,浙江会稽山为勾践命名,史书中说越王勾践“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的夏后帝少康庶子之苗裔,入越地被拥而为王,西汉收复闽越后,为巩固统治,正式命名为会稽山,祭禹,史料中亦多记载。

史书记载

竹书纪年》:“(禹)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

国语·鲁语下》:“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

吕氏春秋·安死》:“禹葬会稽,不变人徒。

史记·夏本纪》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又说:“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庙在县东南十一里。”

记述大禹与会稽关系最为详备的要数东汉郡人袁康、吴平的《越绝书》和赵哗的《吴越春秋》,节录如下: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第十》:“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及其王也,巡狩大越,……因病亡死,葬会稽。”明言禹两次至“大越”,一次为治水而来,并大会诸侯,更名茅山曰会稽;一次为巡狩而来,道死葬于会稽山。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舜崩,禅位命禹。……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位,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视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因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

万历《绍兴府志》卷一《疆域志》记:《南新志》曰:“天下之山祖于昆仑,其分支于岷山者为南条之宗。掖江汉之流奔驰数千余里,历衡逾郴,包络瓯闽而东赴于海,又折而北以尽于会稽,故会稽为南镇。镇,止也。南条诸山所止也。越郡正当会稽诸山之中,郡城之外,万峰回合,若连雉环戟而中涵八山。八山者,又会稽诸山之所止也。

《越绝书》卷八记载的“茅山”,亦称“苗山”,在今绍兴城东南,即“会稽山,在会稽县东南十三里,其山袤延数十里”。(《越中杂识》上卷《山》)

水经注·渐江水》载:又有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为茅山,又曰栋山。《越绝》云:栋,犹镇也。盖《周礼》所谓扬州之镇矣。山形四方,上多金玉,下多玦石。《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南流注于湖。《吴越春秋》称,覆釜山之中,有金简玉字之书,黄帝之遗谶也。山下有禹庙,庙有圣姑像,《礼乐纬》云:禹治水毕,天赐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因而葬之。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无赦。山东有湮井,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

嘉泰会稽志》卷九除记述《水经注》等说法外,又引《旧经》:“会稽山周回三百五十里,盖总言东南诸山之隶会稽郡者。”

浙江古今地名词典·会稽山》:1.古山名。原名茅山,又名苗山。《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春秋时越王句践为夫差所败,以甲楯五千退保会稽山,即此。秦始皇曾上会稽,祭大禹,望南海,并立刻石颂秦德。司马迁也曾上会稽探禹穴。其时会稽山指今绍兴东南和南部诸山。2.今山名。在越城、柯桥、嵊州、诸暨、东阳、上虞等区市间,南连大盘山,北接宁绍平原,为浦阳江和曹娥江分水岭。以古会稽山得名。

解读会稽

绍兴本地乡人理解会稽山,有三个层面:

一是会稽山脉,主峰为太白山(嵊州称西白山、诸暨称东白山、东阳称北白山),海拔1194.6米,南北长95千米,东西宽35千米,横跨越城、柯桥、上虞、嵊州、诸暨、东阳、义乌等区、县(市),大致呈南北走向,向北延伸成诸多孤丘,如卧龙山、蕺山、飞来山、柯山、骆峰山、羊石山等;

二是会稽群山,以秦望山为主峰,包括刻石山、陶山、诸葛山等,连绵起伏;

三是小范围会稽山,即会稽山北部,约20平方千米区域,主峰香炉峰,连及宛委山、石帆山、射的山等。绍兴本地乡人所说的会稽山,往往指会稽山北部,即北麓山脊线以南,亦指古代进出之长塘、富盛、平水、娄宫、型塘、夏履等埠头以南,会稽山历史文化重点,便在这里。

生态保护

2019年1月,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准予,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立,森林公园设3个片区,分别为越城区的炉峰片区、秦望片区和柯桥区的月华片区,总规划面积4163.2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091.84公顷,森林面积4040.06公顷,森林覆盖率97.04%。

2021年11月,会稽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获浙江省林业局批复。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是古越先祖留给绍兴的一大魁宝,区域内拥有百年以上古香榧树近8万株。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其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香榧树被确定为绍兴市树,2018年,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规定》并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创了浙江省为单一植物实行地方立法保护的先河。

荣誉称号

2006年,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2007年,公祭大禹陵成为国家级祭祀活动。

2013年,会稽山古香榧群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命名为“浙江最美森林”,全长57.5公里的香榧古道被命名为“浙江十大经典古道”。

2023年6月,被评为“2023浙江十佳康养目的地”。

旅游指南

旅游交通

自驾:沪杭甬高速公路在绍兴出口下,再沿着下高速后的中兴大道一直往市区方向开,过城雕,过昌安立交桥,进入市区。一直开到二环南路左转5分钟就到。

市内交通:2、5路大禹陵站,206路越秀外国语学院站,稍微走一点也到。此外236、35、22、116路均可到达。

门票政策

1.门票价格:50元

2.取票地点:鲁迅故里游客中心1号窗口

3.特殊人群预订标准:

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70周岁以上老人、军人、残疾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免票

B.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1.5米之间购儿童票半价;60~70周岁老人凭有效证件购老人票半价

4.发票说明:网络预订景区门票,同程网不提供发票

5.温馨提示:门票仅含会稽山景区,不含百鸟乐园和香炉峰。

开放时间

8:00~16:30

旅游时长

4~5小时

路线规划

会稽山游览路线主要分为两条:一条是人文景观路线,另一条是自然风光路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路线。

1.人文景观路线

人文景观路线主要涵盖了会稽山地区的古建筑、寺庙和历史遗址等景点。具体路线如下:

大禹陵→窆石亭→宛委山→大禹庙→崇福寺→阳明洞天→玉笥山→百鸟岩→石匮书屋→独秀山

这条路线的景点较多,建议游客安排两天时间游览,以便更好地领略会稽山的人文魅力。

2.自然风光路线

自然风光路线则以欣赏会稽山的山水风光为主,具体路线如下:

吼山→天姥山→秦望山→石匮书屋→百鸟岩→玉笥山→独秀山→宛委山→大禹庙

这条路线的景点也较多,建议游客安排两天时间游览,以便更好地欣赏会稽山的自然美景。

景点位置

会稽山风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二环东路。

温馨提示

景区内购物和吃饭地点较少,建议自备饮水干粮入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