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10:05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胡国珍袭父爵武始侯,离开故乡临泾,居住京都洛阳。胡国珍受家庭熏陶, 少年好学,崇尚清俭,辅佐国政,忠心可敬。
胡国珍女儿被选入宫,生明帝。孝明帝即位后,封国珍为光禄大夫。
灵太后临朝摄政,又给他加侍中,封安定郡公。追崇胡国珍前妻皇甫氏为京兆郡君,派十户守冢,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奏,说安定公尊属望重,亲贤群瞩,应该出入宫中,参与谋划国事。太后下诏认可,胡国珍遂入决万机。接着,进位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忠心辅佐魏主,相机上表,细陈刑事、政治改革诸多事宜,太后一一下诏施行。
熙平初年,拜使持节,都督、雍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继迁司徒公,侍中如故,灵太后、孝明帝率百官到家祝贺,极尽欢宴之隆。又追京兆郡君为秦上太君,谥号孝穆,因陵寝孤独,即置园邑三十户,立长丞奉守,封胡国珍继室梁氏赵平郡君,儿子胡祥之妻为长安县公主。
胡国珍年迈笃老,却愈益崇敬佛法,时事清斋,坚持亲祀,礼拜不辍。
神龟元年(518年)四月七日,步行去看所建佛像,行路四五里。八日复至,站立观像,当晚劳热致疾,一病不起。灵太后亲侍药膳,十二日去世,享年八十岁,追崇使持节、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太尉公、同州牧,号太上秦公,加九锡,谥号文宣公,葬以殊礼。持节到安定郡监护丧事。
胡国珍临终时,与灵太后诀别,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母子要好好治理天下,争得万民拥护,国运昌盛。”其为国为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胡国珍死后,随太后母亲皇甫氏灵柩一起由洛阳搬回镇原县合葬。开始,胡国珍本欲就祖、父西葬故乡,后因前世诸胡多葬于洛阳,有终于洛阳之心。崔光曾在太后面前问胡国珍:“国公万年之后,是在此安厝?还是归长安?”胡国珍说:“当陪葬天子山陵。”到病时,灵太后请问后事,竟说回安定。此时,人已惛惚,语无伦次。太后问清河王元怿与崔光,议决去留之事。元怿等皆以病重时神志不清,请太后还是按前说安厝洛阳为宜。太后外从众臣所议,而自己深思之后,认为父亲远慕双亲,属人之常情,也如自己常思父母一样。
灵太后迎太上君皇甫氏神柩还乡,与国珍合葬临泾县东80里即今南关苟家庄,原有二大冢,乡人云其一为胡国珍墓。今夷为平地,无冢可辨。
北魏宣武帝灵皇后胡氏,生在安定临泾,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据说灵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胡国珍将这件事拿去问当时很有名气的术士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个吉兆,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灵太后长大,通过出家做尼姑的姑妈大事宣扬,都知道胡家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听到了风声,把她召到后宫,册封为承华世妇。
当时,宣武帝元恪的高贵嫔,正得宠而被封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所有后宫嫔妃,都不准接近皇帝,惟独胡承华纤丽动人,善伺人意,楚楚可怜,行止乘巧,颇得高皇后的欢心,网开一面,特准胡充华在晚上服侍皇上,因而蓝田种玉,珠胎暗结,十个月后竟为皇家产一承继大统的麟儿。
宣武帝驾崩,拓跋诩冲龄嗣位而为孝明帝,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胡承华为皇太妃,不久胡承华就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成为灵太后。从此灵太后亲览万机,裁决政事,随手批答,把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灵太后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设座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云龙门及千秋门等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获得朝野的好评。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都由灵太后亲御朝堂,临轩发策,自阅试卷,评定等级,然后量才使用,一般都认为十分公平。
祖父:胡略,后秦平北府咨议参军。
父亲:胡渊,北魏河州刺史、武始侯。
兄长:胡真。
女儿:胡氏,宣武灵太后。
原配:皇甫氏,追封京兆郡君,生一女(灵太后)。出身安定皇甫氏,兄弟有皇甫集、皇甫度。
继室:梁氏,女侍中、冯翊君,生一子(胡祥)。疑出身士族安定梁氏。
兄子:胡僧洗,胡真之子,初胡国珍无子,曾养胡僧洗为后,官至中书监、侍中,封濮阳郡公;胡真长子胡宁,封临泾公。胡宁之子胡虔,东魏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