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

更新时间:2024-10-13 09:02

花都区,广东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广东广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3°14′01″~23°37′01″,东经112°57′06″~113°28′10″,全区总面积970.04平方千米,东接从化区,南接白云区,西连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北邻清远市清城区,有广州市“北大门”“中国皮具之都”等美称。截至2023年6月30日,花都区辖4个街道和6个镇,花都区政府驻花都区迎宾大道89号。截至2023年末,花都区常住人口172.87万人,户籍人口90.54万人。

历史沿革

汉朝,属番禺县辖。

隋朝属南海县辖。

宋代以后,属番禺、南海分辖。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划出南海、番禺两县部分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而定名为“花县”,隶属广州府,三水知县王永名调任花县首任知县。

民国时期,花县屡次改属。

1949年10月13日,花县解放,划属江北专区,同年12月改属珠江专区。

1952年和1956年,先后改属粤北行政区和佛山专区。

1958年11月,广州郊区部分公社划归花县,遂改名“广北县”,次年3月复名花县。

1960年4月20日,划为广州市属县。

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花县撤县设市,定名“花都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委托广州市代管,以原花县的行政区划为花都市的行政区划。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花都市撤市设区,设立广州市花都区,行政区划不变。

行政区划

1993年撤县设市后,花都市有新华镇、花山、花东、狮岭、赤坭、炭步、北兴镇、梯面、芙蓉镇等9个镇。下辖9个镇,17个居民委员会,181个村民委员会,1746个村民小组。1994年,撤销花东镇可爱村,设立珠湖村、元岗村。1996年,增设新华镇培英、富华、宝华、凤华、金华5个居委会。1998年增设新华镇松园居委会。1999年8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花都市花侨镇(保留华侨农场牌子)。至2000年,花都市有10个镇,183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1911个村民小组。截至2005年12月31日,花都区辖1个街道和7个镇。

2011年,花都区下辖新华街道办事处和花东镇花山镇梯面镇狮岭镇赤坭镇炭步镇雅瑶镇等7个镇,共18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新华街24个,花东镇45个、花山镇26个,梯面镇8个,狮岭镇23个,赤坭镇30个,炭步镇27个,雅瑶镇5个。全区有社区居委会50个,其中新华街38个,花东镇4个,狮岭镇、赤坭镇各2个,其余4镇各1个。全区村民小组1950个,居民小组189个。

2014年1月8日,花都区的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三条新街道正式挂牌并撤销雅瑶镇。宣告花都行政区划正式从“一街七镇”变成“四街六镇”。

截至2023年6月,花都区下辖4个街道新华街道花城街道秀全街道新雅街道;6个镇:狮岭镇花东镇花山镇炭步镇赤坭镇梯面镇。花都区人民政府驻花城街道迎宾大道8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缘,地处北纬23°14′01″~23°37′01″,东经112°57′06″~113°28′10″,全区总面积970.04平方千米,东接广州市从化区,南与广州白云区相接,西连佛山市三水区和南海区,北邻清远市。

地形地貌

花都区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阶梯式斜降,北部多丘陵,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属南岭九连山余脉;中部浅丘台地,南部平原。境内最高峰是牙英山,海拔581米;最低点在巴江河畔的万顷洋,海拔1.2米。花都层状地貌明显,存在海拔350~400米、150~200米、100~150米三级夷平面和60~80米、30~40米、15~40米、15~25米四级岗地或阶地。

气候

2022年花都区平均气温23.1℃,比常年偏高0.4℃;极端最高气温39.3℃,追平历史最高气温纪录;高温日数45天,比常年偏多14.8天;低温日数1天,比常年偏少2.1天;极端低温4.5℃。全年总降水量2181.8毫米,较常年偏多15.5%;汛期降水量1734.5毫米,较常年偏多10%;龙舟水期间降水526.7毫米,较常年偏多53%。全年日照总时数1732.9小时,接近常年。全年影响花都的台风5个,影响偏重。2022年花都天气气候的总体特征是:复杂多变,极端性强,冷暖波动大,低温阴雨重,高温强;开汛早,龙舟水重,暴雨多、降水强度大;台风偏多影响大;龙卷雷雨大风突袭;秋季气象干旱明显。

河流水文

花都区水面面积104.7平方千米,水面率10.8%,包括流溪河(含一级支流8条、二级支流2条)、白坭河(含一级支流21条、二级支流12条、三级支流13条、四级支流6条、五级支流2条)、梯清河3大水系,总长度为431.44千米。全区有水库51座,中型水库4座、小(1)型水库13座、小(2)型水库34座。51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15242.94亿立方米;3个人工湖(花都湖、人民公园湖、秀全公园湖),其中花都湖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1.17平方千米。水利工程设施有415宗,分别为水库、灌区、堤防、水闸、泵站、水电站等六大类。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92.3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丰水年(P=10%)年径流量为15.34亿立方米,枯水年(P=90%)年径流量为7.1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花都区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多种动物栖息繁衍和植物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生物种类较多。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丘陵森林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栽培作物具有南亚热带的特征,是果树、花卉资源较丰富地区,其中果树有41科、70属、近300个品种。蔬菜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3类近200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观叶植物、肉质植物、盆花、盆景)、绿化苗木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六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1000多个。区内建有经花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自然保护区——花都区芙蓉嶂白沙田桃花水母及其生态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桃花水母。花都桃花水母自然保护区记录到水生动物37种,其中刺胞动物门1种、软体动物门5种、节肢动物门5种、和脊索动物门26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丰富花都的生物种属资源,如台湾泥鳅、澳洲龙虾、彩虹鲷、澳洲宝石鲈、大口黑鲈、黄颡鱼、罗氏沼虾等。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开发和保护区内传统地方品牌,如炭步槟榔香芋、福源沙河甲鱼、花东石硖龙眼、京塘莲藕、花都甜菜心、水晶番石榴、广密木瓜等。

矿产资源

花都区境内探明矿石资源18种。储量大且开采价值高的有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瓷土)等。其中石灰石的储量在珠江三角洲具有优势,蕴藏量为13.5亿吨(按采至海拔标高-50米计算),品质优,氧化钙(CaO)含量达50%以上,主要分布在赤坭、炭步、狮岭、新华、花山等镇街,呈南北走向。花岗岩储量在290亿吨以上,硬度6.5度以上,分布呈东西走向,各镇均有分布,其中新华、炭步两街镇分布较少。高岭土(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均属中低温瓷砂,主要分布在梯面、花山、狮岭、花东镇,呈不规则走向,生长形态为“鸡窝状”。黏土(含砖瓦用黏土)储量3000万吨以上,各镇均有分布。矽砂原有储量65万吨,主要分布在花东、赤坭、炭步、新华街镇境内。

人口

截至2023年末,花都区常住人口172.87万人,城镇化率70.82%。年末户籍人口90.5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59.72%),比上年增长2.4%,其中,城镇户籍人口54.07万人,乡村户籍人口36.47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8,家庭户均人数3.08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8884人,出生率10.32‰;死亡人口4941人,死亡率5.74‰;自然增长人口39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8‰。

经济

综述

2014年4月,广东省首个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综合保税区——广州市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一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2016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广州市成为第二批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城市。2016年11月,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户广州市花都区。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航局近日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广州市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同意广州市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2017年6月23日,花都区获批成为全国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21年,花都区地区生产总值1800.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一产业增加值49.63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增加值801.6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949.10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2.8:44.5:52.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42.6%和53.2%,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3、2.8和3.5个百分点。

2022年,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花都区实现生产总值1770.81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6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62.20亿元,同比下降3.3%;第三产业增加值956.54亿元,同比增长0.3%。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2.94:43.04:54.02。第一、第二、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1.4和0.2个百分点。

2023年,花都区实现生产总值1801.5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59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697.85亿元,同比下降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47.07亿元,同比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3.14:38.74:58.12。第一、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3、-1.5和3.3个百分点。

2023年,花都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地)同比增长0.7%。其中:建设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9.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3.9%。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外商经济投资和国有经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6%和21.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7.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5.6%。全年建设改造投资超亿元的项目78个,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61.3%。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国有经济投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同比分别下降44.7%、39.8%和47.5%;房屋竣工面积59.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9%,其中住宅面积41.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9%,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5.7%。

财政

2023年,花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4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税收收入53.00亿元,占比59.9%,同比增长22.9%;非税收入35.48亿元,占比40.1%,同比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62亿元,同比下降5.5%。从支出方向看,公共财政继续向教育和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倾斜。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教育支出,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2.1%,其次是卫生健康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分别为10.5%、9.6%和9.4%。

税收

2023年,花都区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212.35亿元,同比增长5.5%。

就业

2023年,花都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3581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6457人。

第一产业

2023年,花都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05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种植业产值62.40亿元,同比增长13.0%;林业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2.6倍;畜牧业产值5.32亿元,同比下降2.8%;渔业产值15.91亿元,同比增长8.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51亿元,同比增长21.4%。

2023年,花都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23万亩,同比增长0.6%;水果种植面积5.93万亩,同比增长4.9%。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2万亩,同比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31.97万亩,同比增长0.5%;花卉种植面积10.11万亩,与上年持平。

2023年,花都区全年肉类总产量1.62万吨,同比下降11.3%。其中猪肉产量0.90万吨,同比下降26.4%;家禽肉产量0.68万吨,同比增长13.6%。全年水产品产量8.84万吨,同比增长5.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花都区工业总产值2600.62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4.56亿元,同比下降3.5%,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48.53亿元,同比下降6.1%。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8.9:81.1,轻工业占比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中,产值居前的六大行业合计产值1760.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1%。具体来看,汽车制造业产值1295.04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15.85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102.64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90.04亿元;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产值78.99亿元;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值78.43亿元。总体来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有所下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80.09亿元,同比下降12.6%;实现利润总额105.97亿元,同比下降14.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花都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104家,同比增长26.8%,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5.57亿元,同比增长14.1%。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花都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57.21亿元,同比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5.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6.75亿元,同比增长16.7%;利润总额15.08亿元,同比增长13.8%。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34.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17.6%。

国内贸易

2023年,花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3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11.52亿元,同比增长8.9%;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79亿元,同比增长17.7%。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389.47亿元,同比增长9.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8%。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销售商品分类情况看,零售额总量居前的10个类别中,6个类别保持增长,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4.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0.7%;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8%;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5%。

对外经济

2023年,花都区商品进出口总值659.4亿元,同比下降16.2%。其中,商品出口总值432.9亿元,同比下降18.0%;商品进口总值226.5亿元,同比下降12.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61万美元。

邮电

2023年,花都区函件交寄量58.73万件,快递包裹1502.20万件,特快专递16.73万件。固定电话年末用户8.4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70万户;国际互联网年末用户数28.95万户,同比增长4.2%。

旅游

2023年,花都区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北迹露营1号获评国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广州融创文旅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政大夫祠、蝴蝶谷、御盛马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宝桑园、喜花里活力休闲港入选“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梯面镇、志惠农场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全区对外开放旅游景区(点)30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14处,含4A景区4家、3A景区10家;旅行社18家,分社5家,服务网点48家;星级饭店12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9家;已登记的民宿25家。

金融

截至2023年末,花都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22.16亿元,同比增长11.3%;贷款余额1917.56亿元,同比增长11.0%,存贷比70.44%。从贷款对象看,企业贷款余额954.1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50.80亿元,同比增长21.0%。

交通运输

2023年,花都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226.61亿元,同比增长10.7%。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54.61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18.39公里,二级公路89.53公里。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282万吨,同比增长1.1倍,货物运输周转量134785万吨公里;旅客运输总量194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2475万人公里。年末营运车辆2985台,同比增长0.1%,其中,营运货车1908台,同比下降5.6%;营运客车1077台,同比增长12.1%。年末公交路数68路,实有公共汽(电)车521辆,实有出租汽车470辆。

公路

国家高速有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肇花高速公路广州机场高速公路佛清从高速公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广连高速公路花莞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106、107国道贯穿花都南北。

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纵贯全境,京港澳高速公路、许广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乐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珠三角环线高速和沈海高速公路构成花都境内南北和东西走向高速公路网。东部流溪河、西部的巴江(白坭河)南汇珠江,船只直航港澳。位于花都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三大空中交通枢纽之一。区内还有广州地铁9号线、广清城际和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形成外联内通的国际空铁枢纽格局。

铁路

现广州北站前身为花都站、新街站。1908年,粤汉铁路现京广铁路广韶段广州至源潭建成通车,名为新街站。199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更名为花都火车站。1999年9月1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花都火车站正式更名为广州北站,为客运站。

广州北站现已接入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广州地铁9号线广清城际铁路(一期)、广州东环城际铁路。未来还将引入广州地铁8号线(24号线)、广州地铁18号线、广清城际铁路(二期)、广佛环线西环广中澳高速铁路广河高铁广清永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湛高铁联络线、广深第二高铁等。按照广东省铁路规划,广州北站将是集普铁、高铁、城轨共18台36线的铁路交汇站,届时将与白云机场实现空铁联运,成为亚太地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未来花都将会围绕北站打造约10平方公里的广州北站新城

航空

1993年6月,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定址花都。2004年8月5日,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据2020年1月机场官网信息显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拥有两座航站楼共140.37万平方米;共有三条跑道;标准机位269个(含FBO),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共开通国内外23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近90个,航线网络遍布五大洲。未来,还将加快第四、第五跑道、东四西四指廊、三号航站楼扩建,加快推进货运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珠三角及华南地区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加快推进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步伐。

航运

花都港,于1993年12月动工兴建设。年吞吐能力为10万标准箱和85万吨散货,520米口岸线场地5万平方米,水深4米,可同时停泊八艘千吨级货轮。码头有5-45万吨岸吊6台,45吨集装箱重叉3台,50吨汽车吊一台,2.5-7吨叉车11台,拖车90台。曾起吊单重70吨以上机械设备。可行船600-1000吨,旱期600吨,通往香港10-12小时(108海里),通往黄浦港4小时(80公里),属国家二类口岸。并设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

地铁

截止到2020年6月,花都区内共有两条地铁线路,分别为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9号线。在建地铁线路有: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段(滘心至广州北站),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北延段广州东站~花城街),芳白城际铁路广州地铁22号线北延段芳村~机场北)。根据规划文件,广州地铁18号线北站支线(凤凰南路~广州北)、广州地铁29号线(花都广场~黄埔新客站)、空铁联运专用轨道(APM线)、广州地铁35号线广州地铁36号线广州地铁41号线等地铁线路将进入花都。

公共交通

截止2020年6月,花都区内公交车由花都区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二汽恒通公司、广州市富都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运营,主要包括城际公交、镇际公交、城区公交,线路超过90条。

交通方面,规划将打造“双快三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一是强化与北站和空港的联系,通过平步大道等快速通道和广清城际轨道交通,实现15分钟内到达北站和机场的区域通勤目标;二是强调基础道路网、慢行交通网和绿色公交网的融合,建设4条合计11.3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三是设置“一主三辅”换乘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花都区新增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附属小学和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五小附属凤凰路小学2所公办小学,改扩建骏威小学北校区,新增了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970个;推进6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开办,新增幼儿园公办学位2520个。

2023年,花都区义务教育学位扩容提质,新开办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附属文升小学,增加公办学位1080个;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动工建设,引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花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全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本科率由2021年的78.91%提升至97.59%,高中教师研究生占比达23.02%;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七星小学等14所学校在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中,夺得111项冠军、62项亚军、45项季军;花都区中小学生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达86.11%,获全省第一名。

截至2023年底,花都区共有普通中学80所,在校学生66924人,毕业学生18418人;区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4446人,毕业学生1690人;小学105所,在校学生153872人,毕业学生22313人;幼儿园180所,在园幼儿56572人,学前毛入园率100.67%。

花都区驻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

科学技术

2023年,花都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20家,同比增长28.03%;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5家,同比增长16.05%,增速全市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千家,达到1004家。创新标杆企业取得突破,广州蓝海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获认定为2023年度广州市未来独角兽,实现全区近五年未来独角兽“零”的突破。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共6家企业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截至2023年末,全区共拥有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家。全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累计总量达1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0家,累计总量达310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81家,累计总量达692家,初步形成“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发展格局。

2023年,花都区专利授权总量1137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53件,同比增长38.7%。

文化事业

2023年,花都区共有公共图书馆83间,其中区域总馆2间、镇街分馆11间、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分馆13间、学校分馆服务点及校园服务点40间,“花语书房”自助图书馆6间,流动图书车服务点11间。年末实有文化馆1间、文化站(室)273间。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131万册,电子书籍144万种,图书流通252万册次,图书馆接待读者234万人次。

截至2023年末,花都区登记备案博物馆2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座。

国家一级图书馆:广州市花都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

体育事业

2022年,花都区举办首届“南国花城迎冬奥·首届湾区冰雪文化节”主题系列活动,启动首届广州盛夏冰雪体育文化节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滑雪精英挑战赛。

2023年,花都区举办区级以上群众体育竞赛活动21场,参加区级以上群众体育竞赛活动运动员达8733人次。全年花都籍运动员获国际赛银牌和铜牌各1枚;获国家级比赛金牌25枚、银牌14枚、铜牌19枚;获省级比赛金牌37枚、银牌28枚、铜牌27枚。全年输送运动员(含集训)48人。全年各体育场馆开放累计时间约28680小时,其中免费开放12451小时,低收费开放7813小时,共接待健身群众约67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22年,花都区成为全市首个、全省第三个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获评国家四级甲等认证的区,区人民医院获评2021年广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单位,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晋升三甲医院,花山镇卫生院、花东镇中心卫生院2家基层医疗机构入选中国乡镇卫生院百强,4名医师获评2022年全市最美医师,2名护士获得2022年“广州市好护士”。全年全区管理入境隔离人员合计18.906万人;率先在全市推行核酸采样亭,累计完成加强免疫人数141.69万人,可加强免疫人群的加强覆盖率为88.52%。

截至2023年末,花都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8个,其中医院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床位数493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816人,其中执业医师3691人、执业助理医师404人、注册护士5044人、药剂人员613人、检验人员371人、影像技师159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数365人。

花都区拥有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三所三甲医院。在建中的有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此外,根据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花都还引进广东省人民医院花都院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都院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等大型三甲综合医院。

环保

公用事业:

2023年,花都区推动绿美花都建设,完成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43440亩;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新建成星级投放点50个,全区星级投放点达332个;全年回收大件垃圾近2671吨,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28%;实现市政道路保洁率达100%,机扫率达到96%以上;新建环卫公厕11座、改建6座。政务大厅全年服务人数101.27万人,办件量142.38万宗。落实省民生实事“放心消费粤行动”,通过12315、12345渠道受理消费维权投诉举报超6.8万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55.03万元。 

2023年,花都区供水量1.93亿立方米,自来水厂采水量1.43亿立方米,售水量1.69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10259万立方米,生产运营用水3103万立方米。

2023年,花都区售电量98.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其中,工业用电56.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住宅用电2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商业用电14.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农业用电及稻田灌溉1.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

环境保护:

2023年,花都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32天,达标天数比例91.0%,较上年提升7.4个百分点。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优为165天、良为167天。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5条地表水均达到水质年度考核目标,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类别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8.2分贝,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5分贝,与上年相比下降0.1分贝,处于较好水平。

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

2023年,花都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74元,同比增长2.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37元,同比增长5.2%。全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7911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5294元,同比增长5.9%。

社会保障和福利:

截至2023年末,花都区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89万人、45.03万人、41.5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70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196元提高到1238元,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2808元提高到2875元。年末全区在册困难对象1.89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395人,其中城镇474人,农村3921人。全区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床位共6068张,年末服务对象共830人。

历史文化

截至2023年末,花都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2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9项,区级22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位,其中国家级1位,省级3位;市级11位;区级29位。国家级传承基地1个,省级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承基地3个,区级传承基地5个;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项,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项。

文物

2022年,花都区有526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洪秀全故居包含书房阁和大㘵村洪氏宗祠;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藏书院村谭氏宗祠、茶塘村古建筑群、塱头村古建筑群、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冯云山故居遗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6处;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45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49处(含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处、区登记443处、4处未定级)。是年,花都区博物馆有馆藏文物8972件/套,其中二级文物4件/套、三级文物63件/套。文物大多数是祠堂、书院及宅第民居等明清砖木结构古建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数量也较多,时代特征突出。此外有少量古遗址、古墓葬。全区有革命文物1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洪秀全故居;省级保护单位1处:冯云山故居;市级保护单位2处: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王彭楼;区级保护单位2处: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花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区级登记保护单位6处:红四师成立大会遗址、九湖乡农民协会旧址、王福三墓、元田村农民协会旧址、知行农民协会旧址、连珠村任氏宗祠。

非遗

2022年,花都区有国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30个,代表性传承人38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灰塑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省级3项:盘古王诞广州珐琅制作技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项目9项:岭南盆景技艺(瑞岭盆景)、黄豆酱传统制作技艺、花都元宵灯会广州客家山歌广东醒狮、花县太平天国人物传说、盘古王传说、洪拳、花都水碓香粉制作技艺;区级16项:粤曲粤剧、王子山传说、利农蒸酒制作技艺、嫁女饼制作技艺、骆秉章民间故事传说、李氏正骨、狮岭打铜技艺、陈式太极拳、白眉拳、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望顶山歌剧、臭屁醋(花都本地醋)、传统黄杞茶制作技艺、岭南传统香粉制作技艺、花都臭屁醋制作技艺、炭步鱼面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3人,市级11人,区级23人;现有国家级传承基地1个,省级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承基地3个,区级传承基地5个;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项,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项。

方言

花都区本地方言主要有粤语(白话)和客家方言粤语可通行全区,粤语系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多分布于花山、炭步、新华、花城、秀全、新雅等街、镇;客家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分布于梯面镇、狮岭镇;赤坭镇、花东镇粤语与客家话人口杂居,花东镇有4个村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随着花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开放交流的不断扩大,大量外地人口从全国各地移入,普通话和北方方言日趋增多,与本地方言互融互汇。

风景名胜

“花都新八景”为:天王故里—洪秀全故居、大夫胜迹—资政大夫祠、盘古神踪—盘古王公园、道法圆玄—圆玄道观、芙蓉飞瀑—芙蓉度假村、王子寻幽—王子山森林公园、车城骏发—花都汽车产业基地、航都展翅—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资政大夫祠

资政大夫祠,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三华村中华社。清同治七年(1868),三华村第二十五世祖徐方正为其祖父徐德魁被封资政大夫而建,与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水仙古庙、后楼等组成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该祠坐东南朝西北,三间四进,总面阔16.9米,总进深75.7米,占地面积1297.3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头门进深三间共十一架,门面水磨青砖墙,明间五级石阶;头门后立资政大夫牌坊,全用青石砌筑,为三间四柱四楼,四柱前后以抱鼓石夹护;中堂进深三间共十五架;后堂进深三间共十五架,前带两廊;牌坊上正面与背面镌刻清同治帝封赠徐德魁为资政大夫的诏书。建筑后设一栋二层高的后楼。该建筑群不论在建筑规模还是建筑艺术上,均居花都区现存古建筑之首,是研究清代岭南建筑、工艺、文化、风俗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42年的历史。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它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

骆秉章光禄大夫家庙

骆秉章是花都炭步镇骆村人,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清同治年间(1866年),光禄大夫家庙在炭步镇华岭村建成,家庙坐南朝北,三间二进,建筑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1939年,光禄大夫家庙遭日军烧毁,仅存遗址。2015年10月重修,建成后将作为乡土历史、爱国主义和廉政历史文化教育场所。现被列为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故里

天王故里”景点是以“洪秀全故居”为重点,为国家AAA级景区。还包括有“洪氏宗祠”、“书房阁”、洪秀全亲手种植的龙眼树、菩提树、水井等。官禄布村“洪秀全故居”在1978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花都区全面评选“花都区新八景”中,“天王故里”被评定为“花都新八景”中的景点之一。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大布村官禄布村,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早期居住地。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咸丰四年(1854)被清军烧毁,1959年根据考古发掘,在原墙基上参照当地客家民居重建复原,1961年向游客开放参观。故居为一排共有6个房间的平房,叫横屋。坐西北朝东南,总面阔16.5米,总进深5.5米,建筑面积90.8平方米。悬山顶,人字山墙,盖瓦面,泥砖墙,灰砂石头墙基,泥地面。每间约13平方米,十五檩,没有窗户;门高2米、宽0.9米。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芙蓉度假区

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花都北部的芙蓉嶂水库一带,占地面积60平方千米。1988年10月,完成度假区首期工程,对外开放。1994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4~1996年,度假区内开通与梯面综合旅游区连接的“通天河”隧道和过山公路,建成芙蓉水上世界、阳光滑草场等配套设施。

九龙潭水上世界度假村

位于北兴九龙潭水库一带,占地面积14.10平方千米。由北兴镇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和香港金马国际联合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是集观光、娱乐、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1996年8月,建成水上世界等旅游配套设施并对外开放。1997年8月,40幢别墅建成并投入使用。

花都湖

花都湖是2012年广州市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广州市“六湖”亮点工程之一,花都湖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滨水绿道;集观光、游览、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游憩绿道;集展示、传播、参与于一体的文化长廊;带动地区发展与活力的绿色通道,展示花都时代精神的活力长廊。

九龙湖度假区

广州市九龙湖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占地25000亩。度假区以自然山水为广阔载体、以家庭度假为主导功能,集自然景观、户外运动、生态休闲、养生体验、时尚娱乐、精品演艺为一体,秉承“静康养、轻运动、精致度假”的理念,致力打造“度假圣地,徒步天堂”。

广州融创文旅城

广州市融创文旅城是融创文旅在全国12大城市文旅项目之一,位于花都CBD中轴线上,总占地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00亿元,拥有8大业态,分别是广州市融创雪世界、广州市融创水世界、广州市融创乐园、广州市融创体育世界、广州市融创茂、滨湖酒吧街、度假酒店群以及秀场。

高百丈风景区

高百丈风景区位于梯面镇,分“盘古烟霞”、“百丈晴峦”两大景点,景区内建有百步梯遗址及烟霞亭、晴峦亭、四望亭等,亭上可供登高、涉涧、探幽、听泉、览瀑、观奇松、祀庙宇、看日出、眺晚霞。1997年投资70万元,建成从山脚至山顶的盘山公路。

石头记矿物园

花都区石头记矿物园,国家AAAA级景区,于2009年8月开园,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珠宝城,园区占地面积70亩,主建筑面积17777平方米,地上石雕公园,地下奇石世界,是一座以奇石、化石、宝石为主题的乐园。石头记矿物园集科教、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是世界上首座以矿物为概念所建的主题乐园,和动物园、植物园对比,别具一格,相映成趣。迄今为止,整个矿物园投资已超过1亿元。矿物园展出各类矿物品种超过2000种,数量达近万件之多。2010年,石头记矿物园被广州市花都区授予“花都区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圆玄道观

圆玄道观,国家AAAA级景区,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花都区秀全街东面的毕村附近,是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和游客游览观光的胜地。其最初是由香港圆玄学院出资兴建,为非牟利慈善福利机构,以“发展道教学术研究,方便信徒拜祀神祇,发扬孝亲敬祖,慎宗追远的美德;兴扶老携幼,兴学育才”为宗旨,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开放,后多次扩建,占地近百亩。

盘古王公园

盘古王公园位于狮岭镇盘古王岭。园内建有以历史悠久的盘古神坛为主题的盘古王公园牌坊、盘古王庙、圣龟池、半山亭、商业街、天然游泳池等配套设施,成为集登高、朝拜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紫霞山庄

紫霞山庄位于梯面镇五联村,平均海拔500米,群山环抱,山峦披绿,环境清幽,是疗养、养生之地。该山庄致力拓展养生旅游、生态旅游项目,1997年首期建成的景点有十二生肖广场、万福牌坊、商铺茶亭、膳堂、放生池、园艺广场、谒圣殿、万福佛等。自然景观有卧佛岭、仙人桥、龙爪石、水流石瀑布、老虎洞、天池等。紫霞山庄前称万福山庄,1999年改用现名。

南方花卉交易中心

即今广州花卉之都,位于花城街道芙蓉大道,占地50万平方米,集生产、展销、贮运、检疫、商务办公、技术培训、信息交汇、游览观光于一体,是南方最具规模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也是广州重要的花卉拍卖中心。2000年开通观赏奇花异草和根雕、奇石两个旅游观赏项目。该中心设有13多万平方米的连片花卉及观叶植物场和全国最大的根雕、石艺市场。

红山村

国家AAA级景区,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春天绽放的油菜花,夏季清澈透明而又凉爽的溪水,秋天的稻田,以及风景优美的荷塘,水车,鼓楼,桃花岛,映衬着远方郁郁葱葱的山峦,显得格外动人,每个周末都有无数广州市民前来欣赏红山村的美景。

特产美食

梯面客家碌鹅

梯面客家碌鹅是广州市花都区一道传统美食,色香味俱全。

炭步槟榔芋头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下旨花县知府每年进贡“炭步香芋”,由此炭步香芋名声大噪。如今,炭步槟榔香芋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指定为专供产品,且于2014年5月22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京塘莲藕

花东镇的京塘莲藕,面积有80亩,是纯天然生长,不用人工播种,每年秋末、冬初任人采挖。不需栽种,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京塘莲藕体型比普通莲藕细而且长,约1.5米2米长,重1.5-2公斤,经过煲或炖,菘化香醇。其淀粉含量13.28%,铁含量6.2%,锌含量3.8%,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人美称为“植物鹿茸”。

杨荷荔枝

“杨荷荔枝”在花都区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约有5、6千亩,品种有桂味、糯米枝、槐枝,以老树槐枝为主。新鲜的荔枝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是最当造的时节。鲜食、干制皆宜。槐枝肉乳白,软清多汁,味甜带酸,核大而长,偶有小核。

李溪石峡龙眼

至今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肉厚多汁清甜,由福建的优质石硖龙眼和本村的优质石硖嫁接而培育出,比传统的石硖龙眼,果更大,肉更厚,味更清甜爽口。制成干果食用,对人体有补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红山甜笋

红山甜笋花都十佳农产品之一,产于风景秀丽的梯面镇红山村。该笋体粗壮洁白,笋味甘甜鲜美,笋肉厚实,笋质脆嫩,清爽可口,营养丰富,富含十七种人体必需的人体游离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并且其活性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清除人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

白石红薯

白石红薯花都十佳农产品之一,产于花都区赤坭镇白石村。该村种植红薯已有几十年历史,主要种植“蓝心红薯”。通过合理安排种植季节和调节肥水供应,控制好地上茎叶部分和地下块根部分(即红薯)的营养生长,这样虽然红薯的产量较低,但薯形好、色泽佳、抗性强,食味香甜、具蜜味,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美味佳肴。

狮前鸡

花东镇的狮前村,其周边都是国家的生态公益林,山上的树木维系着九龙潭水库的水源。山上有很多野鸡,还有不少珍贵的鸟类,也有黄猄、野猪等动物。该村放养的鸡非常有名,很多人冲着这里的“狮前鸡”来品尝。

梯面豆腐花

梯面镇出产的豆腐花采用自然纯净的山泉水和优质黄豆蜂蜜制作,豆腐花细腻滑嫩,香甜可口,洁净卫生。

花都臭屁醋

在当地妇女怀孕期间,婆婆会用土法浸制的“臭屁醋”(味臭食香)给儿媳生小孩时饮食。“臭皮醋”的制作很简单,用瓦埕盛凉开水,放入炒米、姜、锅巴等,将瓦埕密封,放于开阳处晾晒三个月即可煮食。

花都咸水角

花都区农村在元宵节也有人做咸水角吃。咸水角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用水搅和,搓成皮,皮中放咸馅,馅由鲜肉丁、火腿丁,虾米混和葱、蒜、韭、姜、蚝油、酱油等调味。放上馅再将皮对摺裹起成为角。这种咸水角称为“五味元宵”,寓意聪明(葱)、会算()、长久(韭)、向上()。做成的角用油炸成微黄,吃起来也很可口。

门口坑粉葛

花都区赤坭镇门口坑村粉葛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名声在外,一直畅销市场。门口坑粉葛外形呈标准榄形,葛沟纹少面浅,皮薄且光滑,肉质白,味甘甜,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渣。门口坑粉葛既是中药材,又是膳食佳品,具有透疹止泻、除烦止渴的作用。

生晒霸王花干

 炭步万绿红剑花合作社综合生产基地位于炭步镇骆村芦苞涌旁,种植霸王花面积1500亩,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日照充沛,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霸王花生长。霸王花种植主要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塔式”种植技术,能充分发挥空间优势,亩产霸王花可达4000公斤。 

著名人物

花都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从近代以来涌现出不少人物。太平天国创建者之一——洪秀全;太平天国南王,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冯云山;晚清八大名臣之一——骆秉章;洪拳创始人——洪熙官;中国同盟会番花分会负责人,黄花岗起义革命军十位敢死队队长之一——徐维扬等等一大批名人。

荣誉称号

2011年5月14日,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授予花都“中国音响之都”牌匾。

2018年10月,荣获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第19名。

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19年12月19日,花都区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53位。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56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1年7月,商务部新认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州花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声频电子)。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

2022年7月,入选广东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省级试点县。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59。

2022年9月,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32。

2023年1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市、区)名单。

2023年5月,获评2022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65名。

2023年8月29日,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名单。

2023年11月,花都区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这也是广州市唯一入选的地区。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3。

2024年2月,花都区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4年3月,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排名第57名。

2024年8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63。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3。

2024年10月,被评为“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