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更新时间:2024-10-23 15:44

足阳明胃经,是指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足阳明胃经分布在身体的正面,从眼部下边的承泣穴开始向下走,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贯穿全身。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合天九之极,应土生金之意,胃属土,45属金,90属金,也可译为经络生穴位之观点),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线。在人体经络当中是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循行

足阳明胃经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承泣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至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本经脉腧穴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病候

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证。

腧穴

承泣

ST1 Chéng qì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口眼歪斜

[配伍] 配太阳治目赤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四白

ST2 Sì bái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瞤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巨髎

ST3 Jù liáo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地仓

ST4 Dì cāng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动。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大迎

ST5 Dà yíng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 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颊车

ST6 Jiá chē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下关

ST7 Xià guān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头维

ST8 Tóu wéi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瞤动。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l寸。

[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人迎

ST9 Rén yíng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解剖] 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主治]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 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

[刺灸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2)《甲乙》:禁不可灸。

水突

ST10 Shǔi tū

[定位]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气舍连线的中点。

[解剖] 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 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直刺0.3~0.8寸。

气舍

ST11 Qì shě

[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 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 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 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本经气舍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缺盆

ST12 Qūe pén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

气户

ST13 Qì hù

[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配伍] 配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库房

ST14 Kù fá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配伍] 配屋翳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屋翳

ST15 Wū yì

[定位]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天宗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膺窗

ST16 Yìng chuā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屋翳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乳中

ST17 Rǔ zhō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附注]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乳根

ST18 Rǔ gēn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

[配伍] 配少泽、膻中治乳痈;配少泽、足三里治乳少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容

ST19 Bù róng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病。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承满

ST20 Chéng mǎ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l寸。

梁门

ST21 Liáng 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 ]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关门

ST22 Guān 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配伍] 配足三里、水分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太乙

ST23 Tài yǐ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胃病,心烦,癫狂。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滑肉门

ST24 Huá ròu 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天枢

ST25 Tiān shū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l)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外陵

ST26 Wài líng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

[配伍] 配子宫、三阴交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大巨

ST27 Dà jù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水道

ST28 Shuǐ Dào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归来

ST29 Guī lái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气冲

ST30 Qì chōng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

[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冲脉所起。

髀关

ST31 Bì guān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解剖] 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配伍] 配伏免治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2寸。

伏兔

ST32 Fú tù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2寸。

阴市

ST33 Yīn shì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腿膝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梁丘

ST34 Liáng Qīu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l~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犊鼻

ST35 Dú bí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剖] 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配伍] 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刺灸法] 向后内斜刺0.5~l寸。

足三里

ST36 Zú sān lǐ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

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上巨虚

ST37 Shàng Jù Xù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2寸。

[附注] 大肠经下合穴

条口

ST38 Tiáo Kǒu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下巨虚

ST39 Xià Jù Xù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l~1.5寸。

[附注] 小肠经下合穴

丰隆

ST40 Fēng lóng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解溪

ST41 Jiě Xī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冲阳

ST42 Chōng Yáng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配伍] 配大椎、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陷谷

ST43 Xiàn gǔ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主治]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配伍] 陷谷、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内庭

ST44 Nèi tíng

[定位] 在足背,第2趾与第3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厉兑

ST45 Lì duì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1),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出页)(2),还系目系(3),合于阳明也。

注释

(1)腹里——腹腔之内。

(2)頞(出页)——頞,鼻根;(出页),眼眶下部。

(3)目系——眼后内连于脑者。

语译

足阳明经别,在大腿前面从足阳明经分出,进入腹腔之内,属于胃腑,散布到脾脏,向上通连心脏,沿着食道浅出于口腔,上达于鼻根和眼眶下部,回过来联系到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目系),脉气仍会合于足阳明经。

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1),结于跗上,邪(斜)外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九页),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2),阳明为目下纲(3)。其之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4),伏兔转筋,髀前肿,颓疝(5),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6),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注释

(1)中三指——即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

(2)(3)纲——原作“网”,此据《甲乙》、《太素》改。

(4)脚跳坚——脚部活动感觉僵硬不舒适。

(5)颓疝——又作“隤”。因疝气下颓,故名。参见足厥阴条。

(6)口僻——指口角歪斜

语译

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胫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又向上沿胁部属于脊;其直行的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之筋结外辅骨部,合并足少阳经筋;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到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旁,合于鼻旁颧部,相继下结于鼻,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为“目下纲”(下睑)。另一分支之筋,从面颊结于耳前部。

其病症:可出现足中趾及胫部支撑不适,拘紧疼痛,足部活动感觉到僵硬不舒,股前拘紧疼痛,髀前部肿,疝气,腹部筋肉拘紧,向上牵制到缺盆和颊部,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如有寒邪则掣引眼睑不能闭合;如有热邪则筋松弛使眼睑不能睁开。颊筋有寒使筋脉紧急,牵引颊部致口角移动;有热时则筋肉松弛收缩无力,所以口歪。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