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6 14:26
郑富兴,男,1974年7月生,四川隆昌人。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比较教育学硕士点学科负责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比较教育和教育管理伦理等。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现为“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93年9月-1997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
2004年9月-2006年7月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3年7月- 2005年9月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
2005年9月-今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专著:
1.独撰《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新品格教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该著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重要成果、南京师范大学“211”学科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同时该著作获第七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 独撰《当代学校组织的伦理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内容简介:崇尚个体的自由与权利的时代,既可能是一个个人启蒙的时代,也可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切宏大叙事遭到质疑,个人幸福成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个体化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但是,学店,企业,官场……这些学校的当代形象揭示了个体化学校教育的过度工具化与“泛功利”特性。自由与归属、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难,成为学校组织面临的道德危机。公共性,人文性,责任立场,这些大词仍然具有价值。“公共教育责任伦理”的理念力图为没有明确价值立场的学校组织提供一种可能的行为准则。
3. 第一副主编《多难兴邦 教育的使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独撰《责任与对话——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本书从主体与结构的关系视角探讨了我国当代社会的性质与伦理道德变迁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和要求,以及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应该如何适应与应对。作者认为,在个体化、陌生化的当代社会里学校道德教育遭遇了一种“错位的规则”和“孤独的个体”的困境,走出这一困境成为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梳理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变迁之基础上,根据当代社会及其伦理道德的现代性,本书提出了以道德智慧为目标、以道德责任为内容、以对话反思为途径的道德教育建议,以期作为中小学道德教育实践改革的参考。
★论文(其中1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全文转载):
[1]郑富兴. 读《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J]. 中国德育,2008,(3).
[2]郑富兴. 美国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2007,(10).
[3]郑富兴.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问题[J]. 外国教育研究,2007,(5).
[4]郑富兴. 公共教育的两难——西方学校教育的现代性伦理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2007,(3).
[5]郑富兴. 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取向[J]. 思想理论教育,2007,(3).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全文转载】
[6]郑富兴. 公共教育的两难——西方学校教育的现代性伦理问题[J]. 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7]郑富兴. 论学校的教育责任[J]. 思想理论教育,2006,(21).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全文转载】
[8]姜勇,郑富兴. 论教师的专业影响力:知识、场域与实践智慧[J]. 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9]郑富兴. 关于学校形象若干隐喻的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7).
[10]李戬,葛琛,郑富兴,. 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德育——“第四次中国道德教育高层论坛”综述[J]. 教育科学研究,2006,(10).
[11]郑富兴. 道德教育:从童话精神到悲剧意识[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3).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全文转载】
[12]郑富兴. 现代国家教育目的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浅析日本教育中“日本人”形象的变迁[J]. 外国教育研究,2006,(1).
[13]郑富兴,范增钍. 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 比较教育研究,2005,(10).
[14]郑富兴. 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8).
[15]郑富兴. 论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9).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全文转载】
[16]郑富兴,高潇怡.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17]郑富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学校管理伦理”研究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8).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全文转载】
[18]郑富兴,姜勇. 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5,(4).
[19]郑富兴. 论学校教育的计划性与不确定性[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
[21]郑富兴,高潇怡. 道德共识的追寻——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内容浅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4,(11).
[22]姜勇,郑富兴. 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新视角——贝尔·霍克斯的关系教育学理论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4,(10).
[23]郑富兴.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与两种社会形态[J]. 现代教育论丛,2003,(2).
[24]郑富兴. 论终身道德学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25]姜勇,郑富兴.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新教育观的呼唤[J]. 外国教育研究,2003,(12).
[26]高廉怡,郑富兴. 论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 比较教育研究,2002,(S1).
[27]郑富兴.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全文转载】
[28]郑富兴,高潇怡. 美国公立学校道德教育的传统与变革[J]. 外国教育研究,2002,(5).
[29]郑富兴.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与两种社会形态[J]. 教育科学,2002,(1).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0]郑富兴. 话语伦理学与学校道德教育[J]. 比较教育研究,2002,(12).
[31]郑富兴,李桢. 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国品格教育争论的伦理学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2,(6).
[32]郑富兴. 论裴斯泰洛齐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3]郑富兴. 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 比较教育研究,2001,(4).
[34]郑富兴. 媒介教育和德育相结合是现代德育的新原则[J].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6).
[35]郑富兴,周敏. 美国学校改革与公共教育的公正性[J]. 外国教育研究,1999,(5).
[36]郑富兴. 战后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演变的特点及其启示[J]. 吉林教育科学,1999,(9).
[37]郑富兴. 比较教育研究的民族主义悖论刍议[J]. 比较教育研究,1999,(6).
[38]郑富兴,. 论道德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4).
[39]郑富兴,. 农村流动儿童道德成长的特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6).
[40]郑富兴,. 教师的道德评价:职业伦理与个人道德[J]. 中国教师,2008,(23).
[41]郑富兴,. 中学教师公民教育观的调查与分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42]郑富兴,.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的文化认同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43]郑富兴. 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组织困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3).
[44]郑富兴. 文化生命的激发——地震灾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J].中国教师,2009,(9).
[45]郑富兴,. 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J]. 外国教育研究,2010,(3).
[46]郑富兴,.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的责任主体性[J]. 中国德育,2009,(9).
[47]郑富兴,. 谁的学校文化?[J]. 教育科学论坛,2009,(10).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48]郑富兴,. 论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爱与责任[J]. 思想理论教育,2009,(17).
[49]郑富兴,. 现代性视野下的道德教育形态变迁[J]. 思想理论教育,2009,(18).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50]郑富兴,. 汶川大地震的道德诠释及其教育意义[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
[51]郑富兴,周婷,赖长春,. 地震灾后儿童成长的现状与问题[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5).
[52]郑富兴,. 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J]. 教育科学研究,2010,(12).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53]郑富兴,. 学校的阶层文化冲突与批判的道德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2010,(14).
[54]郑富兴,. 论道德想象力及其培养[J]. 思想理论教育,2011,(4). 【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55]郑富兴,. 当代公民教育的文化问题[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2).
[56]郑富兴,. 突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四川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观的调查与分析[J]. 教育科学论坛,2011,(6).
[57]郑富兴,. 从习俗伦理责任到道德责任——西方责任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变迁[J]. 伦理学研究,2011,(3).
1. 主持四川师大引进人才启动经费项目课题“现代教育管理的伦理反思”(2003-2005)。
2. 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模式研究”(2004-2006)。
3. 主持第3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和2005年度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当代学校组织的伦理基础”(2005-2006)。
4.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7年国家青年基金课题“责任与对话: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思考”(2007-2009)。
5. 主持2008年四川师大科研项目“灾后重建”专项课题“地震灾区儿童成长环境的社会重建研究”(2008年6月-8月)。
1. 2008年10月10日-12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8年会特约主讲人之一,主讲题目《汶川大地震的道德诠释及其教育意义》;
2. 2005年4月26-27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程论坛,主题发言人之一,演讲题目《面向生活的新课程与完整性教学》;
3. 2000年-2003年,《比较教育研究》兼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