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镇

更新时间:2024-07-06 15:14

金庭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与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总面积83.42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拥有常住人口45655人(2017年)。

历史沿革

史前

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今金庭镇(原西山镇)俞家渡一带有人类活动,生产磨制石器及陶器,从事渔猎等生产活动。

古代

初,大禹治水过西山,在今禹期山一带召集各部落首领,禹分天下为九州,西山属九州之一的扬州

末,西山始属吴境。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西山归越。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西山归楚,属春申君黄歇之封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设吴县,隶属会稽郡,西山始属吴县。

三国,东吴太傅阚泽退隐西山,舍宅建文化寺和盘龙寺。

隋朝,后魏建威将军郑茂之子郑白麟自荥阳携家渡江迁至西山角里,为洞庭甪里郑氏迁山始祖。

宋朝元祐八年(1093年),建甪头寨,设甪里巡检司,额管士兵144名,负责太湖及岛内的防御、治安。崇宁四年(1105年),朱勔为建汴京寿山艮岳,大兴“花石纲”,西山谢姑山、石公山等地的太湖石被采掠一空,百姓深受其害。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北方人口大量南移。此后,一批贵族及后裔为避战乱,陆续到西山隐居,形成以徐、陆、沈、蔡、蒋、马、屠、劳八大宗族为代表的南渡隐逸望族群。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患及太湖,西山设大胜、石公、元山、甪头、龟山、庙山六寨防倭。倭寇由胥口入太湖,掠横山,泊元山,劫西山。江南道、浙江道各出兵500驻扎甪头,设太湖营游击衙署防倭抗倭。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东山设太湖厅(县级建置),三十六都(三山岛)从西山的洞庭乡划出,归东山的蔡仙乡。乾隆中期后,西山民事亦由太湖厅管辖。

近现代

咸丰十年(1860年)十一月十六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水军从溧阳出发,攻克西山,距甪头。次年二月,攻克东山,设东珊县,辖东西两山。

同治二年(1863年)秋,太平军撤离西山,复归清苏州府太湖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山建靖湖厅(县级建置),厅治在后堡。罗甘尝出资在东村创办吴县求忠第一初等小学堂,为西山新式教育之开端。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太湖、靖湖厅,设太湖县,辖东西山,旋易名为洞庭县。7月,撤洞庭县,并入吴县。

民国二年(1913年),在林屋洞前的灵佑观东院设西山区行政委员署。

民国十七年(1928年),西山区行政委员署改为西山乡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西山划为吴县第十九区,设8镇15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推行保甲制,西山划为吴县第十三区,设2镇8乡,共73保、729甲、7508户。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西山被编为西山区,设2镇5乡,共91保、676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西山、东山两区合并成立洞庭区,区署在东山,西山设练渎镇、大夏镇、四皓乡,共30保。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30日,中共西山区委、区政府机构进驻西山。5月1日,中共西山区委、西山区人民政府、西山派出所正式成立。区公所设在后堡。7月,为配合剿匪,成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隶属苏州行政区,县级机构),辖东山、西山、马山等地,办公在东山雕花楼。

1950年3月,废除保甲制,西山划为7个小乡。4月,西山区划为1镇8乡2直属村,设60个行政村。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成立,西山归其管辖。

1951年6月,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撤销,西山仍属吴县。

1952年7月,复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西山归其管辖。10月,西山区改称太湖行政区第二区。

1953年5月1日,太湖行政区第二区复名为西山区,太湖办事处改建为震泽县,西山属震泽县。

1956年3月,西山撤小乡建大乡,全区分石公、东河、建设3个乡,共5个高级社,39个初级社。

1958年,西山岛设立金庭人民公社。

1959年4月,震泽县撤销,西山复属吴县。

1963年,金庭公社分为金庭、石公、建设3个公社。

1987年,金庭、石公、建设3个公社撤销,合并为西山镇,镇治设在镇夏。

2001年3月1日,吴县市撤销,并入苏州市,原辖区划分为吴中相城两个区。西山镇属苏州市吴中区。

2007年6月28日,西山镇正式更名为金庭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庭镇中心位置处于北纬31°08′, 东经120°18′,地处苏州太湖东南部,位于姑苏城西南35公里,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55公里,距上海120公里,辖境包括太湖中西山岛及周围34个太湖小岛,总面积83.42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势

金庭镇的主要地貌类型有低洼圩田平原、山前冲积平原、低山、石英砂岩丘陵、花岗岩丘陵、石灰岩丘陵、山坞和湖湾。

太湖诸山为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在明代王鏊的《七十二峰记》中,太湖中马山、西山、东山3处共有72峰,其中西山有41峰。其中,整个西山(金庭镇)的最高峰是位于中西部的缥缈峰,达336.6米。

金庭镇所辖太湖岛屿众多,其中有居民常年居住的有西洞庭山横山阴山、叶山(1996年划出)四岛。人工围垦和自然淤塞对西山地貌的影响十分明显。乌龟山(居山)、搭裢山、大谢姑山、小谢姑山、瓦山、青浮山等原是太湖小岛,20世纪60年代末因围湖造田而与西洞庭山相连。

气候条件

金庭镇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全年中温度最高的是7、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9℃;最低的是1、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8℃。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全年降雨日数在12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霜期在8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下旬,最早在10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最迟在4月中旬,无霜期约280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金庭镇(西山)最高海拔虽仅300多米,但植被垂直分布较清楚,最上部是草山,其下是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树和常绿阔叶树的混交林,山麓是果树栽培区,湖湾地区是果树和水稻栽培区。西山常见的植物中,乔木有马尾松白栎冬青香樟锥栗等;灌木有算盘珠胡颓子羊踯躅乌饭树山胡椒牡荆石楠六月雪等;草木有白黄芭、刺野古草、细柄草翻白草桔梗等;沼池及水生的有芦苇、茭白野慈菇水蓼浮萍莕菜莼菜满江红水厥菹草苦草等。

动物资源

金庭镇(西山)野生动物种类很多,在吴县(现吴中、相城两区)其他地方已基本绝迹的獐在西山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可见到。因长期湖山隔绝,西山农家饲养的湖羊均为纯种(目前西山尚无饲养绵羊、山羊)。资源量较大的是水生动物资源,共有鱼类106种,甲壳类11种,两栖爬行类2种,腹足类10种,斧足类13种,特别是产量较多的梅鲚鱼类等,季节性强,鲜食、晒制能力有限,因尚无鱼类食品工业性加工单位,经常造成很大浪费。野鸭,又名,每年春去秋来,群集于水滨,形似家鸭而小,以肉鲜味美和外形美观而著称;种类较多,共有23种。1981年3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太湖中有19种野鸭为协定中的保护候鸟。

矿产资源

金庭镇(西山)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黑色大理石煤炭白云岩莹石白泥矿和紫泥矿。

石灰岩主要分布于西山东南部的文化山、元山、马石山、居山及西山南部的石公山、祈山、大山等石灰岩丘陵地区,为海相沉积型矿床;黑色大理石产于元山、石公山,元山黑色大理石在1975年被采完,石公山为著名景点,禁止开采。

煤炭主要分布于马村、坞里、南徐、东河等村一带,煤层深度20~200米,煤层厚度0.2~2米。西山煤矿开采始于明末,抗战后开始大规模开采,1982年停采;白云岩分布于堂里,赋存于黄龙组下部,属海相沉积型小型矿点;莹石分布于西山岛西南方的小雷山岛,为低温热液充填型小型矿点;白泥矿零星分布于五丰、小竹山等处,为石英砂岩层中的伴生矿,产量较少。紫泥矿分布于后埠村,适宜制紫砂工艺品。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金庭镇辖中国内湖第一岛西山岛及周围34个太湖小岛,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副县级建制,下辖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人口民族

金庭镇拥有常住人口45655人(2017年)。金庭镇历来少数民族人口极少,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少数民族人口共11人,其中回族4人,彝族2人,壮族1人,布依族2人,满族1人,土家族1人,多数因婚迁入。

经济发展

综述

金庭镇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2015年,金庭镇(西山农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5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2.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62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11.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63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0.06%;接待中外游客368.77万人,完成旅游总收入50.71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7.6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8元,同比2014年增长9.19%。2011年,金庭镇的三次产业比为14.9:22.9:62.2。

第一产业

2007年~2011年的4年间,金庭镇农业生产总值从1.65亿元增至2.39亿元,年均增加11.5%。农民人均收入从8150元增至12500元,年均增长11.5%。

第二产业

2007年~2011年的4年间,金庭镇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7.9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4.4亿元。

金庭镇只有小规模的工业,以采石、建材、果品行业为主,其他工业以轻工和机电为主,主要产品有玩具、手套、服装、针织品、钢锉、仪表等。

第三产业

2015年,金庭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63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0.06%;接待中外游客368.77万人,完成旅游总收入50.71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7.62%

社会事业

社保

2013年,金庭镇各类民生事业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93.07%,全年共计发放各类困难援助、走访慰问、优抚助残等资金1000余万元,净增社保扩面参保217人,住房公积金新增252人,净增200人。此外,举办专场招聘会5期,组织城乡劳动力培训546人,提供就业岗位1462个,新增就业岗位435个。

2015年,金庭镇发放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各类民生和公共事业支出占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近六成。开发公益性岗位30个,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007人、1226万元,帮助138名本地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卫生

金庭地区人民医院位于金庭镇镇区主干道金庭路东侧,2008年7月28日迁入现址,占地面积28.7亩、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有在职职工8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8人,开设住院床位72张,观察床位38张。

教育

2012年~2014年的3年间,金庭镇仅在社会教育事业项目上共计投入约1.2亿元。2014年,金庭镇镇级教育投入占全镇公共预算收入的49.6%,其中包括大半的土地收益。截至2015年,金庭镇共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2所;中心幼儿园1所,另有3所分园。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科技

2015年,金庭镇完成发明专利申请88件,市级以上项目2个,实施产学研项目3个,完成企业研发项目3个。与以色列公司合作研发的“果蔬干雾控湿保鲜技术”项目正式投用。

获得荣誉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旅游资源

西山岛

西山岛俗称洞庭西山,是中国内湖第一岛,拥有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西山岛拥有众多古迹,包括吴越争霸的兵场村、西施避暑的消夏湾、石公山的天象奇观、林屋洞的道家仙府和包山寺的烟火缭绕、罗汉寺的藤樟古幽等等。

西山所在的太湖地区有诸多特产:洞庭山碧螺春乌紫杨梅、大佛手白果、九家种板栗、青种枇杷、缥缈峰水晶石榴以及银鱼白鱼白虾等“太湖三宝”。

太湖

太湖七十二峰,四十一峰在西山。西山岛历来被称为吴中桃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鱼虾”,自古就是闻名海内的旅游胜地。全岛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共有一百多处,其中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控制保护古村落7个、市级控制保护古建筑26处。另有明清建筑120多幢,面积约4万平方米。明月湾古村、东村古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太湖大桥

西山岛是位于太湖中的大岛,经济发展长期受到与大陆不通公路的限制。原吴县市从建设开发太湖经济区、振兴吴县的规划考虑,经过实地勘测、论证和研究,决定建造太湖大桥。大桥东起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墅里村渔洋山,经长沙岛叶山岛洞庭西山渡渚村大庭山,由三座桥组成,桥面宽12米,181孔。工程总投资1.15亿元,于1992年10月27日动工,1994年10月25日建成通车。太湖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西山孤岛的历史。

石公山

石公山位于金庭镇西山岛的最东南端,是一个三面临水的半岛,一面背岭。因山前有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傍晚,可观“日月双照”奇观。有归云洞、浮玉北堂、来鹤亭、断山亭、一线天、明月坡、映月廊等景观。

著名的海灯法师曾在石公山的石公禅寺居住长达10年。1989年1月9日,海灯圆寂,为了怀念这位武术名家,石公山迎来了他的灵骨,在石公禅寺内造了灵骨塔,并增设了海灯法师的陈列室。

林屋洞风景区

林屋洞位于金庭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

林屋洞的特点是六多,一是石芽多,二是石堑多,三是象形石多,四是泉水多,五是倒影多水随洞流,六是桥梁多。

古樟园

古樟园位于后堡村窑上环山公路旁,原为城隍庙,俗称双观音堂,始建无考,清道光二十八年曾重修,有碑记,解放后逐渐破落,用作仓库,1995年由后堡村投资400多万元改建为古樟园,因园内有千年古樟树而得名。该园占地150多亩,背倚山岭而朝东,左右均为民居。

缥缈峰

西山主峰缥缈峰位于西山岛西部,海拔336.6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景区以缥缈峰为主体,辅以周围的主要山坞,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近80%。 缥缈峰顶有一形似鹰嘴的巨石,上刻民国元老李根源题写的“缥缈峰”三字,附近还有紫云泉、砥泉、仙人桌、登高台、望湖亭等遗迹。

包山禅寺

包山禅寺位于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坞中,据史志资料记载,该寺初创于南朝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赐该寺名为“显庆禅寺 包山寺”;因西山四面为水所包,俗称包山,该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肃宗李亨又赐名为包山寺,所在的山坞亦得名为包山坞,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称江南名刹,高僧辈出,寺院亦经历了多次兴废。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时寺院被毁,1995年开始重建,至1999年秋基本建成。

著名人物

商山四皓,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是汉初隐居于西山的四个著名长者,因秦末曾隐居于陕西商山,又都白发皓首,故并称为“商山四皓”。

徐素行,字逊之,号恒斋,宋徽宗朝名宦,西山煦巷徐氏始祖。

夏元富,北宋元丰(1078~1085)间富商,西山慈里人。

王氏宋,靖康间人,居洞庭之消夏湾,年7岁,有奇才,作宫词700首,传播四海。

李弥大,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南宋吴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先后曾任显谟阁直学士、朝散郎、户部尚书兼侍读等职。

凤福清(?~1176),名韬,字济,号福清,北方望族出身,原任北宋汴京马步军副统制。

郑清之(1176~1251),字廉夫,别号翠坡。郑清之以国子学录、王府教授起,官至太师衔,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封齐国公。

马国珍(1188~1251),字钧石,朝廷赐号静逸处士。南宋理学家。

秦仪(1229~1273),字元德,西山秦家堡人,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字少游)八世孙。

蒋腾芳(1232~1318),名棣,号云峰,蒋堂九世孙,蒋氏迁梅梁里(后埠)的第二世。

俞琰(1258~1314),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宋末北方望族出身,后隐居西山小埠里山涧旁,是宋元之际著名的隐士和道教学者,著名的《易》学家。

蔡升(1408~1475),字景东,号西岩,西山东蔡人,明代文学家。

蔡羽(1471~1541),字九逵,号左虚子、林屋山人,明代文学家,吴门十才子之一,西山东蔡人,是古代吴中自学成材的著名人物之一。

陆治(1496~1576),字叔平,号包山子,明代著名隐士和画家,西山涵村人。

郑准(1531~1576),字正衡,俗呼郑御史,明代西山甪里人。嘉靖甲子年举人,隆庆戊辰年进士。

叶初春(1541~1620),字处元,自号吴西主人,世居西山绮里,明末名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