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4 18:27
闽中语源自闽北语,明清时期开始受到闽南语、赣语和南平“土官话”的较大影响而从闽北语的建瓯话分离出来。显著的特征为拥有鼻化韵、圆唇音,区别舌尖前和舌叶音,有入声调,但无入声韵。
但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由于大量的外省人口及本省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闽中地区,使得闽中语受到冲击,闽中语也发生了变化。
闽中语内部有一定差异,但可通话。3县、市中,永安话和沙县话的距离稍大一点。因此,我们可将闽中方言分为三片:一是永安话片;二是三明话片(旧三元话);三是沙县话片。
声母17个(包括零声母),韵母41个,有发达的鼻化韵,没有入声韵。有特别的-m,-um等闭口韵。有6个声调,分别是阴平调42,阳平调33,阴上调21,阳上调54,去声调24,入声调12。有比较严整的变调规律。
与其他闽语有很多共同词汇,也存在大量的文白异读现象。
汉代之后,南楚、东吴汉人则沿着闽北的崇安、浦城往建溪流域涉足闽中地带。据史载,当时已有汉人在今南平、沙县一带活动,属建安郡管辖。
南朝刘宋元嘉二年(425年)分南平(古称延平)南乡地立沙村县,仍隶建安郡。
隋开皇元年(581年),沙村县改名沙县,辖地包括现今的永安市境(古称浮流)。当时的沙县话应是早期闽中地区方言的代表。
明景泰三年(1452年),分沙县南部和尤溪西部地区建立永安县。明代沙县爆发的以邓茂七为首的民变,其势威震八闽,波及赣南、粤北,明王朝派兵残酷镇压,自此沙县人口锐减。新兴的永安县才渐渐成为闽中地区人们的活动中心,永安话也就取代沙县话成为闽中方言的代表。
抗日战争期间,永安一度成为福建省临时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安又曾是专区所在地。这些都使永安话成为闽中语代表点的地位更加巩固。
闽中语流布的范围不广,使用人口也不多,约50万人。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外省及本省其它地区的大量移民迁徙到永安、三明、沙县地区,使闽中语言受到普通话和外地语言的冲击,因此,在闽语中使用人口最少的闽中语就更加不纯。在今天,要找到能流利使用地道的闽中语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
永安话是闽中语的代表,主要通行于福建省永安市、三元区和梅列区,与沙县话最大的区别特征是永安话拥有丰富的闭口韵,m源自沙县话的鼻化韵ue~(对应普通话的前鼻音)和o~(对应普通话的后鼻音)。
可以分成4小片:
* 市区片
* 岭后片
* 安砂片
*罗坊片
沙县话广义而言是指沙县境内的各乡镇方言,狭义而言是指凤岗镇包括际口、古县、琅口等地的城关方言。沙县话地域不广,用语人口不多,但历史却很悠久。
沙县话保留着许多古语,如:蒸饭的炊具叫饭甑、空心菜叫蕹菜、酒杯叫酒盅、眼睛叫目睭、晒太阳叫曝日头、怕人叫惊人、反正叫横竖、咸带鱼叫带鱼鲞。第三人称代词(他、他、它)叫渠,就是朱熹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渠。去叫他叫做去邀他,李白有诗“举杯邀明月”者即是。不难看出,闽中语既有其他闽语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沙县话也保留着许多古音,是做诗词的最好的检验。如国为阴平,古音则是仄声。再如学、压、璞、扑、泼、拍普通话都是平声字,但从沙县话里都可以辨别出它们是仄声字。毛泽东诗词“金沙水拍云崖暖”按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拍字正应仄声。
沙县话还有特有的词汇,如地下叫脚兜,额头叫头空,嘴唇叫嘴筒皮。
沙县话词汇很丰富。如母鸡。下蛋的母鸡和未下过蛋的母鸡是有区别的。前者叫鸡妈,后者叫鸡顺。而普通话只有母鸡和小母鸡之分。这小母鸡就有歧异,是指雌小鸡仔呢,还是指鸡姑娘?母猪也一样,下过崽的和未下过崽的,不一样。未下过崽的又能与小猪区分开来。姑娘出嫁和妇女再嫁也是有区别的。姑娘的出嫁是还嫁(送嫁之义),偏重于归送;而妇女的再嫁就是嫁,偏重于再婚。
沙县话词汇也有不丰富的时候,如屁股,臀部叫屎窐,肛门也叫屎窐,二者一般没有区分开来。如打屎窐,即打屁股;屎窐入蛇,即肛门入蛇。脚和腿的区分也很笼统,如脚很长,是指脚板很长呢,还是指腿很长呢?二者都兼而有之。手也一样。
沙县话的语音比较轻柔,也许跟人的性格有关。性格来自生活,生活造就语言。沙县自古比较富庶,曾有“金沙县,铁南平,铜邵武”之说。特定的生活地域和人群习性,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沙县人性情柔弱,多尚礼仪,语言轻柔婉转。过去沙县人很少出门,于是也就没有锻炼出那种强悍刚烈的性格,语言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沙县话的声调,有六个。列表如下:
平 声 仄 声
一声 二声 三声 四声 五声 六声
朱 徐 主 蛀 著 烛
遮 茶 者 谢 籍 迹
猪 除 逐 箸 轴 竹
输 薯 水 树 熟 宿
花 华 画 罚 发
香 常 想 上 向
张 场 长 帐 丈
新 城 审 信 肾
山 寻 伞 顺 蛋
沙县方言还有特有的发音,如答话的“嗯”字,不用舌音和唇音,闭口而音气从鼻子出。“不”字的口语和“黄”则开口音气从鼻子出,全不用唇舌。
沙县话还有特有的语法,如:这里很空气,“空气”名词用如形容词,可做谓语,这在普通话就是病句了。沙县话把买不到东西说成买无(mó,没有),一个大学老师说闽南人讲买没有是有语法毛病的。他说“没有”怎么可以买呢?怎么可以做买的宾语呢。其实他有所不知:没有是做买的补语呢。沙县话的无,自然也是做买的补语的。
沙县话词汇有许多倒装现象。如健康,说成除了健康之外,也有康健的说法。客人,说成人客。
沙县话的人称也特殊。第一人称有wā和俺两种,wā是不包括对方的我(们),而俺是包括对方的我(们)。
沙县话有发语词“阿”字,用的频率很高。要强调某词语的时候,往往先用这“阿”字。如,阿笔借我一下,阿脚太大,阿人很好。还有后缀的语义,表示完了的意思,翻成普通话就爱讲“掉”字。如,走了说成走掉了,吃完了说成吃掉了,烧了说成烧掉了。夏茂话还有特殊的语尾助词laolo,相当于了吗。沙县人还爱讲“在的”,表示强调数量之多。如,这件衣服五百元在的,广场看花灯的有三千人在的。沙县人还爱讲“都敢”,表示猜测、也许。如:今天会下雨都敢。他不来都敢,我们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