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4 17:24
陈化粮,是指根据相关规定,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食。粮食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虽未霉变,但由于酶活力减弱,呼气降低,原生质体萎缩,物理、化学活性改变,生活力减弱,利用品质和食用品质劣变,这种由新到陈的粮食叫做陈化粮。专家介绍是指长期储存(3年以上),其黄曲霉超标已不能作为口粮,只能拍卖给饲料厂和酿造企业的粮食。
检测大米是否“陈化”的主要检测指标为: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和色泽气味。其中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三项中有一项指标达到“陈化”规定的,即认定为“陈化粮”。据有关专家介绍,陈化粮是指长期储藏,其黄曲霉菌(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280摄氏度高温下仍可存活,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为24周)超标,已不能直接作为口粮的粮食。国家规定,陈化粮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特定的饲料加工和酿造企业定向销售,并严格按规定进行使用,倒卖、平价转让、擅自改变使用用途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陈化粮与人们通常所说的“次米”、“线米”、“隔年粮”不同,陈化粮需经过严格检测鉴定后,才能确定为陈化粮。
稻谷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活体,在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缓慢的新陈代谢。同时,受微生物及储藏条件的影响,稻米本身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中大分子物质的有序度增加,品质发生劣变。陈米失去新米特有的香味而产生陈米臭味,酸度增高、蒸煮的米饭松散、粘性下降,即为大米的陈化。大米陈化过程中质构特性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蒸煮后硬度上升,粘度下降,这种质构特性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米的食用品质。为防止大米食用品质劣变,改进陈米的食用品质,国内外学者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是从胞壁、淀粉、脂类及蛋白质4个方面进行研究。
大米作为一个完整籽粒在蒸煮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原有组织结构的破裂,从而使蒸煮大米显示出一定的质构特性。因此,一些学者从胞壁方面进行了研究。Little和Dawson认为:陈米质构特性变化的原因不在淀粉而在胞壁,通过切片染色观察到胚乳胞壁厚薄的分布与蒸煮大米的破裂方式有一定关系,陈米胞壁的透水性降低。Takashi等认为:陈米蒸煮后胚乳细胞虽膨胀,但胞壁不破裂,而新米在胚乳细胞膨胀的同时胞壁发生破裂,这导致新、陈米蒸煮后粘度与硬度的不同[8]。甘智林根据大米陈化过程中游离酚酸含量增加提出,胞壁中的酚酸特别是阿魏酸在大米陈化过程中通过酶促或非酶促反应而游离出来,导致胞壁原有弹性结构的丧失,使纤维丝的排列更加紧密,在蒸煮大米时阻碍了水分的进入,致使米饭硬度增加。但另有研究表明,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肌动蛋白酶、谷氨酸转氨酶处理大米时,处理前与处理后大米的吸水率没有大的变化,并指出胞壁的破裂不是提高蒸煮大米质构特性的重要前提,而一些膜结构蛋白的降解却能显著提高质构特性。由此可以看出,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研究大米的陈化机理,虽然提出了种种说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尚无统一的结论。
淀粉是大米的主要成分,占胚乳重量的80%以上,所以很多研究集中于淀粉方面,试图寻找淀粉与大米质构特性之间的关系。Perez和Juliano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大米,直链淀粉的含量与蒸煮大米的粘度呈负相关,而与硬度呈正相关[10]。大米陈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似乎可以认为陈化大米质构特性的变化是由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所致,但是Perez和Julinao在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与大米质构特性的关系时发现并不是所有稻谷品种都符合这一规律[10]。虽然直链淀粉的含量在大米陈化过程中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很小,这不能解释大米陈化后质构特性的显著变化。已有研究表明,大米陈化后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与蒸煮大米的硬度呈正相关,与粘度呈负相关。对于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的原因,有一种解释认为是脱支酶作用于支链淀粉的结果。如果是这样,大米陈化后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应当降低,但Chrastile报道大米陈化后支链淀粉的分子量上升,这说明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并不是由于脱支酶的作用,无法解释蒸煮米质构特性变化的原因。
关于支链淀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分子结构上来研究它对大米质构可能产生的影响。Juliano等对直链淀粉含量相同的3种大米的研究发现,硬胶大米的支链淀粉分子含有较多的长链部分。Tester和Marrison通过对高、中、低3种糊化温度糯米的膨胀及糊化特性的研究表明,支链淀粉分子中的晶束(支链淀粉中A链及B链的相对短的自由端形成的成束的双螺旋)决定着淀粉粒膨胀及糊化的开始,最大膨胀度可能与整个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及分子形状有关。而淀粉的膨胀潜力及糊化特性与蒸煮大米的质构特性是有关的。另有学者通过对淀粉粒形态、结晶度及大小排布相同的17种非糯性大米的研究表明,蒸煮后硬度高的大米,淀粉分子中有较多的长链支链淀粉,硬度低的则相反,并指出,大米的质构主要是由聚合度DP=92~98的长链支链淀粉及DP≤25的短链支链淀粉的多少决定的。可见,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形状及结晶状况也可能对大米的质构产生影响。
脂类在大米中约占2%~5%,在大米陈化过程中易氧化、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酚类、醛类物质,所以早期对脂类在大米陈化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很多,认为脂类的水解、酸败是陈米产生米臭味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米中的脂类按其存在位置可分为淀粉脂及非淀粉脂。淀粉脂与直链淀粉结合成复合物,Morrison等人采用13CCP/MAS-NMP技术(13C交差极化/幻角旋转核磁共振)已经证实天然大米淀粉中存在有直链淀粉-脂复合体,这种复合物对大米的糊化起阻碍作用。淀粉脂有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X射线衍射及DSC(热差分析)证明大米淀粉在糊化的过程中部分直链淀粉与非淀粉脂结合成复合物,这种淀粉在膨胀、糊化时要吸收更多的热量,限制了淀粉的糊化,从而可能对蒸煮大米的质构产生影响。大米非淀粉脂主要是三酰甘油,大部分存在于脂质体和蛋白体内,在大米陈化过程中易发生降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单酰甘油等。陈米中的一部分直链淀粉与陈化过程中非淀粉脂降解的产物相互结合,导致大米蒸煮时不易糊化,硬度上升,粘度下降。但是有些研究结果与这种解释相矛盾,用正己烷脱脂对大米的蒸煮品质没有影响。脱脂大米陈化后Amylograph峰值粘度的变化与没脱脂的相似。另外糯米中几乎不含有直链淀粉,无法形成复合物,但陈化后仍表现出粘度下降、硬度上升。
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较低,约为8%~10%,大多数蛋白质是以蛋白体的形式存在。质构特性被认为是大米食用品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早期的研究认为,蛋白质对大米质构特性的影响较小。20世纪80年代后,蛋白质对大米质构的影响又重新受到重视。Onate以及Juliano通过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同一品种大米的研究发现,同一品种的大米蛋白质的含量与蒸煮大米的质构有一定相关性,低蛋白含量的大米在蒸煮后比高蛋白含量的大米粘度大。Little和Bawson认为,蛋白质的存在限制了淀粉粒的膨胀,从而对粘度、硬度产生影响,质构特性也随之改变。用蛋白含量的差异难以解释不同品种间质构特性的不同。由于大米陈化过程中蛋白质的总量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如果蛋白质能够导致陈化大米质构特性的变化,只能是由于蛋白质的结构、性能等方面的改变所致。
卞科、路茜玉研究发现,大米陈化过程中巯基(-SH)含量下降,二硫键(-S-S-)含量上升,且-SH含量与粘度/硬度比值呈正相关。Chrastile认为,大米蛋白质在贮藏过程中交联程度增加,蒸煮米香味中的重要成分H2S减少,米谷蛋白由于二硫键的交联作用在淀粉粒周围形成了致密的网状结构,限制了淀粉粒的膨润,影响了陈米的食用品质,-SH氧化成-S-S-必然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变化。进一步研究表明,大米蒸煮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β-巯基乙醇,可以提高米饭的粘度。由于β-巯基乙醇能有效的切断二硫键,这说明大米陈化过程中质构变化的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蛋白质结构上的变化。
Hamaker和Griffin发现,向蒸米水中加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时能显著提高蒸煮大米的粘度,且中粒及短粒大米粘度提高的量比长粒米提高的要多。DTT的加入必然导致蛋白质原有结构的破坏,这表明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对大米的质构有影响。当向米粉糊中加DTT及蛋白酶时,Brabender粘度下降,这说明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对淀粉的糊化特性也有影响。Chrastile采用分离重组的方法研究发现,大米陈化以后谷蛋白与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结合力减弱,这种结合力与蒸煮大米的粘度呈正相关,这说明蛋白质性质的变化可能导致大米质构性的变化。
国内外学者对稻谷新陈度(freshness)检验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对稻米新陈度检测染色法作了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指导稻谷的出入库(储存品质判定)、贮藏条件的调控、商检把关和进出口检验等。
日本对稻谷的研究较早,且在稻谷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日本食粮厅昭和编标准计量方法中规定了关于稻谷新陈度的染色检验法。我国颁布的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的附录A中有对粮食新陈的染色检验法,其中规定了三种分析方法:愈创木酚反应法、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酸度指示剂法。
我国的稻米种植面积大、区域广阔(北方主产粳稻,南方主产籼稻)、品种多(分为粳稻、籼稻、糯稻),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稻米新陈度的检测上,就需要研究适合我国稻米的新陈度检测的方法。
徐君逸和关裕亮研究进出口大米年产度(新陈度)的测定,对愈创木酚反应法、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降落值测定法、脂肪酸值测定法、糊化黏度测定法、酸度指示剂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愈创木酚法能鉴别新米与陈米,但对陈米要判断是陈一年米还是陈二年米的灵敏度较差;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能鉴别陈二年以上的米,但要判断新米与陈一年米灵敏度较差;降落值法适合于鉴别不同年产度的粳米陈化度;脂肪酸值测定法,能够较好的判断稻米的新陈度;利用糊化仪测定稻米达到最高黏度后5min内粘度下降值,可以判断其新陈度;酸度指示剂法测定三个年度的稻米,其显色液均有明显差异。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透光率,可定量鉴别三个年产度的稻米。
陈志行,郑宗坤,冼坚等对酸度法鉴定大米新陈度的方法进行了对照研究,其中对酸性指示剂法、酸碱度测定法、酸性指示剂的分光光度法、脂肪酸值测定法等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比这几种方法得出:酸性指示剂的分光光度法与脂肪酸值测定法这两种定量方法,准确度较高;酸碱度测定法、酸性指示剂的分光光度法、脂肪酸值测定法的综合应用,可获得对稻米新陈度较全面的评价。
黄晓赞,朱永义,陈立君等对稻米新陈度的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比较发芽率、TTC显色法、愈创木酚显色法、碘化钾显色法、酸性指示剂法、脂肪酸值法、对苯二胺法、蒸煮品尝品质和色泽判断法等对稻米的陈化度进行评价,经过对比发现所有这些方法中单就一种很难准确的判断稻米的新陈度,其中脂肪酸值法能较准确的反映稻米的陈化程度。
ChenCF和ChenCL等将整糙米与含有愈创木酚与过氧化氢混合液的邻联二茴香胺溶液反应,比色法测定不同收获季节、在稻米容易加速陈化的条件下贮藏的稻米反应液液的光吸收值,检测稻米新陈度,结果发现:稻谷品种、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稻谷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反应溶液显现的紫色有明显的差异,并且从不同收获季节抽取的整糙米样品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差异。这种方法能够区分不同收获节的整糙米,另外,将这种方法与数据分析程序结合可以检测样品的新陈米粒的混合比。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近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制定出台,非法倒卖粮食的不法商贩最低将被处以所倒卖价值20%以下的罚款。
《办法》指出,工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经营活动中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粮食销售活动中的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进行了查处。
陈化粮本身含有黄曲霉毒素,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食品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严重者在2至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的表现,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症状。
针对一些地方在处理陈化粮过程中存在的没有严格按标准检测鉴定,弄虚作假;陈化粮投放市场过于集中、粮食出库缺乏控制,冲击了好粮价格;销售陈化粮没有按规定采取竞价拍卖方式,对陈化粮用户监督不力,部分陈化粮回流到口粮销售市场及价差亏损补贴政策尚未落实等问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规范陈化粮的粮价差亏损、专账管理、投放市场的数量以及对陈化粮的监管等工作都提出了具体意见。
陈化粮价格相当低廉,市场上陈化粮(大米)的价格一般约为正常粮食一半,每500克1元左右甚至更低,而这些本不是口粮的陈化粮被一些承揽工程的包工头购买,成为了民工们的口粮。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民工粮”的大米。
食用陈化粮对市民的危害不仅仅是其本身所含有的黄曲霉毒。因为陈化粮米粒泛黄,直接生产出来的米粉不为市民所接受,于是米粉生产者又加入了另一种致癌物质甲醛(俗称吊白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