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5:51
马鞍墙是流行于福州地区建筑风格,是封火墙的一种,有别于马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
福州民居十分注重上部轮廓线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马鞍墙上尤其明显。在材料上,马鞍墙多是用土筑的, 也有是用砖砌而成;在造型上,高出屋顶的山墙部分作成平行阶梯形、弓形和马鞍形等; 在围墙的转角部分往往作些变化与山墙部分呼应。也有的在同一建筑中出现几种不同形状,在造型上显得十分丰富。
弓形和鞍形的马鞍墙在福州市区和郊区较为常见,弓形的马鞍墙是在砖砌山墙上作成倒弯弓形, 脊顶作成水平短墙与倒弯形前后相连。脊背为青灰抹平,向下斜坡,墙头一般覆盖三层瓦片, 在脊角雕成图案花纹, 两坡角向上翘起, 翘角下方做几层退进的线脚十分秀丽;还有一种是翘角弯曲向上高高翘起,其做法如燕尾式屋脊, 内夹钢筋, 外包青灰。鞍形的马鞍墙脊背成凹形,凹形的脊背翘出两角与顶端的翘角遥相呼应,弓形和鞍形的马鞍墙有时并存于一宅,在飞翘的翼角处作灰雕, 上刻云纹或其它的图样。弯弓形的两墙上以片瓦分层铺砌, 最高一层做脊背,整个造型自由而舒展。
福州马鞍墙,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在其审美形式的背后,蕴涵着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区域的姐妹文化。马鞍墙除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外,还隐藏着吉祥的祈求夙愿。
吉祥文化是人们在面对死亡、痛苦、灾难等现象时,用形象和色彩构成艺术语言消灾祈福, 人们看到结满种子的果实, 就会联想到丰收、多产、幸福等象征意义,把它做成一种图形或事物,就成为具有巫术性的祈愿对象。对于无法预料的种种灾难和不幸, 认为是现实中没有见过的怪兽引起的, 因而创造出形态奇异的幻兽, 如龙、凤、麒麟、半狮半鹫等怪兽,来作为辟邪之物。
龙与凤是中国民族的图腾象征。自古至今, 龙是中国古代至高无上的神物, 龙汇集了人们的信仰、梦想、希望、期盼和敬畏。马鞍墙上面的天际轮廓线其实就是龙脊, 脊背上的青瓦象征着龙鳞,而马鞍墙的翘角是凤尾的形式。龙与凤交织在一起,象征“龙凤呈祥”。
龟和水神相联系, 在东方是宇宙的象征,同时也寓意长寿、忍耐和力量。在中国民间, 龟主要是福州马鞍墙的艺术特色长寿的象征, 一些马鞍墙的翘角采用的是龟头,在翘角的下面灰雕上也有乌龟的纹样。
在一些马鞍墙的翘角处, 正面是狮子头的形象, 而且具有西方的造型特点。最早的狮子形象是与崇拜太阳神联系在一起的。它们还是神庙、宫殿和坟墓象征性的守卫者, 它们的凶狠和残忍能使邪恶势力不敢靠近。在中国民间, 狮子也主要是守护神的意思。在马鞍墙翘角下面经常看到麒麟或四灵兽的形象, 这些怪兽的出现主要是人们因为惧怕而转为崇拜它们, 其目的是祈求得到它们的保护。
在马鞍墙灰雕上经常看到云或火的纹样。云纹,在我国汉代就已经出现,它象征着丰饶, 这是雨水带来的神的赐予。中国的龙所扮演的众多角色之一就是云龙。在中国唐代, 云是陶瓷器皿上的固定图案, 通常是象征幸福和好运,而云和运谐音。火,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是阳, 并有积极的象征含义。
福州居民多数信仰佛教和道教, 在马鞍墙飞翘的脊角处灰雕上,可以看到来源于佛教的如意纹、卷草纹、法轮纹。来源于道教的神兽、福寿、祥云。来源于阴阳五行的四灵兽等。信仰虔诚的人相信只要有神灵保佑,必然平安顺利,万事大吉。
福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方戏曲较为丰富,而戏曲的题材大多来自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等, 这些戏曲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表达人们对美丑善恶的判断和认识,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时激发了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建筑艺人根据本地的民俗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吉祥物,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融汇到马鞍墙中去, 如在一些马鞍墙的翘角下面可以看到一些戏曲人物的造型,艺人巧妙地利用戏曲人物的头饰特点, 把头饰做成翘角的形式, 与上面的翘角相呼应, 形成一个三角形, 远远望去,好似南方亭阁之翼角, 玲珑而俊秀。这些艺术造型使人们在审美情趣的愉悦中, 感受到吉祥物所预示的幸福未来。
福州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