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14:09
鲈形总目,Percomorpha,腹鳍胸位或喉位(仅金眼鲷目、鳋形目及刺鱼目之某些种类为亚胸位)。鳍一般有棘,体通常被栉鳞,稀有裸出或被小骨片或骨板。许多种类头部骨骼上具刺。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鳔无管或无鳔,稀为鳔有管。
鲈形总目有10个目,即金眼鲷目 Beryciformes、海鲂目 Zeiformes、月鱼目Lampridiformes、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鲻形目 Mugiliformes、合鳃目 Synbranchiformes、鲈形目 Perciformes、鲥形目 Scorpaeniformes、鲽形目 Pleuronectiforme和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腹鳍胸位或喉位;鳍一般有棘,体通常被栉鳞,稀有裸出或被小骨片或骨板;许多种类头部骨骼上具刺;口裂上缘仅由上颌骨组成;鳔无管或无鳔,稀为鳔有管。
鲈亚目鲻亚目魣亚目马鲅亚目隆头鱼亚目绵鳚亚目 南极鱼亚目 龙䲢亚目
鳚亚目 褴鱼亚目 微体鱼亚目 玉筋鱼亚目 (鱼衔)亚目 鰕虎鱼亚目 钩鱼亚目 刺尾鱼亚目
带鱼亚目鲭亚目鲳亚目攀鲈亚目 梭头鱼亚目 鳢亚目鮣亚目刺鳅亚目
鲈总科 鳕鲈总科 赤刀鱼总科
锯盖鱼科鮨科拟雀鲷科 线鮗科 鮗科 棘鮗科 叶鲷科鯻科寿鱼科汤鲤科
棘臀鱼科鲈科大眼鲷科发光鲷科天竺鲷科 澳竺鲷科 鱚科方头鱼科隆舌鱼科乳香鱼科
鯥科军曹鱼科鲹科 丝帆鱼科 鲯鳅科乌鲳科眼镜鱼科鲾科乌鲂科 长鳍鲷科
连鳍鯥科 谐鱼科笛鲷科 梅鲷科 松鲷科银鲈科石鲈科 窄颌鱼科 鲷科 中棘鱼科
祼颊鲷科金线鱼科石首鱼科羊鱼科大眼鲳科 脂眼鲂科 单鳍鱼科 深海鲱科 射水鱼科 双帆鲈科
(鱼舵)科 白鲳科鸡笼鲳科金钱鱼科 丝鳍鲳科 蝴蝶鱼科刺盖鱼科 姥鲈科 帆鳍鱼科 南鲈科
现有3亚目14科约38属164种。尾鳍分枝鳍条18~19,前缘有棘状鳞;腹鳍腹位、胸位或喉位,鳍棘0~1,鳍条 6~10(少数为3或5);背、臀鳍多有鳍棘;有栉鳞、圆鳞或无鳞;犁、腭骨及翼状骨常有齿;常有眶蝶骨及眶下骨棚;有基蝶骨;鳃膜条骨4~9;鳃3~4个;常有鳔,少数尚有鳔管。多为深海或远洋近底层鱼类,有些水深可超5000米,常垂直洄游,昼降海底、夜升至水的上层。西太平洋最多,大西洋西部较多。
约有6科21属36种,均为海产。我国产3科8属10种。体侧极扁且高;上颌显著突出,无辅上颌骨;鳞细小或仅有痕迹;背、臀鳍基部及胸腹部有棘状骨板;后颞骨不分叉,与头盖骨连接;第一脊椎骨与头盖骨密切连接;背鳍鳍棘部发达,与鳍条部区分显明;背鳍有5~10鳍条,棘间膜延长呈丝状;臀鳍有1~4鳍棘;背、臀鳍及胸鳍条均不分枝;腹鳍胸位,通常有1鳍棘5~9鳍条;鳔无管,有或无牙。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生活于深海,分布较广。
包括4亚目6科10属约20种。体延长呈带状,卵圆形或椭圆形,侧扁;头部无棘及锯齿;有些有眶蝶骨;无中喙骨;腰骨与喙骨相连接;箭耳石与星耳石很特化,星耳石甚大;口小,两颌一般能伸缩,无后耳骨;牙细小或无;有假鳃;体通常具圆鳞或无鳞,或呈瘤状凸起;各鳍无真正鳍棘;腹鳍如存在时位于胸鳍下方或稍后,有1~17鳍条;臀鳍有或无;鳔无鳔管。广泛分布于各海域。我国产3科3属3种。各科之间形态差异很大。
有3亚目8科,包括海龙、海马等。上颌能伸缩,前颌骨的上升突起很发达;无后匙骨;有围眶骨多块;有鼻骨及顶骨;前方的椎骨不细长;体细长形;背鳍一个,位后,与臀鳍相对;腹鳍亚胸位或无;背鳍前方背面常有游离硬鳍棘;口小,位吻端。大多海产。
包括3科21属约145种。背鳍2个,前后分离,第一背鳍由鳍棘组成; 腹鳍腹位或亚胸位。魣科完全为海产种类,其他2科均产于海水或咸淡水,仅鲻科有纯淡水种类。多为食用鱼,其中鲻科某些种类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
有3科。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左右鳃孔移至腹面呈一“V”裂缝,鳃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肠代行呼吸。无鳔。我国仅有合鳃鱼科Synbranchidae1种,即黄鳝(鳝鱼)Monopterus albus。肉味美,经济价值较高。
有150科1367属7800种,分类十分复杂,是世界上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目。我国产91科约1031种。因鳍具鳍棘,又称棘鳍类。上颌骨通常不参加口裂边缘的组成;背鳍一般为2个,互相连接或分离,第一背鳍为鳍棘(有时埋于皮下或退化),第二背鳍为鳍条;尾鳍分枝鳍条不超过17条。腰骨通常直接连于匙骨上;头骨无眶蝶骨,有中筛骨,后颞颥骨常分叉;肩带无中喙骨;无韦氏器;一般有上下肋骨。绝大多数分布于温热带海区,仅少数如鲈科、丽鲷科等生活在淡水水域,很多是重要经济鱼类。
有7亚目21科273属约1164种。我国有7亚目15科110余种。因眶下骨突后延,在颊部形成骨甲,故又称甲颊类。为中小型鱼类。多数体形粗钝,笨重,体平扁,圆形或纺锤形。身体特化部位较多,如头部具棘突、皮瓣和毒腺;腹鳍连合成吸盘;具假鳃;口大,齿较细小,鳃耙粗短等。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印度-西太平洋,大西洋种类较少,少数种类产于北极海或南极海。大多不善游泳,常潜伏。一般生活于沿岸底层岩礁石砾或沙泥环境中,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游泳生物为。
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我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又名比目鱼。体甚侧扁。从幼鱼到成鱼有变态现象,仔鱼体两侧各具1眼,左右对称,变态后1眼移至另侧,变为不对称,无眼侧通常无色。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深和水温等因素 有密切关系。如沿赤道诸大洋西侧暖流广,种类特多;黄海、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强烈影响,种类也很多。少数种类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多数为重要经济鱼类。
有4亚目11科92属320余种,我国产11科52属106种。鳃孔小,侧位。体被骨化鳞片、骨板、小刺或裸露。背鳍1或2个;腹鳍胸位或亚胸位,或消失。鳔和气囊或有或无。大多为海洋鱼类,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或在一定季节进入江河。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的暖水水域,少数在温带或寒温带。食道可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气囊,遇敌时吞空气或水,使胸腹部膨大成球状,飘浮于水面。有些种类具有河鲀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