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

更新时间:2024-06-11 10:00

1370年,明朝洪武三年,农历庚戌年狗年);北元至正三十年;越南绍庆元年;日本南朝正平二十五年,建德元年,北朝应安三年。

历史事记

徐达奉命北征

朱元璋以扩廓帖木耳为西北边患,决意征剿。遂于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日,复命徐达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 (即冯宗异)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往征沙漠。元璋问诸将:“元顺帝滞留塞外,扩廓帖木儿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不灭不已。今命你们出师,当以何为先?”诸将答道:“以师直取元顺帝,扩廓帖木儿失势,可不战而降。”朱元璋说;“扩廓帖木儿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顺帝,是忘近而取远,失缓急之宜,不是善策。我的意思是,分兵二道,一令大将军徐达,自潼关山西安, 捣定西,取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李文忠出居庸,入沙漠,追元顺帝。使其彼此自救,无暇应援。何况元顺帝远居沙漠,料不到我师突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易。此有一举二得之效。”诸将即奉命而行。四月初八日,徐达一路出巩昌安定县,次沈儿峪,与扩廓帖木儿隔渠沟列阵对垒。初九日,诸将悉力与战,大败扩廓帖木儿,擒元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扎儿、虎林赤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吏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一万五千二百八十匹,橐施驴牛羊杂畜不计其数。扩廓帖木儿皇城与妻子数人逃奔和林,郭英追击至宁夏,不及而还。五月十三日,李文忠一路趋应昌,得知元顺帝死,兼程前进。十五日围应昌城,十六日破城而入,获元嫡孙买的里八剌及后妃宫女、官属将校人等,驼马牛羊木计其数,还获历代金玉玺宝圭册斗斧。元嗣君与数十骑北奔,文忠追至庆州而还,经兴州,降元将江文清等三万六千九百余人。至红罗山,又降杨思祖等一万六千余人。遂班师还京。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朱元璋颁平定沙漠诏于天、下。此次北征沙漠,迫使元朝残余势力从应昌、定西一线北撤,明朝北边防御相对稳定。

严肃殿陛礼法

天下初定之时,朱元璋为了解下情,每日召集百官,侍于左右,询问民情,谘访得失。或考论古今典礼制度。所以,虽官位卑下,也可上殿议论。逾越班序之事,时有发生。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日,朱元璋中书省臣说:“朝廷之上,礼法为先,殿陛之间,严肃为贵。我始为谘访庶事,而令百官入侍左右,至班序失次,是与严肃朝仪相悖的。自今以后,文武百官入朝,除侍从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指挥使、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许上殿,其余文武官五品以下,并列班于丹陛左右。若有违犯,由纠仪官举正。”初四日,各道按察司官来朝,命依品级行礼。元璋说;“官员品级,是列上下、明尊卑,不可混淆。”

王府官制的制定

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四日,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设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参军府设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其班位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下。四月初八日,以郑九成为秦王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参政,王克让为左傅,文原吉为录事,高逊志为纪善;汪河晋王府左相兼山西行省参政,熊鼎为左傅。并令各王相傅官屑皆选人充任。朱元璋又屡次淳淳告谕王府官,精心辅导。洪武四年四月初七日,申定王府官制:王相府左右相正二品,文武傅从二品。首领官参军司参军从五品,录事正七品,承奉正正六品、副正七品,仪卫正正六品、副从七品,审理正正六品、副正七品,纪善正七品。各署典祠正、典宝正、典仪正、典膳正、典服正、工正、医正并正七品,典祠副、典宝副、典服副、工副、医副并从七品;牧正正八品、副从八品,引礼舍人、中书,省注。洪武五年正月,置亲王护卫:每王府设三护卫指挥使司,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设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所设百户一人。洪武九年二月初二日,重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设左右相二人,武相一人,文相一人;左右傅二人,武傅一人,文傅一人;首领官长史二人,录事二人。罢王傅府典签司、谘议官并护军府。增设伴读四人,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充任;侍读四人,收掌文移。四月初三日,又置王府典膳所、典宝所及门官等。洪武十三年十月初五日,罢诸王相府及长史司录事,升长史司为正五品,置左右长史各一人,典簿一员(正九品)。更定王府孽牲所、仓库等官俱为杂职。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更定王府官制,长官司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九品),审理所审理正一人(正六品)、审理副一人(正七品),典膳所典膳一人(正八品)、典膳副一人(从八品);奉祠所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奉祠副一人(从八品)、典乐一人(正九品),典宝所典宝正一人 (正八品)、典宝副一人(从八品);纪善所纪善二人 (正八品),良医所良医正一人(正八品)、良医副一人 (从八品);典仪所典仪正一人(正九品)、典仪副一人 (从九品),引礼舍人三人(未入流),工正所工正一人(正八品)、工正副一人(从八品);伴读四人、教授无定员(俱从九品),库大使、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其护卫指挥使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寡设置,不拘员数,品秩、俸禄并同在京卫分。仪卫司仪卫正(正五品)、仪卫副(从五品)、典仗六人(正六品)。

分封诸皇子为王

洪武三年(1370)四月三日,朱元璋以封建诸皇子为王告太庙。七日,正式册封,诏告天下。诏书说;我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余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我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标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予樉为秦王,第三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府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又说:奉天平乱,实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兹诏示,咸使闻知。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封第十一子椿为蜀王,第十二子柏为湘王,第十三子桂为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第十四子楧为汉王(二十五年改为肃王),第十五子植为卫王(二十五年改为辽王)。改封吴王橚为周王。同年三月初十日,秦王樉之国西安,晋王相之国太原。秦王护卫军士三千七百四十八人,晋王三千二百八十一人。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燕王之国北平,赐燕山中、左二护卫、侍从将士五千七百七十人。洪武十四年十月周王之国开封。洪武十五年十月齐王搏之国青州。洪武十八年十月鲁王檀、湘王柏分别就藩兖州、荆州;十二月潭王梓就藩长沙。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蜀王椿就藩成都。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封第十六子(木旃)藩为庆王,第十七子权为宁王,第十八子楩为岷王,第十九子橞为谷王,第二十子松为韩王,第二十一子模为沈王,第二十二子楹为安王,第二十三子桱为唐王,第二十四子栋为郢王,第二十五于(木彝)为伊王。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代王桂就藩大同。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月,肃王楧就藩广宁,暂住平凉(二十八年就藩甘州)。辽王植就藩,暂住大凌河北。庆王(木旃)就藩,暂住庆陌北古韦州城(三十年建邸宁夏)。宁王权就藩大宁

五等勋爵的制定

洪武三年(1370)六月初七日,定五等勋爵之制:勋为正一品上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云骑尉从五品武骑尉。爵:正一品国公、郡公,从一品郡侯;正、从二品郡伯;正、从三品县伯;正、从四品县子;正、从五品县男。洪武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吏部尚书余炽奏:公、侯、伯、子、男,爵虽五等,不可以常调品级论。今公、侯三代得封赠公、侯者,诰如一品,封赠伯的,给诰如二品;封赠子、男的,给诰如三品。如此则有递降之殊,非所以示宠异。自今以后,五等之爵诰,皆如一品,以显殊恩,朱元璋批准。于是,凡有封赠给诰,皆如一品之制。惟公侯仍用玉轴,伯、子、男仍用犀轴,以为区别。

钦天监的设立

龙凤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七月二十六日朱元璋应天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五官正、灵台郎、保章正副、挈壶正、管勾等官。以刘基为太史令。吴元年(1367)十月初三日改太史院,秩正三品,设院使、同知院判等官。洪武元年(1368)十月二十七日,改太史院司天监。洪武二年二月兼设回回司天监。洪武三年六月十三日,改钦天监。四年,诏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升调。又定监官散官。十四年九月初二日改钦天监为正五品,设令一人(正五品)、丞一人(正六品)。其属有主簿厅,主簿一人(正八品),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人(正六品),五官灵台郎八人(从七品),五官保章正二人(正八品),五官挈壶正二人(从八品),五官监侯三人(正九品),五官司历二人(正九品),五官司晨八人(从九品),漏刻博士六人(从九品)。二十二年,改令为正,丞为监副。洪武三十一年罢回回钦天监,以其事归本监。其职掌为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等事。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由监正、副主持屑官测候,有灾变异,密疏呈报。

制定科举

洪武三年(1370)五月,朱元璋颁发科举诏令,于八月设科取士。明代科举考试分文武二科,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京师会试考中者有资格参加殿试。三年一大考,殿试由皇帝亲自把关,殿试及格而被录取的通称进士。凡考中进士者,即可授官。文科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八股取士。武科试士则以技勇为重,所考内容因时局要求而变化。六年一大考,考中头名称武状元

海禁令

明朝开始实施海禁令,禁止华人出海与移民。

封阿答阿者

明太祖封阿答阿者为占城国王。

元代时,占婆政权关系不佳,元世祖时期曾经与其发生战争。在政权建立之后,制蓬峨(在中国典籍里称作阿答阿者)与之关系非常亲密。《明史》及《明实录》等记载,在政权刚建立的洪武二年农历正月乙卯二十日(西历1369年2月26日),明太祖将他即皇帝位消息,通知占城。农历二月己巳四日(1369年3月12日),制蓬峨派遣使者虎都蛮前往朝贡,致送虎、象及土产方物。辛未六日(西历3月14日),明太祖给予制蓬峨玺书,称“诚意至笃,朕甚嘉焉”,以答谢其亲善之谊。同年十二月甲戌(1370年1月11日)明太祖派遣管勾甘与路景贤前往占城,封为占城国王。之后,制蓬峨在位的时期里,双方时常派遣使者往来。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农历四月,明太祖因为占城王夺取真腊的贡品等事,命令董绍前往谴责,但是因为占婆使者先到,就将董绍召回,后来制蓬峨再度派遣使者谢罪,占明两国又回复以往关系。到1390年,根据中国典籍记载,明朝认为占婆首将阁胜(即罗皑)杀害阿答阿者,并控制政权,明太祖因而拒绝罗皑派遣的使者朝贡,并中断关系达7年。

利摩日大屠杀

百年战争中,英占区的法国城市利摩日(Limoges)暴动,时患绝症的黑太子爱德华(1330年-1376年)与其弟,冈特的约翰(1340年-1399年),率英军破城,残杀居民3000余人,史称利摩日大屠杀(Massacre at Limoges)。暴行引发更多的法国城市暴动,英军陷入被动。

汉萨同盟战胜丹麦,订立《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

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德语:Friede von Stralsund)于1370年5月24日签署,结束了汉萨同盟丹麦王国之间的战争,也标志着汉萨同盟到达其力量的巅峰。

战争开始于1361年,当时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尔四世征服了斯科讷厄兰岛哥得兰岛和汉萨同盟重镇维斯比。1362年,汉萨同盟的反击在赫尔辛堡被丹麦舰队击败,被迫签署了《沃尔丁堡条约》,大量特权被剥夺。不愿接受该条约的汉萨同盟在1367年通过科隆同盟建立起一支舰队并与瑞典重建联盟关系。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瓦尔德马尔四世和其挪威女婿哈康六世完全被击败。

《施特拉尔松德条约》的谈判在丹麦总管亨宁·波德布斯克和汉萨同盟吕贝克市长雅各布·普列斯科夫和施特拉尔松德市长贝尔特拉姆·武尔夫拉姆之间进行。根据条约,维斯比重获自由。此外,丹麦还被迫保证汉萨同盟在整个波罗的海拥有自由贸易的权利。条约赋予了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内捕鱼的垄断地位。汉萨同盟还拥有对丹麦王位候选人的否决权。

兰甘亨大帝称帝

素可泰王国(今泰国)自高棉帝国独立,兰甘亨大帝称帝。

兰甘亨大帝(泰文:พ่อขุนรามคำแหงมหาราช ,约1239年-1298年)泰国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中国史称敢木丁。

兰甘亨的父亲室利·膺沙罗铁是素可泰王朝创始人。其兄班孟是素可泰王朝的第二代国王,1278年去世后,兰甘亨继位。兰甘亨19岁时随父与功德城的君主沙木槎作战。室利·因陀罗的士兵战败而逃,只有兰甘亨一人驱赶战象,坚持战斗,结果转败为胜。因而他父亲给他命名为甘亨,即勇敢的意思。后人称他为坤兰甘亨,是因为坤是素可泰时期对国王的称呼,兰是梵文“伟大”之意,坤兰甘亨意即“勇敢而伟大的君主”。

兰甘亨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将流行于素可泰地区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于1283年创制了泰文字母。约1317年兰甘亨逝世,据说是在湄南河失踪的。

帖木儿汗国建立

1370年,帖木儿汗国建立。

历史人物

元惠宗妥欢贴睦尔(1320年出生)

朱升1299年出生)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浙江会稽人。曾筑楼铁崖山,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梯,在楼中读书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丁卯进士,署天台尹,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欧阳玄读后感叹地说:百年后公论定于此。元末农民起义时,维桢浪迹浙西山水间,张士诚召聘不赴,徙居松江。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召诸儒纂礼乐,遣使往召,维桢说:“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人吗?”洪武三年初再召,维桢赋《老客妇谣》一章呈进,其中有“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之句。元璋答应,即赐安车至京。在京一百一十天,所纂叙例初步确定之后,即上疏乞归,元璋批准,仍赐安车送还。宋濂赠诗说:“不委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于同年五月二十五日卒子家,年七十五。维桢诗名擅于时,号铁崖体,古乐府尤号名家。且善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称抱遗,老人。著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东维子集》、《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丽则遗音》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