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19:36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章中的俗语,意思是别人由于不了解自己,而无意冒犯或让自己感觉受到了冷待,(我)也不会懊恼,不也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知:通假字,这里是智慧的意思
愠:生气、怨恨、恼火、愤怒、埋怨;
亦:也
君子:学习为君之道,治国之术的人。
人家由于不了解(我),而无意冒犯到(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人不知而不愠:“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相当于 “知道”、“知识”外,还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即为聪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讲,也可以作“智慧”讲。
《论语集释》的解释
内容考证
【礼】哀公问:“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白虎通·号篇】:“或称君子者,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同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愠,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唐以前古代注释
【皇疏】(皇侃《论语义疏》):此有二释:一云:“古之学者为己,已得先王之道。含章内映,他人不见知而我不怒也,”一云:“君子易事,而不求备于一人。故为教诲之道。若人有钝根而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愠怒也。”又引李允云:愠,怒也,君子忠恕,诲人不倦,何怒之有乎。明夫学者,始于时习,中于讲肄,终于教授者也。
编者按语
《晋书文苑传》:“充字宏度,江夏人,官著作郎。”《七录》载充《论语释》一卷,至隋已亡。《隋书经籍志》别有《论语》十卷。晋著作郎,李充注。《唐书艺文志》并同。而《宋史艺文志》不载,今佚。《玉函山房》有辑本二卷,兹录之以备一家。
《论语集注》解释
愠,纡问反。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发明
(宋学中陆王一派多以禅学诂经,其中不乏确有心得之语。卽程朱派中亦间有精确不磨之论。盖通经原以致用,孔氏之言,可以为修己处世之凖绳、齐家治国之方法者,当复不少。惜无贯串说明之书,仅一《四书反身录》,尚多未备。因欲后人研究《论语》者发明其中原理原则,故特立此门)
《论语驳异》(王衡著):罗近溪谓“愈学而愈悦,如何有厌;愈教而愈乐,如何有倦;故不愠人之不己知者,正以其不厌不倦处”。此却说得好。《论语补疏》:《注》言“人有所不知”,则是人自不知,非不知己也。有所不知,则亦有所知。我所知而人不知,因而愠之,矝也;人所知而我不知,又因而愠之,忌也。君子不矝则不忌,可知其心休休,所以为君子也。《后汉儒林传》注引《魏略》云:“乐详字文载。黄初中,征拜博士十余人,学多褊,又不熟悉,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质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食。”毛奇龄《四书剩言》:《论语》“人不知而不愠”,《孔疏》原有十义:一是不知学,一是不知我。今人但知后说,似于本章言学之意反未亲切。何平叔云:“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其云“有所不知”者,言学有所不解也。“君子不怒”者,犹言“君子易事不求备”也。盖独学共学,教人以学,皆学中事。夫子一生祇学不厌,教不倦,自言如此(见《默识》节),门弟子言如此(见《公西华》节),后人言如此(见《孟子》),故首章即以此发明之。
编者按语
此本李充之说,《皇疏》取之,然实不如《朱注》之长。刘宝楠云:“教学之法,语之而不知,虽舍之亦可,无容以不愠即称君子。此注所云不与经旨应也。”
余论
《朱子语类》:人不知而不愠,自是不相干涉。己为学之初,便是不要人知,至此而后真能不要人知尔。若煅炼未能得十分成熟,心固有时被其所动,及到此方真能人不我知而不愠也。又曰:不愠不是大怒,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愠。此非得之深、养之厚者不能如此。鹿善继《四书说约》:说乐不愠,向非于人所不见之地有内省不疚之功,何以如此真切,如此超脱?此章是孔子自写生面,全重时习。盖本心难昧,未尝不知修持,祇转念易乖,学而易厌。时习则功夫无问,本体流行,深造自得,欲罢不能,说可知矣。张履祥《备忘录》:朱子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不知岂特为人忽易而已,甚者贱辱之,咎责之,怨恶之,无所不至。舜之于家,文于朝,孔孟春秋战国之世,一时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其孰能知之?当时而能不愠,岂非甚难?非甚盛德,何以履之而泰然乎?何义门《读书记》:此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同意,非谓世无见用者也。此对上说、乐十字,故云不愠。《中庸》对上“半涂而废”,故云不悔。《揅经室集》:“人不知”者,世之天子诸侯皆不知孔子,而道不行也。“不愠”者,不患无位也。学在孔子,位在天命。天命既无位,则世人必不知矣,此何愠之有乎?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者,此也。此章三节皆孔子一年事实,故弟子论撰之时,以此冠二十篇之首也。二十篇之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与些始终相应也。
发明
梁清远《采荣录》:《论语》一书,首言为学,卽曰悦,曰乐,曰君子。此圣人最善诱人处,盖知人皆惮于学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畅适,动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羡之意,而不得不勉力于此也。此圣人所以为万世师。
解说 “知”作“知道”讲的时候,首先可以与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释为“了解”。是说咱的才华、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赏识,得不到提拔重用,咱也不必郁闷,也不必生气上火,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心平气和,一如既往。这样的表现是合乎君子的修养的。孔子告诫我们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误会了别人。“知”还可以解释为“理解”。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确的主张,明明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赞成、不支持、不褒扬,有时还会招致些误会、曲解甚至诽谤、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生气,不抱怨,不恼怒,不颓废,不放弃,继续行善积德,探求真理,丝毫不在意自身的毁誉。这样的修养、德行,当然符合君子的品行。以上两层含义,是说的别人怎么看自己,我如何对待。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问题可能出在沟通不够。要主动多沟通、多交流,当然还要注意方法恰当。不被理解的时候,或许需要做些解释、疏通的工作,有时则需要耐心的等待,时间会证明一切。下面一层,是说自己怎么看别人、怎么对待别人。如果把“知”解释为“智慧”,“人不知”就是跟自己相处的人不聪明、不明智,脑瓜不灵活,怎么办?跟这种人相处,也不生气,给他以足够的尊重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