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仪望

更新时间:2024-10-30 00:45

宋仪望(1514年2月22日—1578年10月30日),字望之,初号阳山,晚号华阳山人,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八江乡江浍村南村)人,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明朝中后期官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正德九年正月二十八日(1514年2月22日),宋仪望出生于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母亲钟氏在怀孕宋仪望时,曾在夜晚做了一个祥瑞的梦,等到宋仪望出生时,满室都充满了祥瑞的光芒,这与她之前所做的梦完全吻合。母亲预感宋仪望将来必定非凡,绝非池中之物。当时,家中正遭遇流寇侵扰,家境日渐衰落。尽管如此,宋仪望在九岁时还是得以跟随私塾老师学习断句和诵读。仅仅过了一年,他就能背诵私塾里所有的书籍,让老师都自愧不如,主动让贤。于是,他又转投其他老师门下继续深造。

嘉靖八年(1529年),父亲建成了味琴楼,宋仪望就在墙壁上挥毫泼墨,写下大字,以此表达他团结宗族的志向,他的父亲已经看出他内心的志向所在。

嘉靖九年(1530年),曾任江夏知县的萧韶从京城返回故里,宋仪望便跟随他学习。萧韶在众多学生中唯独对宋仪望特别赏识,赞不绝口。宋仪望虽然主要学习儒家经典,但也很喜欢阅读秦汉时期的文章以及杜甫的诗歌。这一年,督学范永銮录取了宋仪望作为县学的生员。当时,县中的郭通元正在为女儿挑选夫婿,一见到宋仪望就认为他很不凡,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嘉靖十四年(1535年),郭氏嫁给宋仪望,此时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恰逢父亲去世,宋仪望哀伤至极,他拿出妻子所有的嫁妆,为父亲准备了丰厚的丧葬用品,就连那些家境富裕的家庭也比不上。

嘉靖二十五年(1548年),宋仪望参加江西乡试,考中举人第三十名。他回家后在母亲堂前拜谢,回想起父亲生前对他说过的话,不禁潸然泪下,母亲也被感动得流泪。

登科入仕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宋仪望考中进士,观政都察院,他将母亲接到京城奉养。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宋仪望被任命为吴县知县,于是带着母亲一同前往。到达吴县后,他首先调查了百姓的隐情和疾苦,发现权势之家得以免除差役,而普通百姓却饱受劳役之苦,其中尤以运输的差役最为沉重。于是,宋仪望效仿古代周公的井田制度,设立了专门的役田,根据劳役的轻重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补助,使得百姓不再因沉重的差役而陷入困境。

鞑靼敌军逼近京城时,朝廷商议派遣专官来吴县征收拖欠的税款,导致百姓人心惶惶,几乎要逃亡。宋仪望立即向知府报告,并提前采取措施,张贴告示安抚民心,使百姓情绪得以稳定。此外,他还倡导建立了义冢,禁止民间再进行火葬,这一举措使吴地的风俗为之一变。宋仪望还创建了子游祠,创立文学书院,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他亲自为学生们讲授知识,经过他指点的学生,往往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甚至官至高位。除此之外,宋仪望还致力于消除奢侈浪费、剔除弊政,为百姓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安宁,他的政绩为当地带来了长远的利益。因此,在考核他的治理成效时,百姓们纷纷为他树立了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召为御史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宋仪望被提拔为河南道监察御史。不久,宋仪望上书明世宗论及大将军仇鸾手握重兵,身处朝廷要害之地,却依仗外敌(指蒙古等外族势力)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完全不顾及作为臣子应有的礼节。当时仇鸾仗着明世宗的宠信而骄横跋扈,听到宋仪望这番话的人都吓得不敢出声。明世宗虽然内心偏向仇鸾,但也没有因此改变对宋仪望的看法(即没有处罚他),只是将他的奏章搁置不处理。不久之后,仇鸾死去,他的罪行被揭露,不仅自己被戮尸,还连累到妻子儿女也遭受刑罚。 不久,宋仪望上陈关于时政的十二点对策。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三月,宋仪望奉命巡视河东盐政,严格禁止了藩王宗室通过借贷牟利的弊端,并上奏请求考核群僚的贤能与否,其风纪严明,令人敬畏。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宋仪望请求开通桑干河直达宣府、大同的运饷之道,说:“河流发源于金龙池下瓮桥驿古定桥,会合众水,东流一千余里,进入卢沟桥。其间只有大同卜村有聚集的石头,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而没有超过五十里,水浅的地方仅二、三尺,上疏认为开凿非常容易。往日大同巡抚侯钺曾经乘着小船到怀来,经过卜村、黑龙湾,安全行驶没有什么担心的,又从怀来逆行,运载大米三十石到达古定河,足见便利漕运可以启用。”当时正在风行开挖运河,大概三十石可致一石。宋仪望奏章到,明世宗叫廷臣议论。兵部尚书聂豹(《明实录》作“都御史赵锦”)说:“河成后可便利漕运,同时可以制服敌人的骑兵。”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说:“道路太偏远徭役太繁重了。”于是下令不实行。这些事务处理完毕后,他因病请求辞官归乡,建造了象城山房,用来奉养他的母亲居住。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冬,宋仪望在病愈之后前往京城赴任,他掌管河南道并同时管理七道印鉴,与觐见明世宗并接受考察的官员关系融洽,其中多数人都因他的庇护而得以保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八月,朝廷下诏修复三大宫殿及午门,宋仪望奉命监督这项工程。他管理得十分严格,杜绝了浮夸浪费,严格把关钱财的收支,总共为朝廷节省了数万银两。有一个富商携带五千金来贿赂严世蕃,请求能参与这项工程,在严世蕃授意下,工部尚书欧阳必进竟然答应了富商的请求。然而,宋仪望坚决反对这一做法。于是,严世蕃和欧阳必进对宋仪望心生怨恨。工程竣工后,按照惯例,官员们应该互相馈赠以表谢意,但宋仪望却独自不遵循这一惯例,这使得严世蕃对他的怨恨更加刻骨。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宋仪望上疏列举了边疆事务的六个弊端和两个难题,并在言谈中涉及到了东南地区的情况,指出总督胡宗宪奢侈荒淫,误国害民;福建巡抚阮鹗贪婪无度,恶行昭著,请求明世宗严加督责并罢免他们的职务。于是阮鹗被逮捕。这两个人都是严嵩的私党,严嵩由是大为不满。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月,宋仪望升为大理寺右寺丞。

忤严谪官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宋仪望请求回乡养病,随即又遭遇母亲去世的丧事,他按照礼制在家守孝。此时,言官借着风霾等天象异变请求朝廷考察应对之策,严世蕃与欧阳必进商议要贬黜宋仪望。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欧阳必进迁官吏部,宋仪望于是以轻浮急躁之罪名,贬为夷陵判官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宋仪望升为霸州兵备佥事。在此之前,西宁侯宋天驯的船只在霸州停泊时,突然遭遇贼寇袭击,宋天驯惊慌失措之下跳入水中溺亡。宋仪望到任后,开始追捕贼寇,并彻底清除了他们的同党。此外,他还主持修建了涿州的城墙,阻断了贼寇的退路,使得他们在宋仪望任职期间,即便是白日也不敢轻易作恶,危害百姓。宋仪望还上疏请求豁免洪武年间遗留下来的养马逋税(即未按时缴纳的养马税),这一举措深得民心,人们更加感激和喜悦。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宋仪望转任大名兵备副使,在任仅六个月的时间里,就积累了八千两金子的军饷储备,足以应对军事需求。当时福建一带的倭寇日益猖獗,朝廷调任宋仪望为福建监军副使。宋仪望到任后,立即整顿军备,训练士兵,严格加强海防,提前做好防备工作。等到倭寇入侵时,他与总兵戚继光并肩作战,合力击败了倭寇,福建因此得以大安。每年科举考试,宋仪望都负责监考,他选拔的士子都很有才能,被誉为“得士”。宋仪望列出完善海防的事宜,明世宗下诏同意他的请求。

隆庆再谪

起初,宋仪望在河东巡察时,发现一名武将横行霸道,因强娶民女和私贩食盐等罪行被宋仪望依法严惩。隆庆二年(1568年),这名武将向杨博诬陷宋仪望。杨博听信谗言,在选拔官员的会议上提议罢免宋仪望的官职。但考功郎刘一儒却极力为宋仪望辩护,他说:“如果今天一定要罢免宋副使的官职,那么我宁愿先被罢免,否则我如何向公众舆论交代?”杨博无奈,只好将宋仪望的职务改为“不调”,即不调动其职位,也不晋升也不降职。消息传来后,宋仪望主动放弃了监军的职务,转而游览武夷山,通过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后来他回到南村,整修茅屋,灌溉园地,种植树木,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不久,宋仪望被杨博降了二级,贬为四川佥事。

隆庆五年(1571年)八月,宋仪望升为福建按察司副使,但还未上任,在十一月又转任福建提学副使。宋仪望认为国家颁布的法令广泛激励学官,主要目的是崇尚正学、引导正道。然而当时提学官们却一切以自己的意愿制定教条,只追求虚文,对实际没有益处。因此,他始终按照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卧碑(即规范生员言行的碑文)上记载的内容,逐条分析其意义,并颁布给众学生,他每到一处,对学生的评价都精准恰当,并且时刻以闽东地区的理学著作来辅助教育,士子们对他心悦诚服。妻子郭氏突然去世,宋仪望也生了病,于是立即解下官印回乡。

隆庆六年(1572年)十月,宋仪望升为福建右参政。

万历元年(1571年)三月,宋仪望因在道路上护送朝廷贡物有功,被提升为太仆寺少卿。九月,到达京城,又晋升为大理寺右少卿。

江陵荐用

万历二年(1574年)二月,张居正主持朝政,平素了解宋仪望的才干,提拔他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等府。原本的巡抚衙门设在姑苏,但宋仪望考虑到姑苏与该地区东西相距甚远,如果发生紧急情况,信息传递不便,难以及时应对。因此,他请求将巡抚衙门改建在句容。这样一来,平时可以居中调度,一旦有事则可以相机行事,进行防御。朝廷认为这个计划很合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从始至终,宋仪望都亲自记录下了这些经过。

宋仪望以前在吴县任职时,对民间的疾苦、吏治的弊端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到任后,他一切事务都力求宽大处理,但对于云间、金坛、溧阳等地那些隐匿赋税、将沉重负担转嫁给贫苦百姓的豪贵之人,却绝不姑息纵容。各郡县遭遇水灾时,他上书首先为吴县的百姓平均分配赋税和徭役,使得那些豪门大户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利用权势和诡计来逃避差役,百姓们仿佛获得了新生。当时江阴的盗匪猖獗,宋仪望便设立了保甲制度,整顿军队,约束海船活动,修缮武器,更换并安排合适的将领,对士兵进行严格训练。当芜湖发生盗匪抢劫官库的事件时,他迅速制定计划,成功消灭了这些盗贼团伙。

当时海疆局势紧张,但官吏和士兵们都忌讳谈论战事,唯独宋仪望与兵备使者王叔杲商议,加强士兵的训练和装备,整顿军备,严格赏罚制度。宋仪望又提议修筑城墙以防备未来的祸患,并沿着长江在铜陵、望江、青浦等县都修建了城墙。当倭寇的官吏突然来犯时,宋仪望传授了作战方略,各将领率领战船顺流而下,在黑水洋歼灭了这些敌人,俘获的首级和武器装备数不胜数。万历三年(1575年)十二月,捷报传到朝廷,明神宗赐予他白银和文绮作为奖赏,并晋升他为右副都御史,但巡抚的职务保持不变。

失宠江陵

起初,明神宗有诏为建文帝诸臣昭雪,宋仪望亲手书写诏书时感叹道:“建立良好风气的首要之事,应当从京城及其周边地区开始。而转变人心、维护政治教化之事,又有哪一项比这更为重要的呢!”于是,他在南京建立了表忠祠,用来祭祀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诚臣子,并命令有关部门春秋两季进行祭祀,不得中断。宋朝忠臣杨邦乂,是宋仪望的同乡,葬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因年代久远,墓地渐渐湮废,宋仪望为其整修墓地,装饰其祠庙以祀典他。前太常寺卿袁洪愈国子祭酒姜宝都不为张居正所喜欢,宋仪望却大力推荐他们,逐渐失去了张居正的信任。

万历四年(1576年)四月,宋仪望升为南京大理寺卿。

万历五年(1577年)十月,宋仪望改任大理寺卿。在此之前,有个姓伊的郎中(吴县人)曾去拜访宋仪望,但被看门人辱骂,便拒绝通报,伊郎中因此对宋仪望怀恨在心,到处散布诽谤之言。那些不愿宋仪望监督赋税征收的人,也纷纷附和。都察院没有详加调查,便牵连到了宋仪望。十二月,明神宗下令让宋仪望改任南京,宋仪望于是决定不再出仕,全国上下都为他感到惋惜。

晚年生涯

宋仪望致仕后,闭门隐居在南村,专心读书,有终老于此的意愿。过了几个月,他生病了。病中,他与友人谈到生死之际时说:“人死就死了,难道还要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的吗!”

万历六年十月初一(1578年10月30日),宋仪望因病在家中去世,终年六十五岁。临终前,他与亲朋好友程珩交谈,只遗憾自己没有完全报效国家以及所学未能完全实现,其他话都没有提及。官府将此事上报后,明神宗下诏令礼部官员为他举行祭祀,并命令工部按照旧例为他准备墓葬。

主要影响

政治

宋仪望历仕三十年,其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具体如下:

思想

宋仪望少年时代师从聂豹,是王守仁私淑弟子,又跟随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交游。王守仁能被从祀于孔庙,宋仪望出了大力。 宋仪望认为,王守仁的学说继承了孔子的正统思想。

关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宋仪望认为:“这是先生悟道后的言论。《大学》中已经谈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中庸》则专门论述了慎独。慎独,即是所谓的独知。程子说:‘有了天德就可以谈论王道,其关键在于慎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孔子门下的学问,专门讨论如何求仁,但当时的学者各有侧重,只有颜回在孔门中努力探求本心,直接领悟了仁道的全体,所以《易经》中的《复卦》说:‘有不善的言行自己未曾不知,知道了就不会再去做,颜回大概接近这样的境界了吧。’先生所说的‘致良知’,正是孔子门下传授心法的关键所在。为什么呢?因为良知是我们判断是非的本心,致良知,就是使我们的本心能够明辨是非,这样善与恶的真伪,就如同辨别黑白一样清晰,想要达到圣人的境界,除此别无他路。孔子说:‘道只有两种,仁与不仁。’不是这边就是那边。《大学》中所说的诚意,《中庸》中所说的慎独,都不外乎这个致良知。这是先生反复强调的学问,他自认为这是入圣的关键,确实如此。我们应当深思这些话。”

历史评价

胡直:①计公所自处者,必洒然矣。或谓望之有高气,值此必不复出。某谓望之笃志问学,其行止必不任气。以彼其才,尚望其俯从抑屈,发舒其所负,此当世之幸。若欲退托山林,与吾郡诸老长相戮力,以发明此学,则随所欲耳。固不当以高气不能屈抑者自主也。某居此,惟日事奔走,一岁在车马之间者十之七八。即有禹、稷之心,亦无日力以行,而况未尽禹、稷之心者乎?今所能者,惟无积案停狱,与属吏不敢为墨耳。闾阎之下,颇亦倾信。若谓仁意蔼然行于其间,则尚未也。精神亦似稍长。又幸杨朋石、邹继甫来此,得数会相切,亦奇遇也。(《与宋望之》)②若吾友阳山宋公,其可以末世之小局小知班乎?其又可令斯世遽夺斯人乎?惟吉盛时,贤萃道茂。蔚有我公,挺生其后。神颖出于天陶,贞槩植乎性就。承亲则寿母乐志,友悌则让逮群幼。弱龄鶱翮,佥属冠英。壮成甲第,岿为老成。制锦吴甸,惠训独殷。役田之设,其济也宏。寻登兰台,奋身许国。出案鹾政,罄洗黩墨。方斯时也,荫臣诡持邦衡,颐指中外。外镇淫刘以逞,寇攘益以榛塞。公惟峻节乔立,俨若松柏。掊击雄奸,摧抑巨慝。(《祭大理卿宋阳山文》)

张居正:公以大智大勇,诚心任事,当英主综覈之始,不于此时剔刷宿弊,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人?诸凡谤议,皆所不恤。即仆近日举措,亦有议其操切者,然仆筹之审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

王世贞:公于学能识其大,其为人气豪,不帖帖细琐,然内行特纯笃。(《大理卿宋公仪望传》)

曾同亨:然其伟度劲节敏识长才,人亦莫得而间也。善乎!胡公之罕譬也,曰:九万之翼莺斯所望重溟之渊,非满浍所拟;言公之高大,不可以小局小知追也。又曰:铜雀腾都越国,而不可以捕鼠龙渊,断蛟制虎,而难以羞臛;言公之高大,所以不得以小局小知者也。此足以概公矣。(《明故嘉议大夫大理寺卿华阳宋公墓志铭》)

轶事典故

忠愤之慨

有一天,宋仪望在阅读《宋史》时,读到秦桧杀害岳飞的事情,不禁怅然若失,长叹不已。他的父亲见状感到奇怪,便询问他。他回答说:“如果让我生在那个时代,一定会让岳飞饮血以报秦桧之仇。”他的父亲听后很高兴。另一天,他又在读《新唐书》时流下了眼泪,父亲再次询问他,他回答:“我读到裴度的表章中说:‘消灭贼寇则我们朝见天子就有希望,贼寇未除则我们归朝无日。’这是多么强烈的义气啊,因此我感动得流泪了。”他的父亲听后更加高兴,对钟氏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够效忠国家,为朝廷尽力,成为国家的耳目股肱之臣,可惜我老了,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

义举还榇

有一次,宋仪望去省城参加武试,同行的一位友人因仓促间躲避盗寇而不幸溺水身亡。宋仪望独自设法借贷,为友人办理了丧事,并亲自扶柩送葬。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宋仪望著有《华阳馆文集》十七卷、《华阳馆续集》二卷。

史料索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