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7 15:40
珠海市富山工业园是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2009年3月正式挂牌,2012年纳入国家高新区。
2009年1月8日,国务院批复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为此,中共珠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确定了珠海“4+4+1”的工业发展格局,珠海市富山工业园是其中四个重点发展的园区之一。
2017年7月1日上午,富山工业园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管委会领导班子任命决定,富山工业园管理体制调整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推动富山工业园加快成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富山工业园不再由斗门区管理,由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委托管委会对园区内经济事务和其他行政工作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园区经济指标纳入斗门区统计,财税收益归属斗门区支配。
2021年,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富山工业园管理机制再次进行调整。按照《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珠海市富山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斗机编〔2021〕2 号)文件相关精神,珠海市富山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变为斗门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
搭建数字化园区
探索搭建数字化园区和产业服务新模式,将园区企业的规模、产值、环保、安监等信息纳入其中,实现覆盖园区所有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双百”政策
在招商引资方面,园区紧把准入关,严格执行“双百”政策(一平方公里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值均须达到一百亿元),确保投资、产出、税收等重要指标的良好增长势头,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网格化治理
随着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不断建设发展,园区人口规模持续扩增、基层服务需求愈发多元。针对实际情况,珠海开展产业园区调研,在斗门区富山工业园成立全市首家工业园区综治中心,将居民社区治理理念嵌入工业园区。
富山工业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初步形成以方正科技、越亚半导体、杰赛科技为引领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凌达压缩机、格力大金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东方重工、格莱利摩擦、康恒环保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三大产业集群。
斗门区产业立柱项目共计9个,均落户或计划落户富山工业园;均为制造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77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总产值达566亿元,税收达21.92亿元。鸿钧7.2GW异质结新型高效电池、纬景储能、海四达6GWH储能等7个产业立柱项目,签约落户富山工业园。
经济指标
2023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24.4亿元,同比增长20.1%,较202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对斗门区增长的贡献率再居首位;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41.3亿元,同比增长31.5%,占斗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54.4%,较2022年提高7.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对斗门区增长的贡献率首居第一。
2022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3.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8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1亿元,同比增长75.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0.1亿元,同比增长108.4%。
2017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2.17亿元,同比增长14.21%;工业企业投资35.32亿元,同比增长56.71%;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 55.27 亿元,同比增长 27.92%。
2013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22.6%;实际利用内资116817万元,同比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8114万美元,同比增长1.4%;外贸进出口完成96330万美元,同比增长19%。
提升园区承载力
富山工业园围垦吹填项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在现有每天5万立方米吹填量的基础上,提升至每天10万立方米,为富山工业园的升级发展提供优质空间载体。
2023年,园区建成计容面积232万平方米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累计签约项目52个,出租率77.53%。
“富山”速度
2023年园区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实现新跨越,最快”成为园区发展的代名词,创造了6个最快的富山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速”、“最快的建设速度”、“最快的土地平整速度”、“最快的土地出让速度”、最快的拿地即开工速度”、“最快的自然要素保障速度”。
以西部生态新城为例,2017年起步区9个产城融合项目已完成投资4.1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7.08%。其中,富山新城科创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方案设计、桩基础设计等前期工作,高栏港区重点企业生活配套建设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与现场勘察等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富山新城工业园园区环境提升改造工程首期及起步区小学、幼儿园等全面动工建设,成为过去一年珠海园区加快补足短板,提升产城融合度的具体实践。
在富山工业园园建成的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学校,是在珠海的工业园区内首个达到市一流水平的示范性公办学校,主要解决园区职工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是改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一大举措,于2021年9月1日起建成投入使用。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两镇境内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74个文物景点中,既拥有环境优美,风光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沉积深厚的人文景观。
斗门镇自南宋起称潮居里,是历朝都司巡检驻地;民国时期是区公所驻地;1937年,珠海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小濠冲党支部在斗门镇诞生;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县政府曾暂迁于此;建国后,中山县八区、九区人民政府,斗门人民公社社务委员会驻地;建县之始,曾是县政府暂时驻地;1986年1月称斗门镇,镇政府设于斗门墟。斗门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御温泉渡假村、海拔581米,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气势宏伟的新金台寺、颇具旅游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南宋皇族后裔赵氏菉猗祠建筑群,形成了“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的独特旅游资源。接霞庄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30强,排山村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斗门旧街被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南门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锣鼓柜、煮菜茶、虾米糍、锅边糍、赵氏皇族祭礼、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先后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被评为省级中心镇、广东省旅游特色镇、珠海市名镇试点镇、珠海市宜居示范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生态乡镇。
乾务镇是一个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前临雾海,后枕乾峰”而得名,斗门县第一条开元自然村——高田村在镇内。清朝中后期,乾务镇曾隶属新会县、香山县。1950年,中山县第八区区政府设驻乾务,1955年,改称乾务区。1957年,撤区并乡,乾务区分为白蕉、荔山、乾务三个乡。1987年1月改镇建制。2003年,乾务镇与原五山镇合并,称乾务镇。乾务镇有“装泥鱼”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乾务飘色”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网山村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古村落。镇内设立了珠海市首个“民俗文化博物馆”,全镇16条村均建有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建立飘色队、佛家拳、醒狮队等民间艺术团体,成立摄影、书法、美术等民间艺术协会,成功打造乾务镇民间文化美食节品牌,现有国家、省、市、区级非遗名录10个,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国家级生态镇、广东省生态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广东省教育强区。
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园区地处南海之滨的“水果之乡”、“海鲜之乡”,两镇农业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蔬菜、无公害水产养殖为主,现有虾蟹、香蕉、水稻、蔬菜等20个农业基地,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初步形成。水产养殖是支柱产业之一,两镇水产养殖面积4.877万亩,镇内的青蟹、重衣蟹、基围虾、水鱼等水产品远近闻名。2014年,两镇水稻播种面积3.08万亩,总产量1.26万吨;水产养殖面积3.1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91万吨;水果种植面积2.77万亩,总产量1.90万吨。
幸福村居建设成效显著
乾务镇的夏村村、乾北村、网山村、虎山村,斗门镇的八甲排山村、南门村为市幸福村居示范村。乾务镇马山村,斗门镇上洲村为市生态村。乾务镇乾东村、乾西村、新村、石狗村,斗门镇大赤坎村为区幸福村居示范村。两镇依托资源优势和幸福村居创建工作,推进网山古村落生态游、夏村生态旅游、荔山黄氏大宗祠、南门村菉猗堂等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为11692元,农民参加社保实现全覆盖,缴费100%,缴费679元每月每人。两镇共有社区服务站、卫生站27个,各类景点12个,中小学17所,在校师生16050人。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西部生态新城建设的战略部署,富山工业园制定出台了《珠海市富山工业园产城融合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计划三年投资72.53亿元,全力建设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全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高地。
园区定位为广东省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发展目标为珠海市实体经济和工业发展重大平台。富山总体规划以“一核、三心、三轴”的结构,将园区设计为产、城、人融合的现代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