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2 22:19
永安关,作为湘桂边境重要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史上曾多次直接或间接受到战火波及。今位于湘桂交界今G76厦蓉高速两座路桥中靠近广西的那一座,坐标25°39′43″N,111°18′24″E,海拔约278米。周围尚残存有大量石墙遗迹,大部分用于围菜地以及铺路。关口沿G76厦蓉高速南缘往广西文市镇方向约600米处有两块道光年间的石碑,其一即为《永安各隘防堵江华瑶匪事平碑》。
据多方实地考证,永安关位于湖南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下坝洞村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北流村田洞铺交界处,由北部乌龟嘴、杉木岭与南部秀竹、小岩山对峙形成,附近海拔700~800米,隘121海拔500米。永安关是1934年11月末湘江战役期间,中央红军经过的最主要关口。2017年10月建成的G76厦蓉高速穿过了永安关,在此留下一座路桥。
永安关石碑位于永安关沿G76厦蓉高速南缘往广西方向约600米处,离高速公路约100米,坐标25°39′54″N,111°18′8″E,由立于1832年(道光12年)腊月廿日(碑文为证)的《永安各隘防堵江华瑶匪事平碑》(原文“瑶”为“猺”),和一座立于1841年(道光21年,碑文为证)的字迹模糊的小石碑组成,作为永安关古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研究永安关及清水关、雷口关、高木关的历史的重要资料。几年前周边还是块菜地,如今(2019年5月)已杂草丛生,以至于密铺着石头的古道成了寻石碑的唯一线索,当地甚至有人以为石碑已经被砸掉了。
清水关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斜水村上马山与湖南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沙田村清水塘交界处,坐标25°43′17″N,111°18′13″E,海拔约545米,位于永安关以北约6.6km处,过集全村(五里坪)去永安关,中间路程约13km。四座关口中,今仅有清水关仍保留有较为完整的石墙,但也几乎杂草丛生了。
1934年9月3日早,肖克(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作为长征的先遣队,为避开重兵把守的永安关,先佯攻永安关下的蒋家岭村,再经过清水关进入了广西境内,清水关因而有“红军万里长征第一关”的美誉。
2015年七八月间,北京电视台记者曾专程来清水关采访摄像,在清水关立牌。
雷口关位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水车镇东流村界牌上与湖南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下坝洞村交界处,坐标25°38′55″N,111°18′18″E,海拔约257米,位于永安关以南约1.5km处,过下坝洞新村去永安关,中间路程约有2.6km。今雷口关附近的石墙已悉数尽毁,基本上看不出其原貌了。
1934年11月26日至29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第3、第8、第9军团主力、第5军团部分以及军委二纵通过雷口关进入广西。
注:以下历史事件并非永安关的全部历史,永安关仍有大量史实等待发掘考证。
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道州(今道县)刺史、文学家元结作诗《贼退示官吏》记录了广西“西原蛮”武装暴乱,过永安关攻陷道县之事。
1131年(南宋建国后第4年)流寇曹成作乱,岳飞先自全州攻入灌阳,再经过此处进入湖南道县平乱,并开始在此设关,命名“永安关”,以希望湘桂边境永远安宁。
1649年(清顺治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满洲正红旗人爱新觉罗·勒克德浑在瓦解了南明对湖广地区的威胁后,乘胜南下追击至广西北部,接连两次击败了明将赵廉的进攻,拿下了全州。接着用计赚取了永安关,攻占了道州(今道县)。
1832年(清道光12年),江华县瑶族人赵金龙率领瑶民起义,广西巡抚祁贡率重兵镇压,并在附近留下了《永安各隘防堵江华瑶匪事平碑》至今。
1931年1月6日,邓小平、李明瑞领导的红八军(龙州起义部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余部及红七军(百色起义部队)过永安关,前往赣南中央苏区。(资料来源:新圩阻击战陈列馆)
1933年,来自今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的瑶王盘天保元帅率领瑶族起义军,在攻打灌阳县城的路上击退了埋伏在永安关的湖南省唐季侯民团的何湘大队的阻击,取得了义军的首战告捷。
1934年9月2日,肖克(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作为长征的先遣队,先佯攻永安关下的蒋家岭村,再避开重兵把守的永安关,而经过清水关进入了广西境内。
1934年11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主力、第3军团少部、第5军团部分及中央一纵队(又称“军委纵队” 、“”红星纵队”)通过永安关进入广西。(资料来源:新圩阻击战陈列馆)
2017年10月建成的G76厦蓉高速穿过了永安关。
2018年9月12日,桂林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再访永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