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23-06-26 14:26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始建于1978年元月,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其前身是1950年国家建立的6个大区性农业科研机构之一的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

历史沿革

1950年11月14日,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6个大区性农业科研机构之一。

1955年3月,中南农科所改组为华中农科所,隶属于农业部,主要服务湘、鄂、赣3个省。

1958年元月,华中农科所与湖北省农业综合试验站合并成立湖北省农科所,划归湖北省领导。

1978年元月,湖北省委将省农科所、省畜牧特产所和省蚕种场合并设立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2006年,湖北省政府依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组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8年10月农科院官网资料显示,农科院共有职工4735人,事业编制人员2823人,农工1912人。

职工中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463人,博士147人;专技二级岗16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77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省政府津贴专家23人;有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4人、第二层次16人。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农科院有28位专家成为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长。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游艾青杨自文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喻大昭、游艾青。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邵华斌、喻大昭、胡定金郝瑜邱正明别墅杜金平陈明新熊桂云胡兴明、游艾青、杨自文。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0月农科院官网资料显示,农科院下设10个研究所(中心),南湖、蚕桑等5个试验站。

农科院建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部级工程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产业基地。

依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组建的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下设11个分中心和江汉平原、鄂东南、鄂北和鄂西4个综合试验站。

研究所(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游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试运行)、农业部畜禽细菌病防治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试运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恩施稻瘟病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中地区小麦病害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湖北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湖北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中区域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武汉黄棕壤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站。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水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秸秆农业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高山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棉花育种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畜禽疫病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草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产品辐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产品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产品保鲜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国家与省部级科研平台:豫鄂皖低山平原农区综合试验基地(湖北省)、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长江流域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武汉分中心、农业部蚕桑良种繁育基地(湖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武汉砂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部食用菌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业部棉花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长江流域)、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诺沃巢星创天地;湖北省农药及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蚕种质量检测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及辐照研发推广中心、国外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甘薯资源创新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猕猴桃等浆果类果树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湖北省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星创天地。

种质资源

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华中)

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华中)于2002年建成并由农业部批准,是唯一一个建立在华中的国家级资源圃。

截至2018年4月,资源圃占地面积6.67公顷,建有道路、护坡、围墙、排灌、生产用房、温室等基础设施,圃内设有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生理生态检测系统、病虫测报及预警系统等相关设备,室内有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系统、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13台套。

截至2017年底,收集保存牧草种质资源3000余份,合格上交入国家库2300余份。

北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

北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于2008年建成并由科技部批准。

截至2018年4月,资源圃占地面积1.67ha,建有道路、护坡、围墙、排灌、生产用房、温室等基础设施,圃内设有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生理生态检测系统、病虫测报及预警系统等相关设备,室内有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系统、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13台套。

截至2017年底,收集保存牧草种质资源463份,是华中地区最丰富的牧草基因库之一。

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

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于1986年建成并由农业部正式授牌,2003年和2014年农业部再次分别投资190万元和671万元进行改扩建。

截至2018年4月,资源圃占地面积7.7ha,建有道路、护坡、围墙、排灌、生产用房、防鸟网、抗虫评价网室、隔离检疫网室等基础设施,圃内设有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生理生态检测系统、病虫测报及预警系统等相关设备,室内有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系统、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30台套。

截至2017年底,收集保存来自中国18个省市及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的梨种质资源1055份,分属杜梨、麻梨、豆梨、砂梨、西洋梨、白梨、秋子梨、新疆梨8个种及其杂种,其中砂梨及其杂种929份,是世界上最大的砂梨基因库。

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

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2010年经农业部批准,总投资400万元,2015年6月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截至2018年4月,资源圃占地总面积120亩。共收集保存猕猴桃属植物51个种和变种,120个选育的猕猴桃品种(系),6万余株杂交材料和群体,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基因库。

湖北省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湖北省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于2009年由湖北省科技厅立项,属于自然科技资源平台,依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承担建设。2010年8月建成,并通过互联网络对外开放。

平台实物信息来自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截至2018年4月,平台共享的资源信息与实物数量达到了2.15万份,其中70%以上为湖北地方种质资源和1500多份非洲资源。平台资源信息按照国家统一描述标准全部录入,信息平台能实现资源一到多项关键字段查询。

通过平台资源实物共享程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资源公益性实物分发累计完成9400份次以上,有力促进了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依托单位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是湖北省唯一的地方种质资源中期库,也是农业部最早批复建设的三个省级中期库之一。

截至2018年4月,中期库建设有资源保存库1座,建设面积为808平方米,设计保存种质资源能力为7-10万份,还建设有各类仪器齐全的资源鉴定评价分子实验室两个,设施面积近500平方米。常年保存有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大麦、高粱、谷子、荞麦、籽粒苋、棉花、牧草和蔬菜类等100多种作物共3.3万份种质资源。

中期库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农艺性状鉴定、特性(品质、抗性)鉴定分析和入库保存,其中编入国家种质长期库作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的有9000多份。

湖北省桑树种质资源圃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始建于1982年。

截至2018年4月,资源圃占地20亩,保存有神农架野生资源110份,地方资源94份,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安徽、广东、广西、重庆、江西、山东、湖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引进桑树种质资源300余份,共计近500余份,包括10个桑种1个变种,分别是鲁桑、白桑、广东桑、华桑、长果桑、长穗桑、蒙桑、山桑、瑞穗桑、鸡桑、鬼桑等11个桑种其中包括长穗桑、鸡桑、蒙桑、瑞穗桑等珍稀桑种质资源。

资源圃在华中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神农架桑资源的最大保存圃之一。2015年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批准为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华中分圃。

华中药用植物园

华中药用植物园隶属于湖北省农科院的华中药用植物园,始建于2001年,地处恩施市新塘乡下坝村长岭岗,海拔1680米。

截至2018年4月,植物园占地面积1688亩。园内以恩施州及武陵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为主,完成引种保育适合高山栽培的药用植物1600余种,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8种。按其生态习性和适生环境,建成了药用植物草本区、木本区、藤本区、珍稀濒危区等8个保育研究区和13个种质资源圃。

科研成就

项目论著

据2018年10月农科院官网资料显示,农科院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12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0项,育成鄂中5号、广两优272、湖北红鸡等动植物新品种201个。“十二五”时期,落实科技经费8.8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承担了一批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主持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17年,农科院共承担科研项目981项,落实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4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18%和181%。培育的巨2优60鄂麦006等11个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E两优186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品质达到国标二级。1个疫苗获农业部新兽药证书。制定标准26项,申报专利和品种保护权14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9项,新品种权授权6项,发表论文494篇。

“豫鄂皖低山平原农区综合试验基地(湖北省)建设项目”首获2018年农业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专项资助,总经费2941万元,全国仅有4家省级农科院获得。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34项,其中主持项目1项,总经费4641.7万元。获国家基金资助项目16项,资助经费达530万元,资助项目数量与经费创历史新高。

科研获奖

据2018年10月农科院官网资料显示,1987年湖北省设立省科技进步奖以来,全省农业领域的3项科技进步特等奖,农科院为其中2项的主要完成单位。

“十二五”以来,农科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百余项。其中,1项成果以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全国仅颁奖20项),每年至少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奖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6个,农业部认定超级稻品种2个。获得专利授权257项,是“十一五”的6倍。

2017年,农科院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有10个以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获省级科技奖,其中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技术推广奖2项),此外,还以第二完成单位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农用杀菌剂的创制及其应用。

科技服务

2017年,农科院共组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37项,推广和科技服务面积达到5386万亩。

农科院共完完成转化科技成果15项,成果转化及技术服务协议金额3151万元。“鄂麦006”以150万的价格刷新了湖北省小麦品种转让新纪录,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巨2优60”、棉花杂交新品种“鄂棉zy6”分别以120万元、75万元成功转让。以技术总承包方式与潜江市政府签订虾稻科技合作协议技术服务费达300万元。

农科院重点建设了6个重点示范基地,实施36个重点扶贫项目,通过扶智、扶能,产业带动2517户贫困户脱贫。继续参加“616”工程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执行帮扶项目14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驻点帮扶活动,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院领导带队开展了11次帮扶活动。

学术刊物

湖北农业科学》(半月刊)创刊于1955年,上下半月分别于每月10日、25日出版。

《湖北农业科学》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优秀精品期刊”。

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最高层面“双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行列(全国同类同级期刊中仅此一家);被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文化传统

院徽突出省农科院“创新”“绿色”核心理念。以圆形结构为基础,有内外两圈。外圈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英文全称构成。

内圈上部以湖北地标黄鹤楼作为图形要素,以湖北地图作为背景,体现了农科院地处湖北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也体现了农科院面向湖北和全国,“建一流强院”的发展定位;内层下部由稻穗、麦穗、河流、田野、院英文简写构成,以色彩和线条的融合,勾勒出农科元素,展现了省农科院“情系三农”的情怀。

院徽由深绿、浅绿和黄色组成。深绿,象征严谨和理智;浅绿,象征活力和希望;金黄,象征阳光和丰收。绿色黄色的结合体现了农科院通过科技创新,开拓进取,为湖北“三农”发展贡献力量。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晓洪

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杰

副院长:余锦平

总农艺师:胡定金

副厅级非领导干部:夏贤格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