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

更新时间:2024-11-01 19:18

陇南市,古称“武都”,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区域,东接陕西,南通四川,介于东经104°01′19″~106°35′20″、北纬32°35′45″~34°32′00″之间,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2023年末,陇南市常住人口234.22万。截至2023年6月,陇南市辖1个区、8个县,市政府驻武都区。

历史沿革

陇南市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是秦人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元厚重的历史文化。

秦代,置武都道。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属凉州刺史部。汉末,曹操分司州、凉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属雍州。

三国时期,武都郡是魏、蜀两国的边界。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攻取武都、阴平二郡,自此武都郡为蜀所据,直至蜀国被晋所灭。

东晋、南北朝时期,陇南境内先后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兴、阴平5个胡人政权,称为“陇南五国”。西晋元康六年(296年),氐族首领杨茂搜建立仇池国。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北魏拓跋焘封羌人梁弥忽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县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仇池国灭亡后,氐人杨文德建立武都国。南朝宋元徽五年(477年),武都王杨文度被北魏军所杀后,南朝刘宋政权封杨文弘为武都王,退守武兴(今陕西略阳),后改武都王为武兴王,建立武兴国。同年,北魏灭武都国时,杨文度之叔杨广香助魏军杀杨文度,受封为阴平公,后南齐承认杨广香为阴平国之主,都阴平(今文县)。

隋唐时期,陇南地区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唐代于陇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宝应元年(762年),吐蕃攻占陇南。咸通年间,唐收复武州,更名阶州,咸通七年(866年),收复成州。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大将王韶打败吐蕃,收复陇南,吐蕃据有陇南前后共311年。宋末,陇南为宋、金两国边境,战争频繁。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金大举攻宋,破凤州、大散关,朝廷命大将吴璘据守陇南。吴璘之子吴挺与西夏缔盟,共同攻金。开禧二年(1206年),吴挺之子吴曦叛宋,以阶、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权,后宋军将士杀吴曦,4州归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陇南。

元代,于礼县置礼店蒙古军元帅府,后更名为礼店文州番汉军民元帅府,在河州设吐蕃宣慰司。

康熙年间,陕甘分治,今陇南境均属甘肃布政使司。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升为直隶州,领文、成二县,辖今武都区、文县、康县、成县、舟曲县和宕昌县南部境;同年,徽州降州为县,与礼县、两当县同属秦州直隶州。期间,西和县仍属巩昌府。雍正八年(1730年),岷州卫改称岷州,属巩昌府,今宕昌县大部为岷州辖。

民国二年(1913年),阶州直隶州改为武都县,并分置出西固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从武都县分设永康县,后改称康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将甘肃省划分为七个行政督察区,除西固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岷县)外,今陇南境内诸县均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天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成立甘肃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公署驻武都县),成县、文县、康县、西固县改属武都。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西北局在西安组建武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陕甘宁边区甘肃行政区。

1958年4月,撤销武都专区。

1961年11月,恢复武都专区。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66号,将武都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武都县迁至成县,更名为陇南地区。将天水地区的西和县、礼县划归陇南地区;将天水地区的漳县和原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陇南地区辖成县、康县、文县、武都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共9县。

2004年1月11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陇南地区,设立地级陇南市,武都县改为武都区。陇南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武都区城关镇。陇南市辖原陇南地区的成县、文县、宕昌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和新设立的武都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5月,岷县划归武都专区。

1954年,西固县治迁宕昌,并改名为宕昌县。

1956年,礼县、西和县、成县划归天水专区。

1985年5月,武都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武都县迁至成县,更名为陇南地区。

2004年1月,武都县改为武都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陇南市辖1个区、8个县:武都区康县文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199个乡镇(街道),市人民政府驻地武都区江北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甘陕川“金三角”地带,介于东经104°01′19″~106°35′20″、北纬32°35′45″~34°32′00″之间,北与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接壤;南抵四川盆地,与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平武县和阿坝州九寨沟县毗连;西依甘南高原与迭部县舟曲县和定西市的岷县;东接秦巴山地,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和宝鸡市凤县为邻。全市东西长约237千米,南北宽约230.5千米,总面积278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陇南市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地形的过渡带。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的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陇南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陇南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千米,宽数十千米,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千米,宽不过1千米。

陇南市周边山峰: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之大拉梁和岷峨山,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候

陇南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北亚热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4℃,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暖温带包括全市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中温带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武都区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年最低气温在-20℃以下。

水文

陇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千米;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千米;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千米;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千米,大小河流共3760条,年径流总量279亿立方米,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0.5条。

陇南市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千米,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千米。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等两县一区,境内流程229.5千米,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千米。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107.3千米,年径流量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040平方千米。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33°~34°之间,同属1月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4县,境内流程205.6千米,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569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陇南市是甘肃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境内江河众多,水量充沛,仅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条,且落差集中,季节变化小,开发效率高,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水资源富饶,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4条,水资源总量14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260.42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开发潜力巨大。

陇南市又是甘肃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资源总量达14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肃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国人均水量(约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植物资源

陇南市是甘肃省珍稀濒危植物分布最集中地区,自然生长高等植物约140科820属2500多种,列入国家、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6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绿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水杉、独叶草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秦岭冷杉、麦吊云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独花兰、白豆杉、金钱松等21种。全市有林地面积2714.35万亩,森林覆盖率45.27%,全市草原面积264万亩,草原植被盖度值93.94%。两当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38%,植被覆盖率89%;康县森林覆盖率达70.45%。

动物资源

陇南市野生动物种类占甘肃省的一半以上,珍稀陆生兽类约7目28科8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扭角羚)、金钱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藏酋猴、猕猴、黑熊、鬣羚、毛冠鹿、豹猫等。珍稀鸟类约16目43科280种,其中有朱鹮、绿尾虹雉、金雕、雉鹑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蓝马鸡、红腹角雉、红腹锦鸡、勺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陇南市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陇南市被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宝贝的复杂地带”,境内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34种,矿产地450多处。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5种(不包括伴生矿产),矿产地301处,开发利用的22种。铅、锌、金、锑4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名列全省第一位。重晶石、硅石、方解石、石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等5种非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列。

陇南市开发有三大成矿带:一是横亘西和、成县、徽县等县、东西长85千米,南北宽7千米~22千米,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的西成铅锌矿带。二是西和崖湾锑矿带,金属储量14.9万吨,占全国8%,储量居全国第三。三是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的黄金矿带,黄金储量70吨以上,是甘陕川“金三角”矿带的核心地区,为甘肃省重要的采金基地。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末,陇南市常住人口234.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9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10%,比上年末提高1.61个百分点。全市出生人口1.87万人,出生率为7.89‰;死亡人口2.46万人,死亡率为10.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1‰。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陇南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等30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陇南市地区生产总值602.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329.3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2:26.1:54.7。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7%、28.9%和54.1%,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477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75.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9.1%。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陇南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八大类商品呈“五升三降”态势,食品烟酒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上涨0.2%、1.7%、2.5%、1.7%、2.3%;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2%、0.1%、1.9%。

第一产业

2023年,陇南市粮食种植面积357.9万亩,比上年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48.6万亩,比上年增长4.9%;蔬菜种植面积59.1万亩,比上年增长7.0%。全年粮食总产量92.7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夏粮产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2.9%;秋粮产量56.7万吨,比上年增长3.3%。蔬菜产量92.7万吨,比上年增长8.2%。

2023年,陇南市中药材产量23.0万吨,比上年增长13.9%;油橄榄产量5.5万吨,比上年增长15.2%;核桃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28.6%;花椒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8%。

2023年,陇南市肉类总产量8.3万吨。年末牛存栏14.8万头,比上年增长4.6%;猪存栏56.4万头,比上年下降2.6%;羊存栏27.5万只,比上年增长9.2%;家禽存栏617.8万只,比上年增长9%;兔子存栏55.2万只,比上年增长558.1%。牛出栏5.4万头,比上年增长5.7%;猪出栏82.3万头,比上年增长8.1%;羊出栏20.7万只,比上年增长12.5%;家禽出栏499.9万只,比上年增长6%了;兔子出栏276万只,比上年增长356.7%。

第二产业

2023年,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中外合资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2%。分门类看,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1.0%;采矿业比上年增长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0.6%。

2023年,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208.1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医药制造业完成8.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6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利润总额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利润总额6.0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2023年,陇南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02个。

第三产业

2023年,陇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6亿元,比上年增长9.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9.2%;餐饮收入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比上年增长30.8%,服装、鞋帽、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35.9%,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37.2%,饮料类比上年增长39.9%,烟酒类比上年增长83.9%,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1.1%,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31.7%,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48.8%,汽车类比上年增长5.0%,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下降31.0%。

2023年,陇南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9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3.8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进口258万元。

2023年,陇南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税收收入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增值税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企业所得税1.8亿元,比上年下降3.8%;个人所得税0.5亿元,比上年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

2023年,陇南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国有投资比上年增长13.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5%;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41.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1.7%;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0.1%;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5%。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3%,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5.9%。基础投资比上年增长11.3%,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比上年增长55.5%;卫生和社会投资比上年增长2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上年下降19.5%。

2023年,陇南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9878.44万元,比上年增长98.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7641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13496.82万元、联通业务总量25840.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42900万元。

2023年,陇南市累计接待游客3640.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2023年末,陇南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外汇存款280万美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1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65.5亿元,比上年下降19.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中长期贷款7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短期贷款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5.3%。

2023年,陇南市实现保费收入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6.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6%;人身险保费收入11.99亿元,比上年下降1.71%。全年赔付支出7.91亿元,比上年增长42.36%。其中:财产险赔付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67%;人身险赔付3.19亿元,比上年增长66.48%。

交通运输

综述

陇南市构建“一廊、一圈、两中心、多直联”综合交通网主骨架,“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成为甘陕川结合部新的交通物流枢纽。

公路

2023年,陇南市境内公路2690条,其中普通国道5条、高速4条,普通省道39条、县道49条、乡道182条、村道2411条。通车总里程19468.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4.85公里、一级公路2.6公里、二级公路939.94公里、三级公路1235.11公里、四级公路16117.12公里、等外公路528.61公里。全年全市营运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为3778.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73%;旅客周转量为240347.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8.92%;全年全市营运货车完成公路货运量为2187.49万吨,比上年增长7.59%;货物周转量624685.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94%;全市营运车辆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648720.4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12%。

截至2022年,陇南市全面建成兰海高速(陇南段)、十天高速(陇南段)、两徽高速及成武高速,武九高速实现区间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44.8千米,位列全省第二。现有武九、景礼、康略、和昌4条在建高速,总里程为217.6千米。正在积极推进两水至九寨沟、康县王坝至阳坝、成县至天水、余家湾至凡昌高速等重点项当前期工作。

铁路

截至2018年末,陇南境内建有兰渝铁路、宝成铁路,规划有天平铁路南延线、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合作至哈达铺至徽县铁路。

兰渝铁路于2017年9月30日全线通车,陇南境内有222千米,设有陇南站、宕昌哈达铺站。2022年,陇南站完成旅客发送任务72.3万人,日运送旅客最高达7500多人次。正在新建天水至陇南铁路,全长208.2千米,全线设站18处,设计时速160千米/小时,项目概算总投资245.3亿元。

航运

截至2015年底,陇南港有白龙湖、碧口2个港区,内河通航水域分别为白龙江航道、白水江航道、让水河航道,航道总里程194千米,均为通航航段。陇南港口共有码头25座、泊位31个。

其中,白龙江汉王至曲水湾136千米航道,中庙至罐子沟16千米航道Ⅵ级;白水江关头坝——玉垒16千米航道Ⅵ级;让水河范坝—河口段24千米航道Ⅵ级。截至2015年底,陇南港口共有码头25座、泊位31个。

根据《甘肃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陇南港规划增建码头,建设白龙江碧口库区航运工程,努力实现白龙江主要区段通航。

航空

截至2018年3月,陇南有支线机场1处,规划有通用机场3处,风景区起降点4处。

陇南成县机场于2018年通航运营,开通航线9条,通达北京、上海、深圳等13座城市,航线里程达到3.8万千米。2022年,完成运输起降2904架次,旅客吞吐量19.0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8.8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末,陇南市学校总数2116所(含教学点671个),教职工35290人。其中,专任教师33103人。在校学生数49504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15254人、初中生107986人、高中生55280人、中等职业学校15504人、幼儿园87182人、陇南师专8757人、陇南开发大学46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100%、99.94%、96.21%。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5万人,比上年增长0.77%;初中招生3.73万人,比上年增长1.82%;小学招生3.49万人,比上年增长4.59%。各类普通高校在陇南录取20496人,比上年增长8.9%,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504人,比上年下降16.8%。

文化事业

2023年末,陇南市共有国有文艺院团6个,全年演出1041场,观众达154万人次;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达96.29万余册;全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16个,其中:博物馆7个,纪念馆9个;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8处。截至2023年底,博物馆纪念馆藏品数量17132件/套,其中文物藏品数量15461件/套,一级文物144件/套,二级文物453件/套,三级文物1575件/套。全市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8.21%和98.57%。

体育事业

2019年,陇南市累计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00多场次,直接参与群众30多万人次。新增成立单项体育协会10个、晨晚健身站点50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1人,全市现有市县两级体育协会76个、晨晚健身站点1364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758人。组织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4枚。

医疗卫生

2023年末,陇南市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445个。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11个、中医院8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疾控机构10个、中心血站1个、乡镇卫生院2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村卫生室3172个、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所)3个。拥有病床位21563张,共有卫生人员223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272人、其他人员6063人。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5897人、注册护士6971人、药师(士)665人、技师(士)987人、其他1752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末,陇南市发放失业保险222人,比上年下降35.4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60550人,比上年下降0.3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7009人,比上年增长5.8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7655人,发放低保金2.05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9829人,发放低保金8.29亿元。

历史文化

人文

陇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多民族的聚居地。境内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出生在陇南仇池山。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在礼县、西和一带。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汉、藏、回、古氐、羌等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秦陇文化、巴蜀文化、汉族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陇南地域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色。

先秦文化

陇南是秦人的发祥地和摇篮,早在3000多年前,秦始皇的祖先在这里牧马狩猎,开化拓土,始国东进,最终雄霸中原,一统神州。礼县西汉水流域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秦帝国建国的初创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初,礼县大堡子山春秋初期秦公陵墓的抢救性发掘与研究,确证今礼县东北部西汉水上游地区即是《史记》记载的从商末至春秋初期约400年间秦人的先世嬴姓部族与早期秦国的活动中心——西垂(西犬丘)之地,也是秦第一都邑和第一陵区所在地。

三国文化

陇南是三国古战场,三国文化在这里集聚,先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大战于陇南,屯兵祁山堡、巧设空城计等皆出于此;后姜维九伐中原,兵困铁笼山等经典战役及邓艾偷渡阴平都发生在陇南境内。陇南是汉魏主战场,祁山堡又是其后方大寨,三国文化在此形成与传播,礼县祁山武侯祠又称武侯庙,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建,系全国现存规模较大而完整的9座武侯祠之一。

氐羌文化

陇南是古氐羌文化发源地之一。《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叠山属甘肃南部,与岷山相接;宕指今陇南市宕昌县,与岷江相近。根据《魏书》及《周书》记载,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都城就在今宕昌城关旧城。《武都县志》记载:“陇南武阶,古为白马氐人聚居之地。”南北朝时期氐人先后在陇南境内建立了仇池国、武都国、阴平国、武兴国等地方政权。迄今在文县铁楼藏族乡和石鸡坝乡十八个白马人山寨传承和保存着丰富和独特的藏族文化,被学者称为是罕见的民俗文化大观园和氐文化的活化石。

白马人是古代白马氐族的后裔,是陇南特有的部族。白马氐族群分布在甘肃、四川两省,但对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最好的是文县铁楼藏族乡、石鸡坝乡和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的傩文化。

红色文化

陇南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域最广的地区之一,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留下了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等众多革命旧址、遗迹和革命文物。习仲勋等老一代革命家在国民党队伍中进行秘密斗争实践、探索在旧军队中发展党组织、领导发动“两当兵变”。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数量众多、价值重大,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885件套,主要收藏于全市九县区纪念馆。

非遗文化

截至2023年,陇南市非遗列入县(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86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3个、市级267个,成功申报市级以上传承人279名。

乞巧节

乞巧节风俗是中国古代的活化石。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西和、礼县一带都会举行规模盛大,持续时间七天八夜的乞巧民俗活动,为世所罕见。整个乞巧过程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等环节。2008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武都高山戏

武都高山戏又称高山剧、“演故事”等,是在武都当地民间说唱、歌舞表演、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孕育、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汉族特色剧种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池哥昼

文县傩舞池哥昼是流传于文县城西3千米白马河(俗称达嘎河)流域,此地也是古白马氐人的后裔白马藏族聚居区。其最具特色的傩舞“池哥昼”,活动场面庄重热烈,既有神秘的民俗气氛,又充满浓郁的娱乐色彩,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两当号子

两当号子自古有“陇南乐府”的称号。主要流行于嘉陵江以南林区深处的站儿巷、云屏、广金等乡镇,曲体结构当前流行的有一段体、两段体和三段体。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是西和麻纸是出产于甘肃西和县的手工纸产品,纸质柔韧、耐磨抗损、手感绵滑、极富弹性,适宜于创作仿古书画,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和“千年寿纸”。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

陇南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0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908处。全市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0处,其中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当兵变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共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528件(套)。全市有各类革命纪念馆9个,实现九县区全覆盖。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陇南市共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4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7家(居全省第二)、3A级景区21家、2A级景区5家;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5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

地方特产

特色产品

特色美食

陇南市人民依托多样化的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品,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物质,创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各色小吃争奇斗艳,主要有武都洋芋搅团、面皮、米皮、康县面茶、罐罐茶礼县热面皮、徽县清真九碗三行子、成县油茶麻花、两当莜面窝窝、宕昌红军锅盔、文县豆花面、咂杆酒西和杠子面西和锅盔等。此外还有烤羊肉串、玉米面面鱼、柴火鸡、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荞粉、面茶、炕包、荞面叶子、地软耳包子、麦仁酒、荞面、苞谷面饺团、洋芋丝饼饼、韭菜扁食、豆花子、肉夹馍、烧烤嫩玉米、麻辣洋芋粉、鸡汤刀削面、橄榄油拌洋芋、嫩玉米面饼、煎饼卷青椒洋芋丝、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汤、面疙瘩等。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李希,男,汉族,1956年10月生,甘肃两当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陈红军,1987年3月出生于陇南市两当县张家乡,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步营营长。2020年6月,在对外军事斗争中壮烈牺牲。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