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新时间:2024-08-07 10:36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下设5个系:生物科学系、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应用化学系、生物信息系,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的核心依托单位;有 14个研究所、室、中心, 全年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科技三项经费项目数居全校前列。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9人,其中93.9%具有博硕士学位。正高级职称(研究员、教授等)25人,副高级职称57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67人。有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农技推广标兵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海西产业高地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外专百人” 专家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福建省特支双百计划人才2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3人、福建省教学名师2人。

学科建设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生物工程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态学与生物学分别进入B+档与B档。

办学成就

学院以科研支持教学,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其中科研经费及研究平台为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条件与经费支持。据统计,近三年本科生选题来自于115项科研目,共投入科研经费80余万元。在硬件条件得到充分支持及各位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在科研创新上有了长足发展,截止2007年11月,在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学院共获得13个奖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6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学院共获得15个奖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学院于2005年成立数学建模兴趣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省、国家和国际各级数学建模竞赛。截止2008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荣获省级以上数学建模竞赛奖项10项,其中国际数学建模(交叉学科)竞赛三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然3项、成功参赛奖1项。学院积极组织参加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展示学院大学生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学改革的成果。

截止2007年底,荣获省级以上英语竞赛奖项10项,其中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然1项、三等奖2项;全国英语竞赛福建省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然1项、三等奖2项。

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60多项,总经费4500多万。其中一大批青年教师也申请获得了国家级项目,预示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近三年,生命科学学院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排名第五)、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1项排名第二)、三等奖2项,鉴定验收成果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通过省部级作物品种6个,发表论文 300多篇,居全校前列。

本科生教育

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师资力量及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办好以上本科专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生物技术以郑金贵教授、何水林教授、祁建民研究员、甘纯矶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生物科学以林文雄副校长、陈伟教授、魏道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微生物学以关雄教授、谢宝贵教授、林占熺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生物信息学以吴为人副院长、王宗华研究员、何华勤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化学生物学李清禄教授、何海斌教授、苏金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各系教学骨干做好各专业本科教学。

在本科生教育上,通过院系领导听课制;教师教学督导制;质量跟踪监控制班主任的协管制;本科生的导师制;科研服务教学制等制度达到全员育人以保证教学质量。

学院注重创新与强化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执行3+1模式,课程体系设计执行6+X模式;注重建设大学生基础学术平台、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平台、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等教育创新平台,通过加强闽台合作不仅体现区域特色,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为做好本科生实习工作,锻炼学生个人能力,“十五”期间,学院重点建设了生物科学创新实践基地,生物技术实习基地,生物工程实习基地,生物信息创新实践基地,化学生物学生产实习基地等一批校内实习和实践训练基地。

同时还与地方、公司共同建设了13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实践训练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开设专业

生物学理科基地班(本科)

2000年开办,提前批招生国家理科基地班,国家特色专业,依托生物科学系,学科基础:生态学博士点、植物学博士点、发育生物学博士点等;

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学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能力及在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胜任生物学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生物学人才。本专业属于国家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实行滚动分流的培养机制。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毕业生适宜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就业,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

1997年开办,依托生物技术系,学科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细胞生物学博士点、遗传学博士点。

培养具有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人才。生物技术的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较好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前沿,具备从事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有关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且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就业,特别适合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方向)

2004年开办,依托生物工程系,学科基础:微生物学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开办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尤其是微生物工程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旨在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能在微生物工程、工业、医药、食品、农业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就业,从事与微生物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信息学(本科)

2004年开办,依托生物科学系,学科基础: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化、英语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语言与算法、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等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对复杂的生物学数据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并初步掌握生物信息学数据开发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生物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生物信息科学领域的教学、研究、技术开发或信息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本科)

2008年开办,依托生物工程系,学科基础:微生物学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在医药卫生、食品、环保、生物技术及制品等部门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现任领导

陈建辉:党委书记

秦源:院长

刘强:党委副书记

何华勤:副院长

孙淑静:副院长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