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更新时间:2024-07-03 09:12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是福建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该校是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881年(清光绪七年),美国传教士麦铿利、武林吉创办英华书院,校址在仓山池后弄地区。

1906年,分立道学班(1942年改称福建神学院)。

1923年,书院改名为福州鹤龄英华中学。

1927年6月,校名前加“私立”二字,改称私立福州鹤龄英华中学。

1928年,高中部迁入望北台,原址设为初中部及预科部。

1940年,取消预科部,另设英华小学。

1938年5月至1939年4月,学校陆续迁至顺昌县洋口镇。

1945年8月,学校迁回福州原址。

1904年,传教士程吕底亚在美以美会于洛杉矶召开的常委会上呼吁在中国南方建立一所女子学院,并成立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

1907年,华南女子大学董事部成立。

1908年2月,开设中学及师范班作为大学预科,定校名为“华英女学堂“。

1914年,学校迁入仓山岭后,校名改为华南女子学校,分设大学、中学两部。

1924年,中学部取消初中,只设高中,定名为“华南女子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1928年,华南女子大学因不符合大学须有三个及以上学院的规定,更名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大学附中相应地改名为学院附中。

1938年6月,华南女中随学院迁至南平县黄金山。

1945年,学校迁回福州。

1864年,英国安立间教会(中华圣公会)在乌石山创办女子学校,初无正式校名,通称“安立间女学堂“。

1878年8月,传教士与学校周围群众爆发冲突,遭群众拆毁校舍、烧毁楼房,学校停办。

1882年,学校迁至仓山下渡东窑。

1903年,岭后山校舍落成,定校名“陶淑女子学校”。

1914年,增设初中。

1920年,增设高中。

1924年,改行新学制,初、高中各三年,该校名为“陶淑女子中学”,并附设小学部和幼稚园。

1939年,学校内迁至古田。

1941年,学校北迁至崇安,与三一中学联合办学,称三陶联中。

1944年,与三一中学分立,学校迁至闽侯都巡乡后再迁古田。

1945年,学校迁回福州原址。

合并之后

1951年7月,私立鹤龄英华中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合并,定校名为福建福州市第二中学。

1951年8月,私立陶淑女子中学并入福建福州市第二中学。

1952年8月,改名为福州大学附属中学。

1953年9月,福州大学易名为福州师范学院,学校随之改名为福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70年9月,福州师范学院停办,学校改名为福州第二十七中学。

1972年,福州师范学院复办并改称为福建师范大学。

1973年,学校划归福建师范大学领导,并改名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94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

2003年9月,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据2015年3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面积62623平方米(约95亩),建筑面积51795平方米;共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多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11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有科学楼(含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教、计算机中心、多媒体大教室及可容纳300人的小礼堂)、综合教学楼、图书馆、21×50㎡游泳池、双层体育馆(上层含300米塑胶跑道和足球场,下层含室内篮球场、60米塑胶跑道以及乒乓球、体操、羽毛球等活动场所)、大型报告厅等。

师资力量

据2015年3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有教职工173人,其中高级教师73人、在职特级教师7人、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13人,先后有32人被评为特级教师, 55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

在职特级教师:翁乾明、林寿桦、张安、温青、林瑜、杨琦、朱友华

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李华、江泽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学校荣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标制作于1991年,校标图案上方是八道光芒的北极星,象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代表八闽大地一一福建;下方是“U”(University)字构成的书本,嵌上原子结构中电子运动的轨道,构成“中”字,象征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又代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标图案的整体寓意是“德才兼备”和“英才辈出,八闽之光”。

精神文化

以天下为己任

1986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党政工联席会议通过决议,确定“以天下为己任”为该校校训。

“天下”本意为“国家”,现也扩大为指“世界”。“以天下为己任”,就是以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为己任。在今天,我们应用这句话,就是要求师生要有“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这样一种博大的胸怀、气魄和献身精神,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并为进一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制定校训“以天下为己任”,目的在于体现该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和师生员工的共同信念,更好地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激励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不断发扬该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习传统,为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而建功立业。

“以天下为己任”,语出晋初陈寿撰《三国志》一书。陈寿在该志《魏书》二十五卷《杨阜传》中,对曹操手下的刺史、太守杨阜作评价时写道:“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古人的语言,凡具有科学因素和社会进步意义者,后人则赋以新的时代内涵,予以广泛应用。古语今用者,不胜枚举。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代陆游《病起书怀》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成为今天脍炙人口的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名言。该校选定“以天下为己任”为校训的用意和根据亦在于此。

文明勤奋,求实创新

学生活动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日常开展的学生活动有五四嘉年华、艺术节、英语歌曲大赛、中美慈善音乐会、慈善拍卖会、校田径运动会、研究性学习答辩会等。

截至2012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建有学生社团20余个。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知名校友

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化工专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德榜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元

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由禧

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仁

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融生

半导体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阙端麟

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

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

汽车工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

微电子学和半导体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萨支唐

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黎念之

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刘广京

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助

知名校友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