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茂名年例)

更新时间:2024-10-01 10:52

茂名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年例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

历史起源

茂名年例的起源:茂名年例最早起源于宋代,盛行明清时期。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这是年例最早文献记载。

明清时期年例活动受到官府重视,形成一定的规模。明代《高州府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清代光绪年间《茂名县志》记载:“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年例萌芽于岭南古老的祭祀。“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万童,丹首玄制。”东汉张衡生动地描绘了傩仪傩舞的情形。经过近两千年变迁,在化州跳花棚”、吴川舞二真”之中,依然能感受到古傩的魅力。

年例最初是祭祀仪式,是扩大的元宵节、春节、庙会,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重视祭祀仪式。部分保留明清时期祭社风俗,汇融中原元宵节的娱乐喜庆色彩。在祭祀活动中巫术被反复运用,使年例带上神秘的巫觋色彩。年例活动仍保留巫觋色彩,证明年例是一种古文化孑遗。年例的祭祀都由道士来主持,掺入了潘茂名文化。在经年累月发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发展成为粤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年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心文化”精神,弘扬国家统一、和谐团结的主旋律。

文化传说

年例文化与冼夫人的关系

粤西凡是有冼夫人庙宇的地方,都做年例。《广东地名探源》记载,茂名市茂南高州电白、化州和湛江市的廉江、吴川及广西北流市等地,是冼夫人当年活动区域,这一带正是年例习俗最集中地方。世人在特定时间用某种形式,纪念亲人和有功德威望的人。冼夫人作为“境主”“保护神”,涉及粤西群众诸多利益、需求,冼夫人成为祈求幸福、化解困惑、净化心灵的精神寄托。在后冼夫人年代,人们举行纪念冼夫人活动,冼夫人信俗应运而生。经过多元文化汇融,沉积成年例的主体内容。“拜潘仙”信俗,也为年例注入古老的道教元素。在年例祭祀、游神活动中,总会出现头戴道观、手拿浮尘的道士。

年例与诸神信仰有关

在各种神像的顶礼膜拜之中,不难发现村镇神祇信仰的复合性。这里除冼夫人、潘茂名雷祖陈文玉)等信仰以外,还有各路神仙的供奉,所谓俗神文化,包括佛教神、道教神、人神。其中佛教神:菩萨、观音娘娘、华光大帝等。道教神:玉清大帝、文武帝、灶君、门神、财神、八仙、土地公等。还有由祖宗先贤崇拜发展而来的人神:盘古伏羲孔子、冯公、妈祖、张融、华佗关羽、包公、“波罗神”、韩文公等。诸神文化信仰,也叫泛神文化信仰,不仅在粤西年例出现,也出现在岭南其他地区。

年例也与祖宗崇拜有关

在某些信俗的朝拜仪式中,具有明显的家祭和宗族祭祀色彩。祖先崇拜,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潜意识。他们要么来源皇族贵胄、显赫家族,拥有强大的祖宗势力;要么是草根百姓,他们占了民众主体。他们虽与某些重要家族无血缘关系,但某家族的显赫,已得到许多村民的心理认同,自然归属其中,建构一种超血缘的“类家族”崇拜。在粤西的城乡,许多祠堂、公庙供奉着祖宗牌位及香炉。大都平民百姓历经岁月洗劫,家族的族谱失落,只有一种模糊的祖宗心理,只有敬些香烛权当慎终追远。茂名庄垌村“妆春”庙会是蔡氏村民纪念先祖济阳公,电白旦场村年例为纪念明代“萧李”两位将军。

主要内容

茂名年例的主要内容

传统年例活动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具体指敬神、摆盅、打醮、祭拜、挂花灯、游神、放鞭炮等环节,大都以祭祀活动为主。还有舞狮、舞龙、舞春牛、八音、粤剧(“做大戏”)、木偶戏(“鬼仔戏”)、歌舞、杂剧、宴席等活动。除传统项目表演,现代歌舞杂技的引入,让年例不再局限在传统祭祀,从最初娱神祭祀,发展为融交际和文娱于一体的文化盛会,所谓“做年例”“睇年例”(看年例)等。

典型代表

茂名年例的典型代表

高州“四大元”年例,粤西最壮观的年例。农历二月年例日,鉴江河畔的大元坡万人空巷,出现独有年例人潮,四大庙境花船共汇大元坡,观者达三四万人。

作为茂名市最大的村落,鳌头镇飞马村年例涉及16条自然村,在郑姓人聚居地,尽情演绎粤西功夫之乡的魅力,“醒狮爬竹山”“千人摆宗”节目,成为年例文化名片。

信宜六双村年例花灯巡游,融入粤西木偶、古法照明火把、南派醒狮、北派舞龙、粤剧元素,是广府文化、高凉文化、壮瑶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古老的农耕文化形式。

化州常岭村盛大祭祀结束后,入夜“游塘”开始。四台神轿竞走了,烟花怒放,鼓乐喧天,罗伞旋动,村民们在正月夜晚追逐着新春的希望。

长坡旧城俗称“高凉古城”,是粤西古老的城池遗址。古城村落传承冼夫人信俗,包括“冼太诞辰和年例期冼太出游”等。每年在旧城冼太庙举办劏牛会,据说源自冼夫人犒劳三军的习俗。

鸡公口年例是茂南区羊角镇的年例,以诸神祭祀为主,这是粤西特大型年例,涉及4个村委会35条自然村。农历正月二十七祭祀鸡公岭上五帝宫,茂名市东郊数万人积聚,展现粤西浓郁的风情习俗。

主要菜式

茂名年例菜式

年例菜以粤菜为主,揉和了粤西土著与中原的风味,是海派的、高凉的、广府的、雷州的味道。茂名籺、年例鸡、三丝炒米粉香芋扣肉荔枝脆皮烧鹅深薯萝卜糕化州香油鸡信宜蕉芋粉镇隆五楞子鸭”、岭门“大杂烩”、电城鱼炸、干煎墨鱼饼鲍汁扣海参白灼水东芥菜清蒸石斑鱼蒜蓉蒸大虾……这里有粤西美食小吃,有广东传统名菜,有茂名十大名菜。

主要特征

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贺岁方式,是粤西地区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老祖留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大多数的年例举行范围是以社庙土地庙、祠堂为中心,一条村或者数条村庄一起举行。年例一般是一条村一天,少数两天,个别村会有三天时间做年例,各地略有不同。

1、”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

2、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4、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让茂名年例在当地得到普遍认同;

5、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6、年例带动饮食文化的发展。每年年例,各家各户绞尽脑汁来安排菜品,而且每年都有各种新颖的菜品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本地的菜肴品种。

重要价值

茂名年例,保留粤西地区及周边以汉民族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文化,是研究当地人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宝贵的岭南文化遗产。年例有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展繁荣新农村文化。茂名年例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茂名十大文化名片”。以年例为品牌的文化项目日益成熟,正逐步推进。围绕年例的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好心文化”,将迎来繁荣发展。

1、保留了茂名地区及周边的以传统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茂名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茂名传统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茂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认为:茂名若能开发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动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