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2 13:06
从前,荃湾码头是有渡轮往返中环统一码头等,但因为西区海底隧道通车,使来往荃湾区和港岛区之间的车程大幅缩短,所以港九小轮有限公司2000年7月1日将有关服务停航。荃湾码头原为一庞大建筑,内有入境事务处等政府部门办公,亦连接旁边的荃湾运输大楼,但因九广西铁工程,码头部份拆卸并进行填海,政府部门亦迁离。现时的趸船码头为工程完成后加建。此外,在青衣大桥通车前,荃湾码头来往青衣码头的航线是青衣岛的主要对外交通工具。
现时的荃湾码头已是第四代,先前经历了三次搬迁。
第一代码头早在战前1935年正式启用,但油麻地小轮1938年才接办来往中环的渡轮服务,以当年来说,是一条遥远的航线。期间,常出现海盗问题,如深水埗渡轮晚上被海盗洗劫事件及海盗伪装在船上卖艺劫船事件等,对港外航线开办是个隐忧。该码头在1942年日本侵占香港时遭炸毁。
第二代在1958年启用,位置在现时湾景广场[1],后迁往杨屋道海边(现时如心广场附近)[2][3],青衣大桥1974年通车前,荃湾码头来往青衣码头的航线是青衣岛的主要对外交通工具。是该航线的黄金岁月,因当时青衣岛上原居民多到荃湾补给及上班上学,码头于1983年因填海兴建荃湾路及祈德尊新邨而拆卸。该处亦曾附属巴士总站,位置为荃湾大会堂及湾景广场之间,除著往返九龙及新界的巴士路线不断开办,此码头成为当时全新界区最繁忙的巴士总站,当时区内外路线合共高达近20条,于第三代码头及荃湾运输大楼(下详)启用后仍运作,只有部份路线迁入荃湾运输大楼。继续使用该总站之路线如九巴33A号线及234A号线使用之总站名称改为“旧荃湾码头”,以与称为“荃湾码头”之荃湾运输大楼总站区别。巴士总站其后拆卸建为公园,服务迁入荃湾(如心广场)巴士总站。
第三代接着在1983年启用,位于荃湾路对出填海区,亦是最黄金岁月时期,为庞大建筑[4],内有入境事务处~出生及婚姻登记处等政府部门办公,并附设荃湾运输大楼,作为荃湾码头的巴士总站,内有商店、停车场与接邻的湾景广场内设酒楼及大型超市等设施。当时渡轮有“荃湾直航至中环”、“荃湾经青衣至中环”、“荃湾经中环至北角”、“荃湾至大澳经屯门”等航线,其间为应付庞大客量罕有地派出三层船'民平'、'民升'两船八十年代初于繁忙时间行走香港往来荃湾航线,也只有这两艘三层船能够穿越蓝巴勒海峡青衣南桥,直达荃湾。 2000年因填海兴建西铁线荃湾西站而拆卸,政府部门迁离,航线亦停办。而一直以来荃湾码头往返中环的渡轮,亦因为西区海底隧道通车而开办了隧巴930线,使来往荃湾区和港岛区之间的车程大幅缩短,所以港九小轮有限公司亦于2000年7月1日将有关服务停航。 [5][6][7]
[8]
香港新界小轮公司于营办1925年来往荃湾及中环线
油麻地小轮于1938年11月6日接办来往荃湾或青衣及中环线
油麻地小轮于战后1946年9月11日起恢复营运来往荃湾或青衣及中环线
油麻地小轮于1958年7月3日调整为来往荃湾及中环线(经青衣)
油麻地小轮于1973年5月1日起改为来往青衣及中环线、来往荃湾及中环线、及来往青衣及荃湾线
油麻地小轮于1973年12月1日取消来往青衣及中环线,来往青衣的乘客要于荃湾转船
油麻地小轮于1981年5月8日开办来往荃湾及北角线
油麻地小轮于1982年6月7日来往荃湾及北角线加停中环
来往荃湾及中环线于1986年8月1日全线改用飞翔船行走
油麻地小轮于1988年8月27日停办来往青衣及荃湾线,但其间仍旧维持星期一至五繁忙时间及星期六早上经青衣往中环普通渡轮服务
香港港九小轮于1998年9月20日接办来往荃湾及中环线(经青衣)
与其他渡海码头一样,新码头普遍远离市中心,使用初期均差强人意,但自万景峰入伙,荃新天地及如心广场等大型商场启用及珀丽湾往返荃湾的渡轮服务开办后,人流开始有所上升。西铁九龙南线通车后,更提供了最快捷的途径接驳直达佐敦、尖沙咀/尖沙咀东及红磡,令人流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此码头亦是全港最近港铁车站的登岸码头,上岸步行只消一分钟,比港岛东涌线的香港站还近,在整个西九龙中唯一有条件开拓假日离岛渡轮航线地方,如长洲及坪洲等,尤以新界区为甚,打破市民惯性行程。网民早有提出讨论,但政府一向不加理会,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