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帆亭

更新时间:2023-04-29 22:13

落帆亭,始建年代无考,据旧志记载,是在宋熙宁初年(约1068年)重建于杉青闸官舍旁,为当时官吏商贾的游憩之处。落帆亭和范蠡湖,都不妨可以看作是宋代园林遗构光绪六年(1880)曾重建过一次。

落帆亭与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一项巨大的人工水利工程,唐代以前,运河的不同河段,名字叫过沟、漕和漕渠。元代以来修浚运河利用原有漕渠和部分天然河道,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了一条经由黄河淮河、长江等五大河系,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由大都(今北京)直到杭州,成为南粮北运、公私商旅往来的唯一水通道。就工程的浩大艰巨而言,只有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的长城能与它相比。如今,由于现代交通的发达,运河已经部分消失了原来的作用,但是就文化而言,就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功绩而言,大运河仍然是中华民族伟大成就的一个标志。作为这标志的物化表现,也有一座亭建筑,它就是位于浙江嘉兴市的落帆亭。

嘉兴城是大运河的重要码头,城北的运河上有一座闸门叫杉青闸。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舶不断,樯帆如林,商旅与游人停靠,闸口成为繁华热闹的集市。由于船经闸门必落帆才能驶过,后来有人在闸西侧建造了一座亭,命名为“落帆亭”。亭始建年代无记载,已不可考。据史书称,北宋神宗熙宁年初(1068年)曾经重修;后明代天启丙寅年(1626年)又重修。以后历经战火毁圯,清光绪六年(1875年)再建。由于亭修建在河闸堰上,它成为过往商旅特别是文人墨客的游乐休憩处所。有人留诗描绘亭周边景色,道是“浓绿暗宫柳,肥红绽野梅”。明代文人李肇亨以诗句摄下亭畔特有的风光:“柳枝沙岸夕阳边,依归帆樯卷暮烟”。

后来嘉兴一段运河淤塞,杉青闸废,但落帆亭作为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景观存留下来,人们以亭为中心建成了一处小园林,就以落帆亭命名。清光绪年再修亭时,增筑了一座四角攒尖的太白亭,祀祭李白,另有花神和闸神像。1921年,嘉兴酒业公所募资整修,使园林面积达2500平方米,园林树木葱郁,塘荷流香,成为当时嘉兴一处供游人休息的风景点。

抗战时期,“文革”期间,落帆亭公园又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嘉兴市公布落帆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对园林进行修葺,太白亭、假山和池塘经过修整,焕然一新,落帆亭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历观光的人们。

落帆亭下的记忆

落帆亭的始建年代无考,据旧志记载,是在宋熙宁初年(约1068年)重建于杉青闸官舍旁,为当时官吏商贾的游憩之处。落帆亭和范蠡湖,都不妨可以看作是宋代园林遗构沪杭甬铁路

我年少时和小伙伴去百步桥采桑果天星湖(遗址在南湖饭店南侧)差不多。后来,1967年填平荷花池筑路,落帆亭的风水似乎也就此断绝。落帆亭后头有汉朱买臣大男子主义贪内助

封建主义思想方面的进步。

嘉禾八景绣壤奶痨不到3岁就夭折了,姨母命我随一妥作(民间的殡葬工)把表妹的小棺木送到北门外野地埋葬。我和妥作过北丽桥进坛弄,折向北盘转走出秀水兜,来到鬼板桥外的一块高岗地上。记忆中荒草丛里有不少坟冢,也有树木,时正深秋,暮鸦噪林,景象凄凉。数十年来,我一直认为鬼板桥外的高岗地,方位是符合嘉禾墩的旧址的。马家浜遗址是嘉兴发祥地,而嘉禾墩则是嘉兴的得名之始。这两个地方,我觉得都应当立起碑来并有很好的文字。

落帆亭沉痛现状

惋惜

“这个亭子一直没人管,还经常有人来搞破坏,地板、墙壁、门窗等能够卖钱的东西都被人踢过、敲过,晚上甚至还有流浪人员在里面露宿。”正在亭子边拆迁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师傅说,他只是一名打工的,包工头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至于自己属于哪个拆迁队、老板是谁他一概不知。“灯笼和寿纹可能是风吹下来的,连石狮护栏也吹没了,这些东西拆完以后会重修的。”面对记者询问亭内一些附属建筑物为什么损坏这么严重时,这位师傅如是说。

住在亭子旁边、还未搬走的张阿姨告诉记者,之前有一个太婆负责看管亭子,平时打扫一下卫生,但自从2007年6月落帆亭周围开始拆迁后,亭子就没人管了。“地上几块青石也被挖走了,连亭子上的牌匾也被人拿走卖掉了,真希望相关部门管一管,保护好我们的文物。”看着每日陪在自己身边的落帆亭破落成这个样子,张阿姨的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惋惜和无奈。

“其实,不必行走太远,身边即有典故,有风景。”这是网友在帖子最后发出的感慨,也许他最想说的是,我们身边的风景,多么需要大家去好好保护啊。

惊讶

“以前在戏曲中看到杉青闸一词时,心中一惊,暗思忖此杉青闸是否为浙江嘉兴城北的杉青闸。查了嘉兴市志,有说杉青闸旁落帆亭后,便是崔氏之墓,名‘羞墓’——当然,定是好事的后人做的一个假墓了。落帆亭也算是本地的一个名迹了,因有杉青闸的存在,船至闸前便要落帆,是为内河与外河的一个分界处。古时迎送官员友人,多在此处洗尘饯别。但今日去寻访一下这个崔氏的投水之地,所见却是惨然。”

这是网友lususlee在南京大学小百合论坛中发的一篇关注落帆亭保存现状帖子的开头语,该帖全文以15张图片的形式,从远景、近景、特写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了落帆亭周边及其古迹被损的现状,并且每张图片都配以文字评论,抒发作者本人看到每张图片时的心境。

探访

看到这篇帖子后,记者尝试多次联系网友lususlee未果。昨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市区东升路东侧的杉青闸路,此时的落帆亭仍静静地矗立在大运河边,在太阳照耀下显得旧迹斑斑,原先身后的一片居民住宅,此时已成一堆废墟。

走进曾经秀丽幽雅的园林,落帆亭靠近运河一侧的围墙和亭子的附属建筑已破败不堪,青灰色的砖头和瓦片胡乱堆在一起,3只古色古香的黄色柱形灯笼及木制寿纹散落在瓦砾堆中,亭子地基也出现裂痕。顺着石阶进入亭中,这才发现,石阶左边的石狮护栏也不见了踪影,亭内柱子和围栏上的油漆已开始褪色,亭内随处可见破衣烂衫,这与路边石碑上刻着的“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帆亭”形成鲜明对比。

落帆亭周边延伸

杉青闸

杉青闸是古代大运河上的著名水闸,亦称“杉青第一闸”,随运河的开掘于隋唐时设置,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因此建有官署。杉青闸是宋孝宗赵昚的诞生地,《宋史·孝宗纪》:“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嘉兴名人雕像中,赵昚的人物场景雕塑将被安放在该公园杉青闸官署入口的正对面。

“杉闸风帆”为“南湖八景”之一。明代李肇亨有诗句云:“柳枝沙岸夕阳边,依旧帆樯卷暮烟。”

“羞墓”

汉武帝时期,嘉兴有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因早年家贫,无以为生,只得每天砍柴度日,其妻崔氏因无法忍受清苦生活,逼朱买臣写下休书,后朱买臣被汉武帝授予太守之职,其妻崔氏又要求回到朱家,朱买臣以“马前泼水”回应,要求崔氏收回泼在地上的水才能回到朱家(成语“覆水难收”典出于此),崔氏见此知道两人缘分已尽,随即投河自尽,死后崔氏被葬于嘉兴杉青闸,称“羞墓”。

嘉禾墩

春秋以后,嘉兴名长水,又称槜李。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三国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吴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为避太子讳改“禾兴”为“嘉兴”。嘉兴一名从此沿用。而嘉禾墩就是传说中的野稻自生之处,位于落帆亭附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