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6 21:08
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为1929年3月15日~1929年3月28日,地点为南京,代表406人,正式代表247人,代表全国63万党员
会上蒋介石作党务报告,谭延闿作政治报告,何应钦作军事报告,陈果夫作监察工作报告。
反对阶级斗争理论
会议反对中共的阶级斗争理论,强调国民党不分阶级,代表全民。
会议通过《党政决议案》,称:“过去数年间本党一切理论法令规章,为共产反动思想所撬杂,以致党内在思想上失却统一之意志,在法令上缺乏一贯之系统,在实际行动上减少团结的力量,在国家建设上尚无共信共守的根本大法之原则与标准。 此实党政上最大的缺点。”
会议说北伐革命对象为军阀、共产党与帝国主义,指责苏联为“赤色帝国主义”。
结束军政施行训政
“确定总理主要遗教——《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根本大法”。
开除国民党二大中执委员、中监委员与候补中执委员、候补中监委员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国民党籍。
开除陈公博、甘乃光的国民党籍,开除顾孟余三年党籍,给汪兆铭以书面警告。
开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的国民党籍,会议期间决定讨伐桂系。
选出中央执行委员36人:
蒋介石、谭延闿、戴季陶、何应钦、胡汉民、孙科、
选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4人:
选出中央监察委员12人:
选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8人:
褚民谊、陈布雷、商震、陈嘉佑、李烈钧、林云陔、刘守中、邓青阳等。
1929年3月28日~1929年4月8日,在南京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推选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闿、孙科、戴季陶、于右任、丁惟汾、陈果夫、叶楚伧等九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推蒋介石为组织部长,叶楚伧为宣传部长,戴季陶为训练部长,陈立夫为秘书长,组成中央党部。
会议通过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其中规定增设中央统计处。
汪派的陈公博、顾孟余等被开除党籍,汪亦受到警告,汪派与南京完全破裂。
蒋的亲信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一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一任中央党部秘书长,握党的实权,人称CC系。
对于该会人事安排和通过的军队编遣方案,阎锡山、冯玉祥也极为不满,最终导致中原大战。
1929 年 3 月,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蒋中正主导之下召开,80%的代表都是被指派;而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当中,除了汪精卫和邓泽如以外,没有一个人当选,自然引起了两派的不满。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纷纷质疑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合法性。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汪精卫在会中严辞攻诋蒋中正的专权,并且质疑会议的合法性,结果改组派多数人因此被开除党籍,汪精卫也被书面警告。在这样情况下,改组派于是以“护党救国”为“反蒋”的口号,并策动上述军阀在军事上反蒋。
改组派与西山会议派质疑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合法性,所以便主张应该重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应该以“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为代表,行使职权。
由于 1925~1926 年国民党容共期间,国民党因为内部分裂,造成沪粤分立,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广州两地各自举行,各自选出自己的中央执行委员。当时上海的国民党为国民党右派,即西山会议派,广州的国民党为国民党左派,即后来改组派大部份的成员,而 1930 年反蒋军人的“中央执委会委员”资格多半取得于蒋中正主导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0 年 3 月,阎锡山以为了集结“反蒋”的力量邀集西山会议派与改组派开会,建议由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所有中执委共同组织”扩大会议“,以调合各派的主张。
1930年7月13日,中原大战爆发后,“残余军阀”、改组派与西山会议派各方均妥协同意召开“扩大会议”,并且发表宣言,强调国民党的民主、法治,指责蒋中正“背叛党义,篡夺政权”,「托名训政,以行独裁专制,剥夺人民公私权利」等。
1930年8月7日,中原大战进行当中,“扩大会议”在北平正式召开,并且成立国民政府。
1930年9月1日,“扩大会议”中推举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9 日就职。
后来因为阎锡山兵败,所以不到十天北京国民政府即告结束,国民政府再转移至太原。汪精卫为了标榜国民党的民主、法治精神,以别于蒋中正的“独裁”,所以在1930年12月 27 日公布了「训政时期约法草案」,史称「太原约法」,一时之间,颇得舆论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