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

更新时间:2024-04-22 16:48

人才测评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并将其应用在组织发展人才管理等企业管理领域。

基本概念

心理学家奥里·欧文斯先生认为:大多数人录用的是他们喜欢的人,而不是最能干的人,大多数决策者在面试的最初5分钟内就做出了录用与否的决定,并把面试的其余时间用来使他们的选择自圆其说。因此.专业的面试官在面试时会注意调整以下这些心理因素

1.归因效应:面试官认为自己是全能的“上帝”,永远正确,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候选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

2.异性效应:面试官受异性吸引,尤其对外表气质佳、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容易产生好感。

3.首因效应(初始效应):面试官对候选人的第一印象作用很大,在面试开始3分钟内,85%的面试官己做出决定。

4.晕轮较应(联想效应):面试官容易被候选人的亮点所吸引,忽视观察其他方面,往往会忽略候选人的全部特点。

5.对比效应:面试官在连续面试多名候选人时,做出的面试评估会受面试的前一个候选人的影响,并会有无意识地对前后候选人进行比较的心理趋向。

6.序位效应:面试官在连续面试多名候选人时,会对最初和最后面试的候选人印象特别深刻。

7.中央趋热效应:面试官对连续面试的多名候选人评分时,当对候选人的评估感觉没有把握时,打的分数往往集中在中间段。

8.惺惺相惜效应:面试官倾向于认同自己的“同类”(例如:同爱好、同气质、同校、同宗教、同族等等),而更适合招聘职位的“异已“被拒之门外。

测评与人格

人格一词,由日本学者译自英文Personality,后直接引入中国。它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指戏剧表演时演员所戴的面具,而后引申为演员所扮演角色的特征。按照心理测验的功能分类来看,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等个性中除能力之外的心理特征。科学研究和实践也都证明,包括个性、价值观、工作动机、职业兴趣等这些“看不见”的特质,和一个人的将来工作表现有很大关系。

在传统的招聘中,我们对于应聘者的了解一般来自于简历,从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来考察应聘者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但在背景类似的候选人我们如何能够挑选最适合本企业的人员呢?他喜欢与人打交道吗?他的思维灵活性如何?他善于影响带动他人吗?他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他的抗压能力如何?人格测评正是帮助招聘企业“看到”这些难以触摸的信息,因此在招聘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心理测评,招聘单位看到的就不再仅仅是简历中呈现的平面化的信息,看到的是一个立体化的应聘者。有了这些丰富的信息作为参考,甄选和鉴别就会变得更容易和更准确。

招聘中的面试,被面试官认为是最关键并很困难的一步,每次历尽艰辛地从海选中甄选出来的合格者,总有几个在试用期中被淘汰掉;“人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诚如苏东坡所云,探知人的工作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那么应该如何准确把握面试环节?

无论是有过应聘经历的员工还是经常作为面试官的经理人,都会有太多的感慨。员工感慨的是,参加很多的企业面试经常会有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发生,明明比另一个人更强些,但最终录取的是别人。而经理们感慨的是:为什么每次千辛万苦地从一大堆应聘者中选拔出的合格者中总有几个连试用期都无法通过就必须被淘汰掉,同时,又恍惚觉得那些没有通过面试的应聘者中还有更合适的人选没有被发掘出来。

为企业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是HR一切工作的基础。

发展史

人才测评,既年轻,又古老。说其年轻,是因为现代科学的人才测评理论和技术自本世纪初期开始,才形成和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说其古老,是因为人才测评的思想和实践从古代就有,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利用考试来选拔官员。

测评发展

1、复苏阶段

1980年至1988年,这个时期心理测验的应用主要局限于教育领域,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很少。当时在只少数心理学者和测评专家开始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开展人才测评的应用研究。人才测评的发展还处在萌芽时期。

2、初步应用阶段

1989年至199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开始建立。至1992年底,全国29个省,国务院3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才测评方法补充人员,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使得人才测评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国在高级官员的任职中也开始借用人才测评技术,由于这种选拔方式客观公正,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3、繁荣发展阶段

1993年,各地普遍建立的人才市场,使人才交流日益普遍,从而更促进了人才测评的快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的人才价值尺度(如学历、工作经验和职称等)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人才的价值,所以必须借助于人才测评。随着人才测评的应用不断扩大,新的人才测评手段发展,从事人才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也在不断增多,广为人知的有北森、诺姆四达、T12人才测评等。所有这些都象征着中国人才测评事业已到了一个繁荣发展阶段。

西方

随着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的产生,人们更加努力的编制和运用心理测验。刚开始,还主要是应用在教育和临床诊断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测验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应用范围。1917年至1919年,随着美国宣告参战,许多心理学家参军并开始为战争服务。他们认为选拔和分派官兵的任务必须考虑到他们的不同智力水平。在这个期间,共有200多万官兵参加了智力测试,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战后不久,用于测评官兵的智力测试被迅速应用于美国社会,心理测验由此名声大震。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编制各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1927年美国学者斯特朗(Srong,E.K)编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职业兴趣测验“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

到40、50年代,心理测量学家开始在实践中评价求职者的“岗位适合度”,也就是说,人们从此开始越来越重视人岗匹配。60年代以后,“人岗匹配”测评在许多大公司开始应用,使得测评对象不仅仅是以普通员工为主,而且扩展到中高层管理人员。

近几十后以来,随着测评工作更加专业化,西方出现了许多专门提供人才测评服务的公司,他们把人才测评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领域中去。

概念介绍

人才测评(PERSONNEL APPRAISEMENT)人才测评概念在许多场合广泛使用,也经常见诸报纸,杂志,可以说在人事工作领域到了言必称“测评”的程度。而当前的人事工作在很多管理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借鉴、引用人才测评技术,小到小型公司录用新员工,大到机关录用干部、公务员竞争上岗,人员招聘考核等方面都在利用测评技术。当然,在高端人才的寻访服务中,由于其面对人才水平的不同。

人才测评的方法包含在概念自身中,即人才测量和人才评价。

简单来说,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客观化方法对人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职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对其素质状况、发展潜力、个性特点等心理特征作出科学地评价,为企业用人、选人、育人等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心理测验、面试与评价中心,是现代人才测评的三种主要方法。其中心理测验的应用最为方便与常见。

原则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现代人才测评是针对一定岗位或职位的人员进行的,这就要求在设计测评要素和编制测评标准时,一方面要遵循测评工程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体现工作岗位或职位的特点与要求。认真做好职务分析工作,是合理选择测评要素,保证测评效度的重要基础。

测量与评定相结合

在对测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和解释测评结果时,要注意测量与评定相结合。测量是对人员素质或绩效的定量描述,而评定则是超过这一描述权衡其价值大小。在现代人才测评工程中,定量的测量和定性的评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测量是评定的基础,评定是测量的继续和深化。没有准确客观的测量,就不会有科学合理的评定;同样,离开了科学合理的评定,即使有准确客观的测量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在进行人才测评时,一方面应尽可能提高测评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需考虑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测评条件,注重实用性。在实际测评工作中,应在这两者之间较好地谋求一种协调。那种只追求测评的科学性,而忽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条件,可能会导致对大量测评工作的抹杀,反而不利于测评的开展和测评的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精确与模糊相结合

在人才测评中,有些测评要素是可以很精确地进行测评的,例如机械推理能力;有些则是很难进行测评,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认识,这时就需要进行模糊测评。模糊测评有两种:一种是损失一定的精确性,寻求实用性;另一种是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貌似模糊,实则更精确的测评。在人才测评中应该是在模糊之中求精确,在精确之中蕴模糊。能精确处求精确,不能精确之处则模糊。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应体现在测评要素的设计、标准的制定、方法的选择、信息分析、结合评定与解释的全过程中。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在现代人才测评中,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表现在测评要素和测评标准的设计与编制上,静态测评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测评,不考虑测评要素的动态变化性。静态测评的优点是易于看清被测者之间的相互差异,以及他们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的要求,这样便于横向比较,其缺点是忽视了被测者的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向。人力资源猎头专家钟克峰先生认为动态测评则是从要素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前后发展的情况进行测评,这种动态测评有利于了解被测者的实际水平,但不利于对不同被测者测评结果的相互比较。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还表现在测评方法的选择上。心理测验一般是静态的,而评价中心、面试与观察评定等技术具有动态性。在一次人才测评中,有的测评要素宜于用静态测评的方法进行测评,例如专业知识、能力倾向等;有的测评要素则宜于用动态测评的方法进行测评,例如决策能力人际关系与合作等。

人才测评最常用基础人格模型MBTI的信效度

对于一个心理测量量表,其效度证据可以来自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结构效度。如果量表是基于已有的理论模型,验证其结构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实证性因素分析。根据第四军医大学MBTI约120万份样本数据分析,样本数据和理论模型拟合良好(AGFI和NNFI分别为0.978和0.997)。究采用LIS-REL8.5对所获结果进行了实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维度对应的项目模型参数都非常显著。模型拟合性检验表明,Σ=1489.29,P=1.00。这表明样本观测数据与模型拟合近乎完美,该量表的结构非常清晰,完全符合理论模型,具有非常理想的结构效度。

作用

人才测评是通过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对人的能力、个人特点和行为进行系统、客观的测量和评估的科学手段。是为招聘、选拔、配置和评价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个体和企业的效率、效益而出现的一种服务。它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有助于人才选拔和使用

传统的选拔作用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往往导致员工不适应岗位工作、人浮于事的不良后果。而使用人才测评技术,可以全面了解人的素质,从而做到因事择人、人职匹配。当需要企业从外部招聘人才时,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来掌握应聘者的素质,从而择优录用。当企业内部需要做人员调整时,人才测评可以作为这种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全面普查

传统的人力资源信息中,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简单的信息。但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仅有这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人员的素质,更难以判断应聘人员能否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的普查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信息,还包括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力结构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依据人员特点合理使用与管理。

3、有助于为团队建设提供依据

一个好的团队不是一个一个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其成员之间的素质匹配要合理,凝聚力要强。而人才测评能较好的为建设一个好的团队提供依据。

4、有助于自我认识和发展

对于个人来说,人才测评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在哪儿,从而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5、有助于管理者的工作开展

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者的绩效总是部分的取决于下属的绩效。没有适当能力的雇员就不能有效的工作,并影响到自己工作的开展。而人才测评可以帮助管理者迅速的了解雇员的实际能力,并为人员培训提供诊断性信息。

使用范围

人才测评技术既可以用于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及评价,又可以用于企事业单位人员晋升、提拔、考核及培训,还可以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在职人员工作调动、职位变换、择业转向、企业领导班子经营业绩的评价、考核等。从测评的目的来看,它既可以全面测试、评价一个人,也可以对人的某个单项能力进行测试。

五大功能

鉴定功能

鉴定功能是人才测评的最直接的功能,鉴定是指对人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品质工作绩效等作出鉴别和评定。由于人才测评综合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它能依据人才测评的目的和要求对被测试者进行更为客观和准确的鉴定,并将鉴定的结构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表示出来。人才测评的鉴定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人才测评工具的科学性和人才测评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以及鉴定标准的适当性,这三者是实现人才测评的鉴定功能的必要条件

预测功能

人才测评主要是为受测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业绩上所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测提供丰富而客观准确的有关个体(或群体)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心理学是人才测评的重要理论基础,而有关人的发展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进行人才测评的工具——量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人的发展规律了,更为重要的是用于人才测评的量表在编制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其效度的研究,即探索人才测评的结果与某一段时间后的工作行为(或实绩)之间的关系。内容全面、系统,方法科学,提供的有关测评对象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丰富、客观,故其预测的准确性在现实上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

诊断功能

当一个个人或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退后的现象。这时候,人才测评的诊断功能就是指采用一定的人才测评技术和方法对被测评者相应要素进行客观评价。使组织和个人能够进行反省和自我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如优化组织结构、改善思维方式、更新知识和观念等等,使组织和个人清除前进中的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

导向功能

所有人才测评都是有目的的,无论是从主测者还是受测者,都不是为测评而测评,而是要根据测评结果作出决策,如是否录用、是否晋升、是否给予奖励等等。也即人才测评的结果总是与人们的某种利益或个人的成长发展相关,因此,好的人才测评的结果总是人们所希望的,为了获得优良的结果,被测评者往往要针对测评的内容、标准,进行各种学习、训练,吸收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和技能,增强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人才测评的导向功能体现在测评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如果被测评者均以测评的内容和标准为导航,自觉地用他们所认可的测评要素以及其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强化自己的基础和实际技能,则社会人才寻求和供给的差距就会大大缩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才测评具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是指人才测评能够激励人们进取向上的愿望与动机,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努力学习和工作,从而不断地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尊和进取的需要,希望自己在人才测评中取得好成绩、好结果。这就迫使人们发奋努力、不断进取。从行为修正激励理论观点看,获得肯定性评价的行为将会趋于高频率出现,而获得否定性评价的行为将会趋于低频率出现。因此,人才测评是促使个体素质的培养与修养行为向着社会所要的方向发展的强化手段。

考查方面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首先是诚信,还有对从事工作的执着,再有就是责任心,还有个人价值取向

综合素质

包括工作态度、作风,人的心胸、宽容度、受教育的背景等。

心理素质

较强的适应性已是现代人的一个必备条件,否则,生活上很容易被这样那样的改变所困扰,工作上更是难以应付千变万化的形势。

情绪稳定性

有的人能力一般,却能够冷静地处理判断事物,因而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智力发达,但情绪却不稳定,因而改变了其成功的发展方向。情绪的这种重要意义愈来愈被人所关注。

各方面的能力

包括创意能力应变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等,而且根据不同岗位要求也不同。

过去成长业绩

从过去的综合轨迹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成功率有多高。看完就知道他适合什么岗位,因此不是过去的经历不重要。通过成长轨迹可对其进行推断,测评与过去经历一起来看,可看到他的过去也可分析出他未来的潜力。

四个特点

心理测量

人才测评主要是对个体心理现象的测量,包括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及价值观等。身高、体重等有时也列入测量范畴,但不是主要方面。人才测评主要是心理测量,这是由心理素质在个体发展事业成功过程的关键性作用所决定的。

抽样测量

人才测评的对象是素质及绩效,但素质及其绩效不是在某一孤立时空内抽象存在着的,而是表现或弥漫于个体活动的全部时空中。

相对测量

一方面,测评方案的设计及测评活动的实施都有是凭借施测人的个人经验进行的,而不同的施测人对测评目标的理解,测评工具的使用及测评结果分数解释,都难免带有个人色彩,不可能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作为测评对象的人,其素质是抽象模糊的,其构成是极其复杂的,且测评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诚如苏东坡言:“人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除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由此可见,人才测评既有精确的一面,又有模糊的一面。在人才测评实践中,应强调测评的精确性、科学化,但人才测评的复杂性,在测评技术尚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片面追求精确性,反而违背人才自身特有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职1927年提出了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在人才测评活动中也存在测不准关系,即人才测评也处于一定的测不准状态,即测评实施才对被子测者的鉴别评价不一定完全符合对象的实际情况,测评结果既反映被测者素质的基本状态,但与被测者真实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离。

间接测量

这一特点是由人才测评对象――人的素质的特点决定的。人的素质是个体实施社会行为基本条件潜在能力萧鸣政释义)。素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抽象性。

程序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将一项工作分解为对于工作业绩至关重要的各种不同的活动,以确定出人才测评应该预测的领域。

人才选择

一项良好的人才测评应该准确、一致地对那些对工作成功至关重要的知识、技术、能力和态度进行衡量。人才测评专家应该选择最能够有效地对目标行为进行预测的测评计划。通过对其科学性、合法性的分析,应保证所选择的测评是专业性的、有效的、公平的、不带歧视性的,并只涉及法律允许的问题。

研究分析

在选择一项适合的人才测评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支持测评系统有效性,证明测评分数与工作业绩标准相关的有效性研究; 表明所有测评题目衡量的都是类似的工作内容、测评参加者的测评分数是一致的可靠性研究; 证明测评不带任何歧视性的研究。著名的测评出版商所提供的测评手册或信息指南包括上述各项研究。

独立评估

确定测评是否根据独立的来源进行评价。如《智力测评年鉴》(Mental Measurements Yearbook),也可以咨询当地的实用心理学家,或查阅相关杂志,以得到对某项人才测评的评价。

确定

向测评出版商询问几家已经成功实施该项测评的企业的名单,然后询问其中典型的一家是否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有效性研究和负面影响研究。查明该测评是否发生过法律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生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测评管理

人才测评只是提供关于应聘人员或员工的部分信息,而不应取代应聘表格、面试、证明核查或工作经历等其他评价程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制定出如何将人才测评结果结合到整个评价过程中去的相关政策。测评管理人员在对测评进行实施、评分以及解释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测评手册或实施指南中所列明的原则。

使用标准

标准是称为“标准范例”或“标准群体”的给定测试人群所得分数的集合。通过标准,测评使用者就可以将某个人的分数和标准群体的分数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相应的等级。一些测评有其特定的行业性标准。例如,如果一个人在一项有效的字处理测试中的百分比得分为90%,就说明在相应的标准群体(100个人)中,他(或她)的能力要比其中90个人强。

决策

通常,有必要确定一个既能满足有效性要求,又不过于严格的测评合格分数。但是,测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不存在完美的对将来工作业绩进行预测的测评程序。所以,对于低得分者,不应一概而论为“没有能力的人”。

投资回报评估

企业通过人才测评,可以实现对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的应聘人员或员工的选择、安排以及晋升。所以,测评使用企业应该对测评计划所带来的汇报进行不断的评估分析。

主要应用

人才测评通过科学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内在素质进行分析,是为人事决策提供可靠、客观的依据,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是人事决策的基本工具。

选拔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态势不断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发展,工作本身对人的素质和心理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待遇优厚、工作舒适、社会地位高的职位常常具有众多的求职者,此时,单凭个人经验的选拔方法无法对人的心理素质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才测评可以用来对人才进行选拔。人才测评的运用可以使人事决策更为科学、准确,并可大大提高选拔的效率。

人员配置

不同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有所不同,而每一个人的素质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在人员和工作之间选择最佳匹配。只有让每位员工做适合自身素质的工作,让每个岗位由具备该岗位素质要求的员工来担任,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人员素质测评,可以对个体的兴趣、人格、能力、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实现人才的合理安置提供信息。

人员开发

不同的组织都将开发员工的潜能做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大。运用人才测评可以判断员工各方面为工作所需要的素质,描述其素质结构,为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考核

众所周知,现代的人事考核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工作产出绩效考核,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工作中的行为、态度、胜任力等,这些内容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绩效考核,很难由直接的工作产出来表示,这就需要运用专门针对行为和内在品质进行量化描述、分析的心理测量技术。人才测评能够提供关于个体的行为的描述,形成对被测者的全面的评价,从而为人事考核提供依据。

晋升

晋升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假如没有合理的晋升手段和晋升政策使得优秀的人员放到适合的岗位,同时,没有阻止无能力的人员到达不合适的岗位,那必然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人才测评,可以使组织管理者对晋升的候选人进行考察,降低人事决策的风险。

传统方法

冰鉴》人才测评之“相术”:

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曾国藩所著述《冰鉴》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曾氏用人四法:做、省、学、禁; 摸透人的精、气、神; 任用智、言、劳三种人。

《冰鉴》简介: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移时

曾国藩“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冰鉴》

“冰鉴”智慧,融东方《易经》学、骨相学、心理学、人才学谋略学为一体。它通过对一个人外在的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刚柔、声音、容貌的全面观察总结,进而深层次探秘其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行动力、人际、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然后量材而用,人尽其才。它不同于一般低埋、庸俗、机械、片面、宿命的江湖相术,是一门极其复杂的人才测评、选拔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人才战略人才选拔智慧的大乘经典。再者,从《冰鉴》智慧的另一层面看,它还是帮助大家观人鉴己,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走向成功的大智慧,是一切成功人士的必读必修课

此外,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看,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谁拥有最前瞻的人才战略,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可以立足于市场而昌盛不衰。然而,如何切实高效地识人、用人、选人、聚人,缔造最优秀的企业团队,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易懂易学,且重在实践操作,深受广大企业家朋友好评

方法

履历分析

个人履历档案分析是根据履历或档案中记载的事实,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其人格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使用个人履历资料,既可以用于初审个人简历,迅速排除明显不合格的人员,也可以根据与工作要求相关性的高低,事先确定履历中各项内容的权重,把申请人各项得分相加得总分,根据总分确定选择决策。

研究结果表明,履历分析对申请人今后的工作表现有一定的预测效果,个体的过去总是能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他的未来。这种方法用于人员测评的优点是较为客观,而且低成本,但也存在几方面的问题,比如:履历填写的真实性问题;履历分析预测效度随着时间的推进会越来越低;履历项目分数的设计是纯实证性的,除了统计数字外,缺乏合乎逻辑的解释原理。

纸笔考试

纸笔考试主要用于测量人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它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人员测评方法,仍是企业组织经常采用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

纸笔考试在测定知识面和思维分析能力方面效度较高,而且成本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施测,成绩评定比较客观,往往作为人员选拔录用程序中的初期筛选工具。

心理测验

心理测量是通过观察人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是对胜任职务所需要的个性特点能够最好地描述并测量的工具,被广泛用于人事测评工作中。

标准化测验。标准化的心理测验一般有事前确定好的测验题目和答卷、详细的答题说明、客观的计分系统、解释系统、良好的常模、以及测验的信度、效度和项目分析数据等相关的资料。通常用于人事测评的心理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其它心理素质测验,如兴趣测验、价值观测验、态度测评等。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同样具有使用方便、经济、客观等特点。

投射测验。投射测验主要用于对人格、动机等内容的测量,它要求被测试者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做出描述或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者的内在心理特点。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人们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实际上反映出其内在的真实状态或特征。投射技术可以使被试者不愿表现的个性特征、内在冲突和态度更容易地表达出来,因而在对人格结构、内容的深度分析上有独特的功能。但投射测验在计分和解释上相对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结果的评价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对主试和评分者的要求很高,一般的人事管理人员无法直接使用。

笔迹分析法

运用笔迹学知识和技术,对具体的笔迹现象进行心理学意义的测量和评估,得出有关笔迹书写者个性特征与内心世界诸方面的结论。如:“临摹直觉感知分析法”。

迷宫游戏法

通过迷宫游戏(e-profiling)的方式搜集测评者的信息,是评估人的表现和表现能力的新方法,它以心理诊疗,医学以及神经学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有效的克服了被测者记忆考题产生的问题,从心理学、神经学的双重角度对测评者给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迷宫游戏法有着简捷、方便、高效度、高信度、低成本、隐蔽性强、无倾向性、趣味高等优势。欧美国家,在人才的招聘和选拔过程中已广泛使用迷宫游戏法这种人才测评方法.最早推出迷宫分析法的是德国的e-profiling公司和göttingen(哥廷根)大学,因此这种方法也简称为e-profiling测评法。

面试

面试是通过测试者与被试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收集有关信息,从而了解被试者的素质状况、能力特征以及动机的一种人事测量方法。可以说,面试是人事管理领域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测量形式,企业组织在招聘中几乎都会用到面试。面试按其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

⑴结构化面试。所谓结构化面试就是首先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测评要素,在每一个测评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对被试者的表现进行量化分析。不同的测试者使用相同的评价尺度,对应聘同一岗位的不同被试者使用相同的题目、提问方式、计分和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性。

⑵非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则没有固定的面谈程序,评价者提问的内容和顺序都取决于测试者的兴趣和现场被试者的回答,不同的被试者所回答的问题可能不同。

面试的特点是灵活,获得的信息丰富、完整和深入,但是同时也具有主观性强、成本高、效率低等弱点。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让被试者参与其中,按测试者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测试者根据被试者的表现或通过模拟提交的报告、总结材料为其打分,以此来预测被试者在拟聘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情景模拟测验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某些专业人员。常用的情景模拟测验包括:

文件筐作业。将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类信件、便笺、指令等放在一个文件筐中,要求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内处理这些文件,相应地作出决定、撰写回信和报告、制订计划、组织和安排工作。考察被试者的敏感性、工作独立性、组织与规划能力、合作精神、控制能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

无领导小组讨论。安排一组互不相识的被试者(通常为6-8人)组成一个临时任务小组,并不指定任务负责人,请大家就给定的任务进行自由讨论,并拿出小组决策意见。测试者对每个被试者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考察其在自信心、口头表达、组织协调、洞察力、说服力、责任心、灵活性、情绪控制、处理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能力和特点。

管理游戏。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⑷角色扮演。测试者设置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人际冲突,要求被试者扮演某一角色,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中的一些活动,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情景模拟测验能够获得关于被试者更加全面的信息,对将来的工作表现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但其缺点是对于被试者的观察和评价比较困难,且费时。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它是现代人事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一种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方法。

评价中心技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二高四多。”二高:高效度、高成本。四多:使用多种测评方法(包括心理测验法)、多个测评师,多个对象同时被测评,多个测评指标。

一次完整的评价中心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对个人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行的。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由一组测试人员(通常测试人员与被试者的数量为1:2)对其进行包括心理测验、面试、多项情景模拟测验在内的一系列测评,测评结果是在多个测试者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

严格来讲评价中心是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是组织选拔管理人员的一项人事评价过程,不是空间场所、地点。它由多个评价人员,针对特定的目的与标准,使用多种主客观人事评价方法,对被试者的各种能力进行评价,为组织选拔、提升、鉴别、发展和训练个人服务。评价中心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情景模拟,在一次评价中心中包含多个情景模拟测验,可以说评价中心既源于情景模拟,但又不同于简单情景模拟,是多种测评方法的有机结合

评价中心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得出的结论质量较高,但与其它测评方法比较,评价中心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且时间较长,操作难度大,对测试者的要求很高。

选择

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随着人才测评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企业投入了人才测评技术的研发领域,从量表的编制修订到常模的动态修正。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人才测评系统作为hr部门选人用人的辅助工具。如何选择一个好的人才测评工具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没有国家标准出台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走在了技术前沿的探索之路,国家人才在线人才测评系统就是之一。这里我们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作为选择标准:

1、测评原理:也就是采用的何种量表作为测评依据。

2、使用对象:也就是测评的功能是什么。

3、常模参照:常模是如何确定的,是否样本足够。

4、信效度:一个优秀的测评系统的设计应当具有0.6-0.8左右的信效度。

5、测评用户数: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参测者的数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测评系统的成熟度

6、产品版本:众所周知,软件的升级会修正大量的bug

7、品牌影响力:选产品一定要选择一个大品牌,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钱别白花。

8、通过搜索我们可以了解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推广做的如何。

国内完善、使用广泛的本土化人才测评应用工具——北森人才测评系统。北森人才测评系统经过10余年应用积累,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70%。北森的客户涵盖了中国移动中国石化工商银行蒙牛京东中粮新东方支付宝农夫山泉等大中型客户共4500家。

生命属性检测

生命属性(Life Attributes)是每个个体依据其独特的生命方程式,在出生、成长、衰老、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在各方面表现出特质。世界上没有二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二个生命属性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生命属性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先天体质,智力优势,性格气质,时空特性,思维模式……。简单的说,生命属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心灵)和生理(身)特征的总和。人才的应用和发展与心身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生命属性检测(Life Attributes Determination),有助于更系统地描摹个体的心身特性,从而对其作出更准确的评估和指导。

误区

误区之一:编成计算机软件的人才测评工具最科学、最先进。

实际上,人才测评工具是否有效不在于是不是计算机软件,尤其是一些单纯追求短期利润的服务公司,东凑西拼一些测验题目,就卖给企业用来测评人的素质,如果短期内就推出一系列工具来,其技术指标之低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成熟的测评工具没有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不可能开发成功的。大家在提高测验工具的质量上下工夫,真正提高测验的效度和信度,才是对人才测评技术产业化的最大贡献。因此,在选择测评工具时,主要是看其信度和效度指标的高低,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误区之二:人才测评就是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只是人才测评工具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类型,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面试是最常用的一种测评方法,当然,传统的非结构化面试需要改进才能够更加有效。另外,情景模拟法也越来越被使用者看好。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评价中心就是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的一个典型。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仅仅依靠心理测验判断的风险较大,专家通过面谈和观察进行判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企业在应用人才测评技术时,千万不要忽视专家的智能性判断。

人才测评在我们国家的应用刚刚起步,但由于国内心理学的普及面比较窄,加之一些商家的短期行为,流行在市面上的工具粗制滥造者居多,使很多人尝到的不是甜头,而是困惑:怎么大家的结果这么多是一样的呀?怎么和观察的结果不一致呀?人才测评准确不准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你选择工具的水平,一个是应用工具的水平。建议大家在购买人才测评工具的时候选择那些比较成熟、通行的工具,在选择新上市的工具时最好要进行试用。在应用人才测评工具时,不要只根据测评分数就直接推断应聘人是否适合岗位要求,对测评结果要进行综合性分析,要结合面试和其他手段。因此,人才测评是可以帮助企业选人和培养人的,关键在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另外,测评的目的不同,工具的选择也不同。在用于个人发展咨询时,许多个性测验很难控制“社会称许性”做答(即非真实性做答),影响了测验的实际效果,但认知测验和情景测验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营销测评

基于招聘目的的营销人员素质测评

一、组建测评小组

通过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营销人员工作职责,了解实施素质测评的必要性。由此出发,组建本次素质测评小组。一般来说,素质测评小组是又招聘小组成员外加外请的测评专家组成。

对于没有人员素质测评经验的工作人员,需要实现进行培训。

二、手机营销人员胜任素质

通过工作分析、文献资料查找和行为事件访谈,确定知识水平、人际敏感性、人际亲和力、情绪控制力、应变能力、意志力、说服与沟通能力、倾听与反馈能力这八项素质为营销人员的胜任素质要素。

三、选择测评方法,编制测评工具

意志力是营销人员必备的重要素质,采用心理测试单独测试,可事先淘汰部分意志力不强的应聘者,从而提高招聘效率。其余七个测评要素可采用面试法来评定。

一 意志力测试

意志力强的人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把工作做好;意志力弱的人则会浅尝辄止。意志力也是聘用销售人才的重要考虑因素。该测评量表可以帮助测量被测人员的意志力水平。

二 面试法

⒈ 建立面试的评价体系

⑴ 调查胜任素质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可运用问卷调查法组织测评人员独立地对要素进行重要程度评分。

调查结束后,运用算术平均计算每个要素的平均得分,由此计算各个要素的权重。先将所有要素的平均得分累加,再以每个要素的平均得分除以累加分,得数即为每个要素的权重。

⑵ 描述要素的胜任行为,建立评价体系

查阅素质词典,描述素质要素的胜任行为,为评价被测人员在面试中的表现或行为提供评价依据。

⒉ 拟定面试提纲

⒊ 制定面试评价表

四、实施素质测评

本次次素质测评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意志力测评,可集体实施测试,可提前淘汰得分在90以下的人员;第二部分为面试,需单独进行。

⒈ 意志力测评

首先,依据应聘人数选择合适的测试地点,布置考场。

其次,准备测试所需要的材料。

接着,可安排被测人员入场,并宣布测试注意事项,宣读测试指导语

最后,计时20分钟。

2.面试法

首先,测评小组一一面试被测人员。面试的过程可由一人或两人主持,其他人员则注意观察被测人员的反应和言行举止,并在《营销人员面试评价表》中做简单记录,作为评分依据。

每一场面试结束后,各位测评人员应立即单独给被测评人员评分。评分结束后互相讨论评分理由,若分歧太大可再次评分,由此获得测评数据。

五、统计处理测评数据

收齐所有评价表,运用算术平均法或其他方法计算被测人员的单项要素得分,并将其汇总至《被人人员得分一览表》中,由此可以计算以下两个数据:所有被测人员单项要素平均得分和被测人员的加权总分

六、分析测评结果

被测人员单项要素得分既可以反映所有被测人员的平均素质水平,还可以反映每个测评人员与平均素质水平之间的差距。

被测人员的加权总分则可以反映被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七、报告测评结果

针对每个被测人员的测评结果,得出具体的测评报告,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以供决策人员参考。

存在问题

研究表明,随着人才测评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新的人才测评手段不断发展,从事人才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不断增多,中国人才测评业已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中国心理测评技术落后于国外,测评工具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直接引用,修订引用,到独立研究开发的过程,专家们不断呼吁,测量工具技术应当本土化,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开发各种测评技术,因而在测评实践中,仍表现出一些弊端。

(一) 人才测评工具缺乏规范和质量认证

但有相当多的测评工具未经权威专家认证,因此科学性的测评工具数量有限,种类并不丰富,测评工具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评的信度、效度和测评声誉,

(二) 测评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测评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操作程序和结果分析评价中需要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否则就会使测评结果失去客观性,产生较大误差。不按科学的测评程序实施测评,使测评结果失去了客观性和科学性,影响人才测评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应加强测评人员专业素质训练,在测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测评方案,建立客观的测评标准体系,选择经过修订和认证的测评工具,实施测评时,严格控制各种误差对测评结果的影响,保证测评结果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三) 施测方法单一,施测手段简单

传统的人才测评重视人才的外在表现,对内在的心理素质缺乏深入评价,在测试中,仍存在着对人才素质与行为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更多定量依据的状况,某些赢利性的测评机构往往通过几项简单测验,就对人才素质状况下断语,难以反映出人才的综合素质状况,由于这种测评的指标体系构架不科学,势必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因而使人对测评工具产生怀疑,不利于人才测评业的发展。

(四) 测评与培训、管理、使用、服务等环节脱节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人才测评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人才进行鉴别,其他社会工作职能不太受人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的主题是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当把人才测评与人才培训、管理、服务、经营等结合起来,促进整体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完善发展。

(五) 主要表现为:

⑴ 受测试情境中随机因素的影响,测试误差较大;

⑵ 不利于测试结果的统计整理

⑶测试结果难以进行档案式、长期性管理;

⑷ 制作问卷和量表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不经济;

⑸ 难以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测试和管理要求。

鉴于此,有必要对人才测评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发展和完善各种测评工具,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测评管理系统。

测评方案

外部招聘的“安全锁”

企业一般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招聘管理人员。外部招聘的优势有很多,例如人员选择范围广泛、有利于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大大节省了培训费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避免企业内部的近亲繁殖等。但外部招聘的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不能有效预防招聘风险,则会给公司带来的是更大的成本浪费。“正是因为如此企业在进行外部招聘时非常注重考察的就是求职者的人品、诚信度。因为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如果他们诚信出了问题,对企业带来的损失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贾老师说。

HR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设定相应的测评选项,例如个人能力、个性、价值观、诚信度等,并制定测评标准。通过人才测评进行风险管理,给外部招聘上一把“安全锁”,降低企业的招聘风险。举例,某药企计划进行战略调整,准备外招营销总监,经过几轮面试后,确定三位候选人。因为营销总监掌握着公司的重要客户资源,所以对候选人的诚信要求很高,根据这一特点对三位候选人做了人才测评,并结合其他方面因素最终选择了一位候选人,后来事实证明企业的这次选择非常成功。

内部选拔的“过滤器”

招聘管理人员本身的出发点是能迅速地解决问题,以提升企业发展的进程或迅速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但,一方面管理人员在招聘过程中人才难觅;另一方面,招聘组人员不能准确判断和预防高管人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多的成功公司,不再只单纯的从外部招聘入手,更多是审视公司内部,发现合适的人才,并将员工的经验和期望与公司战略相匹配。这样一来,较低的员工流失率和有效的人才保留措施,可以使企业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处理人员变动,大大提高了效率。

测评意义

人员测评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个人择业与事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

雇佣一个不合适的员工入职,会破坏整个团队的和谐性与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雇员的招聘这一首要环节开始的。如何提高招聘的成功率,提高培训的产出效益,减少人员工作适应及培训和能力开发的成本,是所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然而传统的招聘方式,由于缺乏科学性量化的特征,大多以主观臆测作为考查入职者综合要求的首要方法,因此缺乏科学性,不能为企业合适职位挑选正确的入职者。

所以从科学性出发,现代企业以人才测评作为招聘环节中的质量检验关。对求职者的人格与工作素质进行综合地科学地测评,可以全方位地、系统地获取求职者的各种人格及工作素质特征,得到与求职者与本职位相对应的匹配度信息,由此,可以将最合适的职位分配给最合适的人选。通过科学的量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主观因素对求职者的工作与人格素质判别的影响,科学的测评,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企业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础

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只有了解企业员工能够做什么,以及倾向于做什么,明确某个职位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基础,要求从业者有什么样的工作素质,才能有效判定人才与职位的匹配程度。

通过人力测评,不仅了解其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度,同时可以了解其工作动机、性格气质特点等与职位发展的匹配度,实现人与事的科学配置,从而消除这些人事配置中的主观臆断的弊端。

传统的人事配置,主要是依靠管理者的经验分析主观判断,如仅仅依据求职者的学业文凭等等,结果往往是事不合人,人不称事,人事内耗。甚至在有些人把因事配人作为送人情、拉关系、走后门和打击报复的手段,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利,任人唯钱,以致小才大用,专才偏用,歪材正用,埋材不用,大材小用。

而通过人力测评这—科学地、通行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用人选人制度的自动化与公开化,有助于杜绝人事管理中的不正之风,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人事选拔和员工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重要职责。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员工招聘,从求职者中选出认同本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符合岗位各项要求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人进入企业;二是从本企业选拔优秀的员工进入管理岗位;三是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

但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在企业内部发现有管理潜质的人才,加以合理培养和使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建立管理团队的手段,也是世界各大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做法。内部选拔的管理者在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管理风格的匹配方面,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宝贵的财富,有助于管理团队成为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

许多企业传统的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种物化式的“仓库管理”。管理人员把每个职员物化为档案袋,当做物质,像记录设备—的型号、性能、价格等资料那样建立个人档案。“活”的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了“死”的档案保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看得见性别、年龄、职务、工种上的区别,看不出素质上的差异。

与此同时,人才测评使企业能够制订员工发展方向和培训计划,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使企业可以根据每个员工的发展方向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为每个人制订培训目标和培养计划提供依据。为企业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提供依据,并根据测评结果指导培训开发人的潜能,系统全面地开展培训工作。

人员测评是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保障

21世纪将是高科技竞争的世纪。世界范围内兴起以微电子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生物工程、光导纤维、宇航工程、海洋工程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开发相应用为主体的新技术革命。它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科学技术日益迅速地转变为生产力,人的智力尤其是人在科技上的创造力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这就使得企业在对待高技术雇员的关系上发生了重大的越来越清晰的管理模式变化。雇员不再仅仅是雇员,他内在的智力资源可以转化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企业将越来越采用合伙人的方式来管理组织雇员的工作,以实现企业的工作目标。而由于雇员智力资源的内在性,他将随着企业人员流动而引起企业的重要的生产力的流动,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竞争力的可变性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而给予员工股票期权。合伙人的管理模式特别注重员工的职业价值趋向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否相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