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9 08:08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即原2006年9月建校的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市直属)。从2009年7月11日迁至现校区独立建校,划归松山湖管委会管理。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位于松山湖(生态园)科技产业园区内,大学路与新竹路交汇处,北区(一期)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34017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2009年9月投入使用。南区(二期)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45544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2016年9月投入使用。
现有学生3300多人。学校教职工206,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3%。其中刘庆兵为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现任校长,蔡敏胜、刘贤虎老师为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果老师为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为东莞市先进科研组。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自建校伊始便确立了走“整体优化”的课改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已经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建立起了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和谐共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完成了学校课程再造的深度变革,被众多学者专家称誉为“全人课程”。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目标是学科基础课程关注精神生命的塑造、学科拓展课程关注自然生命的开琢、主题活动课程关注社会生命的构建。概括的说就是培养“完整的人”。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东莞中学“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以“养德·立美·尚文·健体·启智·求是”为校训,以学校课程体系再造为突破口,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强调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前身是2006年创办的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
一百多年来,东莞中学为国家为社会造就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学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和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均曾在莞中就读。东莞中学1992年被编入由国家教委编辑的《中国名校——中学卷》,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9年,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搬迁至现校址独立建校,继续秉承东莞中学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0年,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抽调干部教师创办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2016年,抽调干部创办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幼儿园。
2018年,抽调干部创办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学校“全人课程”介绍
课程理想
人的生命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组成,生命发展就是追求这三重生命的和谐统一。通过三位一体“全人课程”体系再造,开琢自然生命,构建社会生命,塑造精神生命,培养成“完整的人”,点燃学生“我之为我”的生命亮度。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基于生命意蕴运用“整合与联动”的方法和思想,构建起“融通式”的“全人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由综合实践、地方及校本课程整合而来,是对学科基础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手硬笔好字:课程资源为语文同步写字教材《天天练》一些文雅气质:课程资源为中华经典诗文读本《含英咀华》
一种探究习惯:课程资源为《做上学》
一门兴趣爱好:课程资源为《纸艺》、《葫芦丝》
一项健身技能:课程资源为大课间活动手册《文武秀》
2.主题活动课程:由道德与法治、校园节文化整合而来,指向“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
校园节文化:每学期一个文化节,五月、十一月的最后一周为展示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依次循环进行,两年一个周期。
课程策略
整 合: 以整合重建课程结构,聚焦生命成长;
联 动: 以联动重建课程教学,提升生命价值。
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整合为学科拓展课程;将道德与法治、校园节文化整合为主题活动课程;将学科基础课程的音体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践行1+“X”教学。
学科基础课程追求情知互动,主要关注塑造精神生命;学科拓展课程追求技趣互促,主要关注开琢自然生命;主题活动课程追求道行互通,主要关注构建社会生命。
“整合与联动”既是一种方式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文化。
学校课改第一个五年,以“学校课程再造”为工作抓手,运用“整合与联动”方式方法构建起“全人课程”体系,解决问题指向课程理想和课程结构。第二个五年以“教师生态发展”为工作抓手,将“整合与联动”内化为课程改革的思想文化,教师群体实现了从课程认知、课程认同到课程自觉的嬗变,解决问题指向课程教学与课程文化。
“整合与联动”是学校“全人课程”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方法。
第一个五年以学校“课程体系再造”为工作抓手,解决问题指向课程理想和课程结构。学校“课程体系再造”,强调是 “融通式” 而非 “拼盘式”或“加减式”; “整体优化”而非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生成性顶层设计,而非“图纸式”;研究状态实践性而非“学问式”。
第二个五年以“教师生态发展”为工作抓手,解决问题指向课程教学和课程文化。
提出教师生态发展三大理念和五大策略,三大理念即自主发展彰显“我要发展”和“为用发展”、群体发展超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诗意发展兼容“专业发展”和“身心发展” ;五大策略即俱乐部策略、招投标策略、自驾游策略、领头雁策略、脚手架策略等五大策略。
第三个五年学校在较好地解决了“教什么”和“学会”的基础上,工作重心从课程结构、课程师资转向课程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学科基础课程都成立了教学研究工作坊,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从课堂教学的“教”“学”“场”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关注培育深度课堂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探索解决“学什么”和“会学”的问题。
从“教—课例研究”到“学—课堂观察”、“场—U型座位”,各工作坊把每一节课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更有效的课堂形式;把每一位学生和老师的“改变”作为研究目标,追求更深层次知识与能力的建构,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整合与联动”从方式方法逐步深化为思想文化在实践中运用推广,逐步构建起“全人课程”体系。
研究与实践效果
1.学术成果
专著《学校课程再造》、《教师发展生态学》以及校本教材《拓展型课程丛书》正式出版发行。《学校课程再造》、《拓展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音体美“二次课改”及其路径分析》、《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品德课程重建》等多篇课程研究论文发表在省级、国家级教育杂志上。《拓展型课程丛书》获广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学校应邀在第二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广东省校本课程研讨会上进行课改专题报告。
2.实践意义——解决五大问题
(1)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不可操作性问题;
(2)解决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班队活动的实效性问题;
(3)解决了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博学无术”问题;
(4)解决了教师唯分数论问题;
(5)解决了教师创生课程的思想方法问题。
《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广东教育》实地采访进行专题报道;《中国教师》杂志在全国遴选课改典型,2016年二月刊,以47个页面专题报道学校“全人课程”。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女士说: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理念比较先进,在推进素质教育上,做了大量的探索,而且还有一个特点,紧密地结合着我们东莞的人文环境,可以很好地总结一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郭元祥:太精彩了!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建设,并不仅仅是单一地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从“基础型课程”到“拓展型课程”乃至“体验型课程”,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杨小微教授:他们富有“全人教育”思想智慧,在生命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同时又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将一个个课程理想具体化为教学实践……
2007.08,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优秀基层组织单位;
2007.09,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
2007.11,第五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组织奖;
2007.12,2007年东莞市小学生车辆模型竞赛团体总分三等奖;
2008.03,第二十三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
2008.05,2008广东省小学生电脑英语作品比赛最佳组织奖;
2008.06,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竞赛小学组团体总分三等奖;
2008.11,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竞赛小学组团体总分三等奖;
2008.06,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
2008.12,全国“心中有祖国 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优秀集体奖;
2009.10,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
2010.06,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竞赛小学组团体总分三等奖;
2010.06,第八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组织奖;
2011.01,“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实验嘉年华”2011年度全国展示交流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011.01,2010年度全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
2011.02,2010年度东莞市园林式单位;
2011.04,第六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第十一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一等奖;
2011.05,“威特教育杯”广东省第二届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1.05,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实验学校;
2011.07,2011年东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11,2011年东莞市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三等奖;
2011.12,2011年“开信杯”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1.12,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和“全国百强特色十佳创新学校”;
2012.02,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2-2016年度);
2012.02,广东省“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有效教师群体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2012.05,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
2012.05,2011-2012东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朗诵专场比赛小学组一等奖;
2012.05,2011-2012东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器乐专场比赛小学组优秀奖;
2012.05,2011-2012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
2012.6,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
2012.07,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2.08,东莞市绿色学校;
2012.12,2012年度“小小科学家”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学校;
2013.01,2012年度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2013.06,东莞市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音乐类金奖;
2013.08,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
2013.09,东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2013.10,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
2013.11,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
2013.12,“金铸樽杯”2013年中国毽球训练中心(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小学生毽球锦标赛女子团体赛第一名;
2013.12,“金铸樽杯”2013年中国毽球训练中心(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小学生毽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第一名;
2013.12,2013年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先进学科教研组;
2014.04,我校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授予“广东省葫芦丝巴乌特色民族音乐培训基地”。;
2014.05,东莞市第一届小学生运动技术技能展示活动“一校一品”项目一等奖;
2014.05,东莞市第一届小学生运动技术技能展示活动团体总分一等奖;
2014.06,2014“光大杯”广东省少年毽球精英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4.08,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
2014.08,全国毽球运动示范学校;
2014.09,东莞市“诵经典华章,唱中国梦想”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特等奖;
2014.11,第四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全国跳绳联赛(安徽赛区)第二名;
2014.12,2014首届“高雅杯”东莞市毽球比赛季军;
2015.05,广东省第八届“子荆文化”杯毽球锦标赛,成人女子组冠军、儿童男子子亚军;
2015.05,全国跳绳示范学校;
2015.0,8,亚洲跳绳锦标赛,学校跳绳队荣获1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
2016.07,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新校区落成;
2017.09,广东省文明校园;
2018.06,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刘建平,男,196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原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实验小学校长,曾主持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九五”A级重点课题“学校生活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体系,成为荆楚大地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100佳个人、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荆州市教育科研型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小学“十佳”卓越校长。
刘建平2006年调入东莞,现为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东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刘建平校长在东莞8年来,将内地与沿海教育思想结合起来,高起点、高布局谋划学校发展,分时段、分层次、先试点、再普及逐步推进学校发展。2006年——2011年,学校以课程整合及课程校本化探索实践为抓手,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 使课程从国家一统走向以学生为本,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从学科基础课程到学科拓展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十强学校”、“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获得时任国家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欧盟中小学校长代表团”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同。2006—2012年,接待广东省内的中山、佛山、广州、深圳及省外的湖北、湖南、江苏、广西、福建、江西、山东、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学校前来考察交流或跟岗学习近百次。学校的办学事迹相继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教育》、《广东教育》、《东莞日报》等刊物报纸上刊载,成为广东教育的一株奇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