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5 17:58
燕国公,周朝时期燕国的国君,其中国公有20位。
燕国,东周时期在华北与东北地区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最初是侯国,后来成了公国,最后成了王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
前690年,燕庄公开始称公。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活动,燕易王称王。
史书有记载的燕国国君中有14位侯、21位公、8位王:
于谨(493年—568年5月5日),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将领、战略家,八柱国之一。为西魏、北周立下赫赫战功,克弘农,攻沙苑、战邙山,杀梁帝,封燕国公,历任太傅、柱国、大司徒、雍州牧。天和三年(568年),死于任上,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原官职,加授使持节、太师、雍恒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文。
大统三年,又从复弘农,战沙苑。以前后功,封万年县子,邑五百户,授主衣都统。河桥之役,先锋陷阵。军还,寔又为内殿,除通直散骑常侍,转太子右卫率,加都督。又从 太祖战于邙山。
大统十一年,诏寔侍讲东宫。侯景来附,遣寔与诸军援之,平九曲城。进大都督,迁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十四年,除尚书。是岁,太祖与魏太子西巡,寔时从。太祖刻石于陇山之上,录功臣位,以次镌勒,预以寔为开府仪同三司。至十五年,方授之。寻除滑州刺史,特给鼓吹一部,进爵为公,增邑二百户。
魏恭帝二年,羌东念姐率部落反,结连吐谷浑,每为边患。遣大将军豆卢宁讨之,逾时不克。又令寔往,遂破之。太祖手书劳问,赐奴婢一百口,马一百疋。孝闵帝践祚,授民部中大夫,进爵延寿郡公,邑二千户。又进位大将军,除勋州刺史,入为小司寇。
天和二年,延州蒲川贼郝三郎等反,攻逼丹州。遣寔率众讨平之,斩三郎首,获杂畜万余头。乃除延州刺史。五年,袭爵燕国公,进位柱国,以罪免。寻复本官,除凉州总管。
大象二年,加上柱国,拜大左辅。隋开皇元年,薨。赠司空,谥曰安。
于顗,字元武,北周燕国公于寔之子,于谨之孙。北周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妻以季女。寻以父勋,赐爵新野郡公,邑三千户。授大都督,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其后累以军功,授上开府,历左、右宫伯,郢州刺史。大象中,以水军总管从韦孝宽经略淮南。顗率开府元绍贵、上仪同毛猛等,以舟师自颍口入淮。陈防主潘深弃栅而走,进与孝宽攻拔寿阳。复引师围硖石,守将许约惧而降,顗乃拜东广州刺史。
尉迟迥之反也,时总管赵文表与顗素不协,顗将图之,因卧阁内,诈得心疾,谓左右曰:“我见两三人至我前者,辄大惊,即欲斫之,不能自制也。”其有宾客候问者,皆令去左右。顗渐称危笃,文表往候之,令从者至大门而止,文表独至顗所。顗醿然而起,抽刀斫杀之,”因唱言曰:“文表与尉迥通谋,所以斩之。”其麾下无敢动者。时高祖以尉迟迥未平,虑顗复生边患,因而劳勉之,即拜吴州总管。陈将钱茂和率数千人袭江阳,顗逆击走之。陈复遣将陈纪、周罗睺、燕合儿等袭顗,顗拒之而退,赐彩数百段。
高祖杨坚受禅,赵文表弟诣阙称兄无罪。上令案其事,太傅窦炽等议顗当死。上以门著勋绩,特原之,贬为开府。后袭爵燕国公,邑万六千户。寻以疾免。开皇七年,拜泽州刺史。数年,免职,卒于家。
于世虔,于顗之子,嗣封燕国公。
于志宁,字仲谧,北周燕国公于谨曾孙,父于宣道,祖于义,隋大业人。他知识渊博,秉性刚直,为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常与太宗李世民磋学经书,商谈治国之道。曾为朝廷撰令律,修礼典,编史志,并与司空李责力修定本草并图54篇,其他文集20卷。封燕国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又追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隋大业末,于志宁调任山东寇氏县令。其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垂危。于是,志宁弃官率领族人潜迁至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村一带定居。并在此深挖地道,修建地下营寨,屯军备战,操练兵马,坐观天下大势,待机举事。隋大业十四年(618)11月,李渊入关,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于志宁率众投唐,拜谒高祖于长春宫,于志宁“有名于时”,深得高祖李渊之礼遇。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不久,李渊次子李世民出任渭北道元帅,命于志宁担任了元帅府记室一职,与殷开山一道参赞军事,随军征战,平息了薛举之乱,收降其子薛仁杲。在征战中,还结识了尚在囚中的贤良之士褚亮。褚亮后因于志宁的保荐,效力于李世民,战功显赫。战罢归朝,于志宁因功受封为天荣府中郎、文学馆学士,为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常与太宗李世民磋学经书,商谈治国之道。贞观三年(629),拜为中书侍郎。一次,太宗在内殿宴请贵臣,不见于志宁来赴宴,问何故,司徒奏道:“陛下诏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志宁为四品,故而未来。”太宗方才醒悟,于是就加封于志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是时,群臣请太宗将十六国时的西凉武昭王李暠立为始祖,于志宁以李暠并非因袭王业为由,陈述理由,表示反对,太宗深是其言。有一次,太宗欲诏封功臣世袭刺史,于志宁认为这种作法后患无穷,非长久之计,太宗从其言。志宁后为太子师,皇太子承乾屡有不轨行为,志宁多次规劝,教其从善,并向太宗直奏其行。太宗甚为高兴,赐黄金10斤、绢300匹。志宁母亲去世后,准备回家奔丧,上表辞官,皇上夺情劝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亲守丧固然重要,但为国教诲太子更为迫切,请你三思而行。”志宁只得奉旨行事,未因私情而偏公务。
皇太子承乾在农忙季节大兴土木建造曲室,数日不来受教,志宁规谏说:“东宫本是隋代营建,豪华至极,怎能又营修彩饰呢?何况参与修建的工匠多是犯法囚徒,往来出入宫门,多不安全。又闻宫中鼓乐之声不断,狎昵妓女并留宿于宫中,传到外面影响多不好!我多次教诲,你为何不想一想?”太子不但不听劝告,而且还任用了许多宦官,一同作乐。志宁又劝谏说:“宦官多是奸佞之辈,仗势欺人,混乱宫廷,假传旨意为祸福,你不想想伊戾败宋、易牙乱齐、赵高亡秦、张让倾汉的惨痛教训吗?今殿下前后左右尽用佞人,轻视有品格的贵士。品命失序,纲纪不立,连行路之人都觉得奇怪。”太子不悦,又私引突厥头人,一起戏游。志宁无法管教,上书太宗。太子闻悉后大怒,遣张师政、纥干承基去刺杀志宁。二人入其宅,见志宁忧心如焚、积劳过度、面容憔悴,不忍下手而离去。太子事败,太宗知情后,废太子承乾为庶民,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宫臣皆因牵连而获罪。而于志宁免于罪,加封为光禄大夫、燕国公,监修国史。太宗去世后,皇太子李治于公元650年即位,年号永徽,史称高宗。永徽二年(651),封志宁为尚书仆射兼太子少师。四年(653),凤翔降陨石,高宗问其吉凶,志宁解释说,这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高宗才释去了心中的疑惑。不久,封志宁为太傅。高宗显庆四年(659),志宁因年老体弱,请求免去尚书仆射之职,诏准其奏。但又拜他为太子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志宁态度暧昧,武后憎恶于志宁不趋附自己,免去其职,被贬出京城,降为荣州刺史。此间,于氏族人恐有灭门之罪,离开于家庄,避居在于潜川、于家嘴等偏远地带避祸。唐高宗麟德元年(664),转华州刺史,旋即年老告退,死于老家,时年78岁。朝廷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又追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被李渊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担任了李世民元帅府记室一职,与殷开山一道参赞军事,平息了薛举之乱,收降其子薛仁杲。保荐褚亮,因功受封为天荣府中郎、文学馆学士,为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三年(629),拜为中书侍郎。后加封于志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加封为光禄大夫、燕国公,监修国史。
永徽二年(651),封志宁为尚书仆射兼太子少师。不久,封志宁为太傅。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又追封于志宁为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于志宁之子立政为太仆侍少卿,孙辈无人入官。
曾孙于休烈进士及第,官至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散骑常侍、太常卿、工部尚书等职,封爵东海郡公,赠尚书右仆射;其二子于益、于肃,相继为翰林学士。于肃有四子于球、于王圭、于环、于琮,以于琮最为显贵。黄巢攻陷长安后,欲起用于琮为相,不从,被义军杀死。
窦琎(?—633),隋唐音乐家、书法家,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唐初,官拜工部尚书,封燕国公。历礼部、民部尚书。因事免职,旋起为秘书监,封邓国公。
李谨行(?-682年),靺鞨人,突地稽之子。相貌伟岸,武力绝人。麟德年间,任营州都督。他的部落家僮有数千人,以财力雄据边关,被夷人(契丹、高句丽)所忌惮。666年,以左监门卫将军与李绩、契苾何力、高侃、薛仁贵东征高句丽。670年,镇压高句丽将领剑牟岑的反叛。又和支持高句丽复国的新罗交战。累拜右领军大将军,为积石道经略大使。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进攻湟中,李谨行以空城计待之。吐蕃疑有伏兵,不敢进。676年,于青海又破吐蕃数万众,唐高宗授其为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卒,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
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还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仆射,中与张嘉贞有过权力争斗,最后扳倒张嘉贞,自任首席宰相。卒谥号文贞。与苏颋燕许大手笔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职卑微,仅为洪洞县丞。张说为文运思精密,年轻时很有造诣。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武则天以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张说遂屈居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迁左补阙。
长安初年(701年),诏令张说与徐坚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此事。昌宗不学无术,只是广引文词之士,高谈阔论,“历年未能下笔”。唯张说与徐坚“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流”。书修成后,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擢任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年),女皇男宠张昌宗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与人私议“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称此是谋反,并胁迫张说作证,张说应允了。当上廷作证时,再次威胁他,张说却慷慨陈词,对女皇说:“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诬证之耳!”张昌宗阴谋败露后,又气急败坏地反诬称张说与魏元忠同谋反。张说又据理反驳,最后并说:“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张说理正词严,揭露了张昌宗的非法行为,保护了耿直大臣魏元忠,但武则天却不分是非曲直,反认为张说是“反复小人”,再次鞫审,最后竟被无辜流放于岭外。
唐中宗复位后,张说入为兵部员外郎,后转工部侍郎。景龙年间(707年—709年),遇母丧离职,服丧未满,中宗欲起复授黄门侍郎,当时“风教颓紊,多以起复为荣”,张说却推辞不受,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服丧期满,复授工部侍郎,不久改为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张说迁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这年秋天,谯王李重福潜入东都,欲谋夺皇位。兵败后,东都留守捕获了其党羽数百人,审讯多月,迟迟不能定案,睿宗即命张说前去审理。张说很快查清了此案,一宿即捕获了谯王的主谋张灵均、郑愔等,弄清了其全部罪状,其余误捕下狱的一律宣布无罪释放。张说办事干练,深受睿宗的嘉奖,称赞他说:“知卿按此狱,不枉良善,又不漏罪人。非卿忠正,岂能如此?”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这时,李隆基尚居东宫为太子,张说为侍读,备受亲近礼敬。太子姑母太平公主交结朝臣,朋比为奸,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这年二月,唐睿宗曾对待臣说:“有术者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卿等为朕备之。”侍臣们明白,此事显然是旨在离间挑拨父子关系,以动摇太子地位,都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张说则直言不讳地说:“此是谗人设计,拟摇动东宫耳。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睿宗听后十分高兴,即日下制止皇太子监国。第二年,又下制皇太子即位。
睿宗虽然退居为太上皇,但仍控制着朝政大权。睿宗仍依恃皇兄权势继续干预政事,变本加厉地谋害玄宗。太平公主恨张说不趋附自己,便奏请睿宗,将他贬为尚书左丞,并出为东都留守。张说洞知太平公主之党暗中怀有异谋,遂遣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之党。故史称“张说独排太平之党,请太子监国,平定祸乱,迄为宗臣。”在平定了太平公主的谋乱之后,玄宗即召张说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玄宗欲召回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张说因与姚崇不和,暗中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玄宗不予理睬。接着,张说又使殿中监姜皎向玄宗建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相。玄宗知是张说的计谋,不顾一再阻挠,仍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崇任相后,张说就私自到岐王李范家申述诚意。姚崇告发此事,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
张说被贬不久,又因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苏颋擢任宰相,张说与其父苏瓖为故交,撰《五君咏》献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苏瓖事。苏颋读后很感动,上奏称张说为“忠贞謇谔,尝勤劳王室,亦人望所属,不宜沦滞遐方”。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迁任荆州长史。不久又迁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开元十年(722年),诏命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并去朔方巡视边防,处置兵马。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进为中书令。开元十七年(729年),再拜张说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患病,玄宗每天都遣中使前去看望,并御笔写药方赐予他。由于医治无效,这年十二月病卒。时年六十四岁。赠太师,谥曰文贞。玄宗还亲自为张说撰神道碑文。
张均,张说之子。历任太子通事舍人、主爵郎中、中书舍人、兵部侍郎、饶苏二州刺史、刑部尚书、建安太守、大理卿,袭爵燕国公。安史之乱中,任伪燕中书令。肃宗继位后,免死流放合浦。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济人,黑齿氏,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原来并非唐朝人,他是出生在百济国。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善于用兵,史称其“骁勇有谋略”。后来黑齿常之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降唐后数十年,黑齿常之屡建战功,纵横青藏所向披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进爵燕国公,成为大唐的封疆大吏。永昌元年,因其忠于李唐,武则天为了夺其军权,在武则天授意下,受酷吏周兴诬陷,一代名帅含冤自缢而死。
696年,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和他的内兄孙万荣举兵反周,李楷固当时是李尽忠的部下。697年,李尽忠病死、孙万荣兵败被杀,李楷固和副将骆务整一起投降了武周。朝廷大臣因为李楷固、骆务整二人曾经屡胜周军,想把他们处死。宰相狄仁杰介入,说服了武则天宽恕并重用了李楷固、骆务整。李楷固平定了继续反周的契丹人,不过,在天门岭之战中,败于粟末靺鞨的大祚荣。700年,武则天封李楷固为燕国公,赐姓武。
于頔(?—818年) 字允元,唐朝宰相,北周太师燕国公于谨的七世孙。累迁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封燕国公。
张允伸(785年—872年)唐代范阳(今北京西南)人,世仕幽州军门。允申初为马步都知兵马使。大中四年,朝廷以张允伸为卢龙节度留后,加右散骑常侍,诏赐旌节,迁检校工部尚书。
咸通九年,累加至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燕国公。十年冬,加特进,兼侍中。十三年,卒,年八十八,追赠太尉,谥号忠烈。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家世禁卫。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初事朱叔明为司马,后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咸通中,拜安南都护,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兼诸道行营招讨使。
唐僖宗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剑南西川节度,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徙荆南节度,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俄徙淮南节度副大使。广明初,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为部将毕师铎所害。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在梁晋争霸时期,他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为李存勖灭梁建国立下赫赫功勋。
917年(贞明三年),李存勖承制,拜张承业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张承业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龙德元年(921年),李存勖不顾张承业的反对,执意称帝。张承业忧愤得病,并于次年死于晋阳。后唐建立后,追赠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柴熙让,原名柴宗让,后周世宗柴荣第五子。显德六年六月癸未,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更名熙让,封曹王。不知其所终。
据说他为了躲避赵匡胤的追杀,改姓宁,生活在民间。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人,五代宰相。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冯道任过的官职很多:
将仕郎、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为翰林学士,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宏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
冯道获得的爵位也不少:
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勋自柱国至上柱国。功臣名自经邦致理翊赞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赵宗保,宋朝宗室,汉恭宪王赵元佐之孙,郇国公赵允成之子。宗保生二岁,母抱以入见章献后,后留与处。宗保七岁,授左侍禁,帝亲为巾其首。久之,归本宫,诏朔望出入禁省。累官代州防御使,袭封燕国公。性仁恕,主藏吏盗米至千斛,贳不问。尝书“忍”字于座右以为戒。熙宁七年卒。神宗临奠,其子仲鞠泣曰:“先臣幼养宫中,终身不自言。”帝感悼,遂优赠静难军节度使、新平郡王,谥恭静。
刘重进,幽州人,节度使,本名刘晏僧。历仕后梁、后晋、契丹、后周、宋朝。宋朝建立之初,封燕国公。
宋绶(991年—1041年1月27日),字公垂。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卒后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书法森严,实传钟、张古学。时朝廷大议论,多所裁定。著有《天圣卤簿记》等,《全宋诗》录其诗五首。
左企弓(1051~1123年)字君材,蓟州人。辽时进士,历任来州观察判官、中京副留守、知三司使事。天庆末年,官至广陵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大二年三月,守司徒,封燕国公。
保大二年十二月,金太祖克平燕京,与虞仲文奉表请降,遂仕金朝。官太傅、中书令。
天辅七年五月,与虞仲文等赴广宁府枢密院,路过平州,为留守张觉遣人责其叛辽之罪而杀,终年七十三,予谥恭烈。天会七年,赠守太师,遣使致奠。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济国公。
曹勇义(1069-1123年),辽金两朝官员,营州广宁(今河北昌黎县)人。初仕辽朝,由长春令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燕国公。
金太祖灭辽后,投降金朝,守司空,加宣政殿大学士。天辅七年,与左企弓等返里广宁,被张觉杀死平州,朝廷予以谥号文庄。天会七年,赠守太保。正隆二年,改赠特进、定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