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

更新时间:2024-11-01 05:27

科幻片是类型片的一种,该类作品采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

基本定义

科幻是国际公认能将“创意”形成“文化”最终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首个能将科技、文创、人才等多元、多维度的资源网络化连接的综合产业。它既是推动人类“仰望星空”的力量源泉,也是促进科技创新“脚踏实地”进步的牵引,包括超级生命体、科幻写作、人工智能、时空等等,引发大众对于未来无限可能的思考。

基本模式

一、背景多样但内部逻辑严格。对于科幻片来说,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并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换年代,但实际上它要叙述的真正内容所占据的期限仍然很有限;类似地,科幻故事发生的地点看似不着边际,但实际上也非常有限。虽然好莱坞科幻片在想象上天马行空,但它在逻辑规则上却最为严格,讲求一个内部真实性统一连贯而不矛盾的虚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较简单。好莱坞科幻片大多希望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特效和情节,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于其它类型片来说是较为简单。人物的维度较少,表面和内心较为一致,性格没有变化或只有简单的变化。但近些年来这种状况也有所改变,科幻片也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开始加大力度描写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恼和困难。

三、“激励事件”往往具有科幻因素,比如时间错位、外星人入侵、恐龙公园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应。和其它类型片一样,科幻片的冲突也包括内心冲突人际冲突、外界冲突(包括社会冲突和更大的环境冲突)这几个层面,但一般来说,科幻片中最大的冲突是人与大的环境力量的冲突,比如自然灾害来袭、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义、珍惜人生这样传统而永恒的价值。

发展历程

首先,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义为包含着某种因素的电影:这些因素是基于科学(包括现有的科学和假设的科学)而假想出来的。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还没有发生的。科幻片与魔幻片、灵异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被幻想出来的因素必定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支持,哪怕这个科学依据看起来很疯狂。比如《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称作一部科幻片,因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过去是借由一种在影片中被科学证实了的催眠术;而《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为影片并没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复过着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观众,如果影片向我们解释是因为他的时间机器出了故障,那么这就能成为一部科幻片。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是电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科幻片从诞生之初便与科幻小说缔结了不解之缘,如乔治·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改编自两部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隐身人》、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柯南·道尔的《失去的世界》等科幻小说被搬上银幕后,引发了系列电影拍摄。科幻文艺中常见的题材,如科学狂人、星际旅行、时空穿梭等在此时出现,形成最初的套路。好莱坞则延续了改编科幻小说的传统,如《侏罗纪公园》《人猿星球》《少数派报告》《星际迷航》等,并将其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片种。

国内对科幻片的态度基本是从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角度、或者电影的奇观本性进行谈论。如邵牧君在评论中称“科幻电影的妙处即在于只要某种科学设想一露头,它就能虚构出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人和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活跃了人们的想象。”也有部分观点认为科幻片与神话故事有关,或将“神话”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用以形容“科幻片”,但均认为科幻片与科学无关,只是恐怖片的变种。如美国电影理论家V.索布恰克及其著作《银幕上的外层空间——美国科幻电影》,称科幻电影与科学“根本没有关系”;周传基则发表评论,指“所谓的科幻片只不过是现代封神榜”,《星球大战》是“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亦即没有任何信息量的陈词滥调,骑士与公主”。尽管如此,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当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影随之产生。”H.弗兰克给科幻片下的定义是:“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其主题基本有如下四种:宗教与反叛主题、凡尔纳式科学享乐主义主题、权力与秩序主题、罪恶与拯救主题。

从电影史的发展来看,尽管“科幻电影”一词出现于1926年左右,但是早在电影诞生之时,科幻片的雏形就已随之产生,如法国导演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年)、《奇幻航程》(1904年)和《海底两万里》(1907年)。纵观科幻片的发展,除早期法国电影之外,美国科幻电影自诞生后就以迅猛的势头成为主力,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经验和文学积累,其他国家都只能望其项背。

20世纪50年代是科幻片的第一个高潮。为其繁荣提供动力的,是科技尤其是空间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二战结束之后冷战思维的影响和人类对前途的恐惧感,如罗伯特·怀斯的《地球停转之日》(1951年)。

随着越战结束,各种运动蓬勃兴起,以及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70年代迎来了科幻片的第二个高潮。以法国的《阿尔发城》(1965年)、前苏联的《索拉里斯》(1972年)以及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年)为先导,直至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年)形成气候,科幻片也从B级片制作逐渐升为A级片大制作。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科幻片在掀起第三次高潮的同时也被末世情结所占据。以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1984年)拉开黑色序幕,经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1993年)、凯文·雷诺兹的《未来水世界》(1995年)、吕克·贝松的《第五元素》(1997年)等影片的缀联,直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1999~2003年),均呈现出注重视听、表象的特点,末日景象纷纭而至。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上迎合各种口味的观众,类型的拼贴和融合已经成为科幻片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影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毫无质疑地具备科幻元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幻想提供了保证,也能成为新的科学幻想的源泉。科幻电影的有趣现象是,在想象空间中,最先进的科技所表现的常常与古老神话有关,甚至直接选取神话为己所用,如《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X战警》等。恰如皮洛所言:“一个发展电影和神话的比喻手段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可以把科幻片的历史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萌芽期

19世纪末到1920年代:科幻片的萌芽期

19世纪末,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几乎和娱乐电影同时在法国诞生,比如1895年的《机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纪的外科医生》等。但这些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直到1902年法国人梅里爱推出《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

1910年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英国),在拍摄关于外星人和未来战争的题材的科幻片上一马当先。不过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生产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于1916年生产的一部长达105分钟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1916),它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

到了1920年代,美国科幻片开始和欧洲分道扬镳。和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等欧洲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片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这一时期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成长期

1930年代和1940年代:科幻片的成长期

从1930年代开始,科幻片开始偏爱带有恐怖、悲观和浪漫色彩的疯狂科学家主题,并且开始连篇累牍地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比如,这一时期出品了《科学怪人》(1931)、《科学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弗兰肯斯坦之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类似的还有《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31)系列和《飞侠哥顿》(Flash Gordon,1936)系列。而《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刚》(King Kong,1933)都是当时产生的名作,它们延续并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在特技运用和情节安排上的长处,并已经产生了独特的程式。

到了19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好莱坞科幻片处于一个止步不前但却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十年中生产的科幻片几乎都是从前题材的“后续系列”,比如《隐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1)、《隐形人归来》(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隐形人的复仇》(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不过,这也同时巩固了好莱坞科幻片的叙事模式。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学家成为了邪恶的敌人,将好莱坞科幻片和战争宣传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繁荣期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科幻片的繁荣期

1950年代,也许是冷战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们常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也更加依赖特技的运用。比如《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线》(Them!,1953)、《原子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大接触》(Invaders From Mars,1953)、《地球争霸战》(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禁忌星球》(Forbidden Planet,1956)、《变蝇人》(The Fly,1958)和讲述核战争的《海滨》(On the Beach,1959)等。

冷战对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持续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7年的《太空登月记》(Countdown)就以美苏军备竞赛为想象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产生了科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无论在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是特技效果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平衡期

1970年代和1980年代: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

特技的使用对好莱坞科幻片而言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随着视觉效果技术的发展,特技和故事之间的张力逐渐开始加大。究竟应该怎样将两者地结合起来,很多导演做出了他们的尝试。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五百年后》(THX 1138,1971)和《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Alien,1979)无疑是70年代几个成功的范例。

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莱坞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而同时这些科幻电影又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乔治·卢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继推出气势宏大的《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i),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温情脉脉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新生期

1990年起: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大量依赖电脑生成动画(CGI),并将其发挥至极,但在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9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陈,在视觉效果则上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6)、《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系列、《星战前传》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将观众培养得对那些花费高昂的特技大场面开始司空见惯起来。当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在银幕上趋向于饱和的时候,好莱坞科幻片也同时开始迷失了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好莱坞科幻片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曾经有人说过,科幻电影是关于“变化的电影”。从上世纪30年代诞生科幻电影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影坛都在表现对于二战的恐惧以及对新生科技的兴奋好奇;到了60年代,科幻电影成为对冷战揭示、批判最深刻的电影类型;80年代,《E.T.外星人》这样的科幻片回应了整个时代回归家庭与人性的主题;90年代,好莱坞乐观积极的心态影响着科幻电影的走势;到了21世纪,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出现。日本强地震的威力、核辐射的危机时刻牵动人们的心脏,法美英三国炮轰利比亚的战火让无数平民居无定所……战胜生命无常的无力感成为人类的生存本能。好莱坞科幻电影开始着力表现不可预测的灾难,例如《洛杉矶之战》就是满足了人类对忧患的心理需求:资源紧缺、暴力战争、人性光辉、未知外星生物,这些都在在激化人类的危机意识,类似这样的软科幻硬写实的灾难战争电影成为科幻片未来发展的大势。换句话说,科幻电影始终是和时代特点紧紧结合在一起,非常及时、同时又非常精练地表现了时代的主题。

代表作品

北美上映年份

异形:夺命舰猩球崛起:新世界蜘蛛夫人:超感觉醒寂静之地:入侵日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死侍与金刚狼异星战境

银河护卫队3闪电侠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惊奇队长2海王2:失落的王国巨齿鲨2:深渊沙丘2小镇幽浮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可怜的东西AI创世者

阿凡达2月球坠落侏罗纪世界3新蝙蝠侠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黑豹2雷神4:爱与雷霆暗夜博士:莫比亚斯瞬息全宇宙铁血战士:猎物黑亚当机巧女孩双重躯体

蜘蛛侠:英雄无归毒液2哥斯拉大战金刚沙丘失控玩家永恒族尚气与十环传奇超能敢死队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混沌行走太空异旅黑寡妇X特遣队:全员集结追忆迷局明日之战人类清除计划5寂静之地2移居者芬奇天鹅挽歌

信条隐形人X战警:新变种人喋血战士占有者同步神啊来救救我吧超能计划比尔和泰德寻歌记爆炸小鱼绝密档案超能追缉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哥斯拉2:怪兽之王蜘蛛侠:英雄远征惊奇队长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阿丽塔:战斗天使黑衣人:全球追缉X战警:黑凤凰雷霆沙赞终结者:黑暗命运星际探索魔童星之彩毁灭战士:灭绝

头号玩家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黑豹侏罗纪世界2蚁人2:黄蜂女现身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毒液:致命守护者巨齿鲨大黄蜂狂暴巨兽环太平洋:雷霆再起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铁血战士湮灭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霸主升级时间怪客机器猛犬同族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银河护卫队2蜘蛛侠:英雄归来正义联盟金刚狼3:殊死一战雷神3:诸神黄昏金刚:骷髅岛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银翼杀手2049超凡战队异形:契约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攻壳机动队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异星觉醒神奇女侠全球风暴黑暗塔缩小人生无尽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全新纪回到火星

X战警:天启美国队长3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死侍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独立日:卷土重来降临太空旅客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人类清除计划3科洛弗道10号分歧者3:忠诚世界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生化危机:终章同等族群超时空传输

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火星救援超能敢死队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蚁人分歧者2:绝地反击明日世界终结者:创世纪移动迷宫2像素大战神奇四侠2015木星上行超能查派年鉴计划幻体:续命游戏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幻世追踪

星际穿越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银河护卫队美国队长2X战警:逆转未来猩球崛起:黎明之战超凡蜘蛛侠2哥斯拉明日边缘忍者神龟:变种时代分歧者:异类觉醒机械姬超体移动迷宫人类清除计划2机械战警赐予者超验骇客屠魔战士末日迷踪I型起源

环太平洋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钢铁侠3超人:钢铁之躯地心引力僵尸世界大战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金刚狼2雷神2:黑暗世界惊天魔盗团极乐空间遗落战境人类清除计划雪国列车安德的游戏彗星来的那一夜重返地球星际传奇3宿主特种部队:全面反击

复仇者联盟超凡蜘蛛侠黑衣人3普罗米修斯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生化危机5:惩罚异星战场环形使者超级战舰超能失控云图机器人与弗兰克蒂莫西的奇异生活新邻里联防特警判官全面回忆莫斯科2017

变形金刚3猩球崛起美国队长X战警:第一战超级8绿灯侠雷神牛仔和外星人洛杉矶之战命运规划局关键第四号源代码非常小特工之时间大盗时间规划局至暗之时怪形前传保罗2012:冰河世纪

盗梦空间钢铁侠2创:战纪生化危机:战神再生新铁血战士热浴盆时光机嗜血破晓人兽杂交重生男人

阿凡达变形金刚22012星际迷航金刚狼终结者2018第九区守望者蝴蝶效应3:启示神秘代码巫山历险记失落的大陆未来战警深空失忆

蝙蝠侠:黑暗骑士机器人总动员钢铁侠无敌浩克星河战队3:掠夺者史前一万年心灵传输者科洛弗档案心灵传输者地球停转之日

蜘蛛侠3变形金刚神奇四侠2生化危机3:灭绝迷雾我是传奇超狗任务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X战警:背水一战致命魔术超人归来时空线索致命紫罗兰超人集中营珍爱源泉蝴蝶效应2

金刚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世界大战蝙蝠侠:侠影之谜逃出克隆岛银河系漫游指南绝密飞行毁灭战士魔力女战士冲出宁静号灵幻夹克

蜘蛛侠2后天蝴蝶效应生化危机:启示录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弗兰肯斯坦复制娇妻星际传奇2我,机器人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X战警2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终结者3绿巨人浩克天降奇兵记忆裂痕劫梦惊魂地心抢险记

蜘蛛侠生化危机少数派报告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天兆黑衣人2刀锋战士Ⅱ

侏罗纪公园3决战猩球星际公敌香草的天空人工智能K星异客宇宙追缉令进化危机

X战警黑洞频率肥佬教授2太空牛仔透明人火星任务星际传奇地球战场入侵脑细胞天狱飞龙2重金属2000

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客飙风战警深海狂鲨机器管家

楚门的世界绝世天劫天地大冲撞哥斯拉X档案:征服未来星际旅行9:星际起义刀锋战士迷失太空魔幻小战士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黑衣人超时空接触星河战队异形4火箭客

星际旅行8:第一次接触独立日火星人玩转地球肥佬教授异形魔怪2天袭

未来水世界异种十二猴子

宇宙奇兵星际旅行7:星空奇兵时空特警

越空狂龙忍者神龟350英尺高的女人

天荒情未了异形3

忍者神龟2星际旅行6:未来之战火箭专家终结者2:审判日

全面回忆回到未来3机器战警2

蝙蝠侠回到未来2深渊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星际旅行5:终极先锋星际战神

极度空间霹雳五号2外太空杀人小丑

机械战警铁血战士过关斩将

异形2变蝇人霹雳五号

回到未来

二零一零沙丘星际旅行3:石破天惊

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

银翼杀手E.T.外星人电子世界争霸战

盖棺了结杀出银河系超人2

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碧血长天

星际旅行:无限太空007之太空城

超人人体异形

星球大战

逃离地下天堂未来世界猛鼠食人城

死亡飞车2000

新科学怪人

西部世界傻瓜大闹科学城决战猩球

猩球征服第五屠宰场宇宙静悄悄

发条橙

失陷猩球晴朗的日子里你能看见永远巨人:福宾计划

被放逐的人冠吉山谷蜡像馆梦魇

2001太空漫游人猿星球

总统的精神医生超级情报员麦汉3谍报飞龙续集

奇异的旅程脱胎换骨

最机密第三站地球突裂高博士和比基尼机器

地球上最后一人鲁宾逊太空历险

肥佬教授火星入侵之日飞天老爷车续集

气球上的五星期、造物弄人、登月基地

地球危机恐龙谷世界的主人

时空大挪移迷失的世界狠心女人魔童村

外星第九号计划地心游记海滨

变蝇人变形怪体50英尺高的女人

奇怪的收缩人蟹魔入侵金星怪兽

天外魔花禁忌星球飞碟入侵地球

大话原子人之怪兽娶亲飞碟征空造物复仇

海底两万里X射线火箭人

地球争霸战火星人入侵地球太空幻影

妙药春情外太空来的僵尸入侵美利坚

地球停转之日怪人当世界毁灭时

目标月球原子人大战超人

两傻大战科学怪人

黑寡妇

紫怪来袭德莱库拉的房子

美国队长人猿归来

科学怪人大战狼人秘密武器

雷诺博士的秘密科学怪人的鬼魂隐形剂

化身博士怪兽与女孩人造妖怪

黑色星期五飞侠哥顿:征服宇宙

弗兰肯斯坦的儿子魔影蔓延X博士归来

飞侠哥顿:勇闯火星

金刚

科学怪人

迷失世界怪物

黑色公牛

盲目的契约

化身博士

空中大劫案

海底两万里

国产上映年份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流浪地球2

明日战记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

平行森林复身犯

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最后的日出程序恋人被光抓走的人

拓星者超时空同居

机器之血逆时营救

坏未来

全城戒备未来警察

长江七号

北海怪兽诡丝

2046

特警新人类2

疯狂的兔子

百变星君

特异功能猩球人卫斯理之老猫

隐身博士

魔表大气层消失

急冻奇侠

合成人霹雳贝贝铁甲无敌玛利亚

错位

两公婆八条心

珊瑚岛上的死光

生死搏斗

小太阳

六十年后上海滩

日本上映年份

哥斯拉-1.0

大怪兽的善后处理新·奥特曼

新哥斯拉火星异种真人版

寄生兽:完结篇

寄生兽真人版基因危机:天才科学家的五日

真实:完美的蛇颈龙之日

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

我的机器人女友

重返泡沫时代

我爱奇诺奧

大逃杀

屠龙风云

复活之日

法国上映年份

动物王国

巨型漏洞

氧气危机

心愿房间

呼吸

未来学大会

无姓之人

脑网追凶

第五元素

天外来客

英国上映年份

卵舱一代

芬奇

世界尽头机械危情

月球三尖树时代

超光速引擎

时间滑流

时空救援

二十一世纪幻影帝国

时空魔侠

天外来客

达莱克斯入侵地球

地球在尖叫声中毁灭

三尖树时代

地球失火之日

火星人地球大袭击

火星女魔

白衣人

笃定发生

意大利上映年份

另一种结局

迪多小子

少年透明人

最后的地球生物

网络迷宫

异形公园

2019:纽约陷落之后

异形侵袭

人形机器人

猴子再见

弗兰肯斯坦小姐

吸血鬼星球

飞碟

德国上映年份

换命天堂

戏梦空间

定制男友

子宫灵魂转移

查理2号

月里嫦娥

大都会

韩国上映年份

外星+人2

贞伊混凝土乌托邦

魔女2外星+人

胜利号徐福

机器人,声音

拯救绿色星球自然城市

卖火柴的女孩再生

新金刚

俄罗斯上映年份

挑战

双子座计划

莫斯科陷落2卫星

异界

硬核亨利

黑色闪电

直立行走

泰国上映年份

红鹰侠

月亮的孩子

主要区别

以影片摄制时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作为剧作基础,展现某一虚构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的影片,即为科幻片 。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 。

1.奇观与猎奇

从梅里爱开始,科幻影片就与令人目眩的奇观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话、异域探险、历史传奇、童话世界……在梅里爱的数百部长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种奇观和幻想。但科幻题材对梅里爱而言,并非科学的延伸,而是借以呈现景观的道具。梅里爱的兴趣并不在于将电影作为“叙事艺术”来发展。他更为看重的是电影作为奇观呈现工具的能力。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评价的:“梅里爱利用特技经常是为了使人感到惊奇,它本身成了一个目的,而不是一种表现手段……梅里爱发明的是未来电影的音节,但他应用的却是莫名其妙的咒语而非表达意思的语句 。”

梅里爱使得科幻电影烙上了无法抹去的奇观胎记,纵观好莱坞影坛,从1968年的《太空漫游2001》到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从1976年的《星球大战》到1999年的《黑客帝国》……史诗般的太空旅行场景、几可乱真的史前恐龙形象、场面宏大的太空战争、幻如灵境的虚拟世界……无一不是借助奇观效应大赚票房。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影像一次次的冲击观众的视网膜,无数次观众以为奇观已经达到了极致而若干年后更大的奇观却总是呼啸而来。或许,好莱坞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装,那么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这个形式一旦被剥离出去,我们会发现它的内容已经所剩无几——实际上,好莱坞科幻片的内容即在于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内容。完全的,彻彻底底的奇观轰炸。

奇观是电影的本质之一。科幻电影兴起的几十年中,猎艳奇观的天性驱使着人们涌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钞票塞入好莱坞的腰包;而好莱坞也看准了科幻电影的敛财天赋,将科幻电影的奇观特性一次次的强化乃至异化。当观众某一天对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观报以鼾声的时候,估计好莱坞视觉系的科幻导演只能将海洛因粉末撒在电影院的空气中,别无它法刺激观众的神经了。

2.与科幻小说

太阳下没有真正新鲜的事物,科幻的想象力也无法超出柏拉图为人们画下的认知洞穴。大师的科幻电影也无非是祖传的老三样不断旧饭新炒。选题集中现象在好莱坞科幻片里尤为明显,导演基本上是在重复作家的创意。很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影片都来源于著名科幻小说,或完全改编自小说原文,或籍由小说的一些著名情节、片段以及理念来获得灵感。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编的电影就包括:1981年《银翼杀手》、1990年《全面回忆》、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强殖入侵》《少数派报告》和2003年《记忆裂痕》。著名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经典也大量被搬上银幕,如1966年《奇异潜航》、1999年《变人》、2000年《黄昏》、2004年《我,机器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科幻类电影的选题局限。

但不幸科幻电影的艺术水平明显逊于科幻小说。主流题材的科幻电影,其水准基本上只相当于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30到60年代)的水准。总体而言,90%的科幻题材集中在外星生物人造生命、太空历险、时空异常和机器人等几个狭小的选题上。纵观近年的科幻大片:《E.T》《火星入侵者》《异形》《独立日》《第五元素》《火星人玩转地球》《黑衣人》等属于反映外星生物的影片;《侏罗纪公园》《第六日》《哥斯拉》等是反映人造生命的影片;《太空漫游2001》《星际迷航》《红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属于反映太空历险的影片;《时间机器》《回到未来》《时空频率》《蝴蝶效应》等反映时空异常;《机械战警》《终结者》《机械英雄》《人工智能》《我,机器人》等是反映机器人的题材……还有一些电影同时综合了几种题材,如《星球大战》同时包括太空历险和外星人元素,《黑客帝国》是机器人和时空转换的综合等等。但几乎没有一部作品能跳出臼窠。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几种科幻题材更适合于搬上银幕;另一方面,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选题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和票房号召的符号,更容易引发出人们对影片的期待和热衷。如果某个电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学题材,那么导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头,诸如太空旅行冒险不慎坠入黑洞的边缘云云。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人物刻画和表现的模式化倾向,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数的科幻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全能的超级英雄,而这个超级英雄的大部分名额都被男性所占据,女性只是在其中作为点缀和陪衬。例如《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少数派报告》中的乔恩,《我,机器人》中的侦探史普纳……他们天生就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他们没有深层次的个人行为动机,只是天生而来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们没有复杂的情感斗争,没有令人信服的个人性格……但是,这毫不影响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观众认可度。

恰好相反,如果一部科幻片将大量笔墨用于人性的反思和人物的塑造,那么它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低成本的三流科幻片。例如1996年的《星河战队》,情节极为简单,只是单线陈述人类与巨大昆虫的战斗过程,其人物基本都属于头脑简单的热血炮灰和场景配料,但是票房却赚了个盆满钵满,被影迷列为科幻片的经典之一。而2003年的《星河战队2》花费大量菲林刻画一个反主流的人物形象,人物饱满了,场面却平淡了,结果被视作当年最失败的狗尾续貂之作。

不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许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线的模糊,科幻经典之作《太空漫游2001》就充斥着冗长的硬科幻场景描述和细节刻画,人物关系和性格描写几乎为零,其主旨据称在于揭示人类科学发展的核心奥秘,充满了神秘主义思辩和唯心哲学色彩。

当然,好莱坞也在不断丰富人物的菜谱,《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国》的人种拼盘、《星球大战》的ET秀……角色的变化日益新奇。但是,这里人物依旧是场面的佐料,主角依旧是性格简单的英雄……否则,那就是抢戏——抢奇观的戏。

4. 科幻外套与审美俗套

实际上,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大部分只是一个普通剧加上了科学外套。导演们把恐怖片、动作片、灾难片和喜剧片的内容加以科幻的修饰,使之看起来如同科幻片,其本质的叙事结构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续了其他类型的电影。

例如恐怖片与科幻片的结合——这一组合模式最为历史悠久且理所当然——人类对于未知总是怀有不可理喻的恐惧心理,而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从第一本科幻小说《弗莱肯斯坦》起,各种科学怪物就以狰狞的面目来赚取观者的注意力。从恶魔到幽灵,从机器到巨猿……时至飞碟热兴起的若干年间,外星异种便取而代之,用更加神秘莫测和光怪陆离的面孔来恫吓观众。票房大获全胜的《异形》系列可谓是科幻加恐怖的典范。

科幻包装的动作片也极为常见,几乎每一部科幻电影都有大量的打斗场面,以至于人们往往搞不清楚个别正宗的动作片——如《007》电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还是动作片。实际上科幻片基本上无法剥离其动作元素,二者相区别的特征或许只在于谁为谁服务——到底是科幻元素装点动作电影还是动作噱头服务于科幻电影……说到底,二者其实是无法区分。

还有与灾难片紧密结合的科幻电影,例如《后天》和《天地大冲撞》等等。不曾发生的灾难往往比真实的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冰河时期的突然降临,彗星撞击的不期而至……好莱坞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灾人祸都出奇准确地降临在纽约曼哈顿的附近。

还有科幻加喜剧,科幻加爱情,科幻加侦探等其他模式……只要制片人愿意,科幻配料——加什么锅底都可以。

评析

转移虚化

科幻片在它诞生之日起便远离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题材,远离了真实的社会矛盾人性悖论。正如每个时代都有清谈的士人和幻想的狂徒,当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们在高度紧张的生存竞争中,也需要一些超现实的梦境来寄托遐思。科幻无疑取代了过去神话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电影已然成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创造的幻象使得观众暂时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获得片刻的超脱和升华。

正如玛丽·奥勃莱恩所描述的科幻电影的诞生:

“一门新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种由它自己的巫师们在黑屋子里表演的部落的仪式,它引导观众进入松弛、半睡眠的状态,如同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述的那种梦境:

睡眠有时会使哀伤的眼睛闭上,

把我从自己周围人们那里暂隔开 。”

科幻电影对于现实关注的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转移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将理想寄托于遥不可及的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个时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但人类毕竟有着超脱现实的需要。在科幻片的世界中,受过良好科学教育的人们,号称最不可救药的人们,这些据说没有信仰的人们,在科幻的催眠下,嚼着口香糖爆米花睡着了。

神性科幻

与其他电影相比,科幻片这种历史最悠久、票房最具价值的电影类型又似乎最难被严肃的艺术家、研究家所正视,科幻电影也很少登上各大影片评奖的领奖台,即使在最重视电影商业价值奥斯卡奖颁奖记录中,人们也很难看到科幻电影在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重要奖项中获取荣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宿命——科幻电影从在诞生之日起便没有什么严肃的社会思想性、现实批判意义和所谓艺术价值。但是,票房数据让我们相信仍有无数的人们为之狂热和迷恋。尤其是年轻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更容易受到科幻片的影响和引导。

潘尼洛普·豪斯顿在本世纪50年代初就曾指出,“人们能够从(科幻片)对待科学本身的整个态度中发现某些有意义的启示。那些半是炼丹术士、半是召魂巫师的邪恶科学家已经变成多少显得陈腐不堪的人物,他们整日整夜或忙于制造致人死命的射线,或忙于把人变成猩猩、把猩猩变成人。如今,人性的力量已经微乎其微,而作为对科学某种抽象理解的替代物—火箭、原子弹电子设备、受控大脑机等等却一发不可收拾。人们可以推断,恐怖电影正是由于社会暴露出来的某种难言之隐—迷信,才能以这类令人惊惊的装备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心迷神乱 。”

“……无论它的社会学重要性如何,科幻电影仍是一种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时代的诗,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何物和将会成为何物的警句。它还是对奇丽的美感及高雅的幽默感的传统的承继者,而这种传统已被某种想象出的技术从我们身上剥夺殆尽。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乐使人更多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躁动和时尚而不是它自以为附丽的文学,科幻电影这样的现象或许终会有一天被人们视为比较其它艺术门类更完整地代表着产生它的这个年代的历史性烦忧 。”

这些评论可能言之过高,但是,科幻片的确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它所具有的诗性和神性更适合于放松当下的人类主体。上帝已经死了,科学还活着,那么,就让科学来代替上帝,让新的神话和传说来救赎人类的灵魂吧。

案例分析

黑客帝国》被认为是继《月球之旅》《2001太空漫游》之后的又一部科幻片里程碑。且不论这个评价是否恰当,但仅从《黑客帝国》的影响力而言,它的确创造了科幻类型片的一个典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黑客帝国》虽然具有科幻片的各种类型特征,但它却颠覆了部分科幻类型片的旧有模式,它首次以一种近乎玄思的哲学思辩贯穿全片,不断的纠缠于现实和灵境、客体和本体之间。片中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子弹时间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决定论偶因论不禁令人想起让莱布尼茨的名字;母体与锡安的分化更是一个庄周梦蝶般的遐思,一个柏拉图式的洞穴隐喻,一个笛卡尔关于真实与梦幻关系的第一深思。

与此同时,影片还大量运用了符号化的隐寓和暗示:尼奥的原名叫“安德森”,意为“人之子”;“尼奥”(neo)是“新”的意思,是“one”的颠倒,意为“第一个人”;女主角的名字“特蕾尼蒂”意为“三位一体”;而“墨菲斯”则是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甚至有人从中看到了东方神秘主义中国哲学以及佛教的影响。

但是无论如何,《黑客帝国》仍然是一个类型片。超豪华的场景设计,高投入的特技效果,平面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仍然摆脱不了的例行打斗,近乎泛滥的生死恋情以及机器人造反的大众题材……特别是当人们看到尼奥在最后一分钟的解救时,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悉——观众仍然在好莱坞的掌控之中。

可以说,《黑客帝国》的成功,相当大部分仍然得益于对好莱坞科幻片元素的排列重组,加上特技效果的登峰造极,剧本的哲学意味和网络时代的与时俱进。

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似乎玩转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奥秘,我们没有做不了的大菜。但是,意料之外的是什么。我不敢妄言。

“上帝存在于细节中”。我们了解了好莱坞科幻片的每一个元素,但是未必能照葫芦画瓢。更深刻的理解,或许需要我们以更扎实的摸索和实践来体验。

走进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科幻片中的事物正在走进现实,纳米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1987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大片《惊异大奇航》中,科学家把缩小到几纳米(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人和飞船注射进人体血管,让这些超微小的“参观者”直接观看到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和运行情况。纳米级的技术在当时只是一种科学幻想,但如今已在现实世界。纳米机器人(nanorobot)的研发成功,就是这一崭新技术的体现。有关专家预言:用不了多久,个头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纳米机器人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周海中在1990年发表的《论机器人》一文中甚至预言: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相关文件

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